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青春手册三部曲 > 第二十二章 星河共赴处,梦想向远方

第二十二章 星河共赴处,梦想向远方

    十月的肯尼亚内罗毕,雨季的尾巴带着最后一丝湿润,将 “中非友谊学校” 的草坪染得愈发翠绿。校园里的公告栏前挤满了孩子,一张张色彩鲜艳的作品贴满了整个展板 —— 有剪纸的福字与长颈鹿、木雕的小摆件、科学实验记录册,还有用中英双语写的短文,这是 “启智班” 孩子们一个月来的课堂成果展,也是他们用双手与文字编织的梦想答卷。

    妞妞拉着卡玛的手,在展板前慢慢走着,目光停在一张《我的梦想》短文上。“你看,这是阿米娜写的!” 妞妞轻声念道,“‘我想当一名护士,因为中国志愿者姐姐教会我如何照顾生病的人。我要在草原上建一所小医院,让奶奶这样的老人不用再走很远的路看病。’”

    卡玛笑着点头:“阿米娜每天都在练**扎伤口,上次卓玛不小心擦伤了手,她很快就处理好了,比学校的校医还熟练呢!”

    不远处,卓玛正指着自己的科学实验记录册,给几个非洲孩子讲解 “种子发芽” 的过程。“你们看,这颗向日葵籽是妞妞从中国带来的,它比肯尼亚的向日葵籽发芽慢两天,但长出的叶子更宽,” 卓玛指着记录册上的照片,“王老师说,这是因为不同地方的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样,就像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都能在这所学校里快乐成长。”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围在记录册旁,七嘴八舌地提问:“那中国的向日葵会开什么样的花?”“我们能把向日葵籽寄到中国,让中国的孩子种吗?”

    卓玛一一回答着,脸上满是骄傲。她想起一个月前刚上科学课时,自己连显微镜都不会用,是王老师手把手教她调焦距、观察细胞;现在的她,不仅能独立完成实验,还能把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 —— 这就是 “启智班” 带给她的成长,让她从胆怯变得自信,从懵懂变得通透。

    成果展的最后,念菲和当地教师一起,为表现优秀的孩子颁发了 “文化小使者” 证书。当妞妞接过证书时,念菲笑着说:“妞妞,你的英语短文《中非友谊的向日葵》写得特别好,我们已经把它收录到‘全球教育公益平台’的优秀作文栏里,全世界的孩子都能看到你的故事。”

    妞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的吗?那我可以把卡玛和阿米娜的故事也写进去吗?我想让更多人知道,非洲的孩子也有很棒的梦想。”

    “当然可以!” 念菲点点头,“平台还开设了‘梦想信箱’,你可以鼓励更多孩子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寄到信箱里,我们会挑选优秀的梦想故事,邀请作者参加明年的‘国际青少年梦想论坛’。”

    当天下午,妞妞就带着几个孩子,在教室里写起了梦想故事。卡玛写了《我和中国朋友的草原约定》,讲述他想和张强一起保护草原动物的计划;阿米娜写了《小医院的梦》,画出了她想象中草原医院的样子;妞妞则写了《跨越山海的向日葵》,把云南的向日葵田和肯尼亚的草原串联起来,字里行间满是对友谊与梦想的期待。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认真的脸庞上,也洒在一张张写满梦想的纸上。这些稚嫩的文字与图画,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终将在教育与友谊的滋养下,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节 十一月的访:村庄里的文化交融

    十一月的马赛马拉草原,草色渐渐泛黄,却迎来了最热闹的季节 ——“中非友谊学校” 组织中国孩子走进当地村庄,开展 “文化互访” 活动。妞妞、卓玛、张强跟着卡玛和阿米娜,背着装满礼物的背包,沿着草原小路,向卡玛家所在的马赛村庄走去。

    “我们马赛人欢迎客人时,会跳传统的‘战舞’,还会给客人戴上红色的珠链,” 卡玛一边走,一边给中国孩子介绍,“我爸爸是村庄的长老,他会教你们说马赛语,还会带你们看我们的传统木屋。”

    卓玛好奇地问:“马赛人的木屋是用什么做的?和我们云南的竹楼一样吗?”

    “不一样哦!” 卡玛笑着说,“我们的木屋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的,屋顶盖着茅草,冬天特别暖和。我家的木屋旁边还有一个小院子,妈妈在院子里种了蔬菜,还养了几只鸡,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喂鸡。”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村庄渐渐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一个个圆形的茅草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原上,红色的马赛族披风在风中飘动,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村口,十几个马赛人正跳着欢快的 “战舞”,男人们踩着整齐的步伐,嘴里发出响亮的呼喊,女人们则拿着珠链,笑着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卡玛的爸爸走上前,给每个中国孩子戴上一条红色的珠链,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村庄,希望你们能在这里感受到马赛族的热情与文化。”

    妞妞连忙用刚学的马赛语说:“谢谢!我们很开心能来这里,想向你们学习马赛族的文化。”

    卡玛的爸爸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说得真好!看来卡玛教了你不少马赛语。”

    在卡玛家的木屋前,卡玛的妈妈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食物 —— 烤玉米、煮土豆,还有用羊奶做的奶茶。“这是我们马赛族最常吃的食物,” 卡玛的妈妈笑着说,“虽然不如中国的饺子好吃,但都是我亲手做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张强拿起一根烤玉米,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太好吃了!比我们学校食堂的玉米还甜。阿姨,您能教我们怎么做烤玉米吗?我想回家做给爸爸妈妈吃。”

    卡玛的妈妈点点头,带着孩子们来到院子里的火堆旁,教他们如何把玉米串在木棍上,如何控制火候。妞妞和卓玛学得很认真,虽然手上沾了不少灰,但脸上满是笑容。“原来烤玉米还有这么多技巧,” 卓玛说,“以后我可以在云南的向日葵田里,烤玉米给卡玛吃。”

    下午,孩子们跟着卡玛的爸爸,在村庄里参观。他们看到马赛妇女坐在院子里编织珠链,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彩色的珠子间;看到男人们在草原上放牧,牛羊成群结队地走过,像一片移动的云彩;还看到村庄的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用树枝做的玩具枪互相追逐打闹。

    “我们马赛族的孩子,从小就会放牛、骑马,” 卡玛指着一个正在骑马的小男孩说,“我五岁的时候,爸爸就教我骑马了,现在我能骑着马在草原上跑很远。张强,明天我带你骑马好不好?我们可以一起去看草原上的斑马。”

    张强兴奋地拍手:“好啊好啊!我还从来没有骑过马,我要把骑马的样子拍下来,发给北京的陈默老师看。”

    傍晚,村庄里举行了篝火晚会。马赛人围着篝火,唱起了传统的歌谣,妞妞和卓玛也跟着学,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卡玛和张强则跟着男人们跳 “战舞”,两人学着马赛人的样子,抬起膝盖,挥舞着手臂,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阿米娜拉着妞妞的手,坐在篝火旁,轻声说:“妞妞,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么好的朋友。以前我觉得,中国离我们很远,中国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现在我知道,我们都有一样的梦想,都想让家乡变得更好。”

    妞妞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剪纸的向日葵,递给阿米娜:“这是我特意为你剪的,上面有你的名字。不管我们以后在哪里,看到它,就像看到彼此一样。”

    阿米娜接过剪纸,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眼里闪着泪光:“我会把它好好保存,等你下次来,我给你看我种的向日葵,是用你送的种子种的。”

    篝火的光芒映着孩子们的笑脸,也映着草原上的星空。这一刻,语言不再是障碍,文化不再是距离,只有友谊与温暖,在篝火旁静静流淌。

    第三节 十二月的寄:冬日里的温暖约定

    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呼啸,却挡不住 “全球教育公益平台” 办公室里的温暖。工作人员们正忙着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 “梦想信箱” 信件,厚厚的信封堆成了小山,每一封都装着孩子对未来的期待。

    “叶老师,你看这封信,是肯尼亚的一个小女孩写的,” 小林拿着一封信走进来,“她叫娜奥米,是‘启智班’的学生,她在信里说,想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学英语,还想知道中国的冬天是不是会下很多雪。”

    叶菲接过信,认真地读着,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把这封信转给云南宁蒗县的希望小学,让那里的孩子给娜奥米回信。再准备一些中国的明信片和剪纸,随信寄过去,让她感受中国孩子的热情。”

    “我已经安排好了!” 小林点点头,“还有,乌干达和卢旺达的公益组织发来消息,想邀请我们下个月去当地考察,商讨设立‘启智班’的事宜。他们还说,当地的企业愿意捐赠校舍,只需要我们提供教学资源和志愿者培训。”

    叶菲眼睛一亮:“太好了!我和王剑下个月就去,顺便带上‘跨文化游戏化教学’的教案和教具,让当地的教师提前了解我们的教学模式。另外,联系国内的志愿者团队,挑选有经验的志愿者,准备明年年初去乌干达和卢旺达开展培训。”

    同一时间的云南宁蒗县,妞妞正坐在教室里,给娜奥米写回信。她在信里告诉娜奥米,云南的冬天不会下很多雪,但会有漫山的梅花,特别漂亮;她还告诉娜奥米,自己和卓玛、张强经常一起学习英语,想等明年夏天,邀请她来中国参加 “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

    “我要不要把向日葵籽寄给娜奥米?” 妞妞问卓玛,“让她也种一棵中国的向日葵,等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能通过向日葵分享彼此的故事。”

    卓玛点点头:“好啊!我们还可以把梅花的照片寄给她,让她知道中国的冬天也有很美的花。”

    张强则拿出一张天文照片,说:“我把这张北斗七星的照片寄给她,告诉她这是中国的星座,传说只要找到北斗七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等娜奥米来中国,我带她去看真正的北斗七星。”

    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把礼物放进信封里 —— 有向日葵籽、梅花照片、剪纸作品,还有一张手写的中文学习卡片。妞妞在信封上,用中英双语写下 “来自中国云南的祝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信封交给老师,拜托他寄往肯尼亚。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中非友谊学校” 也举行了跨年活动。孩子们在教室里挂起了彩色的气球,贴上了剪纸的福字和非洲的动物图案。叶菲和王剑从北京赶来,带来了新年礼物 —— 给每个孩子的一本双语绘本,还有一套 “梦想日历”,上面印着不同国家孩子的梦想故事。

    “明天就是新年了,” 叶菲站在教室中间,笑着对孩子们说,“我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也能帮助身边的朋友实现梦想。‘全球教育公益平台’会一直支持你们,为你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王剑则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贴在墙上:“你们看,这是世界地图,上面有中国、肯尼亚、法国、美国…… 未来,我们会在更多国家设立‘启智班’,让更多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在快乐中学习,在友谊中成长。我希望你们能成为‘小小公益使者’,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关注教育公益,关注孩子们的梦想。”

    孩子们纷纷举手,想要成为 “小小公益使者”。卡玛说:“我要把草原的故事讲给其他国家的孩子听,让他们知道非洲的美;阿米娜说:“我要把护士的梦想分享出去,鼓励更多孩子帮助别人;妞妞则说:“我要继续写《大山里的外交官》,把中国和非洲的友谊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跨年的钟声响起时,孩子们一起吹灭了蜡烛,许下了新年愿望。教室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映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也映着墙上那张写满梦想的世界地图。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他们的梦想,终将跨越山海,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第四节 一月的望:公益路上的新征程

    一月的肯尼亚内罗毕,虽然是盛夏,却因为一场小雨变得格外凉爽。“中非友谊学校” 的操场上,叶菲、王剑、念菲、陈默和当地的教师、家长代表围坐在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公益计划。

    “根据‘全球教育公益平台’的数据,目前已经有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入驻,分享了超过三万份教育资源,” 叶菲拿出一份报告,“今年,我们计划在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各设立五所‘启智班’,还会在肯尼亚的‘中非友谊学校’开设‘职业启蒙课’,邀请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讲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帮助他们明确梦想方向。”

    姆瓦玛卡团长笑着说:“肯尼亚教育部已经批准了‘职业启蒙课’的方案,还会安排当地的医生和工程师来学校授课。另外,当地的企业也愿意赞助‘启智班’的物资,包括教材、教具和学生的校服,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公益项目。”

    念菲接着说:“我们团队正在开发‘线上文化课堂’,通过直播的方式,让中国的孩子和非洲的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 比如中国的书法和非洲的木雕,孩子们可以在线上互动,互相指导,即使隔着山海,也能一起体验文化的魅力。”

    陈默则拿出一份 “国际青少年交流计划”:“今年夏天,我们会在上海举办‘第二届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邀请来自中国、肯尼亚、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孩子参加。除了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我们还会组织‘梦想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完成一个公益小项目,比如为社区画壁画、为贫困儿童捐赠书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讨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卡玛的爸爸作为家长代表,站起来说:“我的孩子在‘启智班’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我代表所有家长,感谢你们为孩子们做的一切。我们马赛族的人都很重视友谊,以后不管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都会尽力帮忙。”

    叶菲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满是感动。从最初一个小小的 “启智班”,到现在覆盖多个国家的公益项目;从几个孩子的梦想,到成千上万孩子的希望 —— 这条公益路上,有太多人的支持与付出,有太多温暖的故事与约定。

    讨论结束后,叶菲和王剑来到学校的向日葵田。虽然是一月,肯尼亚的向日葵却依然盛开着,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个个小小的火炬。“你看,这些向日葵是妞妞去年带来的种子种的,” 叶菲指着花田说,“现在已经长得比孩子还高了,就像我们的公益项目,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强。”

    王剑点点头:“明年,我们要把向日葵籽带到乌干达、卢旺达,让更多国家的孩子能种上中国的向日葵,也让更多孩子能感受到中非友谊的温暖。”

    两人正说着,妞妞和卡玛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画。“叶老师,王老师,你们看!” 妞妞展开画,“这是我和卡玛一起画的‘未来公益地图’,上面有中国的‘启智班’、肯尼亚的‘中非友谊学校’,还有乌干达、卢旺达的新‘启智班’。我们希望,未来能在全世界都种上向日葵,都开设‘启智班’,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实现梦想。”

    叶菲接过画,仔细看着上面稚嫩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眼眶微微湿润。她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妞妞和卡玛的头:“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坚持,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夕阳西下,向日葵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覆盖了整个花田。叶菲、王剑、妞妞、卡玛站在花田中间,看着远方的草原,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公益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些心怀梦想的孩子,有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这条路上就永远不会缺少温暖与希望。

    就像这盛开的向日葵,无论遇到风雨还是烈日,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就像这些追逐梦想的孩子,无论身处大山还是草原,都会朝着希望的方向前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梦想,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