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纷落,长安冬日。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两侧的丹陛之下,火炉微暗燃烧。
长孙无忌和李勣两人跽坐在大殿左侧,身前的桌几上摆着热茶。
“陛下!”长孙无忌轻轻躬身,说道:“东*突厥大雪,草原十八部受灾严重,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侯知仪禀奏,东*突厥诸部请求赈济。”
“大雪!”李承乾看向殿外,抬头道:“大雪应该是真的,但这受灾究竟是不是真的,侯知仪怎么说?”
“大雪阻断道路,虽然已经派人察查,但很难清查清楚。”长孙无忌面色凝重。
“天下受灾不怕,怕的是瞒报和谎报,而于东*突厥诸部而言,朕更怕的是他们夸大报。”李承乾轻轻摇头,看向桌案上的奏本,想了想,看向李勣道:“英国公,如今洛阳仓中粮食储备如何?”
“尚可。”李勣躬身,说道:“因为吐蕃战事比预期早两年结束,虽然依旧要有大量粮草运送蕃州,但相比而言,依旧有大量粮草剩余。”
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然后抬头道:“从太原仓,全力调遣粮草援助东·突厥救灾,同时令工部侍郎李义琰,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调遣五千骑兵前往东·突厥救灾,让侯知仪调遣三千府兵随后支援。”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难以置信的抬头。
李承乾摆摆手是,说道:“若是东*突厥各部受灾严重,该治灾治灾,同时从东*突厥各部当中抽调年轻骑兵进入左右骁卫,这两年左右骁卫有不少人役满退役了,正好多补充点。”
“府兵!”长孙无忌缓缓的点头,他有些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府兵的待遇之好,让每个进入府兵的突厥骑兵都不愿意离开长安。
兵部也专门有人安排这些突厥骑兵在长安四周安居下来。
现在从东*突厥各部抽调精兵强将进入府兵,那么皇帝可以在削弱东*突厥的同时,通过府兵来影响东*突厥。
“可以一试。”李勣在一旁点头,道:“陛下的想法,恐怕是担心东*突厥根本没有受到那么大的灾害而部落首领虚报灾情,然后大军抵达一旦查实便可以直接处置掉这样的部落首领。”
“同时又有援助的粮草在,还可以告诉突厥部众,往年大唐也多有赈济,难道他们就没有受到赈济吗?”长孙无忌不由得笑笑,说道:“这样,那些突厥部众恐怕会怨恨他们的首领了。”
“正好换个首领,明年封禅,让他到洛阳便是。”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其实这些年,蕃州安定,西突厥安定,东西吐谷浑安定,朕最担心的,还是东*突厥,东*突厥归唐多年,但人心还是难以安定,若是久不处置,必然会生变。”
“陛下所虑正当。”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这么说来解决东*突厥的问题,将会是将来一阵朝中的重心所在。”
“那是封禅之后的事情了。”李承乾微微摆手。
“是!”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鸿胪寺所行之事今年已经完成大半,苏相也在快速的推行官学之事,只是……”
“有人想问许敬宗在弄《百家姓》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抬头。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是的,有人想问,《百家姓》是否有和先帝《氏族志》一样的意图?”
“没有。”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氏族志》的编修,重点在于各大世家的来历,门阀高低和学派源流,但此番的《百家姓》,仅仅是搜集天下各姓氏人口之数,并没有其他意思。”
“是!”长孙无忌微微躬身,脸上还带着担忧。
李承乾突然笑了,看着长孙无忌道:“舅舅,便是朕真的要重修《氏族志》,难道朝野内外,还真的有人敢反对不成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躬身道:“必然不会。”
皇帝虽然这些年用心在对外战事上,但是他的手段从来不弱,温和的手段常见,而酷烈手段一样也有。
一旦皇帝认真的推动《氏族志》的事情,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在全力配合的同时,也全力为自家争取。
毕竟《氏族志》本就是先帝编修的,和北魏南梁时期都有了巨大的不同。
先帝时期的事情他们能够接受,现在皇帝再做,他们也一样能接受,不过是争取自己的位置罢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这家下那家上而已,本质是不会变的。
“所以朕真的没有重新《氏族志》的打算,不然真正应该主持此事的,就不应该是许卿,而应该是舅舅了。”李承乾笑着对长孙无忌点头,长孙无忌笑着微微躬身。
是的,如果真的要重修《氏族志》,以许敬宗的身份,完全是不够格的。
起码需要长孙无忌出面主持才行。
就像是当年编修《氏族志》的时候,是由高士廉主持的一样。
不过在低头之间,长孙无忌依旧还是有些担忧,如果不是别有心思,何必由宰相来主持呢?
李承乾没有在意长孙无忌的想法,抬头道:“朕想的,是有一份最全的大唐疆域图,一份最全的大唐人口户册,加上天下最全的学宫地图,加上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起献祭苍天,这才有了这件事情。”
“是!”长孙无忌认真躬身,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做这件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但皇帝不想说这里面的玄机,长孙无忌也不好追问。
微微抬头,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如今已经入冬,天下奏本已到,天下虽有几个县地遭灾,但问题并不大,具体的秋税在新年之前就能够统计计算出来。”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诸卿都辛苦了。”
“是!”长孙无忌躬身,然后从袖子里面抽出一本奏本,拱手递上道:“陛下,如今四夷安定,天下平静,臣请在封禅之后致仕归养,请陛下恩准。”
“臣也是一样。”李勣的声音从长孙无忌身后传来,他同样捧一本奏本道:“臣也请在封禅之后致仕归养,请陛下恩准。”
张阿难快速的从一旁走下,取过两本奏本,放在了李承乾眼前的桌案上。
李承乾一只手放在两本奏本上,无奈的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这又是在做什么,还有英国公,你又添什么乱?”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认真的说道:“陛下,臣在朝中多年,说实话,的确已经到了致仕的时候来,而且臣若是在位再长,恐怕要将后人进取之路,彻底堵死了。”
“臣也觉得如此。”李勣拱手,道:“陛下,臣这个尚书左仆射做了很多年了。”
李承乾轻叹一声,道:“朕的确想过舅舅的事情,但也不过是让舅舅在封禅之后少管些杂务,偶尔用心在政事堂便是,这样既能养老,同时又能约束朝中人心,从来也没有想过让舅舅致仕啊,还有英国公也是一样,虽然年长,但依旧可以为大唐效力的……”
“陛下!”长孙无忌抬头,李承乾直接摆手,说道:“便是这样吧,封禅之后,舅舅还是以太尉领政事堂,英国公进位司徒,在一旁协助舅舅,这样,尚书左仆射空出来,朝中的位置也能松一松。”
“那么陛下打算让谁任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忍不住的问道。
“阎卿如何,他是吏部尚书,进位尚书左仆射说的过去。”李承乾微微抬头。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苦笑,说道:“阎立德封禅之后,怕也要致仕了,还有于志宁,也是一样。”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低头。
如今在朝中的老臣太多了,这两年因为战事,所以内外调整不大,但实际上有一大批老臣要致仕。
“那么就让杜卿任尚书左仆射吧,他终究是地方刺史都督出身,对地方熟悉,任尚书左仆射合适。”李承乾直接就否了尚书右仆射赵元楷,但实际上,他的用人风格,长孙无忌和李勣也都是熟悉的。
朝中宰相,尤其是尚书左右仆射,基本必须是州郡长官出身。
这样对地方州县,乃至于对整个天下都有足够的了解。
这样才不会被下面的地方官吏所欺,才能更好地运转整个天下。
所以,选杜正伦最是合适。
“之后便是孙伏伽进位中书令,还有许敬宗进位侍中,他毕竟是贞观老人了,也是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做侍中比较合适。”李承乾微微抬手。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微微点头。
“至于剩下的官位,一切等封禅之后再谈。”李承乾的眼神有一瞬间不易被察觉的郑重。
贞观已经过了十五年了,这些年逐渐的有大量的贞观老臣致仕,然而到了今日,一个阶段终究要过去。
“至于其他的,让吏部准备吧。”李承乾轻轻抬头,说道:“先将希望告诉群臣。”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躬身。
“另外,等到天下诸王到京之后,今年的问政也可以开始了。”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好好的准备一下吧。”
“是!”长孙无忌沉沉躬身,他明白,到时候了。
……
武德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朝中文武三品以上,站立在大殿左侧,天下诸王站立在大殿右侧。
还有密密麻麻无数的群臣站在在大殿之中。
放在手里的奏本,李承乾看着站立在殿中,神色惶恐的庄王李凤,面色冰冷的开口道:“传旨,庄王李凤贪暴,罢黜一切官职,勒令终南山修行思过,无旨不得回长安。”
“臣领旨。”李凤面色苦涩的拱手,他已经准备万全了,可是还是有些事情被皇帝看出了端倪。
李承乾直接摆手,李凤这才返回到班列之中。
李承乾看向群臣,淡淡的说道:“传旨,以燕王李玖遥领寿州刺史,以幽州录事参军郑玄果为燕王长史,寿州长史,明年开始,寿州诸奏报,传燕王一份,明年年底燕王参与问政。”
李玖从班列之中站了出来,神色肃然的拱手道:“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
李承乾微微摆手,李玖这才退回班列之中。
李承乾目光扫过诸王,神色严肃的说道:“地方行政,不仅要对民,也要对官对吏,行事要守法受德,不得严苛责骂,比如奴仆,不然被罢黜,闭门,甚至流放,也在指掌之间。”
“臣等谨遵圣训。”诸王神色凛然。
太子李象站了出来,拱手道:“请父皇息怒,虢王虽然错,但业已责罚,便已算过去,诸王必定汲取教训,仁政爱民。
父皇贤明仁德,明允公正,诸王敬服,如今虽有小瑕,但不掩诸王行政明确,诸州大治,儿臣请父皇奖赏诸王。”
“准!”李承乾微微点头。
“多谢陛下!”诸王终于放松了下来,目光带着感激的看向太子。
这个时候,李象继续躬身道:“启禀父皇,如今诸王任职地方,谨遵圣令,和睦地方,也算盛世气象,故而儿臣谨代诸王,请父父皇封禅嵩山,以使江山稳固,帝业宏达,宗室贤达,用命天下。”
“臣等叩请陛下封禅嵩山,以使江山稳固,帝业宏达。”诸王在一瞬间齐齐跪了下来,然后沉沉叩首。
左侧诸相,诸尚书,还有整个朝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都齐齐跪了下来,沉声道:“臣等叩请陛下封禅嵩山,以使大唐万年,江山万年,陛下万年。”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大殿内外响起,震荡不休。
“你们啊!”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跪倒的群臣,轻叹一声,目光抬起,看向殿外,许久之后,他才轻声开口道:“诸卿用心如此,朕亦不好反驳,便如此吧,明年封禅。”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的脸上顿时满是笑容。
“都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看向一侧道:“舅舅,以你为封禅大使,总领一切,然后和礼部、太常寺商定封禅时间和仪式,朕要去祭祀太庙,禀告父皇和皇祖父封禅之事,他们的儿子,孙子,今日终于也走到了封禅的一步。”
“是!”长孙无忌,李百药,还有卢承庆三人齐齐拱手。
“好了,就这样吧,朕先去太庙。”李承乾说完,然后从御榻之上站起,然后走下丹陛。
群臣齐齐拱手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迈步走出了武德殿。
张阿难跟在一旁,神色谨慎。
四周的群臣虽然低头,但欣喜之意溢于言表,封禅,就等于他们的名字也会将在史书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李承乾刚刚走到了大吉门前,就看到苏淑神色匆匆的从对面走了过来。
李承乾不由得微微一愣,封禅之事虽然不小,但诸事早定,也用不着她这个皇后直接过来吧。
“参见陛下!”苏淑对着李承乾满脸喜色的福身,道:“陛下,太子妃刚刚确诊有孕了。”
李承乾一愣,随即脸上满是喜意,微微摆手道:“去告诉太子,大唐传承有序了。”
“是!”苏淑笑着起身,然后转身朝着武德殿的方向而去,很快,那里就传来了一片欢呼声。
李承乾笑着抬头,看向头顶白云。
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