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报告在郑锐手中几乎被捏碎。
“头儿,法医那边第八次确认了,所有证据都指向自杀。“年轻警员小李小心翼翼地说道,“陈教授的妻子还在外面等着领遗体呢。“
郑锐的指尖重重落在照片某处:“看看这个。“
照片上,著名脑科学教授陈明远安详地躺在书房沙发上,右手自然垂落,地面散落着安眠药瓶。一切都完美得像是精心布置的舞台剧。
“太标准了,“郑锐的声音冷得像冰,“标准得就像照着'完美自杀手册'一字不差执行的。一个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怎么会连药瓶掉落的角度都这么教科书?“
“可是头儿,监控显示整整24小时内没有人进出过别墅。没有强行闯入痕迹,没有毒物反应,甚至连遗书笔迹都确认是教授本人的。“
郑锐的视线锁定在教授左手腕上:“他的手表呢?“
“什么手表?“
“陈教授常年戴着块老式机械表,连洗澡都不摘。“郑锐调出上周学术会议的新闻照片,“看这里。但现在尸体手腕上是空的。“
书房门被推开,局长沉着脸走进来:“郑锐,这个案子该结了。家属需要哀悼,媒体需要通报,我们不需要无谓的猜测。“
“局长,还有一个疑点——“
“没有疑点了。“局长按住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妹妹的事让你对自杀案特别敏感,但不是每个自杀背后都有阴谋。“
郑锐的手指猛地收紧。三年前,妹妹郑琳的“自杀“现场也是这般完美到诡异。
“再给我一天。“他声音沙哑,“就一天。“
局长长叹一声,递过一个信封:“家属坚持要见她。你知道是谁。“
郑锐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名片:林晞,记忆侧写师。名片背面用钢笔潦草地写着一行字:“有些死亡会说话,只要你愿意倾听。“
郑锐站在单向玻璃前,注视着询问室里的女人。林晞看上去不超过三十岁,穿着一身简约的深灰色西装,双手安静地交叠在桌面上。她不像大多数与命案打交道的人那样带着沉重或紧张的气息,反而有种异常的宁静,仿佛她只是来喝杯茶聊聊天。
“她就是陈教授妻子请来的人?“郑锐问身边的小李,“记忆侧写师?这是什么职业?“
“据说能通过观察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侧写出一个人记忆深处的秘密。“小李翻看资料,“陈夫人说教授最近一直在做噩梦,找林晞做过几次咨询。局里心理顾问认为,如果教授真有心理问题,林晞可能比我们更了解。“
郑锐推开门走进询问室,将案件文件夹放在桌上,刻意制造出响声。林晞连睫毛都没颤动一下。
“郑警官,“她先开口,声音出乎意料地柔和,“陈教授的手表找到了吗?“
郑锐愣了一瞬:“你怎么知道手表的事?“
“陈夫人提到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这也是她为什么坚持要见我的原因之一。“林晞抬起头,她的眼睛是罕见的浅褐色,看人时有种被完全看透的不适感,“能告诉我还有什么困扰着你吗?除了手表消失和现场过于完美?“
郑锐下意识想拒绝透露,但局长的话在耳边回响——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深吸一口气,抽出案发现场的照片铺在桌上。
“角度,“他指着药瓶的位置,“药瓶掉落的角度完全符合自然垂落的标准模式。太标准了,就像有人研究过药瓶该怎么掉才最合理。“
林晞轻轻点头:“继续。“
“陈教授是左撇子,但药瓶在他右侧地上。遗书是用右手写的,但根据他助理的说法,教授只有在签名时才用右手。“
“观察很细致。“林晞的评价听不出是赞美还是单纯陈述。
“最重要的是手表。“郑锐放大尸体手腕的特写,“表带上有轻微的压痕和肤色差异,表明手表是不久前被取下的。为什么一个准备自杀的人会特意摘下手表?“
林晞沉默片刻,从随身包里取出一个平板电脑:“我能看看案发现场的全景视频吗?“
郑锐示意小李播放侦查员拍摄的现场录像。林晞看得极其专注,时而暂停,时而回放。当视频扫过书房的书架时,她突然倒回去。
“这里,能放大吗?“
画面放大到书架的一角。在各种脑科学著作中,混着一本深蓝色封面的书,书名看不清,但书脊上有一个银色的符号。
“你认识这本书?“郑锐问。
“《记忆宫殿的理论与实践》,“林晞的声音微微紧绷,“是一本关于记忆构建和操控的专著,非常冷门。陈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脑神经网络,不是记忆科学。“
她继续观看视频,当镜头扫过书桌时,她又喊了停。
“笔筒里的笔,全部笔尖朝左。但你说陈教授是左撇子?“
郑锐感到脊椎窜过一丝电流。他居然漏掉了这个细节。左撇子通常会习惯性地将笔尖朝右放置,便于取用。
“有人重新整理过书桌,“林锐低声说,“一个右撇子整理的。“
林晞站起身:“我需要去现场。“
陈教授的别墅位于城市边缘的高档社区,四周绿树成荫,隐私极佳。郑锐注意到林晞在进入书房前停顿了片刻,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仿佛在感受什么无形的东西。
书房保持着原状,尽管证据组已经彻底检查过每一个角落。林晞站在门口,目光缓慢地扫过整个房间。
“不对,“她轻声说,“这个空间的能量不对。“
“能量?“郑锐挑眉。
“每个人都会留下情感印记,特别是在极度情绪化的时刻。自杀现场通常充满痛苦、绝望或释然。但这里...“她微微摇头,“太平静了。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残留。“
她走向书桌,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拂过桌面:“有人非常仔细地擦拭过这里。不仅是清除指纹,几乎是像仪式一样清洁了整个空间。“
郑锐的手机响起,是小李打来的。
“头儿,交通部门刚发来监控分析报告。案发前一晚,别墅区的摄像头拍到了一辆黑色SUV,没有车牌。它在距离陈教授家两个路口的地方停了四个小时,然后离开了。“
“时间点?“
“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法医推测的死亡时间是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
郑锐结束通话,看向林晞,发现她正蹲在书架前,盯着最下层的一排书籍。
“这些书排列得太整齐了,“她说,“与其他书架相比,这里的书完全没有抽出来过的痕迹。教授是活跃的研究者,参考书不可能这么...干净。“
她尝试抽出一本书,却发现它纹丝不动。轻轻推了推,书架的一部分突然向内旋转,露出一个隐藏的空间。
“上帝啊,“郑锐低语,“侦查队居然没发现这个。“
暗室很小,仅容一人站立。墙上贴满了图表和笔记,中央的小桌上放着一台特制的笔记本电脑。郑锐立即呼叫技术部门支援。
在等待的时候,林晞研究着墙上的图表。大多是复杂的神经通路图和化学公式,但有一张图格外显眼——它描绘的是人脑中海马体的结构,旁边标注着“记忆编码/解码“。
“陈教授在研究记忆操控,“林晞说,“这不是他公开的研究方向。“
技术人员赶到后,成功破解了笔记本电脑的密码。里面的内容让所有人震惊——陈教授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定向删除和植入记忆的技术。最新的一份实验记录标注着“Subject 04“,日期是死亡前一天。
“Subject 04,“郑锐重复着,“前三个实验对象是谁?“
林晞脸色突然苍白:“最后一个文件,打开它。“
技术人员点开一个标注着“应急协议“的加密文件。里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若监测到生命体征终止,所有数据将自动上传至云端接收点。接收方:普罗米修斯。“
郑锐立即下令追踪数据流向,但已经太迟了。技术员摇摇头:“数据在昨天凌晨两点左右上传成功,接收方使用了多重加密代理,无法追踪。“
林晞似乎被墙上的某个细节吸引。她凑近图表间几乎看不见的细小记号——一个银色的螺旋符号,与那本记忆宫殿书籍上的标志一模一样。
“我知道这个符号,“她声音紧绷,“这是一个秘密组织的标志,他们相信记忆不应该被国家或组织垄断,主张记忆自由化。“
“什么意思?“
“意思是,陈教授可能不是自愿进行这项研究的。“林晞指着图表边缘的一行小字,“看这里:' Phase 3, compliance through memory replacement'——通过记忆替换实现服从。这不是记忆科学,这是记忆控制。“
郑锐的手机再次响起。局长来电,他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郑锐,我刚接到上级直接命令,立即停止调查,封存所有证据,包括你刚发现的任何东西。这是最终指令。“
“局长,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实验室,证明陈教授可能被强迫——“
“现在就走,郑锐。带上那个侧写师一起。这个案子结束了。“
电话被挂断。郑锐与林晞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有更高层的力量在介入。
回警局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直到车驶入地下停车场,林晞才开口:“你妹妹的事,能告诉我吗?“
郑锐握方向盘的手指关节发白:“三年前,她被发现在自家公寓死亡。现场完美符合自杀特征,就像陈教授一样。但她没有任何理由自杀,那天早上我们还约好周末去看电影。“
“你一直在调查?“
“官方调查结束了,但我从未停止。我发现她死前最后接触的是一个名为'记忆诊疗中心'的机构,但当我深入调查时,所有记录都消失了,机构也一夜之间关闭。“
林晞从包里取出平板,调出一张图片:“是这个标志吗?“
图片上是一个银色螺旋符号,与陈教授秘密实验室中的一模一样。
郑锐感觉呼吸几乎停止:“你在哪里找到的?“
“你妹妹的案子,我也有所耳闻。一个'完美自杀'却有一个细小异常——她最珍爱的项链不见了,就像陈教授的手表。“
郑锐久久无法言语。最终他说:“我不能就此停止。“
“我知道,“林晞递给他一张新的名片,这次背面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有些死亡会说话,但需要有人愿意倾听。当你准备好倾听时,打给我。“
郑锐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着陈教授案和妹妹案的所有材料。三个小时前,局长亲自来收走了所有官方文件,但他私下保留的复印件还在。
两个案子如镜像般相似:完美到诡异的现场,一个消失的小物件,以及高层强压下来的结案命令。
手机震动,一条未知号码发来的信息:“手表在第三个抽屉夹层里。安全起见,别回消息。“
郑锐打开办公室最底层的抽屉,仔细摸索,果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夹层。里面安静地躺着陈教授的老式机械表。
他小心地检查手表,发现在表背内侧刻着一个微小的银色螺旋符号,旁边是一串数字:0413。
郑锐想起林晞的话——“有些死亡会说话,只要你愿意倾听。“
现在,死亡正在对他低语,而他终于开始听懂它的语言。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晞留下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