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长期担任荆州牧,汉末割据群雄之一。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受党锢之祸牵联,被迫逃亡,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被大将军府下属,后任北军中候。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移州治所于襄阳。
次年,董卓专权,各州郡举义兵讨伐董卓,刘表率军驻扎襄阳。后将军袁术与长沙郡太守孙坚联合,企图侵占荆州,刘表命部将黄祖率军抵抗,射杀孙坚。
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打算拉拢刘表作为外援,擢升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刘表派遣使臣朝贡,却暗中联络袁绍。
此后,刘表先后击败张济、张羡,攻占了零陵、桂阳二郡,割据荆州,拥兵自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绍向刘表求援,刘表坐观成败,并未出兵。
曹操击败袁绍,又追击刘备;刘表接纳前来投奔的刘备,予以优待却并不重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
时人对刘表评价不高,如曹操、王粲、诸葛恪等都认为刘表割据荆州、包藏奸心,却不能任用人才;
贾诩、荀攸也认为刘表缺乏才略,坐观天下,终究难成大事。
后世如晋朝史家陈寿、南朝宋史家范晔、北宋文学家苏辙、宋末元初学者郝经等都认为刘表虽有所图谋,但缺乏决断,不是立业之君。
刘表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室宗亲,汉朝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刘表身长八尺,容貌雄伟,
年少时就以才华知名,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等人号称为“八骏”,朝廷下诏以接结连党羽的罪名逮捕几人,刘表逃走幸免。
后来朝廷解除党禁,大将军何进聘请刘表为大将军府幕僚,不久又出任北军中候。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不久董卓专权,废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攻杀荆州刺史王睿,朝廷下诏任命刘表接替王睿担任荆州刺史。
当时,荆州地区盗贼横行,后将军袁术又屯兵鲁阳,刘表只得独自骑马进入宜城,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
蒯越向刘表建议,用计诛杀荆州境内的叛贼首领;刘表听从,命令蒯越派人招降荆州境内的叛贼首领,有十五人前来,刘表将他们悉数诛杀,再派兵袭取其部众,于是荆州境内盗贼震动畏惧。
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刘表又派蒯越与庞季前往襄阳,说服据守襄阳的叛贼首领张虎、陈坐投降,江南地区全部得以平定。刘表在襄阳整顿兵马,等待时局变化。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割据南阳的袁术与长沙太守孙坚联合,企图侵占荆州。
袁术派遣孙坚率兵袭击刘表,刘表兵败,孙坚于是率兵围攻襄阳城。
恰逢刘表的部将黄祖率兵前来救援,两军交战,孙坚被流矢射中身亡,他的部众也溃败逃走,袁术此后就不能战胜刘表。
同年五月,司徒王允诛杀董卓;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率兵占据长安,控制朝政阴谋作乱,打算拉拢刘表作为外援。
同年十月,李傕、郭汜于是表奏汉献帝,擢升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刘表虽然也派遣使者前去许昌朝见进贡,但暗中却与北面的冀州牧袁绍联络。
刘表帐下治中邓羲为此劝谏,刘表不听;邓羲便辞官离去,终刘表之世不再为官。
同年冬天,骠骑将军张济领兵进入荆州地界,攻打穰城,在战斗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荆州的属官们得知消息,纷纷前来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认为张济因为处境困难,才来荆州投奔自己;
自己本该以礼相待,结果发生误会导致两军交战,实在不是自己的本意。
刘表又派人去收编张济的军队,张济的部将们得知刘表对张济之死惋惜的态度后,全都归附了刘表。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领零陵郡、桂阳郡、长沙郡反叛刘表,刘表率兵进攻张羡,长期不能攻克。
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冬天,张羡病死,他的部属又拥立其子张怿为长沙太守。
刘表趁机发动进攻,击败张怿,乘胜南下攻占了零陵、桂阳二郡,向北又控制了汉水下游一带,占据的地盘有数千里,拥有精兵十余万。
刘表安定荆州之后,保境安民,关西、兖州、豫州的儒学之士纷纷归附于他,刘表对他们加以抚慰赈济,善加安置;
又修建学校,弘扬儒学,主持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称为《后定》。
当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绍曾派使者前来向刘表求援,刘表口头答应,实际上却不派兵前去,也不帮助曹操。刘表打算占据长江和汉水流域,坐观天下局势的变化。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一同劝谏刘表,认为如今曹操与袁绍两雄相争,此时能够影响天下大局的人就是刘表。
如果刘表要有所作为,就应该趁机起兵争夺天下;如果刘表不愿争夺天下,就应该在曹操和袁绍之间选择其一,支持并依附。
如今刘表拥兵十万,却坐观成败,别人请求救援又不愿出兵相助,必然招致双方的怨恨。看情况曹操必然能击败袁绍;
彼时曹操南下入侵,恐怕刘表难以抵敌。因此,不如以整个荆州归附曹操,如此必然能获得曹操重用和感激,让子孙受益。
刘表的大将蒯越也认为应该归附曹操,刘表犹豫不决,于是便派遣韩嵩去曹操那里观察一下虚实。
韩嵩到了许昌,被朝廷任命为侍中、零陵郡太守;等到韩嵩返回荆州,他向刘表称赞曹操仁德,劝说刘表将儿子送到许昌作为人质,以表示归附曹操的诚意。
刘表认为韩嵩怀有二心,勃然大怒,要将韩嵩推出去砍头;又将韩嵩的随行人员严刑拷打致死,也没有得到韩嵩背叛自己的证据,刘表这才没有处死韩嵩。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占西鄂县。
同年,曹操进攻刘备,刘备兵败后前来荆州投奔刘表,刘表待之如上宾,增加刘备的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
荆州的人才逐渐归附刘备,刘表怀疑刘备有异心,因此没有重用他。次年曹操征讨袁谭、袁尚期间,刘表派刘备率兵向北侵犯,到达叶县,曹操派李典随同夏侯惇率军阻击,刘备率部在博望击败曹操部将夏侯惇、于禁的军队。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军深入柳城;刘备劝说刘表趁机袭击许都,刘表没有听从。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曹操的大军还未抵达荆州,刘表就病死了。
刘表去世后,部将蔡瑁、张允等人拥护其幼子刘琮继承其职位;刘表的长子刘琦则出任江夏郡太守。
同年九月,曹操大军抵达襄阳,刘琮率领部众投降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亲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荆州,荆州形势危急。
而荆州牧刘表此时正一病不起。他的长子刘琦回来探望,显然是有所谋划,却立刻被人赶回了江夏。
原来,刘表在立嗣这件事情上,迟迟没有定夺。
如果继承人不确定,无穷无尽的内耗就会伤害到整体的利益。
立嗣一事,按传统做法当然是众望所归,早立嫡长子,避免异心四起,内部争权。
刘表原本有意立长子刘琦为嗣,因为刘琦长得很像他,颇得其喜爱。
可是,刘表的原配早年亡故,他又娶蔡氏。蔡氏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刘表的次子刘琮,又天天给刘表吹枕边风,刘表内心的天平就朝刘琮倾斜了。
此外,蔡氏的哥哥蔡瑁和外甥张允又颇受刘表宠信,这两个人也经常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
众口铄金,刘琦渐渐失势了。为避祸,他只能跑得远远的,躲在江夏。
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次子刘琮被扶上荆州牧的位子。如今曹操大军压境,荆州的主要谋士蒯越、蔡瑁等人都主降。
刘琮毫无外援,只能听命投降,荆州遂没。刘表苦心经营荆州将近二十年,却落得一场空。
想当年,董卓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那时荆州群龙无首、盗贼为患,刘表想赴任,又隔着袁术的地盘,只好匿名只身前往荆州。
到荆州后,他联合蒯氏、蔡氏等荆襄望族,消灭各路势力,才奠定了统治基础,保得荆州一方平安。刘表单骑定荆州,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在立嗣这件事上,刘表是犹豫而无力的。他当然想立长子刘琦,但是,幼子刘琮背后就是蔡氏的势力。
刘表名义上是一州之主,但并没有绝对力量来镇压当地的世家望族,连自己都娶了蔡氏为妻。所以,刘琦只能远走避祸,而荆州在瞬间就倒戈投曹。
刘表借地方望族势力控制荆州并没有错,错在控制荆州后,久久依附于此,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他的儿子又软弱无能,最后被望族势力控制,就成了必然。
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蔡家和蒯家在荆州投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投降曹操后,蔡瑁在曹操麾下谋事,最后封爵为汉阳亭侯。
蔡瑁还保住了富贵,他的府邸在蔡州,屋宇华贵,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处。到了晋朝,蔡家依然富贵无比。
蒯氏在入魏后,通过联姻,与东海王氏等世家望族建立了亲戚关系。
荆襄望族在魏晋交替的大潮中都平稳过关,而刘表的后人则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刘琦、刘琮二人被曹操笑骂:“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说到三国时期的荆州,就不得不提刘表这个人物。他是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坐拥荆州这块战略要地,手底下还攒了一帮能打的猛将。
刘表麾下曾有七员猛将,分别是文聘、蔡瑁、张允、黄忠、魏延、霍峻和甘宁。
这七个人在当时都算得上有点本事,可惜刘表死后,荆州局势崩盘,这些猛将也各奔东西。
曹操和刘备各拉走三个,最后剩下一个最牛的甘宁,却投了孙权。
刘表这个人,出身不低,是汉室宗亲,年轻时也算有点名气。
他在东汉末年被派到荆州当刺史,那时候天下已经乱套了,荆州内部也是豪族割据,盗匪横行。
刘表到荆州时没带多少人马,但靠着脑子和手腕,硬是把这块地盘收拾得服服帖帖。
他拉拢了当地大族,比如蔡氏、蒯氏,还收编了不少有本事的将领,逐渐把荆州变成了乱世里少有的稳定地带。
荆州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北接中原,南靠长江,西边是益州,东边挨着孙吴的地盘。
按理说,刘表完全可以凭着这块宝地干一番大事。可他偏偏是个守成型的人物,没啥争霸的野心。
他把荆州治理得不错,吸引了不少北方士人南下避乱,但军事上却始终缩手缩脚,既不北上跟曹操硬碰硬,也不南下找孙氏兄弟的麻烦。
等到公元208年他病死,荆州内部继承人问题没解决好,面对曹操大军的压力,直接就崩了。
刘表死后,他的小儿子刘琮接手。面对曹操南下,刘琮没撑住,直接投降,荆州就这样易主。
这时候,他手下的七员猛将也开始散伙,有的投了曹操,有的跟了刘备,还有一个跑去孙权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