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620、摘果子

620、摘果子

    有些事做戏就要做全套,既然景泰帝说魏长盛的生死由夏林来掌控,那就是由他掌控。

    其实这个事情是很难的,从这个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景泰帝的心术是在成长的,远不是当年那个刚登基的他所能比的。

    首先,魏长盛不能办,因为一旦办了,就等于昭告天下他夏林欺君,有些事不上称四两重,一上称千斤下不来。

    其次,魏长盛不能不办,若是不办难免会叫人怀疑夏林与这魏长盛沆瀣一气,谁知道下一步他们是不是会一起谋了这大魏的江山。景泰帝会想,即便是他对自己有信心对夏林也有信心,但这件事办臭了,那也是没办法交代的,毕竟什么匪患能把江南道夏林给逼出来,要知道他可是站在那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北方的人。

    再次,魏长盛不能办重了,也不能办轻了,这里头的度就是要夏林来研究,怎么处理才最合适才能给出这个交代。

    最后,这个胜利果实究竟是要交给谁也是要夏林自己评断的。

    就比如说景泰帝半开玩笑说的那句话“朕亲自见见那些善人”,这看似开玩笑,但真当他开玩笑那可也是不行的。

    这句话最少有一层含义就是这岭南道最后的果子得是他景泰帝拿,这不合理也不公平,但他是皇帝,他就是理。

    甚至于他可以从这件事来分析未来到底是继续支持还是转变为打压,而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当打压夏林这件事和李唐的利益一致时,他甚至可以联合李唐一起来打压夏林。

    政治嘛,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夏林虽然对政治不太在行,但他看过人民的名义呀,两个人有时的一句话之中都蕴含着许多博弈。

    其实有时挺可悲的,在这种地方其实是没有信任和朋友可言的,夏林自然也不会天真到觉得景泰帝能够变成刘禅,他只会越来越老道也越来越有经验。

    “魏长盛的事,我认为肯定是要办的,但怎么办才是关键。彼此都要有个体面,他魏长盛封疆大吏要体面,皇家也要体面。所以得办个皇恩浩荡,不过岭南道当下肯定是离不开他这样在这里深耕多年的封疆之人,突然办掉的话势必会引发局势动荡,你也看到了,这地方有些事必须得他来,别人来都不好使。”

    夏林的话叫景泰帝沉思了片刻:“是有道理,那你觉得该是如何?”

    “这个嘛,我觉得降至副手,代管岭西,罚俸三年,投表请责,留职侯用。对,五年内不得晋升。”

    景泰帝点了点头:“可。”

    夏林这会儿继续说道:“那当下呢,水患之后的事情就不能让他再出面了,你这既然来了,那就由你亲自督办赈抚之事,还有接见各民间善人。”

    景泰帝眉头轻轻一挑:“怎的?把这广南之地的桃子都送我了?”

    “给就给你吧。”夏林笑着站起身来:“我留着也没什么用。”

    这个时候夏林其实也是在观察,观察景泰帝到底下一步会如何,如果他就这么坦然的接纳了,夏林就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了,因为如果景泰帝一点都不往下漏的话,那就代表他打骨子里的不信任自己。

    君疑臣是要杀的,现在没杀只是因为杀不了,但一旦时机到了,他的刀会毫不犹豫。

    “那不成,担子挑的多了,朕嫌麻烦。犒赏军民百姓之事,你就去办吧。懒得动了,朕就请请客吃吃饭,这个事你去叫那魏长盛张罗一番。对了,你好好给我讲讲你怎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叫魏长盛认栽的?”

    夏林这会儿倒是一惊,他惊讶的是景泰帝居然会把到手的果实分出一大部分来,这一点是让人始料未及的。

    这个成长速度叫人非常惊讶,其实夏林对他多少还有些刻板印象,小心眼子、目光短浅且浪漫主义气息浓重。

    但这一轮的蜕变着实让人惊掉下巴,会不会是中兴之主现在说起来还为时尚早,只是他气相已经完全不同也许是背后有高人,也许是他真的成长了。

    只是夏林不知道他成长的契机是什么,有机会倒是可以好好研究一番。

    “说话啊,你不会在编故事糊弄朕吧?”

    “我得回忆回忆。”

    其实夏林这次事办的其实是可以载入兵法册的,其中的曲折从夏林这看来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就是三十六计里头的各个变种,但这一套玩起来是真的丝滑。

    而从一个旁人的角度看起来,那这个事情就玄奇的很了,不管是暗度陈仓,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把浮梁的兵转移到了岭南来堵天下人的嘴,再到截断各处的联络和通讯制造假消息让整个广南都陷入混乱以此击垮魏长盛部的士气。

    再一路转进,谋定山中的土人,然后更是以阳谋之策平定水患后的供给问题,这里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是一场灾难。

    但恰好,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丁点的拖沓,听上去仿佛是一出折子戏一般,充满了戏剧化和挑战。

    这一套说下来,景泰帝就跟听故事一样听到入迷,他的心理活动也很有意思,反正就是觉得这牛逼那也牛逼,换到自己身上怎么都想不出来还可以这样办,特别是听到只有五百人就瓦解了几个州的士气,甚至于让魏长盛十几万大军无心作战,那更是觉得惊为天人。

    “你能把这个细致的上书给我么?”

    景泰帝略有些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我要存起来,回去之后反复观摩。”

    “没空,等过几天我去给你问问军中的书吏,他们应当有所记录。”

    “好好好,到时整理一下。”

    景泰帝说完之后突然诶了一声:“对了,那李世民其实也是来寻你的,你可知道?”

    “大概能猜个一二,如果没意外的话,李建成应当现在是已经疯了,他在想尽办法想要除掉自己的弟弟妹妹,李渊那人多少也是有点毛病的,都到了这一步他还犹豫不决。”

    “李渊嘛,懂的都懂。”景泰帝笑道:“父皇还在时,李渊连个屁都不敢放。”

    “你也别这样猖狂,别忘了洛阳迁都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李渊联突厥逼出来的么,他肯定不是你想的那种废物,但是嘛……这人的性子有点优柔寡断,没有杀伐之气。”

    “就像朕。”景泰帝指着自己:“这点我还不如他,百姓背后都叫朕是窝囊皇帝。”

    “你还窝囊啊,你不窝囊了,你已经比大部分的皇帝都幸福了,真的是要谢谢先帝给你铺路,我不开玩笑,你记恨我也罢,其他的也罢,反正如果没有先帝,大魏肯定凉透透的了。”

    “你说的对。”景泰帝叹息道:“诶,对了。说起来,你到现在还没有子嗣,要不要朕给你赐几个妾,放心朕点名的不会有人说话的。”

    “你又套老子话是吧。”夏林转过头看着景泰帝:“我有没有子嗣你不知道?”

    “前几日才知道,但他们究竟不姓夏,这个事情好说不好听,你可别以为你现在还是那个小伴读,你是天下一等一的名臣了,还是那种换个皇帝都非杀你不可的权臣,子嗣还是很重要的。”

    夏林摆了摆手:“这个不用你操心。”

    “你不会是说你那几个从青楼里挑出来的陪侍吧?道生啊道生,你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那些个商人玩烂的东西,你也能接回家中的?朕早就在京中给你物色了几个不错的,户部侍郎家的次女,嫡出包漂亮的,号称金陵第一花,今年刚十五,要不要?”

    “不要。”

    “那京畿道福威将军荀士风家的长女,打小练武腰马合一,跟朕一般高,那身段简直没的挑了,说是天下第一也不为过,要不要?”

    “不要。”

    “那……倒是还有一个,高士廉的孙女,年纪是有点大了,腿也有些残疾,二十岁了,长得一般,但贵在是高士廉的孙女,得之可就不得了了。”

    “不要!”

    看着景泰帝像是个老鸨子一样在那点名,夏林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他转过身来说道:“我只有一正妻一平妻,正妻还是你的堂妹,你再这样我回去就写信跟王爷告状去。”

    景泰帝咂摸了一下嘴:“突厥的妹妹要不要?好看的妹妹!”

    “不要不要不要!”夏林哎呀了一声:“你准备准备,明日下午设宴!”

    说完他转头就走了,景泰帝坐在那沉默了片刻,朝屋后喊道:“金莲啊,金莲。”

    “来了,陛下。”金莲从屋中走出:“陛下怎的了?”

    “上次西域那个什么什么国是不是献了个漂亮的小姑娘过来?”

    “似乎是有这么一人,现在正在后宫之中学习汉话呢。”

    “你说把她送给道生如何?他老是没有子嗣也不是办法。”

    金莲眉头一皱,眼眸低垂:“陛下,夷者不屑之。”

    “对……蛮夷怎的能与我大魏儿郎婚配,当妾都不行!”

    说着景泰帝便起了身,若有所思的进入了房间,仔细的琢磨起要给夏林找什么样的娘们合适了。

    金莲看着他的背影,用微不可查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可以……”

    ——

    骚瑞啊,这两天比较忙,二十年至臻老读者过来团建了,他们说请我去大保健的,我抵死不从吃完饭逛了一会儿赶紧回来码字。

    明天补哈,你们看,我说了补的一定会补,没说的可能就是真的没力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