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哈拉和林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哈拉和林

    腾格尔这次出兵的目的是要压制住漠北各部,尤其是敲打那些有异心的部落,同时配合阿古达木解决漠北东部地区的几个部落,并且解决掉逃亡漠北的伪清这些人。

    从这点来讲,腾格尔其实没有彻底灭掉漠北各部的打算,何况以他的军力甚至加上明军的帮助也做不到这点。

    漠北地域广阔,部落众多,依靠武力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漠北也不是铁板一块,各部落之间虽有合作同样也有矛盾,拉一派打一派,以解决目前问题是最合适的选择,何况眼下的天气也渐冷了,随着冬天的来临,漠北不适合继续作战,腾格尔也需要考虑后续的计划。

    酒宴过后,大家散去。腾格尔虽喝了不少酒,可他的酒量来说这点酒根本不算什么。

    夜里,他依旧精神抖擞,在大帐中研究着漠北的地形局势,同时凝神在想些什么。

    目前来看,自己这边的进展很是顺利,漠北西北的几个部落在自己出兵后表现出了臣服的态度,不仅派人表示对于伪清残余潜逃漠北一事根本就不知晓,对于斯钦巴勒的所作所为更是极度愤慨。

    这几个部落都表示站在大明和腾格尔这边,一来是因为之前曾被腾格尔狠狠揍过一顿,知道土默特的厉害。二来,之前的归化城会盟他们也参加了,承认了大明对草原的统治,这两年在土默特的主持下对漠北草原进行了重新划分,虽然其中有利有弊,但整体来看利大于弊。

    确定了草原的归属后,各部落之间的争斗减少了许多,哪怕有些争议也能通过部落首领协商,或者由归化城那边调解解决。而且向大明称臣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虽然大明给不了他们直接的金银物资,但却允许这些部落通过归化城和大明间接贸易。

    哪怕贸易中归化城占去了近半利益,可留下的利益也足够让这些部落首领喜出望外了。此外,随着会盟结束后,大明那边不仅有商队深入草原,还带来了部分技术人员,靠着这些明人的帮助,首先投靠腾格尔的几个部落日子都比以往好了许多,除去学着明人开垦种地(种草)以此解决草原原本的放牧习惯外,还探到了一些矿产。

    这些矿产仅仅只是卖矿石就能让这部落收益丰厚,相比之前苦哈哈的生活,他们现在的日子可好过了许多。

    有好日子不过,难不成还去过以前的穷日子?蒙古人也不是傻子啊!更何况现在的大明如日中天根本就惹不起。别说大明了,哪怕土默特部出动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在得知腾格尔要向漠北出兵后,这些部落怎么可能闲得住?争先恐后表态支持,甚至还有人主动派兵前来协助。

    对于这些部落的表态,腾格尔当然不会拒绝,但对对方出兵相助的举动,腾格尔却没完全接受。

    在别人的地盘,有些事还是小心为妙,不是自己部落的兵力一旦多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现在来看,初步的目的他已经达到了,眼下腾格尔所在的位置已经离着哈拉和林不远了,在解决了乌兰巴日部后,哈拉和林已是腾格尔下一个目标,而一旦拿下哈拉和林,那么就代表自己在漠北站稳了脚跟,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死死遏制住漠北的腹心地区。

    哈拉和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意义不同,这里曾经是蒙古帝国的核心地带,是蒙古大汗的王帐所在。

    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拉和林管理王朝,这里也成为了世界中心。但在忽必烈和同其兄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忽必烈在中原称帝后,带着汉人军队北上同阿里不哥大战,最终打败了阿里不哥夺得汗位。

    赢得战争后,忽必烈进入哈拉和林不久就返回了中原,之后把大都(现京师)定为首都,哈拉和林的政治地位就此一落千丈,转而成为了漠北地区的宣慰司都元帅府所在。

    再之后,哈拉和林彻底失去了原本作为首都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只是漠北重镇。不过在元末后,随着元廷北逃,哈拉和林再一次成为北元的首府。可惜大明几次北伐中元廷根本挡不住大明的铁骑,甚至连哈拉和林都被攻占,随着时间的推移,哈拉和林已不复之前,但就算这样,这个地方依旧算是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拿下哈拉和林,不仅政治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哈拉和林的地理位置。这个地方恰好位于漠北草原的中部地区,附近有着河流和最好的草原,它的北边是贝加尔湖,也就是俗称的北海。

    而在它的东边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驻地乌兰巴托,它们在漠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时间来计算,腾格尔拿下哈拉和林不会有问题,可对于乌兰巴托,他还有一些迟疑不决,究竟是用武力还是使用怀柔手段呢?这个他还想仔细琢磨琢磨。

    凝神想了好一会儿,腾格尔最终还是打算先把乌兰巴托放一放,一来是因为现在的季节原因,随着深秋的到来,漠北草原的天气气温下降的很快,按照腾格尔的经验,估计最多不到一个月漠北就要下雪了。

    一旦下雪,漠北的战争只能暂停,毕竟在冬季开战是根本没办法作战的。漠北地域广阔,打仗靠的是战马,而且蒙古人作战都是驱赶牛羊作为后勤补给,一场大雪下了别说辨认不清方向,弄不好战马、牛羊甚至战士一夜间就会冻死不少,所以从来没有过在冬季开战的道理。

    二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格鲁派领袖,他在漠北的地位极其尊贵。虽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系和漠南的宗教不是同一系,但同属于黄教一派,黄教在蒙古号召力很强,甚至可以决定蒙古许多部落的正统性。当年林丹汗之所以众叛亲离,就是因为这位大汗改信了红教,导致各部首领对林丹汗极为不满,再加上林丹汗的刚愎自用和反复无常,最终闹了那么一个结局。

    腾格尔是土默特的领主,更是大明所册封的顺义王,但不要忘记腾格尔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子还有着教派的承认,给予最大帮助的就是桑格上师和其弟子。

    桑格上师虽已回归甘丹寺不再出世,但他的弟子却成了银佛寺的主持,而且作为当年就支持腾格尔,并且在腾格尔成为土默特之主时旗帜鲜明站在腾格尔这边的银佛寺同属于黄教,从根本来说两者算是同系。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腾格尔假如直接对乌兰巴托动手必然后果严重,所以乌兰巴托那边不是哈拉和林,能不用武力最好不用,假如能借势拉拢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让这位上师成为自己的盟友就最好不过了,只要对方能站到自己这边,对于未来漠北的局势稳定,包括针对漠北东部的兀良哈各部就有了十足把握。

    可问题在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不是自己想拉拢就能拉拢的,腾格尔虽是土默特的领主,又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但他毕竟不是皇帝,也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

    就算是之前林丹汗时期,这位大汗也没能拉拢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甚至因为林丹汗改信红教使得双方的关系极其紧张。所以想让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站到自己这边,仅凭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根本不够。

    “看来只能给父皇写奏折了,也许以父皇的身份,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会答应此事。”腾格尔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办法,只能求助于朱慎锥,让大明出面。

    这样做的把握是最大的,但就不知朱慎锥是否会答应,不过这也急不得一时,反正冬天停战自己暂时不会东进,先占住哈拉和林再说,其他的看看局势再决定也不迟。

    就这样,腾格尔当晚就给大明那边写了个奏折,说明了在漠北的情况包括他即将入驻哈拉和林的计划。在奏折最后,腾格尔希望大明能正式册封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以拉拢在漠北的格鲁派,为未来稳定漠北打好基础。

    等奏折连夜送出去后,腾格尔这才放松了不少。

    一晚休息后,翌日他的主力拔营,浩浩荡荡朝着北方的哈拉和林而去。当他抵达哈拉和林附近时,因为南部乌兰巴日部被歼,原本驻扎在哈拉和林的苏尼特部见情况不妙已弃哈拉和林向北逃窜,投奔车臣汗硕垒去了。

    就此整个哈拉和林未做任何抵抗,腾格尔顺利进驻哈拉和林,拿下此地后腾格尔没有继续向北进军,更没向东出兵攻打乌兰巴托,而是在此休整,准备物资,等渡过这个冬天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方向。

    当腾格尔的奏折抵达京师的时候,漠北已下了第一场雪,草原的冬天终于到来了。

    这时候的朱慎锥心思并不在漠北,而在南海。随着朝廷决定同荷兰在南海交手之后,大明三支海军舰队聚集了精锐战舰和精兵强将,已在广州开始集结,用不了多久这支联合舰队就会南下同荷兰正式开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