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隆万盛世 > 1508后张居正时代的安排

1508后张居正时代的安排

    “今日二公案头,可有什么要紧的事务需要讨论。”

    内阁,魏广德值房里,内阁三位阁老坐下,随意闲聊着。

    “没有。”

    张四维短期茶盏说了句,简短意赅。

    申时行笑道:“这两年这天下倒是太平了,还风调雨顺,除了地方上奏请陛下躬安,也就是汇报地方上的收成一类的,倒是无甚大事。”

    “这样其实也挺好,无甚大事,大家就坐下来随便聊聊天。

    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也是天下人所想之事,若是长久如此,那可就太好了。”

    魏广德当即笑道。

    这段时间案头上的奏疏都是些狗屁倒灶的事儿,但是真正的国家大事儿,那是一件也没有。

    无事,自然意味着内阁不用给谁擦屁股处理首尾。

    大明的内阁,其实就是个裱糊匠,那里坏了,一张纸贴上去,看上去修好了,也就是了,反正等上几年再破了洞,那就再糊一张上去就好了。

    “倒是昨日从张公府上回来,我感触颇多。

    张公一心为公,没想到一下子病成这样,魏公、子维兄也要注意保重身体啊。”

    申时行这时候开口说道。

    “哎我也没想到,才月余不见,叔大兄就变成那个样子。”

    魏广德也是长叹一声,感慨一句。

    昨日散衙,在这里聚会的三人就一起离开了内阁,连袂前往张居正府邸看望。

    人倒是见到了,可也让他们大吃一惊。

    以往他们印象里那个衣袖飘飘的美髯公不见了,病榻上只有个看上去垂死的老头子。

    要知道,张居正现在才五十多岁,六十岁都还没到。

    想想严嵩、徐阶,哪个不是活到七老八十的人物。

    可偏偏张居正看样子,要先挺不住了,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和七十岁的人差不多,已经是一副寞样。

    魏广德说完话的时候,眼角余光就瞟到张四维嘴角很隐蔽的一扬,只是笑容没有浮现就已经被他强行压住。

    “张公也是为国事操劳过甚才会如此,魏公,申公平日里也是要注意休息才是。”

    张四维这才说话道。

    “前两年清丈的时候,叔大和汝默你们都是连轴转,没有片刻休息吧。”

    魏广德看向申时行说道。

    “那两年确实很辛苦,不过我还年轻,倒是能挺住。”

    说起来,申时行那时候比张居正还累,不仅要在内阁协助张居正处理各方公务,时不时还要出去,实地处置一些事情。

    “呵呵,你还年轻,这话在这里说可不合适。”

    没想到,申时行话音刚落,张四维就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一开始,申时行还没反应过来,不过片刻后,看到魏广德那张脸,申时行才想到,他貌似比魏广德还大三岁。

    好吧,内阁里,魏次辅才是最年轻的人。

    当然,人家虽然年轻,可在申时行面前,他还是得喊声前辈,因为人家可比他早入仕途。

    能占一手的,也只有张四维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比魏广德早一届。

    但人家命好,一开始就受到嘉靖皇帝的器重,之后入裕袛更是成为隆庆朝的宠臣,到现在,以次辅身份稳稳压他一头,也是所谓“帝师”里影响力仅此于张居正的存在。

    这个真没法比,张居正占了太多的优势,更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魏广德上面只有个皇帝,而张居正却还有个好老师给他在前方披荆斩棘,铺好道路。

    至于张四维,是三人里最大的,比张居正小几岁,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昨日回到府上,我也想了很多。”

    魏广德没接这个话茬儿,而是伸手拿起茶盏,一手托着底座,一手盖碗轻轻拨动茶水,随即轻啜一口。

    不过,整个过程中,下面的不管是张四维还是申时行都没有动作,都是齐齐看向他,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这就是魏广德现在养出来的气,以他现在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张居正病倒,朝堂上话语权已经算是落到他手上了,一举一动都会被周围同僚各种解读。

    “昨日太医也说了,叔大兄是操劳所致,身体没有得到修养。

    我回去就在想,我们内阁处理事务驳杂,不比六部或者其他衙门,事务单一。

    所以,若是阁臣的作息时间,是否也应该和其他同僚有所差别。

    比如内阁点卯时辰,是否可以推迟到辰时中或者辰时末?

    毕竟,各衙门有紧急公务,都有值班官员处置。

    就算拿不定,只需向堂官报备,等候决定即可。

    可我等,不仅要卯时中就到内阁,就算散衙后,朝中有事,也是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各项事务。

    有时候我就在想,还不如呆在礼部,天天晚上都可以和同僚一起出去喝酒听曲儿逍遥自在。”

    明朝官员的作息,都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早上上班是卯时,也就是凌晨五点,因为那个时候老朱就要上早朝。

    纵使官员千般不情愿,也只能乖乖准时参加。

    当然,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懒,早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于是各衙门现在已经是卯时完成点卯,也就是凌晨七点前抵达衙门就不算迟到。

    只要皇帝没有早朝,这样的方式已经持续了很久。

    魏广德说内阁点卯的时间推迟到辰时中,那就是和后世上班时间类似了,早上八点作为上班时间。

    如果是辰时末,就是推迟到九点上班。

    好吧,朝九晚五,魏广德倒是真的很期待这样的生活。

    “另外,我等是否还可以上奏,比如三个月就请求修养三五日,避免像首辅那样,病倒了才能休息。”

    内阁外的其他衙门,请假休息只要报到堂官那里就可以批复,不需要上奏。

    当然,都是短期的假条,长期的比如回乡啥的,耽误时间长的还是要上奏皇帝批准。

    魏广德起个头,申时行没什么,倒是张四维很有兴趣。

    好吧,当初张四维就是个贪耍的性子。

    被高拱提拔,之后又是张居正提携后,张四维已经多年没有纵情山水,好好休息过了。

    现在魏广德提出给阁臣更多的休息时间,张四维自然感兴趣。

    “若是能每季休息几日,对于恢复精力也是有好处的。

    魏公,不如完善一下,上奏此事。

    毕竟,我们如此也是为了更好的给朝廷出力,可不是贪图享乐。”

    张四维开口说道。

    对面申时行只是微微张嘴,不过最后什么都没说。

    “子维也赞成?”

    魏广德看向张四维笑问道。

    “我不比首辅大人小多少,看到他现在的样子,也是怕了。”

    张四维苦笑道。

    见到张居正现在的样子,谁见了都怕。

    魏广德其实第一眼也被吓住了,都快没个人形了。

    于是,魏广德看向申时行问道:“汝默以为如何?”

    申时行其实想说反对的话来着,可看魏广德的意思,貌似他和张四维在这件事儿上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好吧,就算他反对,内阁决议也是二比一,反对无效。

    既然反对不了,何必说其他的你?

    念及此,申时行脸上浮现出勉强的笑容说道:‘自然也是无异议,魏公大可拟定奏疏,我等签字附名即可。’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对,我这两天就把奏疏拟好,若无异议大家就一起联名奏上去。”

    魏广德笑道。

    说完这话,魏广德又对着外面喊道:“芦布,什么时辰了?”

    “回老爷,快到酉时了。”

    芦布进门,躬身答道。

    “好,知道了,下去吧。”

    魏广德叫芦布下去,这才说道:“还是到了酉时我们再走,免得有御史弹劾我们早退。”

    “呵呵.”

    张四维和申时行都发出爽朗的笑声。

    明朝官员的上班时间就是卯时到酉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开始到下午五点,十二个小时。

    当然,实际情况是皇帝不早朝,卯时不过到衙门,也不算迟到。

    至于酉时,自然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进入这个时间就可以随时下班。

    当然,前提是手里的公务处理妥当,特别是有大事儿的时候,绝对没有拖到明天再处理的情况。

    随后几日,张居正病重的消息逐渐从内阁传开。

    是的,这个时候能进张府的人不多,除了至交好友绝无其他。

    三位阁老在内阁公开谈论了张居正的病情,自然也被内阁里办公的中书听到,进而传开。

    首辅病重,其实不比皇帝病重,没什么好保密的。

    只要内阁还在运转,朝廷就不会出问题。

    少了谁,天也塌不下来。

    不过消息传开后,这些天向魏府投拜帖的官员倒是多了不少。

    其实不止魏府,张四维府上也收到不少。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张居正病退,魏广德上首辅已经是板上钉钉,张四维也会水涨船高成为大明朝的次辅。

    这个跟年龄无关,就是资历,进入内阁的先后顺序决定的。

    “老爷,张尚书下了帖子,说晚上想过府一叙。”

    魏府大门前,魏广德下了轿子,进入府门,张吉已经凑到他身边小声对他说道。

    “张尚书”

    魏广德只是一愣,随即就明白张吉话里说的人是谁了。

    张学颜,现在的户部尚书,掌握着大明朝的钱袋子。

    除他以外,京城也没有了姓张的尚书。

    “请他晚上过来吧。”

    魏广德低声吩咐一句。

    张学颜来自己这里,目的不言自明,张居正不行了,而他能坐到现在的位置,可都是张居正的功劳。

    而张学颜和张四维之间,关系并不亲密,甚至存在隔阂。

    如果他不向魏广德投诚,那等魏广德正是成为内阁首辅,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是肯定要换人的。

    好吧,其实就算他交了投名状,怕是也难以被魏广德一下子接受,可能也会换一个衙门继续做尚书。

    说实话,这个时候魏广德是有些不好安排张学颜的,因为魏广德早就有考虑。

    张学颜算能吏,做过辽东巡抚,最适合他的差事儿就是户部和兵部。

    可兵部魏广德属意让张科接手,替代谭纶掌印,张学颜是没机会的。

    特别是很快大明朝就要再次对外用兵的关键时期,兵部肯定,也必须是张科接替,才能保证内阁对外命令的发布。

    至于户部谁来管理,魏广德有意是让劳堪去接手户部,暂时先放弃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位置。

    有陈炌在都察院,其实也是江西人在掌控,这里放上两个人,多少有点浪费人力。

    虽然陈炌因为位置特殊,平时少有和他们走动。

    魏广德当然想掌握户部和吏部,只是想法很好,可如此操作,怕是宫里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真要让魏广德把六部都控制起来,那权势多大?

    当初老严怕是都没这么风光过。

    所以,魏广德是必须让出六部至少三个位置出来的。

    只是一开始,魏广德没料到这么快,即便预感到张居正不行了,可才两个月不到形势就大变。

    现在张学颜主动来访,似有投靠之意,倒是一下子让魏广德心思活泛起来。

    收拢他,让他继续在户部做下去,你意思自然是他魏广德没有染指户部。

    至于劳堪,让他去吏部做个侍郎,准备接手王国光的差事儿。

    吏部的重要性,可丝毫不比其他衙门,掌握着官员的官帽子。

    尚书位置虽然重要,可侍郎的权利也一点不小。

    现在的吏部,尚书王国光,张居正的铁杆支持者,侍郎余有丁、许国,貌似和张居正关系也很深。

    魏广德甚至怀疑,这两人中有一个可能就是张居正临终前会举荐的阁臣人选。

    因为他们都出自翰林,有资格冲击内阁。

    特别是余有丁,魏广德对这个人都感觉棘手。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高桥镇岐山村人,据说是南宋名臣余天锡之后,嘉靖四十一年探花。

    当年那一届,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

    有这层关系在,魏广德就算想针对他,都要考虑对申时行的影响。

    至于那个王锡爵,魏广德倒是打算等张居正死了,就召他回朝。

    王锡爵是苏州太仓人,据说和徐阁老关系不错,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和张居正处不来,直接回乡养病去了。

    到时候,魏广德给王锡爵好处,也可以示好他们。

    “收服张学颜,然后把魏时亮安排去户部做个侍郎,劳堪去吏部左侍郎,召回王锡爵去礼部做侍郎.”

    魏广德心里盘算着口袋里的人和必须拿住的官职,走进了魏府后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