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你去取一些明矾和皂矾来,少量即可。”
苏瑾吩咐着,她如今人手足够,青黛和春桃还有染坊给的两个助手。
小院子忙碌起来,苏瑾挽着袖子搅动染液,春桃负责烧火,青黛负责记录。
小学徒阿恒最初只是听从指挥干活,在看到那些废布料在三小姐手中染出漂亮的颜色之后,觉得新鲜又好奇,干活居然积极主动起来。
“三小姐,这颜色比咱们染坊的布料好看多了。”
阿恒拎起一块刚染出来的布条发出真诚的赞叹。
张桐去找出房间里存放的旧布料对比,发现颜色差异明显。
“三小姐用的火候和媒染剂跟我们染坊用的不一样,”张桐说。
春桃问:“你们是不是直接煮沸使劲熬制的?”
她跟着苏瑾做了些日子染色试验,居然也总结出了一点门道。
张桐点头:“赵师傅说过,熬的久,颜色才吃的深。”
苏瑾摇头,“有时候不是这样,过度的熬煮反而可能破坏色素引入杂质,导致颜色发暗。”她把手里的布递给张桐,你摸摸看,质地有什么不同。
张桐仔细感受:“好像是更软和些,咱们染坊里的布,染完总是有点发硬。”
“这是因为我们控制了温度和用了更温和的媒染剂处理,对于纤维损伤小。”
苏瑾耐心地对他们解释着背后的原理。
接下来苏瑾把团队小李给的染料配方挨个进行染色试验。成品的效果因为设备和原料的限制并不是那么完美,虽然如此,这些颜色也是染坊里从没有出现过的。
张桐跟阿恒把染出来的布料拿到晾晒区的时候,几个年轻的工匠看得目瞪口呆。
“张桐,这些颜色真是你们在那个院子里染出来的?”
一个年龄跟张桐差不多大的工匠凑近了悄声问。
拿着布匹的张桐第一次受到这么多关注有些害羞:“是的,就是用那个院子里的工具还有仓库的废料染制出来的。”
另外一个年龄大些的工匠问:“就是咱们染坊这些,三小姐没有让人出去买别的原料?”
张桐点点头,“除非咱们染坊没有了,都是用的染坊的料子。”
“同样的料子,为什么咱们染的颜色差距这么大?”
几个人对着布料又是闻又是看很羡慕张桐有这个机会跟着三小姐一起做试验。
三小姐才染几天,以后离开染坊,这些技艺就都便宜张桐这小子了。
有人发现三小姐并不阻止大家过去观看,他们就在休息的时候溜达过来看几眼试验过程,和三小姐讨论一些染布的方法。
于是苏瑾还没有请吃饭,在染坊的人气就渐渐地高了起来。
只是困难也随之而来。
这天张桐去物料库房领取试验要用的明矾和皂矾,空着手回来了。
“三小姐,钱采购说库房里的明矾和皂矾存货不多了,要优先保障染坊的正常生产所用,暂时不能拨给我们试验了。”
春桃生气道:“我刚才都看到了,角落里还有好几袋子,那钱采购非得说不够用!”
苏瑾对于这件事已经有预料,她淡淡道:“那就去外面买吧。”
于是青黛拿着钱跟张桐一起出去到外面铺子采买。
问了好几家不是没有货就是需要等几天,同样是没有买到。
烧火的春桃拿着一根木棒着急的问:“小姐,现在怎么办?水我都烧开了!”
苏瑾沉吟片刻。
“张桐,麻烦你去请赵师傅过来一下。”
赵师傅很快就过来了。
他脸色依然严肃,态度温和了很多。
苏瑾没有立刻说出眼前的窘境,先恭敬的请教了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个色花布补救的新办法,然后才把话题扯到原料上。
“赵师傅,晚辈正想将前次补救色花的明矾用量做个标准,需要少量的明矾和皂矾做对比试验,可是张桐去领,库房说存货不多,要优先保障生产。我的丫鬟春桃看到库房还有好几袋子。晚辈想着不知坊内正常生产,每个月消耗大致多少?若是紧缺,也好先从外面寻些代替品补充。”
赵师傅的眉头皱起来。
“存货不多?”
他常年与物料打交道,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还剩多少库存,能支撑生产多久。
“正常生产,每个月不过耗用两袋,上个月才进了一批,怎么就不多了?至少还有五六袋存货!”
苏瑾要的就是确定这个数量。
她遗憾道:“或许是胡采购另有考量吧!可惜了。”
赵师傅看着一旁试验出来的布样,脸色沉了下来。他性格固执,看重技艺爱惜人才,就算苏瑾不是三小姐,她对于染色的执着和专注都让赵师傅欣赏,更何况三小姐还能拿出真材实料。
赵师傅最厌恶这种因私废公给人使绊子的行径,钱采购平时的一些小动作他懒得理会,但是如今动到了他认可的技术改进上,让他十分生气。
“哼!”赵师傅冷哼一声站起身,“三小姐稍后,老夫去去就来!”
他径直朝着物料库房走去,苏瑾没有派人跟去,她知道由赵师傅这位染坊的技术权威出马,比自己去仓库找有效得多。
很快赵师傅就回来了,后面跟着脸色不打自然的钱采购。
钱采购后面跟着一个推着小车的杂役,车上放着半袋明矾和半袋皂矾。
“三小姐,物料已经取来,你且用着。”赵师傅语气硬邦邦的,“若是再有短缺,直接来找老夫!”
他看也没看旁边的钱采购一眼。
钱采购勉强挤出来一个笑:“是在下的疏忽,盘库不清,让赵师傅和三小姐误会了!”
苏瑾起身对着赵师傅郑重一礼:“多谢赵师傅!”
然后又看向钱三两:“有劳钱采购费心!以后若是再有盘库不清的情况,晚辈定当及时请教赵师傅,以免耽误染坊生产。”
钱三两讪讪拱手:“三小姐放心,不会,不会!不用麻烦赵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