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隆万盛世 > 1479军火贸易

1479军火贸易

    “确实,每个七天的第一天,他们要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所以是休息,其余时间都要做工。”

    申时行开口说道。

    “这么说起来,那里一个月有四、五天休沐日。”

    魏广德没有想到使团连欧罗巴人去教堂参加礼拜的事儿都知道,要不怎么有人管星期天叫礼拜日呢,但他还是说道。

    “嗯。”

    申时行再低头看看手里的文册,点点头。

    “朝廷早些年取销了旬日休沐的制度,现在每月的休沐日只剩下两日。

    被我们视为蛮夷的欧罗巴人却给了治下百姓每月四、五日的休沐时间。”

    魏广德说道这里就闭嘴不言,不过视线环视了其他人。

    片刻后,他就看见张居正轻轻摇头,苦笑道:“善贷,就算朝廷也发布这样的政令,你以为百姓就能实现吗?

    能做到的,不过就是衙门里的人而已,对于百姓来说,他们依旧要无休止劳作,除非农闲时,是断不会有休息的。”

    张居正说的很实际,让魏广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作答。

    确实,政策是政策,下面要不要实行是另一回事儿。

    就算你规定要对不执行的进行处罚,可人家也能变着方儿的找到应对办法。

    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须臾,魏广德才开口说道:“就算如此,朝廷也是可以做一些事儿的。”

    魏广德打算战术后仰,不追求一步赶超欧罗巴,“吾以为,朝廷可以恢复旬日休沐的制度,这样最起码每月可以多出一天休沐。

    以朝廷为表率,让城里工坊和商家也效仿,为工人提供每月三日的休沐。

    至于乡间”

    魏广德也摇摇头,农村是赶季节的,农忙时给钱人家都不会休息,就要抢在时令前收拾田地,农闲时无事可做就是休息。

    至于有人进城打工而不休息,那是另一回事儿,朝廷也管不过来。

    “乡间就随意吧,毕竟农村是赶时节的,没法规定。”

    但最起码,恢复旬日休沐也是缩小和欧罗巴差距的一个办法,而且在中国也是有传统的。

    其实,中国古代还就没有星期的概念,都是清末传进来的,特别是民国推行每周六天工作制下推广到全国。

    平时执行旬日休沐,再定下正旦等三节为法定假日,民间还有自发的假日,如清明等,貌似节假日也不少了。

    张居正虚眯眼睛盯了魏广德片刻,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意见。

    不过想想,貌似对官员是有好处的,每月多一天休息,下面的人应该会很欢喜才是。

    所以,张居正在这事儿上不打算反对,虽然他不在乎底层官员的态度。

    “你们什么意见?”

    张居正看向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人也都已经想清楚其中利弊,其实说起来当初取消旬日休沐,每月减少一天休息,还是嘉靖皇帝干出来的。

    或许觉得官员们太闲了,都管到他后宫修炼的事儿上了。

    对于官员们来说,其实休息几天无足轻重,就算不休沐,去衙门点个卯就找个由头出门也不是不可以,非常宽松。

    只要不被御史盯上就行。

    不过御史也不是闲的蛋疼,非要找谁不痛快,只要不招惹到他们,或者是自己的位置有吸引力,让其他人有了想法。

    对大部分御史来说,其实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

    弹劾,那都是目的明确才下手。

    要么为名要么为利,以天下为己任的御史不多。

    “恢复旬日休沐,子维无异议。”

    张四维很干脆的表态支持,多一天名义上的休息日其实也挺好。

    到申时行这里,自然也不会反对,马上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如此,那给礼部吹吹风,让他们上个奏疏上来,内阁批了就是。”

    张居正很洒脱的笑道。

    这种事儿,内阁上奏不大好,还是礼部上奏最为妥当。

    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是点点头,他们入阁时间最晚,在礼部同仁不少,放个消息过去,那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内阁最大的不是权力,而是对六部的影响力。

    招呼不到六部,阁臣当着也没意思,因为内阁并无实权,只有赞画之权,一切命令还是要通过六部下达。

    这也是张居正死握着吏部和户部,魏广德把持兵部和工部的原因。

    礼部和刑部,就是他们放出去让张四维和申时行争斗的战场。

    两个人也不负众望,都在向礼部下手展开争夺。

    至于刑部,魏广德虽然指挥不动,但有个魏时亮在刑部做侍郎,影响力也不小。

    “那就继续.”

    这事儿定下来,张居正马上招呼申时行开始下一个议题。

    很快,终于说道使团发现欧陆暗藏的战云。

    名义上,只是西班牙王国意图成为葡萄牙国王,从而完成对葡萄牙一个王国的兼并,但实际上奏疏里对欧陆各国和教皇之间的关系也多有汇报。

    说实话,这是魏广德没有想到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

    神圣罗马战争也叫三十年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国际化战争,只是因为没有扩展到其他洲,只是在欧洲爆发,否则或许就是成为真正的一战。

    虽然战争在二十年后才爆发,但实际上此时欧洲各国之间的积怨却早就开始积累。

    其中涉及最主要的就是哈布森堡王朝、罗马教廷和新教,以及各欧洲传统王国。

    十七世纪初期,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德意志王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皇权衰微,使得德意志内部的诸侯们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割据称雄各自为政。

    这种局面导致了德意志王国的分裂,各个邦国之间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诸侯们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

    真正让大明使团关注到的,其实不是德意志联邦的内乱,在明人眼里,国内发生暴乱其实没什么好关心的,大明的暴乱难道就少吗?

    真正让他们精心的其实还是他们对欧洲宗教对各王国的影响力,多少有些让他们觉得触目惊心。

    不要说教皇,连那些大主教都可以对世俗政权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进行控制。

    因此,由天主教改革发展而来的新教得到许多世俗政权的支持,在这片大陆上蓬勃发展起来。

    当他们知道欧罗巴各国正因为“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而逐渐分化成两股势力后,他们就敏锐的觉察到战争的临济。

    一山不容二虎,这么小的土地上王国林立就够奇葩了,现在还形成两股势力,争夺霸权只是早晚的事儿。

    此外,影响两者角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条件,那就是他们这趟出使的任务之一的鲁密国。

    似乎整个欧陆王国都惧怕他们西进,所以每每他们意图向西扩张时,欧陆诸国都会联合起来进行对抗。

    至此,整个欧洲的情况才稍微比较详细的出现在大明内阁阁臣们的案头。

    申时行洋洋洒洒说了半天,把欧洲情况大体说了个清楚。

    其实这些除了魏广德只看到概要外,另外两人都已经看过完整奏疏,原本也被要去乾清宫,小皇帝朱翊钧对远隔万里发生的事儿非常好奇,要过去仔细琢磨去了。

    当然,这也是张居正希望看到的。

    作为皇帝,张居正自然希望他养成多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人云亦云。

    前两日宴会后,申时行倒是提过一嘴,不过那时候魏广德并未多思考,所以今日此稍微详细了解了欧洲的实际情况。

    不吃惊那是假的,否则他也不会担心大明的外贸生意。

    毕竟,在魏广德看来,欧洲有钱人现在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大明的商品卖到欧洲,主要市场也就是这里。

    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海外殖民,有个屁的钱。

    他因为英国的态度,猜测到欧洲国家反对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甚至预见到可能因此动武,但绝对没想到就算西班牙不做出吞并葡萄牙的事儿,欧战依旧无法避免。

    是的,就申时行说的那些事儿看来,欧战不可避免。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比如爆发冲突,而两个联盟内的国家比如被裹挟其中,不可避免的参战。

    天主教联盟的铁杆就是德意志和西班牙,还有波兰的贵族。

    而其他欧陆传统王国或许也顾忌教廷,所以选择明里暗里支持新教联盟。

    国王们也不希望被教士指手画脚,被他们干涉世俗权力,这对掌握权力的贵族来说太可怕了。

    他们受够了被教皇呼来喝去的生活,时刻担心教皇一纸教令就剥夺他们拥有的一切。

    中世纪,教皇确实可以左右一个王国国王人选,所以几乎所有贵族都只能匍匐在教廷面前。

    “我已经让南海水师关注菲律宾和淡马锡,还有壕镜,防止他们因为西葡之争爆发冲突,影响到我大明海商的利益。”

    魏广德这时候开口说道。

    “确实,南洋乃是我大明的海洋,不能因为夷人内部那点龌龊事儿而受到影响。”

    张居正开口认可道。

    “之前我也意识到欧罗巴可能爆发冲突,谙厄利亚明确不支持西班牙吞并葡萄牙,我以为其他欧陆王国也会如此,由此爆发西班牙和欧陆诸国的冲突。

    为此,我去了南京,看了朝廷在那里的军械局,查看各种火器的生产,也了解了我大明火器和夷人火器间的优劣.”

    “嗯?”

    魏广德刚说到这里,就听到张居正惊讶的声音。

    “善贷,你这是何意?

    难道,打算让我大明也参与其中?

    那里相隔万里之遥,使团过去都要大半年时间。”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去南京查看武备,下意识以为他有出兵欧陆的想法,急忙提醒道。

    这就个战争贩子。

    虽然现在没有这个词,但魏广德好战的性格在张居正心里印象颇深。

    “不不不。”

    魏广德急忙摇头,心里很不爽,张居正把他当成什么人了。

    不过现在,魏广德还得好好解释才行。

    于是,他看着张居正笑道:“虽然北京工部铸造大量火炮供应北方边镇,但南京工部铸造的火炮大量装备南方卫所和水师,也更了解夷人火器性能。

    从那里我才知道,夷人据说非常善于铸炮,特别是重炮。

    而用于野战之火炮,他们就不怎么样,我大明的野炮采用铁炮,比他们的轻便许多,威力也一点不俗。”

    魏广德把了解到的军械库有大量库存火器的事儿说了下,顺便就提到打算在辽军中试点全火器化军队的设想,同时水师也组建一部专司火器。

    “装备鸟铳和野炮善贷,莫不是你打算把铁炮卖到那边去?”

    片刻功夫,张居正已经猜到魏广德的想法,只是有些不敢置信。

    虽说宋朝出现突火枪,明初也大量装备了火器,约占总兵力一成,但说实话,西洋火器确实厉害。

    没看到现在大明铸造的火器,几乎全部都是仿制西洋。

    “那边打的越厉害,我们的铁炮就会卖的更好。”

    魏广德却是轻笑道,“他们现在还是在铸造铜炮,那玩意儿多贵,我大明承担起来都有些吃力。

    倒是轻炮这块,我们大明工匠已经可以熟练铸造铁炮。

    虽然因为材料,铁炮使用不如铜炮长久,但便宜啊,且能大批量铸造。

    我们可以一船船大量交付火器,让他们回去打,打的天昏地暗都和我们无关。”

    魏广德不以为意笑道,随后面色忽然严肃道:“诸公是否有考虑过,此战有点爆发,他们必然把大部分钱财用于战争,到时候我们大明的海贸生意可以大幅减少。

    没有足够财税,朝廷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可若是工部大炮能卖出好价钱,就可以抵消这部分朝廷的损失,甚至还大赚一笔。”

    在三人没来得及消化魏广德话语里信息时,魏广德继续说道:“所以之后时间,我会让锦衣卫时刻关注那边的情报,特别是他们最新火器的发展,及时改进大明的火器铸造。

    同时,也会让锦衣卫加强对工部工坊的安全防范,避免铁炮铸造之法泄密。”

    魏广德继续说道。

    他们现在大将军炮怎么来的,就是从壕镜偷学回来的。

    虽然只有小型火炮技术,但大明工匠根据这些信息,推导出铸造重炮的办法,从而为水师铸造大量重炮。

    方法虽然可能不同,但大明确实能铸造实用重炮。

    “出售火器让他们打仗,这是否有违圣贤”

    张四维说出半句话就果断闭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