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857克服恐惧

857克服恐惧

    小王同学知道丈夫过来有正事,见敬民已经挨完揍,就主动朝他招了招手。

    唐植桐过去将保温箱和孵化器的事情向叶主任做了汇报,同时提了庆功宴和留京名额的事情。

    “做的不错,你打算什么时候庆功?”叶主任满意的点点头,询问道。

    “下个星期天,可以吗?”唐植桐盘算了一下,学院那边星期天休息,时间上比较充裕,也能给叶主任留出充分的操作时间。

    “可以。庆功的事你直接去找小苗。工作的事你不用管了,我明天联系,留给我们的协调时间不多了。”叶主任算了一下时间,调配物资时间充裕,但工作的事得抓紧了,目前大多数院校应该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安排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了。

    “我正好跟小琴姐把项目经费交接一下。谢谢妈。”唐植桐感激涕零,牛皮是自己吹出去的,最终实现却要靠叶主任,虽然都是为了公事,但有时候公事也不是那么好公办。

    “都是一家人,谢个什么劲。”叶主任笑眯眯的,转口开始了解这次文教会的盛况。

    “很受教育,也很受鼓舞,大家的干劲都很足……”唐植桐跟叶志娟大概说了说十来天的会议内容,但没提伙食。

    怎么着都是国家型的会议,规模摆在那里,叶志娟听完后不免稍微勉励一下唐植桐。

    “嗯,以后一定在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妈,之前那个保温杯销量怎么样?”唐植桐点头表态后,开始打听保温杯的销售情况。

    “不是很好。”时隔大半年,这是女婿头一回打听保温杯的事情,叶志娟就没有瞒着。

    关于保温杯,工厂那边还是有意见的,费心费力的生产出来,销路却不畅通,若不是有其他产品赚到了大把的外汇,估计叶志娟这边能明显感觉到压力。

    “哦。”唐植桐挠挠头,觉得自己当初有些想当然了,他不想走弯路,也不想拿劳动人民的血汗钱交学费,正好趁这个机会补救一下。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这次开会,我看到代表没个水杯……”唐植桐将会上自己所看到的委婉的说了一下,目的就是一个,如果外面实在销不动,就拉回来在国内卖,反正不能回炉重造。

    “这倒也是个办法,之前有同志提过这个想法。”叶志娟点点头,之前有同志提议加个滤网,卖给喜欢泡茶的华人华侨来着。

    “嘿嘿,能人不少,那我就放心了。”唐植桐知道叶志娟之前跟外贸口的同志提议将保温杯作为冷饮容器进行售卖。

    这个想法不能说错,但眼下西方冰柜同样不够普及,若是能联合某饮料做成联名款,搞个凭保温杯可以畅饮多少瓶冰镇饮料的活动,估计能带动销售。

    不过这里面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首先人家就没理由选一家中国企业,其次保温杯的抗压能力也不达标。

    “会议还给了你什么启发?”看女婿的表情,叶志娟知道他还有其他想法,就没有把眼光只放在保温杯上。

    “多少有点吧……”唐植桐又将幼儿识字图书和练习题的想法抛了出来。

    “识字图书也可以作为扫盲的学习资料嘛,老少皆宜。”妇联的职责很广,只要跟妇女儿童搭边的,都有权过问,盲扫了好几年,眼下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叶志娟第一个想法就是往这上面靠。

    “还是妈看的精准,还真可以一块学。”唐植桐乐了,好像还真是。

    “这两项都跟老师、印刷厂有关,我回头再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怎么串起来。”叶志娟提级后,见识面也广了,知道做成一件事的难度,得让各方在里面都有看得见的东西才成。

    “嘿嘿,那我就擎等着了。还想着等孩子出生后靠这个启蒙呢。”眼下国民收入有限,在婴幼儿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吃穿上,文化、娱乐方面有所欠缺。

    唐植桐觉得这部分可以继续深挖一下,但目前不着急,等自己孩子出生后,自己父爱爆发,全方位无死角的教育下一代,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你想的还挺长远。”叶志娟笑着指了指女婿,再看了看一旁正含情脉脉的看着女婿的女儿,再次感慨得亏自己同意了这门婚事……

    午饭是唐植桐做的,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儿做起豆角焖面来更是轻车熟路。

    “味道不错,有年头没吃了。”叶志娟尝了一口,满意的点了点头。

    “嘿,您喜欢我就常过来做。”唐植桐听罗清泉说过,王父不喜面食,叶志娟就改了饮食习惯,所以也没打听叶主任为何身为豫省人却不吃面,生怕她想起往事伤心。

    “我会做,这几年工作忙,做起来又麻烦,就放下了。快吃吧,趁热吃香。”叶志娟笑笑,礼让道。

    “乖,这味太中了!姐夫,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蒜更香!”敬民哭过那一阵,就犹如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一口面一口蒜吃的香甜,连豫省话都蹦了出来,这会儿见唐植桐不吃蒜,在一旁强烈推荐道。

    “行,那我也尝尝。”唐植桐笑着接着,罗清泉也有吃面嗑蒜的习惯,没想到今儿在小舅子身上也看到了。

    不尝不知道,一尝,啧!蒜果然还是跟焖面更配,吃起来比搭配白水面条更香。

    “妈,我想再吃一碗。”敬民风云残卷的吃完一碗,意犹未尽的请示道。

    “吃吧,别吃撑了。”叶志娟点了点头嘱咐道。

    “来,我给你盛吧。”唐植桐见敬民站起来有自己去厨房的意思,担心他摔了碗,遂伸出了手。

    “不用,我自己可以。”敬民说完,抱着碗噔噔噔跑了。

    今儿的芸豆焖面做的很成功,敬民吃了三碗,不过王家饭碗精致,容量比唐家的粗陶大碗小,三碗的量有点多,但也能接受。

    “姐夫,什么时候能再吃焖面啊?”敬民吃完后,满足的在自己的肚皮上拍了拍,已经开始盼着下一顿了。

    “得再等几天,等几天家里的芸豆又能摘一篮子,到时候我再给你做。豇豆再过十来天也能摘了,那玩意做焖面更香。”唐植桐面上乐呵呵的应着,心里却盘算着再给两家补充点板油,焖面好吃,就是有点费油。

    “不用老惦记着往这边跑,孩子想吃了,我给他们做。”叶志娟知道女婿最近很忙,白天没什么空,再加上平日里小两口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也担心小王同学的安全,遂开口拦下。

    “那也行,等家里的菜能摘了,我顺道送过来。”现在天热,刚才丈夫做饭热了一头汗,小王同学看着心疼,现在亲妈开口接过这茬,正好将这下厨的工作交出去。

    也许是因为说的太顺口,说完后小王同学就有些不好意思,朝静莹吩咐道:“莹莹,你也大了,以后得学着做菜、做饭,也让咱妈休息休息。”

    “行,那让姐夫教我。”王静莹答应的痛快,虽然亲妈做的面食还行,但做菜水平也就那样,她早就有点吃腻了,所以并不反感下厨,反而有些期待。

    “没问题,下次当着你面做饭。”唐植桐很痛快的答应下来,虽然没法给小姨子自己的秘制调料,但可以让她多放些油盐,有油水、有滋味,在眼下来说,味道就是极好的。

    “姐夫,咱们去钓鱼吧?”只要有人做给自己吃就行,敬民不怎么关心是谁做的,相比起来,他更在意唐植桐能否兑现上午的承诺。

    “成,走。”做人不能言而无信,唐植桐麻溜的起身,钓鱼的事情已经拖了大半个月,今儿有空就得兑现。

    这次钓鱼,唐植桐依旧选了个僻静的角落,有树荫的那种。

    天越来越热了,若是因为钓鱼将小舅子晒成猎德女婿模样,别说叶主任乐不乐意,唐植桐自个看着都别扭。

    这次钓鱼,兄弟俩没再为鱼饵发愁,唐植桐也没有再作弊,随便在湖边的腐殖中挖上几下,就能捉到蚯蚓。

    “怕不怕?”瞅着红褐色的蚯蚓一伸一缩的往地底钻,唐植桐碰了碰旁边的敬民,鸡贼的问道。

    “不……不怕!”紧张的脸色出卖了敬民的口是心非,嘴上说着不怕,却一直盯着,并不下手去抓。

    “不怕就抓一条试试。我告诉你啊,这鱼啊,最喜欢蚯蚓,尤其是那种又腥又臭的黑蚯蚓。用那种蚯蚓钓鱼有口,三五分钟就一条!”唐植桐信誓旦旦的引诱道。

    唐植桐知道敬民怕这些虫子,因为之前有人拿此类的虫子欺负过他,但眼下的环境原始,以后如果真下乡的话,肯定还是要面对的,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引导着他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

    虽然上次用天牛让敬民克服过一次,但今儿一看,效果不算很理想。

    “真的?”敬民看向唐植桐,认真的问道。

    “比真金还真!”唐植桐言之凿凿,就差指天为誓了。

    “好!”敬民深吸一口气,一边叨叨着“男子汉大丈夫”给自己加油鼓劲,一边伸手把即将钻入泥土中的蚯蚓给拽了出来。

    “敬民真厉害!今儿肯定能钓到大鱼!”唐植桐不失时机的为小舅子点赞,增强他的信心和荣誉感。

    “借您吉言,就盼着上大鱼了。”蚯蚓滑腻的手感并不好,敬民一边跟唐植桐贫嘴,一边将手伸到身体一侧,努力控制着不去看那根正在努力挣扎的小红虫。

    “来来来,咱挂饵。”饭要一口口的吃,克服心理恐惧也得一步步来,唐植桐没有让小舅子下手将蚯蚓碎尸万段,而是接了过来,用小石片将蚯蚓斩成好几段。

    挂好饵,鱼竿一甩,敬民逐渐进入了状态,两眼盯着鱼浮,没再看地上的蚯蚓一眼。

    唐植桐同样甩杆,主要是在一旁陪着,根本不是因为自己想钓鱼!

    两人虽然专注,但什刹海的大鱼已在众多钓鱼佬长期轮番垂钓下所剩无几,小鱼苗倒是有所增加,不知道是湖里自我繁殖的,还是前阵子下雨从上游冲下来的。

    敬民很沉得住气,甩了三竿下去,依旧没有鱼上钩,却一声都没吭。

    眼瞅着蚯蚓已经见底,唐植桐祭出了挂比。

    “哎!咬钩了!咬钩了!起竿!”看着人鱼儿上钩,唐植桐比王敬民都激动。

    鱼的力气不小,王敬民使足了劲,小脸涨得通红,最后还是在唐植桐的帮助下才将鱼拉了上来。

    “姐夫,这鱼真大!这是什么鱼?能吃吗?”王敬民看着鱼长的奇形怪状,略有疑虑。

    “鳜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就是这种鱼,很好吃,今儿赚大发了。”等鱼儿被拉上来,唐植桐略有后悔。

    这两年来,唐植桐犹如储藏物资过冬的松鼠似的,一有机会就往空间里薅东西,东西越来越多,却一直没有整理。

    前几天趁着开会的工夫,唐植桐坐在下面一边听报告,一边将空间里的东西给整理了一下。

    鳜鱼的分布范围很广,唐植桐此时也分辨不出这条鱼是来自长江,还是鸭绿江。

    虽然唐植桐在什刹海没见过鳜鱼,但依照鳜鱼的分布范围来讲,它出现在什刹海相比也很合理吧?毕竟自己没有将什刹海翻个遍,自己没见过并不代表这里没有,兴许这边有呢?

    “那太好了!来,咱接着钓!”敬民一听这玩意好吃,立马来了精神,准备再往鱼钩上挂饵。

    “蚯蚓没了,你再去挖两条。”唐植桐拿块石头往活蹦乱跳的鳜鱼头上一敲,然后往破桶里一放,立马给小舅子安排了任务。

    虽然鳜鱼有可能出现在什刹海,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让它安静的躺在桶底吧,等回去以后第一时间下锅,吃进肚子里就安全了。

    “好!”在鳜鱼的刺激下,敬民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下来,朝刚才抓蚯蚓的地方跑去。

    看着敬民撅着屁股扒拉蚯蚓,唐植桐笑了,克服恐惧这是好像也没那么难,只要能抓住小舅子的兴趣点就行。

    挺好,不枉费一条来路不明的鳜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