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六百四十九章 演示

第六百四十九章 演示

    吃饱喝足,科研室的众人放下碗筷,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神情,但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散的专注。

    小张擦了擦嘴,率先站起身:“我那电路图纸还有几处细节没标全,吃完饭正好回去完善一下。”

    旁边的小李也跟着点头:“我那折迭结构的尺寸表也得再核对一遍,免得明天出岔子。”

    一时间,好几个人都纷纷表示要回科研室,把剩下的“手尾”给完善妥当。

    “哎,都坐下。”李崇光连忙摆手,把众人按回座位上。

    “大家都累了三天了,眼皮子都快粘在一起了,还折腾啥?”

    他指了指窗外已经完全黑透的天,“这收尾的活儿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明天养足精神再来弄,效率反而更高。”

    周益民也在一旁帮腔:“李科长说得对。你们看,小张这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小李的手还在微微发颤,这时候硬撑着干活,万一出了错,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空碗,轻轻敲了敲,“咱们搞研发讲究的是精准,不是拼体力熬时间。不差这一晚,大家好好回去睡一觉,明天才能以最好的状态把收尾工作做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明白李崇光和周益民是真心疼他们。

    这三天来,每个人都绷紧了弦,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此刻被这么一劝,那股子紧绷的劲儿一松,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刚才还想着要干活的念头也淡了下去。

    “那……行吧。”小张打了个哈欠,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倦意。

    “确实有点撑不住了,刚才吃饭的时候都差点睡着。”

    “我也是,这胳膊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另一个研究员揉着肩膀,苦笑着说。

    大家没有过多坚持,纷纷收拾好碗筷,跟周益民和李崇光道别。

    “周科长,李科长,那我们先回去了,明天一早过来。”

    “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周益民和李崇光笑着挥手。

    看着众人三三两两地走出食堂,各自往家的方向走去,李崇光松了口气,对周益民说:“还是你有办法,不然这帮犟脾气,今晚非得熬到后半夜不可。”

    周益民笑了笑:“他们是想把事情做好,但也得劳逸结合才行。好了,咱们也走吧。”

    他们知道,等明天大家养足精神,这小型烘干机的收尾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崇光就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往厂里赶。

    路上的行人还寥寥无几,只有早点摊冒出的热气在微凉的空气中氤氲。

    他心里惦记着小型烘干机的收尾工作,蹬车的力道都比平时大了几分,心里琢磨着:“今天可得早点到,把那些细节再敲定一下。”

    可当他推开科研室的门时,却愣在了原地。科研室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台灯的光晕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

    小张正趴在桌上,对着电路图纸用红笔仔细标注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小李和两个同事围在样机旁,手里拿着尺子,一点点测量着折迭处的缝隙,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老王则蹲在地上,给线路套上绝缘管,动作麻利又仔细。

    “你们……这么早就来了?”李崇光有些惊讶地问道,他本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到的,没想到反倒成了最后一个。

    小张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李科长,您来了。我们想着早点把剩下的活儿弄完,争取上午就能让样机彻底达标。”

    他指了指图纸上的标注,“我把电路的安全阈值又调高了些,确保万无一失。”

    李崇光心里一阵暖流涌过,快步走到样机旁,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也撸起袖子加入了进来。

    他拿起螺丝刀,把外壳上松动的几颗螺丝重新拧紧,又检查了一遍温控旋钮的灵敏度,确保每一档的温度都精准无误。

    科研室里安静而有序,只有工具碰撞的轻响和偶尔的低语。

    每个人都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仿佛要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台小小的烘干机上。

    阳光透过窗户,一点点爬上桌面,照亮了众人脸上认真的神情。

    就在这时,李崇光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八点。

    他心里猛地想起一件事,停下手中的活计对众人说:“你们先忙着,我去趟胡厂长办公室,把好消息告诉他。”

    众人纷纷点头,小张笑着说:“李科长快去吧,胡厂长肯定等着呢。”

    李崇光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快步走出科研室,朝着办公楼的方向走去。

    他的脚步轻快,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仿佛已经能想象到胡厂长听到消息时惊喜的表情。

    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崇光一路小跑,很快就来到了胡厂长的办公室门口。

    他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服,深吸一口气,“咚咚咚”地敲响了门。

    “请进。”办公室里传来胡厂长沉稳的声音。

    李崇光推门而入,脸上抑制不住地带着笑容,快步走到胡厂长的办公桌前,语气急促又兴奋:“胡厂长,好消息!我们的小型烘干机样机做出来了!所有测试都达标了!”

    胡厂长正在批阅文件,听到这话,手中的笔猛地一顿,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李崇光:“什么?做出来了?”

    他脸上满是难以置信,要知道,前两次研发太阳能热水器和空气炸锅,都花了不少时间,这次居然这么快。

    “是啊,胡厂长,我们昨天就基本完成了,今天一早大家又把收尾工作完善好了,现在样机各项性能都很稳定。”李崇光激动地说道,语速都比平时快了不少。

    胡厂长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好小子们,这次速度可真够快的,比前两次快上太多了!”

    他在办公室里走了两步,难掩心中的兴奋,随即看向李崇光,语气急切地说:“还愣着干嘛?赶紧带我去看看!”

    李崇光这才反应过来,没想到胡厂长比自己还要着急,连忙应道:“哎,好嘞!胡厂长,您跟我来。”

    说着,李崇光就转身在前面带路,胡厂长紧随其后,两人快步朝着科研室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胡厂长还不停地问着李崇光关于样机的细节:“加热速度怎么样?折迭起来方便吗?”

    李崇光都一一快速作答。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科研室。

    科研室里的众人正埋头做着最后的检查,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见胡厂长来了,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恭敬地打招呼:“胡厂长好!”

    胡厂长笑着摆了摆手:“大家都辛苦了,别客气,快让我看看你们的成果。”

    他的目光已经迫不及待地投向了科研室中央的那台小型烘干机样机。

    那台银灰色的小型烘干机就摆在长桌上,外壳光滑锃亮,折迭处的尼龙连接带看着结实又灵活,控制面板上的三个旋钮整齐排列,透着一股精致劲儿。

    胡厂长几步走上前,伸手摸了摸外壳,冰凉的触感带着金属的质感,他转头看向众人,眼里满是期待:“快,给我演示演示,看看效果怎么样。”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等着李崇光发话。

    就在这时,一直负责电路的小张往前站了一步,他平时胆子就大,此刻更是眼神发亮地看着胡厂长:“胡厂长,能不能借您的外衣用一下?”

    胡厂长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深蓝色的卡其布外衣,这还是前几天刚领的新工装,料子厚实,针脚细密。

    他心里虽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只当是演示需要件衣服当道具,便爽快地解下衣扣,把外衣脱了下来递给小张:“拿去用吧。”

    小张接过外衣,说了声“谢谢胡厂长”,转身就快步走出了科研室。

    这一下,胡厂长可有点懵了。

    他看着小张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又看了看自己手里仅剩的那件旧棉衣,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虽说还有件棉衣能穿,但那件刚脱下来的可是最新的,小张拿它去干嘛?

    总不能是……他刚想开口问问李崇光。

    李崇光就看出了他的疑惑,连忙上前解释:“胡厂长,您别担心,小张这样做,是想着用您的棉衣来演示烘干机的效果,这样更直观。”

    胡厂长听到这话,本来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眉头微微皱起,心里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但既然话已经说出去了,也不好再反悔,只能耐着性子静静看着门口,等着小张回来。

    没过两分钟,小张就拿着那件深蓝色的外衣走了进来。

    只是此刻的外衣已经完全变了样,原本挺括的布料变得湿漉漉的,还在往下滴着水,一看就知道是被水泡过了。

    胡厂长看到这一幕,心疼得嘴角都抽了抽。

    他盯着那件湿透的新外衣,心里把小张念叨了八百遍,这小子,演示就演示,干嘛非得把衣服弄这么湿?

    这新衣服经这么一泡,怕是要变形了!

    他暗暗后悔,早知道小张是要这么折腾,说什么也不会把这件新衣服借给他。

    科研室里静悄悄的,谁都看出了胡厂长脸上的肉疼,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小张却像是没察觉似的,快步走到烘干机前,拉开上方的盖子,小心翼翼地把湿外衣放了进去,然后盖上盖子,按下了“中温”档的按钮。

    随着一声轻微的嗡鸣,烘干机开始运转起来,出风口很快就有温热的气流涌出。

    胡厂长看着那台嗡嗡作响的机器,又看了看自己那件正在里面“受苦”的新外衣,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算了。

    只要这烘干机真能好用,一件衣服也不算什么。

    随着一声轻微的嗡鸣,烘干机开始运转起来,出风口很快就有温热的气流涌出。

    胡厂长看着那台嗡嗡作响的机器,又看了看自己那件正在里面“受苦”的新外衣,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算了,只要这烘干机真能好用,一件衣服也不算什么。

    小张站在烘干机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控制面板上的温度指针,嘴里还不忘给胡厂长解说:“胡厂长您看,现在调的是中温档,温度设定在 55度,这个温度既能快速烘干衣物,又不会损伤布料。”

    他指了指机器侧面的出风口:“这里设计了滤网,能过滤掉衣物上的绒毛和灰尘,烘干后衣服会更干净。”

    胡厂长的目光落在烘干机的观察窗上,能隐约看到里面的棉衣正在随着气流轻轻晃动。

    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自己的新衣服,忍不住问:“这得烘多久才能干?”

    “您这件棉衣厚实,大概需要 40分钟。”小张说着,从旁边拿起一个秒表按了下去。

    “我给您掐着时间,保证准时拿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科研室里静得只能听到烘干机轻微的运转声。

    李崇光站在胡厂长身边,偶尔低声交流几句关于后续生产的想法。

    胡厂长则时不时看看秒表,又看看烘干机,脸上的心疼渐渐被好奇取代——这小小的机器,真能把一件湿透的棉衣烘得干爽蓬松?

    20分钟后,小张打开了烘干机的透气孔,一股带着湿气的热气涌了出来。

    他凑近闻了闻,点点头说:“湿度降了不少,看来风道循环挺顺畅。”

    说着又把透气孔关上,“再烘一会儿,让里层也干透。”

    胡厂长看着观察窗里的棉衣,原本紧贴在一起的布料似乎慢慢舒展开来,不再像刚放进去时那样沉甸甸的。

    他悄悄伸手摸了摸烘干机的外壳,只是微微有些发热,并不烫手,心里暗暗点头,这安全性能倒是做得不错。

    秒表指向 40分钟时,小张按下了停止按钮。

    机器的嗡鸣声戛然而止,他等了十几秒,让里面的热气稍微散一散,才慢慢拉开盖子。

    一股带着阳光般温暖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他小心翼翼地把棉衣从里面取出来,抖了抖。

    原本湿漉漉、沉甸甸的棉衣,此刻变得轻盈蓬松,深蓝色的布料恢复了挺括,连衣角的褶皱都舒展开了。

    小张把棉衣递到胡厂长面前:“胡厂长您检查检查,是不是全干了?”

    胡厂长接过棉衣,入手温热干爽,他翻来覆去地摸了摸,里里外外都没有一丝潮气,连最厚实的袖口和衣领都烘得恰到好处。

    他又闻了闻,没有霉味,反而有种淡淡的干爽气息。刚才的心疼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惊喜:“好家伙,还真烘得这么干!一点都没变形,比晒过的还舒服!”

    小张得意地笑了:“这是因为我们用了恒温技术,不会局部过热,所以能保护衣物版型。而且您看,”

    他指着棉衣表面:“一点绒毛都没有,滤网起作用了。”

    众人看着胡厂长手里干爽的棉衣,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没有想到效果如此之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