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瑞典和波兰立陶宛王国也表示赞同英国和葡萄牙公使的提议,对荷兰王国进行必要的惩罚,把荷兰人从远东驱逐出去时,西班牙公使安东尼奥男爵突然有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虽然他还不知这个成语的存在,可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却是这句成语真实的写照。
这四个国家的态度鲜明,而且如此支持大明帝国,无非就是看上了一旦荷兰人被驱逐离开远东留出的真空。其中英国是想东进,直接进入远东找一块立足地盘。葡萄牙是要当年报丢失马六甲的仇,瑞典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是想趁火打劫,这些混蛋嘴上说的漂亮,可心里都是打着小算盘,没一个好东西。
虽然荷兰王国和西班牙王国一直都是竞争对手,两国的关系不怎么好,甚至因为殖民地的争夺双方还曾经多次开战,打过好几仗。
可作为欧罗巴强国之一的西班牙王国却清楚一旦荷兰人被联手从远东给驱逐出去,那么未来虽然远东在南洋的殖民地西班牙会一家独大,可这对西班牙来说并非什么好事。
如果是两家力量均衡,相互牵制固然有着矛盾,可同样也有着合作的基础。再加上其他国家,比如葡萄牙等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地区的稳定性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假如荷兰人被驱逐,那么虽然西班牙可以一跃成为除大明之外在远东最强的力量,可这样一来西班牙就成了众矢之的,未来无论是大明帝国或者其他国家说不定会在解决掉荷兰之后就盯上了西班牙,从而使得西班牙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这些年,西班牙不仅和大明进行建交,还在马尼拉的统治中一改常态,大大改善了针对汉人的许多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缓和同大明的关系,避免同大明产生直接冲突。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了,随着大明的强盛再加上对外的各项政策,大明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为了这些小事惹怒了大明,哪怕西班牙在马尼拉经营多年,更拥有强大的海军,可同样也很难是大明的对手。
何况战争不是上策,西班牙在远东的目的是通过贸易获得财富,这些年根本就没有和大明交战的半点想法。
但西班牙公使安东尼奥男爵没想到,荷兰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且做就做了还露出了马脚,不仅直接遭遇了大明海军还最终战败被俘,也不知荷兰东印度公司那帮混蛋们究竟是怎么想的,难不成他们的脑子里全是大粪?
从内心来说,安东尼奥男爵是想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就算荷兰方面付出一定代价,交出几个人顶罪再找个理由,比如以个人原因擅自行动的方式来求得大明帝国的原谅。
哪怕是处死几个人,再赔偿些金钱也好,只要能保住荷兰人在远东的势力即可。如此一来远东的均衡依旧可以保持,荷兰人不退出远东,英国人、瑞典人、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人就进不来,就连葡萄牙人也只能维持现在的局面,这对西班牙来说是最为有利的。
可惜现在的局势是除去西班牙王国的所有国家公使都明确表态,支持大明针对荷兰人的军事惩罚,力图驱逐荷兰人出远东。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安东尼奥男爵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建议放过荷兰人的话,不光其他国家会反对,包括大明帝国在内说不定会怀疑荷兰人之所以会干这种事有着西班牙人的默许和暗中帮助,到时候引火烧身就不好了。
“公使阁下,贵国的态度呢?”见安东尼奥男爵一直皱眉沉思,张锡钧不由得直接问了这么一句。
安东尼奥男爵回过神来,勉强笑道:“荷兰王国的这种举动实在是令人震惊,作为虔诚的上帝信徒,我个人是强烈反对这样卑鄙行为的,而且也赞同诸位公使的看法……。”
“不过……。”这时候他突然说个不过,接着道:“作为公使,我虽能代表西班牙王国,但无法全权代表我的国王陛下。这样的大事以我个人的权限根本无法做主,西班牙王国和其他国家不同,远东的事务不仅需要国王的认可,还需要通过东印度公司高层的同意,目前来看我只能尽快把这个消息递交上去,由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同国内沟通,然后再给贵国明确答复。”
“这么说,您没办法决定了?”张锡钧淡淡问道。
“尊敬的总理阁下,我刚才说了,我个人是同情贵国,而且认为荷兰王国的举动是不正当和违背主的意志的。但从程序来看,我还需要得到国王陛下的授权。不过我可以向您承诺,在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之前,西班牙王国会采取默许的处置手段,换句话来说就是两不相帮,对此还请您原谅。”
“这……也行。”张锡钧笑着点点头,从对方的回答中他也得知了西班牙王国的态度,既然对方要袖手旁观那么也没必要勉强,反正其他四个国家都表态支持大明这就足够了。
多一个西班牙不多,少一个也不少,打铁还靠自身硬。只要西班牙不去帮助荷兰就行,凭借着大明的实力,再加上其他各国的态度今天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即,张锡钧正式向各国公使宣布,大明绝对不允许有这样恶劣的事件发生,对于荷兰的这种行径必然要进行惩罚。大明会在近些日子做出最终决定,不排除动用武力进攻巴达维亚,以军事行动对荷兰在远东的力量展开战争的手段。
此外,张锡钧以大明总理衙门总理大臣的身份表示,希望各国能遵守今天的承诺,站到正义者的一边,联手对犯下这种罪行的荷兰王国给予严厉打击。如果各国能够派遣战舰同大明协同作战,那么等驱逐荷兰之后,大明会适当地给予各国贸易上的便利和优惠,也包括战利品分配上的优待。
这些话让各国公使兴奋不已,这不等于大明帝国默许了各国直接参与后瓜分荷兰在远东原本的势力范围么?这样一来,对于各国的好处可想而知,更是大家梦寐以求的。
只有西班牙王国公使安东尼奥男爵心中暗叹,对荷兰即将面临的惨烈报复而感慨不已,同时对未来远东格局即将产生的变化有些焦虑,但这些他也做不了主,以他身份地位能做到今天这步已算不错了,他只能祈祷荷兰人更能打些,如能挡住大明的第一波攻击,和大明周旋的话,那么对于西班牙未来在远东的布局就会有利的多。
张锡钧在送走各国公使后,把今日同对方会晤的经过详细写成了折子,随后送往宫中。
朱慎锥看完了张锡钧的奏折,对此还是表示很满意的,作为总理大臣张锡钧在外交方面还是干的不错,而且还通过这件事不仅敲打了各国公使,更确定了这件事的性质,又拉拢各国为大明所用,联手准备发动对荷兰的战争。
至于西班牙的小算盘,朱慎锥也是看得明明白白,这无非关于各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罢了。只要西班牙知趣,不帮荷兰就行,至于对方袖手旁观还是其他都无关紧要。
几日后,由南洋押解北上的荷兰俘虏抵达京师,朱慎锥这才当着众臣的面宣布了这件事,并把这些俘虏交由内阁和三司,严查罪行,国法处置。
当知道荷兰人居然如此胆大包天,在南海做出这样行径后,文武官员皆是大哗。甚至有不少年轻气盛的官员当廷愤慨,区区荷兰弹丸小国居然敢犯上假冒海盗截杀大明商船,必须要严惩不贷。
有人还提出了当年汉朝时虽远必诛的看法,认为这件事不给荷兰人一个教训,未来对方得寸进尺还能了得?而且荷兰人一直对大明有着企图,之前无论是天启年间的偷袭福建导致的海战,还是后来趁大明内乱后占据小琉球的行径,这些都有前例。
之前大明大度,不和对方计较,仅仅是派兵驱逐对方了事。可现在对方倒好,非但不痛改前非还做出这等事来,如何能容忍?
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面子,面子可以代表一切,现在荷兰人明着打大明的脸,这面子还要不要了?
一时间,朝中喊打喊杀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堂堂天朝上国如何能受这样的羞辱?朱慎锥作为皇帝顺水推舟,让张锡钧出来告诉欧罗巴诸国对此事件的态度,得知各国也赞同对荷兰采取军事行动,驱逐荷兰人并且严惩罪魁祸首的时候,对荷兰开战的声音就更大了。
就这样,朱慎锥当众宣布,大明因此事件对荷兰进行宣战,准备调集南洋海军和北洋海军一部,再从远洋舰队中抽调部分战舰,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联合舰队南下,直取荷兰在远东的老巢巴达维亚,一举歼灭荷兰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抓住罪魁祸首,驱逐其势力。
旨意下达后,内阁遵旨开始行动起来,总参议府、兵部和海军方面也快速开始准备。
为考虑到统一指挥,朱慎锥特意点了郑鸿逵的将,让远洋海军提督郑鸿逵为这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调集大小战舰七十四艘,再加英国、葡萄牙、瑞典、波兰立陶宛王国配合加入的战舰、武装商船共计十九艘,合计九十三艘战舰在东南的广州地区集结,这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