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无敌六王爷 > 第1189章 信任才是权利的基础

第1189章 信任才是权利的基础

    起居注。

    在秦风看来,跟日记没啥区别。

    算是日记跟作息表的结合。

    然而桩桩件件的事儿,事无巨细,全都记在纸上,连点隐私都没有了。

    着实尴尬。

    故此。

    大庆的起居注,多记一些关于政务上的事儿。

    起居注,本该是史官记载。

    史官,这是从夏朝开始,便出现的职位,记载着国家以及天子的大事儿。

    到了千年前,那个煌煌朝代建立了史院,开始美化皇帝,也导致史官变了味道。

    再后来。

    基本是后朝人,修建前朝史。

    如今大庆的国史院,修的便是前朝史。

    前朝的得失,在今朝很容易看得清清楚楚。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对于前朝的看法也有极大的区别。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一件事儿能从许多角度上去看。

    史书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将事情冷冰冰的记载在纸上,让后世人去看清得失。

    秦雄英跟记载秦风起居注的老官坐在了一起。

    而记载圣孙起居注的,则坐在了更后面。

    秦雄英原本不用记载起居注,毕竟原本整日都在大学堂内,看看课业基本就知道在做什么了。

    只不过庆皇如今对秦雄英越发的重视,起居注自然也开始记载了,庆皇会看。

    兴许有些窥探隐私的嫌疑。

    但这往往也是庆皇更重视的表现。

    况且……

    写起居注,好歹比用锦衣卫盯着那群臣子们好些。

    毕竟京都的一些重要臣子,怕是一天上了几次厕所,锦衣卫都清清楚楚。

    甚至还有官员,请锦衣卫证明了小妾与孽子私通的不幸事儿……

    秦风没有多管秦雄英。

    秦雄英到此,毕竟以听为主。

    “外面候着的进来。”

    秦风话落,很快便有人入殿内,双手捧着书表。

    “王爷,这是辽地转移的一百二十七项技术,所有技术都将全部公开,大庆南北上下皆可学习生产。”

    书表很快便到了秦风的手里。

    与此同时,还有辽报,以及京报。

    辽报大多报道辽地的事儿。

    京报则是京都的政务等。

    两份报纸上,都记载了这一百二十七项技术的事儿。

    “技术转移,就设立在范阳城,有需要者前往范阳城自取便可。”

    “一个家族,最多只能取三项技术。”

    大庆治理地方,基本还是用家族治理。

    或者说许多地方,用的都是乡约。

    就是当地乡村的约定。

    一族的族长,在乡下甚至有生杀予夺之权,权利大得很。

    而一个县乡。

    能取到的技术也有所限制。

    这方便大庆上下能够均衡发展。

    “属下即刻派人将王爷命令转告范阳城。”

    秦风点了点头。

    “若这些家族还不懂,也可以聘请辽地匠人,至于待遇,要是在辽薪酬的三倍。”

    “而且得先给钱!”

    “属下领命。”

    很快那名亲兵便领命下去了,并没有多少问题。

    对于秦风的任何命令,辽人都无条件执行。

    因为他们永远相信。

    王爷的命令永远都不会出现错误。

    这也是辽人这么多年下来养成的习惯。

    而后又接连处理了半个时辰的政务。

    若说在朝堂上,在谨身殿处理的大多都是天下间的政务。

    那么在这辽王府内。

    秦风处理的大多都是辽地的事儿。

    当然也有一些京都的事儿。

    直到半个时辰结束,秦风这才起身。

    安静的坐了许久的秦雄英,也捧着温度正好的茶水来到秦风面前。

    “六叔,喝茶。”

    秦风接过,喝了一口问道。

    “听了也一个小时了,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大小事务,六叔说一不二,哪怕是工部官员,也无人敢反驳,皇爷爷都做不到。”

    秦风听此不免笑了笑。

    “我能说一不二,是因为下面的人都信任我。”

    “辽人信我自不用说,工部的人大多技术出身,素来多干少做,再加上工部如今开销的大头,都是我从辽地出的,我说话自然无人敢反驳。”

    秦雄英点头,甚至还记下了笔迹。

    秦风看了一眼。

    发现纸上写的只有两个字。

    信任。

    信任才是权力的来源!

    唯有让更多的人相信你,才能掌握到更多的权利。

    昔年商鞅变法,所做的第一件事儿,便是徒木立信!

    那时候秦官府,早就失去了秦人的信任,商鞅便张贴告示,谁能将木头移动到城门口去,就赏赐百金!

    看笑话的聚集了不少人。

    因为秦人没人相信官府说话算数。

    那毕竟是百金!

    直到有人出现,将巨木扛到城门口,获得了百金,让秦人发现,原来秦官府,当真说话算数。

    得到了信任,官府便重新拥有了权利,变法才会有人听,有人信!

    这是再基础不过的!

    至于扛木头的那个人,是不是商鞅自己安排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今日秦风所说,虽然简单,却让秦雄英与学习到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感触颇多。

    “六叔当真厉害,侄儿还有一事儿不解。”

    “你说。”

    “匠人素来重要,当初皇爷爷迁移了二十万户匠户入京,吃穿用度颇多,一家人都在京城空耗。”

    “可即便如此,皇爷爷也没匠人遣散,一直在空耗着,这便是匠人的重要。”

    “如今,天下人也都知晓辽地匠人是最厉害的匠人,六叔大义,竟愿意将辽匠放出来,帮助大庆上下生产,若换做侄儿来,怕是万万舍不得如此做。”

    秦风也没想到秦雄英小小年纪,看的竟如此深。

    也不愧是父皇教导出来的。

    年纪虽小,可这些年学的东西,当真不少。

    许多地方,都是专属于封建帝皇的教育。

    “若换在几年前,我自不愿意放人的。”

    “只是如今,新一代的匠人出现了,他们更年轻,更有想法,只不过缺乏了一些经验。”

    “我若不放走一批匠人,那么从工业大学毕业的那些年轻人,便无业可做,既如此,唯有将盘子做大了,才能让所有人,都有工作。”

    “而且高于辽地三倍的薪资,那已经是一笔相当不菲的收入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