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627章 仲达毒计

第627章 仲达毒计

    曹仁却是没理会他,自顾自的继续说了下去:“眼下蜀军已然丧胆,张任、刘璝、冷苞、黄权等将虽忠心耿耿,却难挽蜀军萎靡之态,更别说城内诸多士族豪强早有暗通左将军之心了。”

    曹仁此言相当靠谱,这是曹军入城之后所观察到的情况,并非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

    “这……”

    杨修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合理的辩解。

    曹仁叹息一声,声音里带着些疲意道:“若是我军退出成都,刘璋和蜀军很可能不战而降,即便以最为旷达的心态来推演,蜀军宁死不降,又能阻挡左将军多久?一旦成都或降或败,左将军难道会在成都城中驻足不前吗?”

    曹仁的两个问题,直接将杨修问住了。

    倒不是杨修这般愚蠢,思考不出答案,而是那答案太过残酷了。

    刘封一旦拿下成都,势必会兴兵东进,继续追着曹昂的曹军主力。说不定到那时候,此刻尚且是友军的蜀兵和东州兵,届时也会出现在左幕军的阵容之中。

    “仲达,你有何看法?”

    曹昂突然开口,询问起司马懿来。

    司马懿先前一直不言不语,只是任凭杨修和曹仁争论,此时曹昂的询问,将堂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德祖所言,实乃是下策,不得已可为之。”

    司马懿一开口就否决了杨修的提议,但曹仁已经把话讲的十分清楚了,杨修也不会再同司马懿争论。

    接着,司马懿又说道:“厉锋所言,确有道理,然只是中策,并非上乘。”

    曹纯、曹休眼中闪过异色,曹仁在曹氏集团中的地位可是仅次于夏侯惇的,如今被曹操表为行厉锋将军,负责统帅方面大军,这可是曹氏集团中真正凭借军功擢升的第一人。

    此时的曹仁地位可比原时空中高多了,原时空中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仁不过才是裨将而已,距离眼下的杂号将军可是差了两、三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刘封的出现,导致曹操的地盘虽然不如原先的大,但实力却不比原先来的小。

    兖州虽然被刘封夺走了一个任城国,可因为曹刘和睦的关系,使得接下来的兖州得以成功休养生息,并没有被连年战争继续损耗元气。

    司隶也因为刘封的关系,更早的得到了恢复,都比原时空中要好的多,也能为曹操提供更多的兵员、军械、粮食、布帛等各种物资。

    同时,因为刘备父子的鼎力支持,使得曹操还能从徐、豫、扬乃至于河北袁绍手中获得部分税赋和粮草。

    虽然这些税赋和粮草与原来承平时节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可蚊子腿都是肉,更何况这还是上十万石的粮食和财帛呢?

    曹操如今的总收入其实是远超过原时空同期的,也让他能养得其更多的兵马,甚至还有余力生产部分军械甲胄。

    随之而来的是,曹操军队的数量大有提升。且由于减少了数次大败的关系,诸如宛城之战时,损兵折将近万精锐,徐州之战时,又在下邳等地折损了上万精锐。曹军在兵力提升的同时,兵员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随着兵力的增多,战线的拉长,以及战略方向的增多,使得曹操再也不能事事亲躬了,势必要让值得信任的宗室将领成长到更高的官职地位,统领更多的兵马,同时也要让他们尝试担负起战略方向上的重任了。

    在这种情况下,曹仁毫无疑问是第一人,被曹操表奏为行厉锋将军。厉锋将军是个杂号将军,因为曹仁曾经长期担任过厉锋校尉之职,因此也就继承了厉锋这个封号。

    故此,司马懿在此时所说的厉锋,乃是对曹仁的尊称。

    听闻司马懿似有上策,曹昂、曹纯、曹休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就连曹仁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建言被司马懿评价为中略而有被冒犯的感觉,反而催促起来。

    “仲达,你有什么好主意,还请快快道来。”

    司马懿知道眼下不是卖关子的时候,自然从善如流的说了起来:“以懿之见,成都实非久守之地。”

    曹仁等人有些疑惑,成都并非久守之地,难道要放弃成都?

    那不就是杨修提的建议吗?

    不过众人并没有插话,而是耐心等着司马懿继续说下去。

    “成都至雒城,乃至涪城,皆是平原之地。左将军可出骑军骚扰我后方粮道。如今剑阁、天雄已失,我军再难从汉中、关中获得补给,所用皆是涪城、绵竹、雒城等地之库存,损失一分,便少一分。”

    曹昂等人皆是缓缓点头,一旦左幕军骑军出动,自己一方久守必失,只要失误一次,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更何况即便没有战损,路上物资转运的消耗也是客观存在的。

    可如果移兵至雒城一线,那情况就会好许多了,不但补给线缩短了,而且雒城、涪城、绵竹都囤积了不少物资,驻扎在当地根本就不需要再征伐劳役进行转运了。

    司马懿继续说道:“因此,以懿之意,最好的办法,便是说服刘益州带着成都的兵马物资与我们一同撤离,退保雒城方为上策。”

    曹昂、曹仁等人的眼睛顿时一亮,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品出了一些司马懿没有直接说出口的言外之意。

    成都城中的人口多达十数万,这可是相当巨大的粮耗,若是将一座只有人口的空城留给左幕军,这无形中可是给左幕军增加了十几万张吃饭的嘴。

    如此一来,左幕军的后勤压力何止翻了一倍?

    巨大的后勤压力必然会让左幕军暂时失去继续东进的能力,从而给曹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可算得上是一箭多雕,确实可称为上策。

    “久闻仲达运筹帷幄,我还以为世人言过其实,今日一见,当真是足智多谋的良才美玉啊。”

    曹仁率先夸赞起司马懿来,显然这意味着他肯定了司马懿的见解,而且还对此策相当满意。

    曹昂也是笑着夸赞道:“叔父有所不知,仲达乃我良师益友,辅我多有功劳,只是性情低调,不愿声张,故世人少知其才干过人,智计百出。”

    曹纯、曹休等人也是缓缓点头,尤其是曹纯,性情沉稳,城府极深,素来处境不变,被曹操评价为有大将风范。要不是他早死,曹休、曹真在他面前只能算是个弟弟,而且还是俩假弟弟。

    现在连他都如今都对司马懿露出了笑容,可见司马懿这一计有多得人心。

    杨修心中虽然生出了些许嫉妒,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并非杨修就是小人。况且纵然心生妒意,可同时他也对司马懿之才干甘拜下风,自叹不如。

    只是司马懿计策虽好,却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刘璋的态度。

    刘璋如果不肯随同他们一起撤离成都,那事情就未必能那么圆满了。

    只是这个问题在座诸人都想到了,却没有一个开口,显然是司马懿的地位在众人心目中大为提升,在场诸人都不想与之交恶。

    当然,以曹仁,曹纯等人的性格,他们也不会因私废公,此刻他们也在等曹昂的反应。若是曹昂一直想不到这点,他们自然也会想方设法提醒对方。

    好在曹昂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反应到了这一点。

    不过看见众人都没有发言,曹昂有些不解。

    “仲达,只是刘益州不知是否肯答应与我们同进同退,若是其顾念成都百姓,不肯离开,届时又该如何?”

    强自压下心中的疑惑,曹昂说出顾虑,询问起司马懿有何办法。

    司马懿则竖起两根手指:“臣有上下两策。”

    “哦!?”

    曹昂大喜,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难以解决的困难,却没想到司马懿不但有办法,而且还有两个办法。

    “愿闻其详!”

    司马懿竖起食指道:“第一条方法乃是收买庞羲等人。如今成都之中,东州兵马与蜀地兵马矛盾不小,而刘璋则居于其中左右逢源。东州人大多为关中、南阳寓客,其故乡皆在朝廷治下,必久怀归乡之情,正合我等游说彼等。”

    曹昂、曹仁、曹纯等对视一眼,俱是缓缓点头,觉得司马懿所言甚为有理。

    “一旦庞羲等人愿意东归,失去东州人马的支持,刘益州必不能安枕。”

    司马懿说到这里露出一丝自得的笑意,显然是对这种操控人心,把握他人命运的感觉极为享受。

    司马懿最后肯定道:“益州兵马中,张任,刘璝,冷苞等众将对刘益州死心塌地,虽是益州人,却愚忠刘季玉。只消说动了刘益州东归,张任等人即便心中反对,只要刘益州下定决心,彼等也终究会带兵追随。”

    曹昂合掌赞道:“仲达真神机妙算也。”

    司马懿谦逊一笑,推辞道:“主公过誉了,其实此法亦有弊端。因要照顾刘益州及益州诸将的感受,恐难在成都城中征集粮草了。”

    曹昂等人俱是颔首,曹仁更是笑道:“仲达此计,定然是上策。”

    司马懿拱手道:“厉锋睿智,当真是瞒不过您的慧眼。”

    曹仁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司马懿的可行之计,绝境局面也有反转之态,众人原本紧张忧心的情绪也大有好转。

    曹休凑趣的追问道:“仲达,不知汝之下策为何物?”

    司马懿也不推辞,当即继续说道:“下策便是我军单独撤离成都,只是在撤离成都之前,先将成都城中的粮草仓储尽数烧了。”

    这成都城中的粮食全部烧光,但凡左将军接管的慢一点,可就很容易饿死人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可不像后世百姓,大部分城市百姓的家中存粮都不多,好一点的一月采购一次,差一点的一周采购一次,甚至有许多底层百姓家中都无隔夜粮。能存有较多粮食的只有农民,准确的说是大小地主和自由农。

    嘶……

    四曹并杨修皆是倒抽一口冷气,可见司马懿此计的阴毒冷酷。

    不过曹仁很快就回过味来,毕竟他可是跟着曹操在兖州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最艰难的时候,大家可都是啃过程昱家肉干的。

    如今司马懿这计虽毒辣,却当真十分实用,曹仁大声赞叹起来:“此真妙计也。”

    司马懿却是摇着脑袋道:“此计乃是下策,若非刘璋坚决不肯东归,又游说庞羲、吴懿兄弟、费观失败,断不宜行此计。”

    四曹和杨修皆是点头赞同,明白司马懿未尽之意。

    虽然司马懿说的是若非必要,不可实行。可这话反过来说,不正是若有必要,当可实行吗?

    众人商定计策之后,开始安排分工。

    曹仁负责接触黄权,司马懿、杨修则负责接触东州派首脑,而曹纯、曹休则负责接触益州派将军。

    至于刘璋,则由曹昂亲自去劝说。

    众人分工完后,立刻将信使软禁起来,严密封锁消息外泄,同时还给李整、雒城、绵竹等守将尽数送去消息,让他们封锁道路,严禁溃兵西来。

    虽然这些举动未必能够完全封锁住消息,毕竟成都乃是平原,田间小道多不胜数,以曹军留在后方的兵力实在是做不到全盘掌控的地步。只是这些消息能封锁多久,自然是封锁的越久越好了。

    只要给曹昂他们争取来足够的时间用来说服刘璋即可。

    “主公,如今当从速行事。”

    当商量到什么时候开始行动时,曹昂本打算先缓上几天,做些准备再行动。

    可司马懿却劝说他最好今日就去,原因很简单,因为后方生变的消息可不仅仅只有他们能知道。

    四曹和杨修俱是醒觉过来,意识到司马懿所言不错。作为战胜方的左幕军很可能也要收到消息了,甚至可能对方已经收到捷报了。

    若是让左幕军先声夺人,让刘璋提前知道了这些消息,必然会给曹昂说服刘璋增加额外的难度。

    曹昂这下子可真坐不住了,当即派人前去州府通报刘璋,请求接见,而他自己则和曹仁、司马懿、杨修等人在书房之中,商量起该如何说服刘璋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