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隆万盛世 > 1509堕马

1509堕马

    “工甫在刑部侍郎位置上已经有五年了,之前考察也为优。

    如今户部出缺,我看了合适的人。

    他自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以后,历任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后进户科给事中,之后因功升职,先后担任南京大理丞和刑部侍郎。

    虽然刑部是他最近七八年主要的衙门,可早年也是在户科做过,对户部的公务也是很了解的。

    特别是在户科时,因为上奏内外事,颇受先帝其中”

    内阁魏广德值房,申时末,魏广德召集内阁两位阁老议事,说到户部近日上奏侍郎调南京出缺,需要增补一位户部侍郎的事儿。

    说起户部侍郎人选,魏广德直接就把刑部侍郎魏时亮提了出来。

    他早年在兵部、户部都做过,虽然是六科,只有审核之权,但对公文却非常熟悉。

    至于当年魏时亮立功,则是因为他在隆庆年间出使过朝鲜,朝鲜王北面听诏,使者西面,时亮争之,乃南面宣诏。

    此事传回国内,隆庆皇帝赞赏其不辱使命,后又参辽东事,故而擢太仆少卿。

    其在户科时,还曾参与李春芳主持宗室禄米制度的修改,资历还是挺丰富的。

    魏广德此时就一桩桩一件件在内阁里摆出来,那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要魏时亮从刑部转户部去。

    虽然都是侍郎,看似平调,但刑部那是户部能比的。

    当然,这些也是魏广德私底下见过魏时亮,得到他应允后,他才和张学颜提出来的。

    魏时亮想做二品大员,做一部尚书,以前以为只能坐镇刑部,毕竟这个衙门重要性在六部里真不算高,争抢的人不多。

    可魏广德既然给他争取到户部的机会,他当然也不会放弃,总要尝试一把。

    终究张居正快不行了,魏广德即将成为首辅,他说不好还真能仿效张学颜,以后成为户部之首。

    而且,这户部的奏请也不是直接送到他这里,而是给的申时行。

    申时行并不清楚魏广德的安排,可提出来后,魏广德只是稍后便提出举荐人选来。

    申时行不傻,虽然疑惑,但也明白魏广德是早有准备。

    自然不等张四维开口,就先表态道:“魏公所言有理,工甫转迁户部侍郎倒也合适,张尚书早年也是户科出身,也把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

    申时行这么说,其实也是在硬捧魏时亮上位了。

    魏广德之所以属意魏时亮进户部,确实因为他是手里有户部工作经验惟一的一个人的缘故。

    至于资格,当然是没法和张学颜相比,魏时亮终究一直在京为官,张学颜可是出巡辽东,那是军政财权一把抓的人物,那是京官那点资历能比的。

    不过张学颜回京城就能做到户部尚书,而魏时亮只是被魏广德安排担任张学颜的助手,侍郎,这个差事儿倒也是干得好,不会出问题的。

    张四维眨眨眼,知道魏广德举荐,再有申时行附议,内阁票拟上魏时亮肯定要记载第一的位置上。

    户部请求增补侍郎,他事先不知情,但也想举荐自己手底下的人进户部。

    那可是户部啊。

    可是魏广德的态度看来,貌似这就是个萝卜坑,人家早就计划好了。

    张学颜,看样子已经投到魏广德那边去了。

    张四维现在也只能这么猜测,这个人本就是因为投张居正所好而被重用,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而这两年,他在户部尚书职位上干的也好,深得张居正信任。

    只是没想到,张居正还没死,这张学颜就已经急不可耐转投他人门下。

    尽管失了先机,张四维还是举荐了一个人,这也是规矩,内阁票拟举荐人一般都不会只推出一个,而是会报两人以上给宫里选择。

    若是宫里不满意,就会让九卿进行会推。

    若还不满意,那就是朝会上商量,朝中重臣都可以参与举荐。

    潜规则之一,自然是排在前面的人,表示更被朝廷看重,或者说外朝掌权者看重。

    毫无疑问,魏时亮就在内阁举荐人选中排在第一位。

    若是皇帝对魏广德没有其他想法,那顺利通过几乎板上钉钉。

    首辅,不能干预户部这样的实权部门,那权利就很难得到施展,这也是内外朝之间的一个默契。

    六部衙门,最重要的就是户部和吏部,这也当初魏广德和张居正分果果,这俩个衙门他从不去触碰的原因。

    走出内阁的时候,魏广德脸上笑容灿烂。

    户部那边搞定,下一步就是等吏部的机会。

    吏部尚书王国光,算是张居正的死党,而且他是山西人,和杨博、王崇古等人关系颇深。

    换句话说,王国光会卖张居正的账,也会卖张四维的账,但绝对不会卖他魏广德的账。

    所以,要想让劳堪进吏部,唯一的法子就是扳倒王国光,换人替换。

    做为交换,让劳堪进入吏部,负责重要的司局。

    当然,还有个办法,那就让江治改迁吏部。

    不过江治的履历,终究还是差点,而且工部这个衙门也紧要,和兵部牵扯很深,只能是备用办法。

    安排人担任工部侍郎,让江治改迁,这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名义上放弃工部,掌握吏部,都是一换一。

    虽然此时还没有齐浙楚党出现,但以乡土为纽带的派系,其实早就出现。

    不过这些人最后联合起来,或者说正式被人冠以党派,还是东林党出现以后。

    就在他走到轿子前,随从已经打起轿帘准备进去的时候,广场外一群锦衣校尉护卫着一人急匆匆小跑而来。

    远远看到魏广德的轿子,脚上就是加快了几分,直接冲了过来。

    这里是宫门,他们倒也是不敢大喊大叫,担心冲撞了宫门。

    不过魏广德正要入轿,就被随从提醒了。

    “老爷,锦衣卫的人过来了,像是奔着咱们这里来的。”

    随从不担心这些锦衣卫要对自家老爷做什么,反而知道老爷现在还可以在部分范围内使唤锦衣卫做事儿。

    说到底,除了京城的密探谍报,其他的消息,魏广德需要都可以传递给他。

    不过,魏广德使唤锦衣卫,更多还是外国事,并不会让他们把国内的情报传递给他。

    除非收到地方上灾报,魏广德会暗中差遣锦衣卫核实。

    让地方官员查实,那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朝廷对于地方上受灾,会根据灾情做出减免赋税、拨出钱粮赈济等办法。

    小灾报大灾,大灾往天大上报,已经是地方官员的惯用伎俩。

    反正是老天爷的锅儿,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拿到朝廷的赈济,就可以把这些好处自己分掉一大半充盈口袋。

    所以,除了正常核查流程,魏广德私底下越发信任让锦衣卫去核对一下情况。

    而且因为锦衣卫消息传递快捷,所谓救灾如救火,他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耗在这上面。

    这些,宫里自然清楚,也是大开绿灯。

    内廷其实更信任宦官,也更信任锦衣卫,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了文官。

    而魏广德得到随从提醒,自然停下动作,就站在轿前看了过去,果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快步而来。

    这个时候才来,显然是有大事儿,不能耽搁。

    说不定,就算他前脚刚走,后脚就会被追回来。

    “魏阁老,有紧急密报送来。”

    果然,刘守有到了魏广德面前,当即小声说道。

    “这边说话。”

    魏广德一直旁边宫墙,两个人就走了过去,而在刘守有身后带来的锦衣卫,已经站在周围,隔绝其他人靠近。

    靠近墙边,刘守有从怀里摸出一张信笺,双手递了过来。

    魏广德接过快速看了眼,随即脸色微变。

    “怎么会这样?确认是意外吗?”

    快速追问下,刘守有脸色有些难看。

    他才收到关于此事的第一份情报,那里清楚内情。

    “魏阁老,虽然说蒙古人号称长在马背上,可发生堕马的情况,其实也不罕见,每年总要发生几次。

    只是这次,大成台吉堕马,运气不好,命没保住。”

    刘守有只能说道。

    堕马,其实就是从马上摔下来,这种情况一般结果都是非死即残,只有少许运气好的人才会情商。

    当然,这种程度的堕马,往往都是马儿没跑动的情况下失手摔下来。

    即便到了后世,奥运马术运动员失手坠马致死都不罕见,往往也是防不胜防。

    而这次刘守有口中堕马而死的大成台吉,其实还有个名字,那就是把汉那吉。

    俺答汗在死前,把自己的部落交给了把汉那吉,并且把板升周围的土地都给了他,而之后他对外自称就成了大成台吉。

    台吉是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的尊称,源自汉语“太子“的音译。

    最初为大蒙古国时期皇子专称,后扩展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通称。

    16世纪起,卫拉特蒙古非黄金家族的封建主开始使用该称号,逐渐演变为一般贵族称谓。

    清代将其列为蒙古爵位体系组成部分,分四等对应一至四品官职,规定世袭制度和封地属民。

    一般来说,台吉前面有称谓的,表示其等级,也可以判断出其封地大小和属民多少,如札萨克台吉,就拥有封地和属民。

    此外还有闲散台吉,仅有属民,实际上就是一般的部族首领。

    把汉那吉从祖父手里获得了部落和土地,自称台吉其实也没毛病,而且他也是孛儿只斤家族成员、

    所以,新顺义王辛爱黄台吉也没有对此说什么。

    只是大成台吉摔马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却影响到大明在草原的布局。

    现在的大成台吉,留下家中妻子和庞大的势力,显然会成为草原上各路王公贵族争夺的目标。

    “按照蒙古的传统,会怎么瓜分他手上的那些势力?”

    魏广德皱眉,最后还是开口向刘守有咨询道。

    大成台吉有子女,但死的突然,魏广德可不相信他已经做好了布置。

    这样,大成台吉的部落和土地,很可能来不及分配给他的儿子,就会按照蒙古传统进行分配。

    “这个要看大成比吉,一般会再婚,而大成台吉的财产就会成为嫁妆被人收入囊中。”

    刘守有倒是清楚蒙古的传统,急忙说道。

    “他的儿子分不到什么?”

    魏广德有些惊讶问道。

    “按照蒙古传统就是如此,如果要分配,也是后面成年后的事儿。

    或许有,或许没有。”

    刘守有小声答道。

    “绝对不能让这股劲旅落入顺义王手中。”

    魏广德马上说道。

    “这,魏阁老,此事”

    刘守有迟疑着说道,这道命令不好执行。

    草原上谁不眼红俺答汗留给把汉那吉的财富,现在怕是各路台吉都在动手,打算抢夺这块蛋糕。

    “差人马上去把张四维、申时行叫回内阁议事,快点。”

    这个班没法下了,魏广德吩咐一句,转身就朝着宫门走去。

    “是。”

    在魏广德身后,刘守有躬身道。

    回到值房,芦布刚刚完成打扫,看见老爷回来,赶紧又去烧水泡茶。

    这种去而复返的情况很少,肯定是有事儿,必须尽快处理。

    不多时,刘守有进来,魏广德挥手让他先坐到一边。

    又是小半个时辰后,张四维和申时行也都纷纷到来,魏广德这才把锦衣卫的情报递给两人看了。

    “大成台吉意外堕马而死,朝廷在草原的布局出现重大变化。

    之前因为有忠顺夫人,还有大成台吉从旁协助,我大明在草原上影响力自然有保证。

    可现在人死了,在草原上真正心向大明的,就剩下忠顺夫人,按照草原传统.”

    魏广德把情况又大致讲了下,重点就是草原上那狗屁的继承制度。

    “不能让她守寡吗?”

    申时行开口,对着刘守有就问道。

    刘守有愣了愣,摇头,说道:“好像没这样的先例,至少我没看到过这样的记录。”

    “关系到板升城,还有数千精锐骑兵,这可是草原上一股很强的实力。”

    张四维也是紧皱眉头,只说了句。

    “忠顺夫人的儿子多大了?”

    忽然,魏广德开口问道。

    “忠顺夫人之子叫不他失礼,隆庆二年生人,现今十三岁了。”

    刘守有急忙说道。

    “啪。”

    魏广德不由得一拍额头,随即就是叹气。

    张四维、申时行和刘守有一开始都没明白过来,但是不多时却都想到魏广德的想法。

    不过也是,大成比吉二十多岁了,不他失礼才十三岁,怎么看怎么不可能娶她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