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145章 真实世界(第二更,求订阅)

第2145章 真实世界(第二更,求订阅)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从那张柚木制成大书桌旁站起身,宋国强穿过房间,走到北边的落地窗跟前,透过钢化玻璃窗,他的心里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

    宋国强之所以会浮现出这样的念头,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相比于长安,港岛的世界是真实的。

    他的前方就是维多利亚湾,在这个漂亮的海湾中,既有巨轮航行,也有一些东方式的木帆船。

    很罕见但却依然顽强的存在着。

    古老与现代就这样交汇着。

    这种古老与现代恰恰正是世界最真实的一面的展现。

    他的两眼凝视着楼下港岛中环中心商业区里蠕动的人和车辆。

    中环港岛最繁华的所在,几乎所有的大型公司都在这拥有自己的总部,而永和同样也不例外,七年前,宋国强拆除了永和贸易公司旧楼,然后建起了这栋永和大厦,从其建成之后。

    318米的永和大厦,也就成为港岛第一高楼,而且还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厦”,三年前,大厦完工之后,永和也成为了港岛最知名的公司。

    永和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站在窗边的宋国强,心里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

    毫无疑问,永和是一间极其特殊的企业——他的股东包括17家投资机构以及超过20万个大小股东,作为公司CEO的宋国强,不过只是“打工仔”,他拥有公司1%的股份,而且是员工股。

    也正因如此,在港岛,人们提到宋老板的时候,都会称其为“打工皇帝”。

    作为这间公司的CEO,宋国强所考虑的并不是得过且过,众所周知,SEA商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商业信誉都建立在其执掌企业时,为企业挣取了多少利润。

    虽然,现在永和贸易公司的利润非常可观——凭借着对大陆贸易垄断权。公司每年可以在土特产、矿物以及石油等贸易中,获得十几亿的利润。

    从利润率上来说,永和可以称得上是永安交易所王牌。

    但是这种“特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如果有一天,他们开放了贸易呢?”

    那天,当金良铭说到与暹罗的贸易时,虽然宋国强很清楚,他们看到的是通过贸易带动政治,想要在南洋体系打开一个缺口。

    但是作为商人,宋国强却不得不考虑另一个现实——一旦他们开放了外贸,不再局限于指定外贸公司才拥有外贸权后,基于对等原则,永和公司也就失去了外贸特许权。

    这些年,永和的利润,就建立在这种“特许权”上——只有他可以和唐山进行贸易,其它任何SEA企业或者个人,都不得从事直接或间接贸易。

    这倒不是长安限制贸易,而是基于对等原则——对方只有指定外贸公司才有进出口经营权,所有产品都是由外贸公司代理。

    这也是永和存在的原因。

    可是有一天,这些事情很有可能会被改变。

    等到那个时候,永和该怎么办呢?

    站在窗边的宋国强默默的抽着雪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棉兰老雪茄已经发展成为不逊于古巴雪茄的高级货,在SEA以及欧洲非常流行,自然也受到港岛富豪的追捧。

    雪茄在指间燃烧着,宋国强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那份报告。

    “进军房地产界!”

    房地产!

    在SEA,某种程度上是排斥房地产的,但是它所排斥是商业住宅。在阁下看来,居者有其屋是官方的责任。

    “我们将全力以赴去达致我们的目标:使每一个公民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

    “国民住宅应该说足够宽敞,应该光线明亮、通风良好,它应该有自己的前后院,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草坪上游戏,在社区内不仅应该有餐馆、商店、图书馆和学校,应该有诊所或医院……”

    也正是在这一观点的主张下,SEA一点点的努力着,从最初的集团宿舍到后来公寓楼,再到“国民住宅”。

    虽然那些国民住宅是木质的,虽然它的外观看起来是单调的,但是不管贬抑它的人如何说,它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成功的尝试。

    SEA做到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呢?

    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楼下辉煌的灯海。这时,生意人、白领和商人、银行家和股票经纪人、顾客和店主、律师,还有那些芸芸众生。所有人都在往来匆匆。

    对于这些往来匆匆的人们来说,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在这儿,一个人从少年到成年、中年,直到最后退休,始终受到强征暴敛,始终都在遭受压榨,可是他们却勤奋努力,只为有一天,能够成为富人。

    可是富人们呢?

    他们奢侈淫逸、寡廉鲜耻。

    他们有财有势,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贪婪成性,仍然对穷人极尽压榨。

    这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会把自己人照顾的很好,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地区,人们总是以压榨穷人作为发家的根本。

    心有所想,他走到那张宽大的书桌前,然后又瞥了一下眼前的报告,轻声自言自语道:

    “好吧,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他俯身向前,按了一下对讲机的开关。

    “玛丽小姐,请你让业务部的张白秋过来一下。”

    他叫她玛丽小姐已经有整整九个年头了,她给他当了九年的私人秘书,实际上,她和他一样,都是调查部的特工。

    但是在这家公司之中,像他们这样的很少,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比如张白秋,他毕业于港大,出身于贫民区。

    在他加入公司之后,整个人的命运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毕竟,作为一家外资公司,永和公司的薪水在港岛是有名的高。

    当接到玛丽小姐的电话后,张白秋的心里一动,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上电梯时,他就已经在那里盘算着如何回答老板接下来的问题了。

    当他走进房间时,宋国强的办公桌上只放着他的那份报告。

    冲他微笑了一下,宋国强指着面前的椅子说道:

    “我们可能需要讨论很长时间,你今晚是否有事要办?”

    这不是他通常的方式。张白秋明白,高薪跟着来了。

    “没事儿,老板。什么电话我都可以回掉的。”

    看着老板时,张白秋的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在港岛,很多年青人都把其视为偶像,因为在港岛富人虽然有不少,但是,“打工皇帝”却只有一个,就是面前的老板,他从普通雇员到永和公司的CEO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也许有一天,他们就是下一个宋国强。

    “那好,你瞧,我刚才看了你的那份报告,你认为公司应该进入房地产业是吗?”

    “是的,老板,在港岛,所有的企业发展到最后,都会进入房地产业,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仅仅只是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贸易,最终都会被市场所抛弃……”

    张白秋随后就介绍着港岛房地产市场,其实说过来说过去,无非就是一个原因——人口不断增长,收入不断增加,对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助推了商人从事房地产业的野心。

    “……而且,永和还有着其它企业所没有的优势,我们在九龙不仅拥有港口,而且还有大片的土地,都是当年用于货物存放,但是现在伴随着集装箱运输,港口与仓库都接连废置,所以那些土地完全可以用于建设新的商业中心以及住宅……”

    当年永和贸易进入港岛后,就因为业务需求收购了大片的土地和港口,而且在过去的多年间,又利用几次地价低谷,逢底收储,现在永和虽然没有进入地产业,但是名下却足足有8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港岛,除了港英当局,永和就是最大的“地主”。

    也正因如此,公司有进军房地产业的天然优势。

    “虽然我们拥有大量的土地,但是,我们却完全没有任何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在你看来,那些人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呢?”

    面对老板的问题,张白秋却笑了,他说道:

    “老板,我们是永和,而永和……是SEA的企业,而SEA……只有他不做房地产,也只有那里是为民众提供住房,只要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相比于那些污七八糟的地产商,他们更相信我们,”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张白秋的神情中充满了自信,他相信民众到时候会选择什么。

    接着,他又想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把SEA的零公摊拿到这里,我相信,不仅所有人都会选择,而且我们也将会从根本上扭转港岛“公摊制”的这一恶果。二十多年前,公摊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解决房屋不能按套出售的问题。然而,开发商滥用了该制度,导致现在许多购房者对其深恶痛绝。

    如果我们能够率先实施零公摊,再加上SEA企业的良好信誉,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港岛最大的地产公司!”

    听着他的建议,宋国强在不于置否的点头时,又说道:

    “嗯,你的建议很好,但是如果实施零公摊的话,我们的利润不就降低了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张白秋一愣,然后他直接说道:

    “因为他们值得……老板,阁下曾经说过,商人也应该有社会责任,而不应该专注于利润,我想……他们应该像SEA人一样的生活着……至少应该拥有自己的房子!”

    听着张白秋这么说,宋国强并没有说话,他只是把目光投向窗外,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辉煌的灯海。

    从城市上来说,现在的港岛是繁华的,而且未来它会越来越繁华,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这里的繁华与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种地方,普通人忙碌一生,最后却也是无一所有。

    想到这里,宋国强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说道:

    “好吧!”

    他点了点头,对他面前的年轻人说道:

    “去干吧,先做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报告,看看我们要先开哪块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