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32章 给得太多了, 不能贪心(4k)

第1332章 给得太多了, 不能贪心(4k)

    高振东说的这东西,其实在21世纪的军迷眼里并不陌生,来自白熊的音乐台雷达,确切说是来自20世纪全世界最为超值的一笔军购——956“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

    毫不夸张的说,956这笔买卖,是世界上最为超值的一笔军购,并且没有之一。当然,前提是得有能力消化掉956,而不是仅仅拿它当一条还算先进的驱逐舰来使用,例如某些有声有色的大国,连几十年前的萨姆-6都消化得牛头不对马脖子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一宗生意值不值得,还得看自己的能力,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

    正是通过这笔军购,我们一举建立了真正有效的海空攻防体系,这里面不止有防御,还有进攻,至少是行之有效的超视距进攻。

    而这个超视距进攻里面很重要的一环,正是这个音乐台雷达,而不是那个改进之前射程只有80公里的日炙反舰导弹,那个反舰导弹的性能也就那么回事,说是航母杀手,大概属于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过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误会是,“音乐台”是天波雷达,其实不是,虽然两者有那么一点像,都是通过大气结构对雷达波的特殊反射达到目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挺大的。

    “大气波导?高总工,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波雷达啊。”这正是大气波导雷达容易让人犯迷糊的地方,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专业人士刚听见都得迷糊。

    高振东摇了摇头:“两者之间区别很大,这么说吧,如果用光来做比喻的话,天波雷达中的大气起到的是镜子的作用,而大气波导雷达起到的是光纤的作用。虽然这个比喻不是那么的很准确,但是很形象。”

    这么一说,同志们就有点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主要是实在太形象了。

    难怪高总工一开始要用光纤来起手,原来还有这个作用,要用一个行外的例子来给行内的人形象的说明一件行内的事情,这也真的没谁了。

    但是你别说,这效果还真好!高总工就是高总工,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主要是让光循规蹈矩的弯曲前进这件事情,给大家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震撼这种感觉,是不分行内行外的。

    说完这个比喻,高振东又补充道:“大气波导的电磁波反射面,是大气中因为天气、温度等各种原因形成的空气密度骤变区域。这一点只要了解大气折射的同志都知道,在地面上观测太空目标,位置是不那么准确的,因为存在大气密度不同导致的大气折射,学过物理的就知道,当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折射就会变成类似全反射的形式,这和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是类似的……我算过,理论上,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在达到可用的前提下,大气波导雷达对舰船的探测距离,大概是200~400公里!”

    例子形象,原理其实大家也知道,只是在这之前没往这个方向上去考虑,高振东这么先举例后理论的一说,雷达所的同志就反应过来了。

    海装局的同志对前面那一堆不是很关心,或者说没有听得非常懂,但是数字他可是很懂的!他也只记得那个数字了!

    “200~400公里?哎呀呀,200就够了,200就够了!”他乐得嘴都合不上,什么受气象限制,误报、易受干扰什么的,都先扔一边去,距离就是一切!甚至他们还觉得怪不好意思的,400公里也太多了,差不多得了。

    雷达所的同志关心的点倒是不太一样,有那么一点点明白过来,但是产生了新的担忧:“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知道,您搞的光纤,这里面的光是要通过主动手段引出来的,否则它只能在光导材料的末端才能从光导纤维中发射出来,而雷达探测,我们是没有手段把电磁波在远方主动引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束电磁波会永远在大气波导中前进,根本没机会接触到海面上的敌舰啊。”

    高振东一听,坏了,形象过头了……

    还得画图,高振东抓起了粉笔。

    “是这么回事,这个大气波导的上反射面,是大气中因为天气等原因形成的空气密度骤变区域,但是下反射面并非另外一层大气,而是海面……”

    说到这里,如果还没反应过来,那就是脑袋有问题了。

    “啊……我明白了!!傻了傻了,嘿嘿嘿~~~~”雷达所的同志有些不好意思,这事儿总不能怪高总工举例过于形象。

    这样一来,不论是雷达还是目标,都在这层大气波导内,不存在需要将电磁波从波导内引出来的问题,同样的,目标的反射回波也在这层大气波导内返回。

    把这一套原理想通之后,同志们不由得拍案叫绝。

    “绝了啊这想法!”

    “利用大气波导压低反射层高度,解决了天波雷达的盲区问题。”

    “这个大气波导,得用微波波段了吧?”

    “那肯定,从原理上来说,短波波段在大气中的反射效率肯定不如微波。”

    “微波波段好啊,至少天线规模不用搞得像短波那么夸张了,具备上舰的实用能力。”就类似几十年后经常被人提起的“轻伤不轻重伤太重”一样,因为光速实在太快,所以电磁波的“短波不短长波太长”也是经常让搞射频的同志感到头疼。

    “而且微波波段的精度还更好,一举多得啊属于是。”

    “有搞头有搞头!虽然不能全天候,但是只要能发挥作用,这东西就是个神器。”

    “……”

    听见同志们的讨论,高振东笑道:“其实通过某些手段,也是能提高它的可利用时长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能解决相当大一部分。”

    海装局的同志一听,双眼瞪大如铜铃,就知道高总工前面说的什么这样缺陷那样缺陷,都是在考验我们的,这就像什么什么……对,那个西游记,取经之前,还要考验考验心性嘛。

    有缺陷这事儿不假,这一看人家老早就准备好了手段等着呢,全部解决是不可能的,但凡能解决那么一点点,把可用时间提高那么10来个百分点,那都是飞跃一般的进步。

    看来自己这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搞法,是搞对了!

    “高总工,还有什么好办法?”雷达所的同志们比他还急!

    高振东笑道:“其实这个东西吧,主动探测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被动探测!大气波导对我们的电磁波有效,对敌人的电磁波也是有效的,区别无非就是我们把这种大气波导利用起来了,而敌人没有。不论是否利用,电磁波的传导可是都要遵循物理规律的。”

    “您的意思是,利用这个大气波导探测敌人的雷达信号,进而发现敌人?”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同志们哪儿还有反应不过来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

    有位同志想了想,发现一个bug:“高总工,可是当利用大气波导的条件被破坏的时候,无论主被动都无法利用这种原理进行发射和接收了吧?”

    这就好像不论是主动发光的灯泡还是靠反射发光的镜子,只要在眼睛和目标之间立一堵墙,那就都看不见目标发出的光。

    高振东点点头:“嗯,原理是这么个原理,但是实际却不是这么个实际。首先明确一点是,我们要搞微波大气波导雷达,那么这个雷达的频带就要足够宽,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

    这个倒是都清楚,尽可能利用各种情况下的大气波导嘛,自然是波段越多越好。

    “在这种条件下,敌舰的微波雷达波正好能在某种条件下的大气波导下传播,进而被截获的概率就会增大。我们知道,对于某一波段失去工作条件的大气,也许对另一波段是能形成大气波导的。”

    这说穿了就是靠波段覆盖碰运气,但是还别说,当波段覆盖足够全的时候,这个运气的概率是不小的。

    “啊,对,理论和实际的差别,的确是体现出来了,实际比理论要复杂得多,还是高总工您考虑得更全面。”

    海装局的同志乐得合不拢嘴,嗨嗨嗨,眼看这事儿就要成了。

    “不过,这样一来,会不会对雷达的要求太高了?波段越多,代价越大,整成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啊?军舰上空间有限的。”

    这话不假,雷达想要覆盖的波段越多,代价自然就越大,就算抛开成本、难度、复杂度这些考虑,仅仅是一个体积重量可能就是个大问题。

    糟了!海装局的同志心情急转直下。

    高振东却是笑了起来:“诶,我们不要这么死板嘛。孙悟空有个本事,叫分身术,我们也可以分身!”

    “分身?难道是用几条船,分别装上涵盖不同波段的雷达?”雷达所的同志是知道的,高总工有时候凑合起来的时候是真凑合,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不见得就提不出来。

    海装局的同志倒是觉得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主要是超视距打击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200公里的超视距打击,这意味着在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下,能一举将敌人后推到600~1000公里的距离去。就算是没有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依靠防空舰那越来越明朗、越来越夸张的防空导弹,也同样有在海上和敌人一战之力。

    没想到高振东却笑了起来:“不是不是,我说的分身术啊,是把雷达拆开。主动雷达,我们可以只选一些最好的波段,这样能平衡多波段覆盖带来的缺陷和性能之间的矛盾。而被动探测雷达,因为不需要主动发射,射频部分省了很多东西,我们就可以把波段尽可能的做得全一些,把钱和空间体积重量这些代价花到接收和后端处理上,达到最大的效果!”

    艹!高总工这手工程应用的集成能力和思路,那真是绝了!

    同志们此时只恨自己没文化,一句我艹走天下。

    一个要主动发射,就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个被动接收在射频部分简单很多,那就拼命扩充波段和后端,提升探测效果。

    说起来挺简单的一个办法,还愣就是没想到。

    “这个办法太好了!除了主被动雷达在电磁兼容上需要考虑一下之外,简直没有任何缺陷!”雷达所的同志拍案叫绝。

    高振东一脸看傻子的表情看着他:“不需要考虑电磁兼容。”

    “不需要?可是这两者的波段重合度很大的,相互干扰的可能性也很大。”被动雷达必定覆盖主动雷达的波段,不可能不干扰。

    高振东笑了起来,笑得很厉害:“不用想那么多,我们把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背靠背布置,雷达旋转的时候,主动工作,被动也可以工作,而且相互不干扰,各干各的。”

    同志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属于是把事情给想复杂了,就跟下象棋似的,背靠背,将帅不照面就完事儿了嘛。

    “不过,被动雷达只能知道哪个方向有敌舰,距离就只能靠信号特征估算了。”雷达所的一位同志想得已经很深入。

    被动雷达只知道方位,至于距离,只能依靠信号特征判断敌方雷达型号,进而根据雷达发射功率和信号接收功率衰减程度,进行一定的判断。

    这一点,海装局的同志倒是不在意,高总工这主意,已经给得够多了,再贪心是要遭雷劈的:“没关系,能得到某方向是否存在敌舰,对我们的帮助就很大。如果估计一个大概,实际上对我们作战就已经足够支撑。”

    他们不贪心,以前哪儿来这些好家伙啊。

    “也是,我们的电侦船也一直在收集各种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想来估算的精度也能达到你们的作战要求。”雷达所的同志对电侦船能干啥、在干啥是非常清楚的,毕竟他们还有同志就在电侦船上搞研究。

    高振东摇了摇头:“估算是必需的,但是正常情况下还是能更精确一些的。”

    什么?来来来,让雷劈我!海装局的同志思想转变得忒吉尔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