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31章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4k)

第1331章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4k)

    要不然,按照空装局的想法全面装备,新飞机先不说,仅仅是已经生产出来的那部分战-7,换起来就不是小数字,万一有什么问题,那真是瞎折腾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是好事情啊。行,到时候我一定到!”

    作为一名几十年后的过来人,特别是看过天涯六比零的,他很清楚,一套超前的雷达设备,对于空战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花旗海军对F-14A一直念念不忘,其实汤姆猫的机动性什么的尚在其次,最喜欢的还是那套看得远打得也远,威力还贼大的雷达+不死鸟组合。

    当然,汤姆猫够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毕竟性能是暂时的,帅才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些“不重要”的要事说过之后,雷达所的同志们才说起了他们的来意。

    “高总工,我记得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您提到过,不需要空中的飞机,也能让反舰导弹射程超过50公里……”

    高振东笑了起来:“猜到了,估计不只你们急,还有其他同志也很急吧?”

    雷达所的同志也笑了,高振东指的是谁,他们清楚得很:“对对对,他们比我们还急!哈哈哈。自从上次会议过后,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催促我们了。”

    上次会议高振东刚起了个头,就被防工委领导给掐住了,因为当时的环境的确是不适合说这个事情。但是听了个开头的海军那边的同志,却是急得不得了。

    自从远程兵器开始出现在战场上以来,射程就始终是最终极的追求之一,但是海军和空军不同,受到地球曲率天然的影响,其射程在没有其他装备协助的情况下,就被死死的限制在了50公里之内。

    这和兵器本身的性能都没关系,而是被视线所遮挡。

    现在听到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能把射程突破50公里,换谁都会急。

    海装局的同志也来了的,听见他们的对话,也笑了起来:“高总工,明人不说暗话,我不装了,我摊牌了,就是我们。”

    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再说了,这事儿想躲也躲不掉嘛。

    高振东笑得更厉害了,这话听着耳熟!

    他好不容易止住笑,神色开始正经起来。

    “不过我先说好啊,这种技术不是百分百有效的,存在失效和误判的可能性,而且并不算很低,同时会受天气的影响。”

    海装局的同志不当回事儿:“我们能预计到,没关系,有总比没有强。”

    要突破地球曲率的理论限制,哪怕他们不是搞具体技术的都能猜得到,这东西的效果,必定比正常的雷达要差。

    要是这东西比正常的雷达,比如同等条件下空军那个居高临下的雷达还强,那他们反倒会担心了,这就不正常。

    “对啊,高总工,就连雷达自己,也是会受天气影响的,这个没什么关系。”雷达所的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这个技术受天气影响的麻烦在于,对于影响程度的评估没有普通雷达那么容易,也就是别说定量了,就连定性都比较困难。”

    海装局的同志笑道:“不管怎么说吧,这东西有没有用?”

    还别说,他还真会抓主要矛盾。

    高振东点点头:“有用,而且是能达到战术运用所需的程度。”

    这东西如果没用,我们就不会在买了几套试用之后,就直接仿制,在所有的主力护卫舰上全面铺开使用。我们那时候技术虽然可能不太行,但是眼光可是高得很。以至于有个别精明的国家,军购的时候原则就是“别的不要,照着东大人的型号给我来一套”。

    所以对于其有效性,高振东是一点儿不担心,上三常严选,而且是在他条件最为艰苦时候的选择,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那就行了,有用就是它的本事,用不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海装局的同志很是四海,甚至主动就把责任先揽到自己身上了。实际上同志们都知道,能值得振东同志主动提出来的,别看他嘴上说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在这些缺陷背后,必定有一个能解决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正是这个问题。

    这个新技术也许有效性较低,可利用环境狭窄,会受天气影响,但是它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反舰导弹超视距打击的需求,那这东西就值得搞。

    人无我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人有我精更重要。

    “对对对,高总工,搞不好,那是我们的问题,您就快说吧。”知道高振东说这些话,只是先给他们打预防针,明确技术缺陷,交代清楚技术背景,让同志们对这个技术的总体有个清晰的认识。虽然如此,但是雷达所的同志们还是没忍住。

    换谁都忍不住。

    高振东点点头,该说的都说了,那现在也该把该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我想,同志们其实应该知道一些超视距雷达的实现原理吧?”高振东没有急着和盘托出,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雷达所的同志点了点头:“是的,我们考虑过长波雷达,这种雷达的电磁波是能达到沿着地面爬行的效果的,但是我想高总工您也知道,这东西缺陷太大了,就算是不考虑精度问题缺陷,想要用到军舰上做雷达,也实在是不太可能。”

    长波是个好东西,一直到21世纪,对核潜艇通信也离不开这东西,但是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长波精度差对目标大小有要求也就不说了,关键是这东西的个头,想要做雷达,当前在军舰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波又被称为地波,是比较常规的超视距雷达三剑客之一。

    同时长波也是最容易实现、最容易想到的超视距雷达原理。从理论上来说,长波雷达和普通雷达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涉及到稀奇古怪的其他东西,但是越简单的东西,缺陷可能就越明显,分辨率、体积规模,就是它的硬伤。

    所以雷达所的同志们能想到这东西,但是却没法把地波(长波)雷达做到船上。

    高振东笑道:“嗯,这东西用在地面上还可以,但是要用到船上,个头是大了点。不过这个东西你们也别停下,长波雷达的基础研究别落下,这东西啊,我感觉日后有大用……”

    长波雷达是真能对付花旗佬的隐身机的,就连52D上都装备了很多,要说没用那肯定是扯淡,一想到夜鹰、猛禽刚面世,就有一根大棒等着它们,高振东就乐得不行。

    不过他现在也没法明说,只能说“感觉”。

    好在高振东的感觉,别的单位重不重视不好说,但是海装局空装局那是绝对重视的:“行,长波雷达的研究,我们就算没法大笔投入,但是尽量保证其研究的延续性和技术的储备。”

    高振东点点头,转头问雷达所的同志:“那天波你们有没有考虑?”

    “天波?我们倒是收到消息,花旗人搞出来天波雷达,但是对于这个雷达我们还不是非常的了解。”雷达所的同志颇有一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

    根据情报,花旗人在61年搞出来一种超视距雷达,能看好几千公里,同志们在惊为天人眼馋不已之外,只大概知道这个雷达用的是天波,但是更细的就不知道了。

    高振东摇摇头道:“天波用在这里也不行。天波是利用大气中的电离层对短波信号进行反射,来达到超视距的目的,但是这个雷达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有几个大问题,导致它的前景暂时比地波雷达还不如。”

    言下之意,如果说地波雷达自己还支持保持研究的话,那天波雷达暂时连研究的想法都没有,只是高振东没有把这话说明。

    保留一条路的话高振东愿意说,但是在短时间内彻底断绝一条路的话,高振东就很慎重了,毕竟现在他说话的份量有点重。

    同志们并没有听出来,或者没有去在意高振东话里的意思,反倒是一个个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果然,高总工果然对天波雷达有研究和了解。

    “高总工,天波雷达有什么问题?给我们指导指导。”

    哪怕自己不研究,但是能知道这东西的缺陷,真面对了这种雷达的时候也算是有所准备,能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或者战法。

    高振东其实对这东西了解也不深,但是光凭着上辈子上网了解的那些,已经够介绍了。

    “我们知道,大气的电离层是不稳定的,同样受地域、天气等条件的影响,这就导致天波雷达有个大问题——它不但受天气影响,而且哪怕是电离层依然能满足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不同状态下的同一片电离层,能反射的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天波雷达除了雷达本身之外,还得保持对电离层的监控,并对波段进行选择。”

    同志们一听这个,就倒吸一口凉气。

    “对电离层的状态进行监控?”如果说在一定程度上变换波长以应对电离层变化,这一点对同志们来说问题不大的话,那么对电离层进行监控这一套额外的东西就明显超纲了。

    “这事儿难搞。”

    “难怪花旗佬那个天波雷达那么大一片,我还奇怪短波为什么需要如此庞大的结构,原来是这么回事。”虽然我们的同志对天波雷达没什么深入研究,但是托卫星的福,花旗佬的那个天波雷达大概长什么样他们还是知道的。

    高振东补充道:“而且天波雷达还有个问题,它是个远视眼,近处的地方看不见,而且这个‘近处’实际上挺远的,也就是说近界盲区非常大。”

    “这是为什么?”

    “因为波束有宽度,而且电离层很高啊。离地面最近的电离层D,高度就高达50~100公里,用三角函数算一算就知道,想要发射信号和返回信号之间不至于产生干扰,雷达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就必须足够远才行。我算过,这个距离,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大概是300公里以上!”

    海装局的同志差点跳了起来:“300公里?也就是说,天波雷达在自己眼皮底下300公里范围内是个瞎子?”

    花旗佬自然不可能把天波雷达的参数都公布出来,所以同志们只知道这东西能看几千公里,非常眼馋,但万万没想到,眼前有300公里看不见。

    高振东点头笑道:“对,绝对不会小于这个数字!这是理论和技术条件决定的,花旗佬就算嘴上不说,但是他们突破不了这个数字!”

    花旗佬和白熊一样,在武器参数上报喜不报忧,拼了老命的把对方往军备竞赛的泥坑里拉,属于是传统艺能。

    “300公里,那在船上是没法用了。300公里范围内看不见,这仗也不用打了。”

    高振东点头补充道:“天波雷达用于远程早期预警是有用的,但是用在船上现在还不行。而且这东西规模大造价高可靠性一般,作为战术装备,其可用性堪忧。”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

    虽然地波天波都被高振东否决了,但是海装局和雷达所的同志们的心情却是越发兴奋起来!

    高总工既然能这么笃定的否掉地波天波,而且还这么有理有据,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在他手上,还捏着一种能在舰艇上实用的超视距雷达技术!

    “高总工,那您的解决方案是?”

    高振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出来一根光纤。

    “同志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知道,光纤!”不是,这是讨论雷达,你整根光纤出来是什么套路?

    知道您在光纤方面最近有很优秀的成果发表,但是这时候拿这东西出来好像也不搭界啊?

    的确,光是电磁波,雷达波也是电磁波,但是这两种电磁波之间的区别未免有点太大了。

    高振东笑道:“同志们应该知道,光纤之所以能实现让光拐弯,就是通过让光在光纤里产生全反射实现的。所以叫光导纤维。而我的想法,与光纤类似,让电磁波在大气里产生类似在管道里前进的现象,所以叫做大气波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