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同学说想吃芸豆,唐植桐的第一反应是搞一锅豆角焖面。
豆角焖面是中国中北部面食地区的一道常见吃法,分布区域以豫、冀居为主,唐家没这个吃法。
唐植桐来这边之前吃过几次,感觉味道还行,可以试试。
正宗的豆角焖面得有五花肉,煎出里面的荤油用来提香,不过眼下想整点肉相当有难度,唐植桐也不好凭空将五花肉从空间里薅出来,只能退而求次,用之前的库存荤油来代替。
“我来摘芸豆!”一听丈夫要做豆角焖面,小王同学也来了兴致,毕竟叶主任是豫省人,她以前吃过。
“里面都是木棍棍,容易绊着。凤珍和凤芝都闲着,没有有让你干活的道理。你歇着。”张桂芳一看儿媳妇要上阵,赶忙拦了下来。
尽管民间有不满三个月不外传的做法,但身为婆媳,这种消息自然没有瞒着张桂芳的道理。
张桂芳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好消息,自然不肯再让儿媳妇干活。
这样一来,小王同学的家庭地位再度被拔高,已经稳居家庭榜首,到了哪个不长眼都得挨上一棍子的程度。
“别看我,看我也没用。最多一会让你择个芸豆。”小王同学一时不适应家庭待遇的转变,向丈夫投来求助的目光,唐植桐没有依着她,不光亲妈操心,其实他也操心着呢。
最终,摘芸豆的活还是落到了凤珍、凤芝姐妹俩头上。
受民间口语、风俗、喜好影响,芸豆的别名多的令人发指,像什么四季豆、芸扁豆、豆角、敏豆、玉豆、油豆,不少地方甚至会统称为豆角。
豆角和豆橛子是唐家院子里常年必备的两种蔬菜,虽然它们自带毒素,烹饪不充分时容易中毒造成腹泻,但在老太太的影响下,张桂芳并没有改变这种习惯。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豆角和豆橛子养人,所以才能把孩子养的那么壮、个头那么高。
对于这种说法,唐植桐还是认同的。
网络时代很多人都在调侃山东是食物中毒率是国内的NO.1,不理解豆橛子都那么容易引起腹泻了,为何还要吃。
唐植桐觉得这跟饥荒的烙印有关,豆橛子学名豇豆,好养活、产量大,到了夏季一块钱就能买一把,颇受老百姓喜欢。
而且豇豆的蛋白质、钙、钠含量远超同期的其他蔬菜,实属六边形战士,菜农没有理由不种这种好打理的蔬菜。
在这种饮食结构的影响下,山东人的平均身高一跃成为全国之首。
也有人说山东人的平均身高与经济水平有关,但唐植桐不是很认可这种说法。
放眼全球,任何地方的经济再发达,富人也只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水准,剩下的一大帮更是为了碎银几两劳碌奔波。
一旦牵扯到平均,为了碎银几两劳碌奔波的人哪有钱给孩子顿顿肉蛋奶猛咥?
便宜的豆橛子和豆腐反倒成了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豆角焖面的做法简单,手擀面做好后,略微撒上些植物油,用手揣鼓匀实,上锅铺平蒸五到十分钟即可备用。
由于家里没有肉,唐植桐选择用荤油炸出大料的香味,然后下芸豆翻炒,再加入盐、酱油、海肠粉调味。
倒入开水焖五分钟,盛出一碗汤备用后,即可将蒸好的面条放入锅中。
把盛出来的汤再均匀的洒在面条上,盖上锅盖再蒸个三五分钟就可以搅拌均匀捞出来食用了。
“哥,好吃!焖面是你在国宴上吃到,回来做给我们吃的吗?”凤芝自己干掉了一大碗,吃完后仍意犹未尽。
“国宴上可没这菜,我跟别人学的。”唐植桐伸手又给妹妹捞了个碗底,递给她后嘱咐道:“吃完这些不能再吃了。”
“嗯。”在得知只能吃这些后,凤芝进食速度就慢了下来,一边吃一边跟唐植桐打听:“哥,国宴都有些什么菜?比焖面还好吃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菜,你吃着好吃的才是好菜。”唐植桐照例回避此类问题。
国宴的标准高,除了一盘盘精致的菜肴外,还有位菜。
唐植桐去安东出海那次薅了些海参,尽管出海口的位置不是海参品质最好的地方,但怎么说也是野生无公害的,自家吃还是可以的。
不过唐植桐觉得自己顶多做个葱烧海参,复刻不出高汤海参,人家吊汤用的鸡不光是专门养殖的,而且还是特定品种。
好在前两天并没有吃过鱼翅。
毕竟是看过“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公益广告的人,没有吃过鱼翅,以后就能光明正大的喊“纸醉金迷不带我,地球没了全赖我”了。
妹妹好糊弄,小王同学可不好糊弄,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丈夫的表演。
吃完晚饭,唐植桐回到厢房后,先把那封没来得及看的信给拆了。
信是施正则写的,保温箱的使用说明、故障排查指南已经整理完毕,因为联系不上唐植桐的缘故,科研班已经交给了医院那边。
此外,施正则还非常高兴的通知唐植桐,孵化器已经制作完成,并直接投入了使用,目前已经开始给农场那边孵化小鸡。
之所以敢投入使用,是因为贺平那边已经通过试验证明了保温箱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保温效果,做实验用的那窝雏鸟已经长大,并且能短距离飞行。
“嘿,贺平能出去当个杂技演员了。”唐植桐看完信很高兴,将信递给小王同学看,并指了指信中关于贺平养鸟成果的段落。
“什么杂技演员?”小王同学放下手里的书,有些不明所以。
“保温箱项目呗,上次你去的时候应该看到贺平养的雏鸟了吧?
她这次为了试验,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一直在邮电学院那边照顾雏鸟。
那些鸟是布谷鸟,已经长大了。
它们都跟着贺平,贺平走到哪,它们飞到哪儿。只要贺平一招呼,它们就能落在她手上。”
信的末尾,施正则写了一下贺平的实验结果,非常成功,不少同学在一旁看的都眼热。
话说科研班都是男生,哪个男生儿时没有养只听话鸟儿的梦想呢?
“那一定很好玩!”小王同学看后,想象着贺平遛鸟的场面,略带憧憬。
“快放假了,你到时候约她来玩,咱也瞧瞧听话的布谷鸟长啥样。”外面的治安不如以前,小王同学又有了身孕,唐植桐就不打算让她到处乱跑了。
“行!我给她写信。”小王同学也不看书了,找出笔纸就要跟贺平约时间。
“嗯,明天咱们去趟椿树胡同吧,保温箱项目差不多结项了,得安排庆功会。”唐植桐将施正则的来信折迭起来塞进信封,放进抽屉里攒着。
尽管信里没有写,但隔着信纸,唐植桐能猜出科研班想让自己兑现承诺,开有肉的庆功会。
这个承诺必须兑现,而且还要兑现四九城工作名额的事情。
这两项必须得由叶主任出面才能名正言顺的开展。
“好,我正好还没跟咱妈说怀孕的事呢,明天一块跟她说一声。”说到怀孕,小王同学看向丈夫的脸上浮现出了带有幸福的娇羞。
“那就这么定了。”唐植桐笑笑,自己也拿出了信纸。
信是写给马克俭的,主题思想就一个——三哥,爆个菜谱!
唐植桐虽然知道珊瑚白菜大概都用了什么食材,但不清楚具体的做法。
这年头没有网络,出版的菜谱也少,很多菜都是通过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的。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马克俭工作的优越性,甭管什么难度的菜,他都能通过组织获取到做法,而且还不一定是只有一种做法。
6月12日,星期天。
张桂芳在得知小两口要去椿树胡同的时候,除了刚摘下来的芸豆,还执意让他们再带点面粉过去。
“妈,带玉米面就行,面粉咱留着自己吃。”小王同学不同意,面粉是前些日子粮店没有粗粮供应时婆婆用自家粮票去粮店买的,眼下粮店恢复了粗粮供应,以后也就没了这种买面的机会,自己肯定不能拿婆婆买的细粮补贴娘家。
“妈,什么面都是吃,就带玉米面吧。多出来的就当给文文留的。”唐植桐看亲妈还要再推让,在一旁一锤定音。
“我才不搞特殊,大家一块吃。”小王同学听懂了丈夫的意思,瞪了他一眼。
张桂芳也听懂了,眉开眼笑的答应下来。
“为什么要留给嫂子?”凤芝懵懂,不明所以的问道。
“小孩子家的,别瞎打听。”张桂芳争不过儿媳妇,教育女儿还是绰绰有余的。
玉米面和豆角都被唐植桐装进了麻袋,绑在了自行车前杠上,小王同学在后面坐着婆婆前些年给做的坐垫,小两口就这么高高兴兴的出发了。
崇文门城楼西侧的城墙上有人影在忙碌,不是逃难的人,而是某个工厂的工人。
这块地如果利用好,一年最少能收两茬,够不上解决粮食问题,但可以跟唐家似的解决不少人的副食问题。
待来到妇联宿舍大门口时,高大山正蹲坐在传达室门口用报纸卷大炮抽。
“高师傅,待会我用用鱼竿,下午带敬民去钓个鱼。”一番寒暄后,唐植桐开口提了要求。
“中,我一会给你拿出来。”与张叶在一块久了,高大山的某些口语有“张叶化”的迹象。
“好嘞,谢谢高师傅。”唐植桐说完,乐呵呵的将自行车推到单元门口,把前杠上的麻袋解下来,拎着上楼。
“妈!”
小两口刚进门跟叶志娟打声招呼,敬民在一旁就憋不住了,积攒许久的怨念脱口而出:“哼!骗子!大骗子!骗我说钓鱼,一直不带我去!”
“听不懂人话是吧?你姐夫有工作,又不是故意放你鸽子,你姐夫进院子第一件事就是跟高师傅借鱼竿,上次真是白揍你了!”小王同学不乐意了,还没坐下就开始撸袖子,一副再教育一次敬民的做派。
“敬民还小,别跟他一般见识。闪着你可不行。真想打就再等几个月,等明年一块算。”唐植桐眼疾手快,把麻袋放下,拉住小王同学就往沙发上摁。
“这是有了?”叶志娟听闻后,先是错愕,接着是惊喜,快步走到沙发前,挨着小王同学坐下,拉起了闺女的手。
“哼!”敬民一听等明年一块算,胆儿就更肥了,在一旁朝唐植桐和大姐做鬼脸。
“不用等明年再算,还有我呢!”静莹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她听出大姐已有身孕,麻溜的接过了大姐教育臭弟弟的大棒。
敬民眼瞅着就要挨揍,没有干等着,一个出溜钻进了卧室,试图将门给关上,从里面锁死。
唐植桐哪能遂了他的意?迈着一米八的大长腿,两步就赶在敬民关紧门前把脚垫在了门缝里。
“姐夫,我错了,求你了,把脚拿开。”敬民看关不上门,在里面扛着门的同时,哀求道。
“挤我脚了,你松松手,我拿出来。”当然不可能真挤到脚,唐植桐的膝盖在门上顶着呢,唐植桐一边糊弄门后的敬民,一边给旁边的小姨子挤眼。
“真的?”敬民在里面试探的问道。
“真的,比带你钓鱼都真,你松手,咱吃过午饭去钓鱼。”
“那我就信你一次。”一听还能去钓鱼,敬民立马做了妥协。
尽管唐植桐答应了,可静莹没答应,趁弟弟放松了警惕,把门往里推了一下,挤了进去。
“静莹,去屋里关上门打,别吵到你大姐。”叶主任听到了几个孩子的对话,直接做出安排,断了儿子的后路。
听着卧室里面的动静,唐植桐很满意,隔着门朝里面喊:“静莹,中午我给你做豆角焖面吃!”
“好嘞!”静莹答应的痛快,下手更卖力了。
听话听音儿,静莹她听懂了唐植桐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中午吃豆角焖面不仅仅是说中午吃什么,还得看是谁做的。
“啊!”伴随着静莹巴掌的落下,敬民的叫声更大了。
唐植桐在门外听着这悦耳的乐章,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小树不修不直溜,平心而论,自个平日里对敬民不错,什么吃的玩的都没断过,竟然因为一次没兑现钓鱼给自己脸色看,这难道是钓鱼佬的执着吗?
叶主任和小王同学犹如没有听到一般,在沙发上手拉着手低声说着什么。
小王同学低着头,脸上露出害羞的笑容。
唐植桐觉得这是岳母在给小王同学面授机宜,讲后面如何注意安全,这活确实适合亲妈来做。
良久,卧室内才没了动静。
首先出来的是揉着手的静莹,从动作上来看就知道她没有收着力。
后面出来的是敬民,脸上挂着泪珠,一脸幽怨的看着唐植桐:“姐夫,你好坏。”
唐植桐嘿嘿一笑,看来这小子在静莹的教育下也听懂了自己的话,挺好,这次给他长个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