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 第1570章 大周百姓迁移

第1570章 大周百姓迁移

    薛景文、沈兆霖等人来了。

    一是拜年,二是汇报情况。

    武国和周国重启贸易,在去年还取得更大进展。

    周国方面,极度重视彼此之间的贸易,为了达成目的,主动让利给武国。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不过,薛景文和沈兆霖所带来的消息,乃是大周朝堂方面的。

    周皇周龙云虽然彻底掌控了大周,但也做了很多让步。

    去年地龙翻身,导致很多不好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李昭送过去的写书人和说书人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尽管到最后,大周朝堂还是出面将地龙翻身的事情给压下来了,但有些影响还是传播了出去。

    李昭送过去的这一批人,已经混迹在了大周的底层,有越来越多的大周百姓开始意识到,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和条件一点都不好。

    有些时候,人最怕的就是对比。

    一旦对比,就会出现心理不平衡。

    更何况,李昭派出去的人都是受过他专业训练的。

    这些人也没有明着褒贬武国和周国,他们就是用一种十分简单的描绘手法,将武国境内的一切给展现出来。

    有时候,高级的对比不一定是非得要踩着对方,因为踩的痕迹会非常明显。

    像这种就阐述一个事实,甚至是没有一句话是在说大周不好的,反而有说服力。

    我所说的每一个画面大周都没有,大周的百姓都会情不自禁的对比。

    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开心。

    凭什么武国的百姓可以这么舒服?

    这么自由?

    这么幸福?

    凭什么我们大周的人,就只能沦为被欺负的对象?

    不满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生出一种不甘。

    甚至都想去武国看看,看看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

    刚开始,很多大周老百姓都不敢去听这种东西。

    可慢慢的,他们不仅敢听,还敢想,想着如果自己以后成为武国的百姓了,那是不是日子就好过了?

    到了最后,他们敢听、敢想、还敢说!

    人的欲望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被激发出来的。

    这一点,薛景文和沈兆霖都非常有话语权。

    他们在大周的这段时间,见证了李昭搞这些东西的威力。

    如果让李昭派出去的人继续在大周境内传播的话,那大周底层百姓怕是到时候都会向往武国。

    说不定以后真的都想着来武国定居了。

    “对了,之前我们从宜州回来时,我们发现宜州那边有很多的大周子民。”沈兆霖道:“好像是因为去年那场大雪灾的缘故,导致很多的大周子民都没有了家。”

    “这件事我知道,皇兄当初就已经和我说过了,怎么了?”李昭反问。

    “现在,我们好像已经提前有了收获。”沈兆霖告知。

    那一批大周子民已经彻底在武国境内定居下来了,而且,他们现在对大周没有一点归属感,甚至对大周只有浓浓的恨意。

    这件事主要怪大周当时办的不地道。

    当时,周龙云正处于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对于边境又严加管控,导致大周的老百姓都被赶了出来,哪怕大周再如何不好,当时这一批百姓其实都对大周是不舍的。

    但大周的操作令他们太心寒。

    加上宜州边境给的待遇又好。

    除了背井离乡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缺点,这样的国家谁能不喜欢?

    关键,武国人愿意将他们当做人啊。

    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人权”是什么?

    这也就导致,在大周和大武同时开启第二次的贸易后,这些人虽然可以回去了,但他们并不想回去。

    不仅如此,他们回到大周后,就立即将祖宅那边能带的东西全部都带走了。

    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里的祖坟。

    但他们不可能再待在大周这个鬼地方,甚至在回去后,他们还呼朋唤友。

    这真不是大皇子李隆安排的,他甚至还一度对大周的百姓警惕。

    但事实就是,大周百姓真的没啥坏心思,他们也不是间谍,他们只想过上普通人的日子。

    于是,李隆之前准备的很多东西都没用上,大周的百姓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拖家带口的出关。

    现在李隆人都有傻。

    因为大周的百姓都想在武国定居。

    他们为了能拿到武国的居住特权和身份,甘愿吃很多的苦,包括武国这边安排的难度很大的事,他们也都能完成。

    一切都是为了能在武国定居。

    宜州那边最缺什么?

    当然是缺人啊。

    以前的西北宜州,荒漠化很严重,但现在不同啊。

    这里涌现出了很多的绿洲,也让大家都意识到,绿洲是可以出现在这里的。

    而且,随着运河段的开通,水源也开始稳定,再等个十几年,这里和武国的其余地方根本就没区别。

    这样的地方又距离大周近,随时可以回去祭拜先人,有什么不好的?

    “所以……”李昭惊了:“大哥那边,现在不缺工人了?”

    “不缺!”沈兆霖哭笑不得:“甚至都不需要大皇子吆喝,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批量的大周百姓过关,现在大周朝廷对这方面看管颇为放松,认为这是两国互相友好互通的关键。”

    “关键吧,现在贸易是大周境内的诸多大家族说了算,他们被之前整怕了,导致现在都不敢轻易相信这位周皇陛下!”

    而周皇又刚好经历了地龙翻身,需要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一起将这股影响压下去,他们自然不会多限制边关贸易。

    因为两边来来往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要盘查,一天到晚得累死。

    刚开始时,大周那边还检查,后来干脆懒得查了。

    但不管大周那边如何放任,武国这边的检查始终都没有松懈。

    也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西北宜州那边的工人数量激增,特别是有大周的百姓在回去之后宣传,带来的劳动力就更多了。

    李隆求之不得。

    此外,他的人才引进政策也是主要的吸引点。

    这些条件对于吃了太多苦的大周老百姓而言,真的是致命的诱惑。

    李隆甚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让大周和大武的底层百姓先通婚。

    李昭并不奇怪。

    民族大融合往往就是如此。

    让大周融入武国,就一定要在这上面下文章。

    当初李昭给李隆的建议,在实行了这么几年后,也都开始奏效了。

    譬如,大周的人因为过度偏好糖食,按理来说,应该是偏胖的体质。

    可大周国人们却都是普遍开始偏瘦弱的。

    有人觉得这是大周的人体质好,但李昭可不这么认为。

    糖类吃多了并非是好事,各种身体病症都会爆发,像糖尿病这种也都会随之而来。

    此外,大周可能自己没有觉察到,但李隆他们觉察到了。

    最近这两年,大周死亡的人数太多了,比往年都还多的那种。

    而且,他们的孩子出生人口也在显著下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