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 第四十二章:硬核的浪漫

第四十二章:硬核的浪漫

    技术攻关的日子紧张而充实。元宇宙项目中心常常彻夜灯火通明。

    姜窈和技术团队面临的第一个硬骨头,是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的处理。一个中等规模洞窟的高精度扫描数据就可能达到TB级别,直接导入VR平台根本不现实。

    “必须优化!从模型拓扑到贴图压缩,每一个环节都要抠!”姜窈盯着屏幕上缓慢蠕动的进度条,下达了死命令。

    她和张桐等人,开始尝试各种算法,对模型进行自动化重拓扑,在尽可能保留视觉细节的前提下,大幅减少面数。对于贴图,则研究最新的纹理压缩技术和动态加载方案,确保用户在靠近物体时能看到高清细节,远离时则自动切换为低分辨率版本,节省资源。

    这工作极其枯燥且考验耐心,常常为了将模型大小减少几个MB而折腾通宵。

    另一边,秦漠和内容团队则在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精雕细琢”。为了确定一条最佳游览路径,他们需要反复进入实体洞窟感受空间节奏;为了撰写一段准确的壁画解说词,他们需要查阅多部典籍,相互印证;为了设计一个不出错的互动环节,他们需要请教多位宗教和民俗专家。

    有时,为了一个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姜窈和秦漠也会发生争执。

    “秦漠,你们内容团队设计的这个‘虚拟点燃佛前灯’的互动,对实时光影计算要求太高了!以目前主流VR设备的性能,很难保证不卡顿。”姜窈拿着需求文档,找到正在审核美术资源的秦漠。

    “但这个互动仪式感很强,能极大地增强沉浸感和庄严肃穆的氛围。”秦漠坚持道,“技术上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比如,只做局部的、简化的光影效果?”

    “简化可以,但效果会大打折扣,可能反而显得廉价。”姜窈蹙眉,“或者,我们能不能换一种互动方式?比如让用户进行虚拟的‘献花’或‘礼拜’,这些对计算资源消耗小很多,同样能表达敬意。”

    两人各执一词,从技术逻辑争论到用户体验,又从用户体验争论到文化表达的准确性。实验室的其他人都习以为常地各忙各的,知道这两位大佬最终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果然,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保留“点灯”互动,但将其设计为一个简短的、预设动画为主的仪式性环节,而非完全实时的物理模拟,既保留了仪式感,又大幅降低了性能开销。

    这样的争论时常发生,但每一次,都促使他们对项目和彼此的理解更深一层。他们发现,对方并非固执己见,而是在各自领域追求极致的完美。这种基于专业和尊重的“碰撞”,反而成了项目推进最好的催化剂。

    一天深夜,项目中心只剩下他们两人。姜窈还在调试一段核心代码,秦漠则在审核最后一批三维模型的贴图精度。

    秦漠起身倒水,顺手也给姜窈的杯子续满了热水,放在她手边。

    “谢谢。”姜窈头也不抬,手指仍在键盘上飞舞。

    “快两点了,还不回去?”秦漠看着屏幕上复杂的代码流,问道。

    “把这个算法优化完,能提升5%的加载速度。”姜窈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你呢?”

    “我把这批贴图看完,确保没有色差和扭曲。”秦漠在她旁边的工位坐下。

    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服务器运行的轻微嗡鸣。

    没有更多的言语,一种无需言说的陪伴与支撑,在寂静的深夜里静静流淌。这或许,就是两个顶尖专业人士之间,最“硬核”的浪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