万同志伸出舌头,方言看到舌胖,苔微黄而润。
两只手切脉后,发现脉弦细带滑。
随后方言一边写医案,一边在脑子里快速的思考起来。
首先,万同志的主要症状是走路稍快时出现重影,走得越快越严重。
其他症状包括嗳气、便秘,舌象为舌胖,苔微黄而润,脉象弦细带滑。
此外,他之前有链霉素注射史,虽然是隔了一个月,但是但是导致过短暂的耳鸣和步态不稳,后来才出现重影问题。
方言考虑,这可能与药物副作用有关。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耳毒性:链霉素可损害内耳的听觉和平衡功能,万同志的走路摇摇晃晃就是和这个副作用有关。
其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耳聋。
他之前也说过去注射后,出现了耳鸣的情况。
此外还有副作用是眩晕、平衡失调。
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导致行走不稳。
这就对上号了。
那么重影呢?
方言回忆了一下。
链霉素主要经肾脏排泄,所以也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轻者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链霉素还可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阻滞,导致肌肉无力、呼吸抑制等症状。
链霉素也可引起多种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还可能出现面部麻木、针刺感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
但是在西医检查,他神经方面是正常的,并且他后来症状消失。
是过了一个月后出现的重影。
但西医检查未发现异常,所以方言需要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
中医里重影,如果和患者大脑没关系,那么就与肝、肾有关。
因为肝主目,肾主耳。
万同志的症状与运动相关,走路快时加重,所以这可能涉及气血运行的问题。
脉弦细带滑提示肝郁或痰湿,舌胖苔黄润为湿热或痰湿内蕴。
他说过,他还有嗳气便秘的情况……嗳气和便秘可能与脾胃有关,脾胃失调可能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生。
结合脉象弦细带滑,就是肝郁脾虚,痰湿阻滞的情况。
链霉素的副作用,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视神经,但是在中医中也应该被视为外邪或药毒损伤。
这样会导致体内湿热或痰浊内生,进而影响经络,尤其是与眼睛相关的经络,所以导致重影。
此外其实还该考虑到下他鼻子的情况,他可是长期患鼻窦炎的,鼻子是肺的孔窍,长期患有副鼻窦炎,是因为外界的风热邪气侵袭人体,体内又有痰浊蕴积。
本来肺气就已经不能正常宣发了,再加上治疗方法不当,邪气没有去除,正气却又受到损伤,于是就导致清阳之气不能舒展,精神和精气不能收敛……
“方大夫,怎么样?”看到方言停顿时间有些长,万同志忍不住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被打断了思考,倒是也没说什么,主要问题他已经想清楚了,定了定神,对着万同志说道:
“是这样的万同志您这个情况,经过我判断,应该是肝郁脾虚,痰湿阻络,清阳不升导致的。”
万同志张了张嘴,有些尴尬的问道:
“额……能用我能听懂的方式吗?”
“就像是之前他们那种……”说完他指了指身后几个人,意思就是让方言用之前那种方式来解释。
方言挠挠头。
看个病还得考自己语文?
不过他略微思索后还是讲道:
“万同志,您这个情况啊,就像咱机器零件被湿气糊住了,气血油路不太通畅。您之前打的那个消炎药也就是链霉素,虽然治好了您的鼻窦炎,但像机油里掺了水,暂时影响了身体平衡系统,后来湿气痰浊没排干净,堆积在经络里……”
“我这么说明白吧?”方言顿了顿问道。
这下万同志眼神清晰多了,点点头:
“明白!您继续!”
方言说道:
“您脾胃功能弱,好比炉灶火力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产生积食胀气,也就是您嗳气便秘。”
“接着湿痰顺着经络往上蹿,走到眼睛附近时,就像给玻璃蒙了层雾气,您平时走得慢还能看清,一快走,这人体气血需求加大,湿痰跟着乱窜,眼前就出现重影了。”
万同志和其他人恍然,他对着方言问道:
“噢!原来是这样……那应该怎么弄呢?”
方言顿了顿,整理下思绪,然后才说道:
“我的中医治疗想法是疏肝健脾,化痰祛湿,通络明目,现在调理要分三步走:第一疏肝理气,相当于给生锈的齿轮上润滑油;第二健脾祛湿,好比给炉灶添柴火除潮气;第三通经活络,像疏通堵塞的水管。”
万同志听到后连连点头。
就连方言身后的诸位,思考后发现方言这个思路应该是对的。
只不过就是形容的太简单了,当然这是外行人能听懂的程度已经够了。
方言这时候已经开始写起了药方来。
他在处方单上写到:
柴胡6g: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白术12g、茯苓15g: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半夏9g、陈皮6g: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天麻9g、钩藤12g(后下):平肝熄风,通络止眩。
石菖蒲9g、郁金9g: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决明子12g、菊花6g:清肝明目,缓解重影。
枳实6g、厚朴6g:行气导滞,改善便秘。
写完之后,他为了让那边拿药的人明白他的想法,还写了:
本方以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运脾胃以绝痰湿之源;半夏、陈皮化痰降浊;天麻、钩藤通络止眩;决明子、菊花清肝明目,针对重影主症;枳实、厚朴调理气机,改善便秘。
全方标本兼顾,契合万同志肝郁脾虚、痰湿阻络的核心病机。
写完之后,方言还对着万同志叮嘱:
“万同志,我们用中药调理的同时,您要注意少吃油腻肥甘厚味,多喝薏米粥祛湿,工作时经常活动关节,就像定期给机器除锈保养。”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伤脾,适度运动促进气机通畅。”
“工作间隙按摩太冲、足三里穴,疏肝健脾,穴位在这里……”
说完方言就在自己身上给万同志比划起来了。
一看全在脚上,万同志一边学一边说道:
“中医真神奇啊,我这眼睛上有问题,按脚上,和西医完全不一样。”
方言说道:
“中医经络相当于机床的液压油路系统,太冲穴足背肝经相当于调节液压流量的控制阀,足三里小腿胃经相当于油泵压力调节装置。”
“按压太冲穴相当于远程调整肝经油路的流量阀,刺激足三里如同重启油泵脾胃运化。这种远端调试比直接修理镜头(指了指眼部)更有效,因为油路通畅后,整个机床的液压也就是咱们气血自然就平稳了。”
听到这话,周围几人恍然大悟。
这时候一旁的钱主席总结道:
“其实一句话,中医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西医是看局部。”
方言竖起大拇指:
“对!”
PS:票又多了一百,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6000字。
下午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