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点点头道:“正是此意。”
刘封细思片刻,用力的点了点头:“伯言此见甚好,我料曹子脩必会依伯言之见行事。”
“主公!”
陆逊挺直身体,摆出正色之态道:“决战之时已至,先前所议之策可以行也。”
刘封沉默片刻,终点头道:“可,伯言以为何人可以为将?”
陆逊当即脱口而出道:“吕蒙可也。”
前一世里,吕蒙算是陆逊的半个伯乐,在孙权跟前多次推荐陆逊。也正是有吕蒙作保,孙权内心也想和江东大家和解,这才不断拔擢陆逊。
等到了荆州白衣渡江,偷袭关羽的时候,吕蒙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陆逊成为了吕蒙的副手,为整个计划的成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一世陆逊倒是先被刘封欣赏而不断拔擢,反倒是吕蒙因为投靠较晚,出身又低,进步的速度要比陆逊慢了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吕蒙如今也是一营的主将,官拜两千石的校尉了。要知道在数年之前,吕蒙的姐夫都只是个军候,而吕蒙更只是他姐夫麾下的亲兵头子罢了。
刘封很快就点头允诺,对于吕蒙的才干,他还是相当了解的,且吕蒙这个人也极其忠诚,而且出身底层,没有家族桎梏,更是对君主唯命是从。
且吕蒙能文能武,又有大器晚成的属性,这几年经过自己、诸葛亮、陆逊的调教,能力提升的相当快。
这一次的确可以让他试着担负起偏师的重责了。
“好,传讯牛鞞全琮所部,携半月粮草军械,即日北上雒城,前期独立作战,与援军汇合后则划归吕蒙节度。”
刘封站起身,开始下达命令,一旁的徐庶飞快记录着。
全琮所部驻扎在牛鞞县中,有兵马三千余人,其中两千是其本部精锐,一千则是湔水沿线蜀中豪强投靠的部曲、蜀中游侠少年和当地的官吏、县兵等。
牛鞞县可通成都、雒城,但湔水上游不能行船,哪怕小船都走不了,没法利用水运,且牛鞞县至成都、雒城都需要翻过龙泉山脉,须走山间小道,补给很是困难。
正是因此,刘封才最终只是安排了全琮所部在牛鞞县待命。
此时正是需要其出发,偷袭雒城。
若是能够偷袭得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若是不能,就尽量打造攻城器械,等待援军抵达后再行攻城。如若不能在曹军援军抵达前得手,则向东南退却,经金堂过湔水,然后即可与刘封汇合。
这个计划看起来相当冒险,可实际上风险却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因为雒城并不是曹军必守之处。
很多人会有个误解,那就是刘备进攻成都时,在雒城城下顿兵了一年之久,甚至连庞统都战死在了雒城城下,逼的刘备不得不让诸葛亮领荆州军入蜀支援。
这很容易让人误解雒城是类似剑阁、葭萌这样的险峻之地。
可实际上雒城是处在成都大平原上的大城,可谓是四通八达,道路纵横,从成都出发,有不下七八条路可以绕过雒城前往涪城。只是这些道路都比不得金牛道那般畅通宽大,多是田间小路。
刘备之所以顿兵雒城之下,那是因为雒城里有精锐蜀军两万人。
要是绕过了雒城,前往成都,那雒城的蜀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切断刘备的补给线,甚至还能绕后偷袭刘备军,与成都守军前后夹击。
这才是刘备不得不苦攻雒城一年之久的原因。
可曹军并不需要啊。
即便雒城失陷了,曹军依然可以走田间小道绕过雒城撤退。而急于撤退的曹军肯定不可能再去追击吕蒙、全琮所部,他们的危险自然也就不大了。
那话说回来了,即便雒城对于曹军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为什么刘封还要冒险让吕蒙,孙策、全琮带着精锐去偷袭雒城呢?
原因依旧简单,因为雒城囤积了曹军大量的军械、粮草和物资,如能拿下,不但能大大削弱曹军的战斗力,同时还能逼迫曹军放弃好走的金牛道,改而去走那些难走的田间小道。
曹军丢失雒城,损失大量物资,又要走田间小道,不但行军速度慢,而且士卒的疲劳还会加倍。须知仅仅只是这换道之举,就能给左幕军争取至少三五天的时间,又成倍的消耗曹军的体力,这可都是毫无代价的收益。
田间小路容纳不了曹军大队人马,因此曹军势必要分兵行军,同时在多条田间小道上撤退。这样一来,又给了孙策所部的左幕军骑军偷袭骚扰的机会。
如此众多的收益,仅仅只是需要一些冒险。所谓慈不掌兵,刘封自不可能因为小小的风险而放弃如此之大的收益。
“另调吕蒙本部人马,外加孙策所部,共计六千余人,走金堂绕过成都,奔袭雒城。”
雒城守军不过数百曹军并两千教兵,只要能够偷袭入城,或是打开城门,拿下雒城根本不难。
吕蒙、全琮两部合兵共有四、五千人,防守雒城足矣,更何况还有孙策的三千余精骑在旁。孙策所部的骑军主要任务是骚扰、突袭、迟滞曹军东进,但必要时刻也是可以帮忙守城的。
至于其余诸军,自然是留在广都继续包围成都,给联军施加压力,尽量拖延曹军分兵东进的时间。
刘封计划已定,信使各传命令。
从广度走小道至牛鞞有百里之遥,但信使日夜兼程,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能赶到。
次日上午,牛鞞县中的全琮就已经接到了命令。早有准备的全琮已经预先备下了大量的干粮、军械、马骡和独轮车,并在牛鞞、资中两个县邑中预定了八百民夫青壮。接到命令之后,全琮立刻按照预先准备的计划行事,整理车辆,装备物资,聚集民夫青壮。
次日一早,全琮就带领牛鞞县中全部兵马三千余,并八百民夫青壮,合计四千余人自牛鞞启程,往北而行。
以全琮的预计,三天时间即可穿越龙泉山脉,近抵金堂,然后再走一天,便能抵达雒城郊外。
至于吕蒙所部,会多等几天,等到全琮开始突袭雒城了之后再挥军北上。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因为广都的左幕军被联军牢牢监控,一旦分兵北上,势必会激起成都城内联军的惊疑。
广都前往雒城可是需要绕道的,且左幕军骑兵不如联军众多。
万一让曹昂,司马懿、黄权、曹仁等人看破了左幕军的目标是雒城,那很可能导致全琮乃至吕蒙、孙策等部遭遇曹军骑兵的突袭。
成都距离雒城不过六、七十里地,而且还有现成的金牛大道可走,骑兵一日即可走完。若是紧急情况之下,不惜马力或者有备用骑乘马的话,更是只需半日便可到达。
故此,吕蒙势必要静待时机才能出发,不能早早北上汇合全琮。
刘封这边安排妥当,全琮已经奉令出发时,曹昂都还没有收到东面的战报。
会有这样的结果,乃是因为左幕军有意的封锁。
王平攻打剑阁时,就趁夜色偷袭,同时将汉中军溃兵往东面驱赶,为的就是尽量封锁消息。而在王平的西面,贺齐也在严密封锁东面来人,并将有限的骑兵尽数撒在梓潼水东岸,捕杀剑阁方向向西逃跑的漏网之鱼,尽量迟滞消息西传的速度。
因此,直到王平与周泰、霍笃前后夹攻,成功夺回天雄关的捷报都送到刘封案头时,才有人逃出生天,从北面丘陵逃脱之后转向西南,这才成功抵达涪城报信。
之所以这么慢,一方面是左幕军的封锁捕杀起了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汉中军对蜀中的地理环境的确不熟悉,以至于往北逃跑的溃兵整整迷路了七八天之久,才有人成功的走出了丘陵地区。
等到涪城的李整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剑阁之战后第九天了。
甫一听闻,李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接下来两天里,有三、四股不同的汉中军溃军找到了涪城,虽然口中的言辞五花八门,没有一个能够将剑阁战事讲清楚的,可有一个信息是共同的,那就是剑阁和剑门关已经失守了。
短短的两天时间自然没法让李整派人去确认这些消息,而听说了溃兵们已经在北面丘陵山区里折腾了七八天后,李整的心都凉透了。
他不敢再按照军令派人前往确认军情,直接派出麾下亲信带着几个溃兵日夜兼程赶往成都,并叮嘱亲信,不见曹昂,绝不能交出情报,更不允许溃兵和任何人马有任何接触。
随后,等到亲信离开之后,李整又派出麾下的精锐斥候自涪城北边丘陵地带偷偷迂回,前往剑阁确认情况。
可这些斥候们带回来的情报却让李整相当绝望,如今的剑阁已经空无一人,而剑门关上却有守军身影,居然还打着曹军的旗号,显然想要隐藏身份。若不是早早就收到了剑门关失陷的情报,这些斥候大意之下,恐怕还真有几分可能会上当。
得到确认之后的李整再度派出亲信前往成都,将最新获得的情报报之曹昂,同时还附上了自己对天雄关的忧心和悲观。
消息传到成都曹昂处,再度引起了地震。
所幸李整的信使坚决执行了他的命令,直到见到曹昂后,才将情报托盘而出。
曹昂几乎被这噩耗震的当场晕厥,广成之战联军出战不利,已经证明了野战并非左幕军对手。
如今后路又被断绝,与根据之地的河南尹彻底被断开了联系,曹昂只觉得口中腥臊,胸口闷的发慌,但他顾不得身体的不适,赶忙将曹仁,司马懿、曹纯、曹休、杨修等人请了过来。
曹仁等人听闻消息,也俱是大惊失色。饶是曹仁跟着曹操从兖州大叛乱中扛过来的人,也被曹昂的消息给吓的脸色大变。
“当速退军!”
杨修险些跳了起来,此时说话的时候声音都还是颤抖的,甚至腿软以至于身体都有些歪斜。
可他顾不得那么许多,只是望着曹昂苦劝道:“将军,此时退兵,尚可退保雒城至梓潼一线,以其中的粮草辎重自保,足以坚守半年之久。届时大将军必不会坐视我等于蜀中覆灭,必有营救手段。可若是此时不撤,左幕军下一步必然是剑指梓潼。一旦梓潼、涪城有失,我等再想退兵可就来不及了。”
杨修自觉所思之法很好,至少是眼下最佳出路。
梓潼城外就有左幕军两万余众围城,这还没算夺取剑阁、天雄二地的王平所部,以及葭萌应援的周泰、霍笃所部。
如今这些兵力尽数解放出来,一旦西进合兵,贺齐部能有三万之兵,都快赶上曹军总数了,这如何能轻易突破得了。
更何况广汉、江州皆有左幕军兵力分布,涪水上下相连,快则七八天,慢则十天,必能抵达涪城或者梓潼。
须知如今广汉至少江州段道路已经完全为左幕军掌控,且沿途存有多座城市乡邑。
大军可轻装行进,无须携带大量粮草辎重,沿途可以补给露宿,一日甚至可行五六十里,若是急行军,甚至能走出七八十里地来,更何况还有涪水为倚,可以运送兵员粮草,军械甲杖、辎重物资。
这就是内线行军的优势。
以杨修来看,重新打通来路已实不可为,为今之计,只能固守待援,等待大将军从外线解困。
“不妥。”
堂上一人摇了摇头,起身反对道:“德祖之见虽稳,却过于消极矣。”
杨修抬头看见反对的人是曹仁,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将军,此时并非意气之时,先思保全之道才是上策。”
曹仁缓缓摇头,他倒不是对杨修有意见,而是真的觉得杨修之策过于消极保守了。
“德祖,我且问你,若是我等退保雒城一线,那广都城下的左将军会如何行事?”
杨修蓦然一惊,大脑急速运转起来,脸色渐渐变得难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