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青春手册三部曲 > 第十六章 春潮里的绽放与爱的传承

第十六章 春潮里的绽放与爱的传承

    腊月二十四的北京,胡同里的红灯笼已经挂得满满当当。叶菲站在公益基金的窗前,手里捧着一封来自新疆阿勒泰草原小学的信,信纸边缘还沾着淡淡的奶香味,字里行间满是孩子们对春节的期待。“叶老师,我们把您寄来的‘暖冬包’分给了每一个同学,卓力格图穿上新棉袄后,非要骑着马在草原上跑三圈,说要让风也看看他的新衣服……”

    正读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念菲抱着一个大大的纸箱走进来,额头上沁着薄汗:“妈,您看!这是甘肃定西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寄来的新年礼物,全是他们自己做的手工 —— 有剪纸、泥塑,还有张强亲手编的向日葵花环,他说这是给咱们‘启智班’的‘新年勋章’。”

    叶菲放下信纸,快步走过去打开纸箱。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件件手工制品上,剪纸剪出的 “福” 字边缘还留着孩子们稚嫩的剪痕,泥塑捏的小动物憨态可掬,向日葵花环上的麦秆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最底下压着一张照片,照片里,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围着 “启智班” 的牌子笑得格外灿烂,张强手里举着一个用麦秆编的 “梦想” 二字,在草原的蓝天背景下格外醒目。

    “快把这些礼物搬到客厅,” 叶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咱们把它们摆成一个‘梦想展示角’,再贴上孩子们的信,让来基金办事的人都能看到,这些山里的孩子有多棒。”

    两人正忙碌着,王剑和陈默并肩走了进来,手里拎着刚采购的年货。“菲儿,念菲,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王剑的脸上满是兴奋,“咱们的‘中外文化共建课程’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核,下个月就能在全国‘启智班’推广,首节课程就是‘草原上的春节’,邀请新疆阿勒泰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一起做奶疙瘩、剪窗花,用双语讲述各自的新年习俗。”

    陈默也笑着补充:“我联系了上海的国际青少年论坛组委会,他们同意今年增设‘山区青少年专场’,妞妞、卓玛他们不仅能再次参加,还能带着更多山区孩子的作品去展示 —— 张强的麦秆编织、卓玛的绘画,还有妞妞写的英语故事,都能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念菲立刻拿出手机,翻出妞妞上周发来的语音:“念菲老师,我最近写了一个英语故事,叫《大山里的外交官》,主角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山区女孩,她最后站在国际舞台上,把家乡的故事讲给了全世界……”

    叶菲听着语音里妞妞清脆又坚定的声音,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一样柔软。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胡同里渐渐热闹起来的人群,忽然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就像在孩子们心里点燃的一盏盏灯,这些灯光汇聚在一起,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路,也温暖了整个世界。

    除夕那天的北京,叶菲家的厨房里飘着浓浓的饭菜香。王剑系着围裙,正在给红烧肉收汁,念菲和陈默则在客厅里贴春联、挂灯笼,电视里播放着春晚的预热节目,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叮咚 ——” 门铃突然响了,念菲跑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李哲和 “启智教育” 的几位志愿者,手里拎着水果和礼盒,还有一个厚厚的文件夹。“叶菲、王剑,新年快乐!” 李哲笑着走进来,“我们来给你们拜年,顺便送一份‘新年惊喜’—— 这是全国‘启智班’的学情报告,还有孩子们录制的新年祝福视频。”

    王剑关掉燃气灶,擦了擦手走过来。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张张数据表:云南宁蒗县 “启智班” 英语平均分提高 23 分,甘肃定西希望小学自然科学实验参与率 100%,新疆阿勒泰草原小学辍学率降至 0…… 最让人动容的是附页里的手写笔记,有孩子写着 “我以后想当像李哲老师一样的科学家”,还有孩子画着和北京小伙伴视频连线的场景,旁边写着 “谢谢老师,让我知道世界这么大”。

    “快把视频接上电视!” 叶菲迫不及待地说。电视屏幕亮起,首先出现的是妞妞的笑脸,她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自己写的英语故事书:“叶老师、王老师、念菲老师、陈老师,新年快乐!我把《大山里的外交官》读给村里的爷爷奶奶听,他们都夸我厉害,说以后要听我讲更多国外的故事……”

    接着是张强,他站在自家的向日葵地里,手里举着一个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盘:“老师,这是我家种的向日葵,今年收成特别好!我用您教的方法,把向日葵籽榨成了油,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明年我想种更多向日葵,让大家都能吃到……”

    卓玛则在视频里展示了自己画的 “未来医院”:“老师,我现在每天都认真学习,还跟着在线课程学急救知识。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在山里建一所大大的医院,让生病的人不用再走很远的路……”

    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笑脸,听着他们朴实又充满梦想的话语,客厅里的每个人都红了眼眶。李哲擦了擦眼角,笑着说:“咱们的努力没白费,这些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爱和感恩,这才是最珍贵的。”

    王剑握住叶菲的手,温柔地说:“明年,咱们一起去新疆、去甘肃、去云南,亲自看看孩子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梦想,好不好?”

    叶菲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窗外的鞭炮声响起,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映照着客厅里温暖的灯光和每个人幸福的笑脸。她知道,这个春节,因为这些孩子的祝福,变得格外有意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叶菲、王剑、念菲和陈默一起踏上了前往云南宁蒗县的路途。车窗外,山间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却已有迎春花在枝头绽放,嫩黄的花瓣在寒风中摇曳,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宁蒗县希望小学。远远地,就看到孩子们举着灯笼在村口等候,妞妞、张强、卓玛跑在最前面,脸上满是兴奋的笑容。“叶老师!念菲老师!” 妞妞第一个扑进叶菲怀里,手里拿着一个用彩纸做的灯笼,灯笼上画着四个老师的卡通形象,“这是我给您们做的元宵节礼物,祝您们元宵节快乐!”

    叶菲接过灯笼,指尖拂过上面精致的画,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妞妞,这是老师收到过最好的元宵节礼物。”

    校长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成绩单:“叶老师,这是‘启智班’上学期的成绩单,妞妞的英语考了全县第一,张强的自然科学实验获得了省级奖项,卓玛的绘画作品还入选了‘全国青少年美术展’……”

    走进学校,变化更是让人惊喜。“启智班” 的教室里,新安装的智慧黑板正播放着 “中外文化共建课程” 的预告片,孩子们围在一起,认真地讨论着;“图书角” 里,新增了很多关于世界各地文化的书籍,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 “读书心得” 展板;操场边的空地上,张强带领同学们开辟了一个 “梦想菜园”,种着向日葵、西红柿、黄瓜,每一株幼苗上都挂着写有梦想的小牌子 ——“这是妞妞的外交官苗”“这是卓玛的医生苗”“这是我的科学家苗”。

    “我每天都来给小苗浇水,” 张强蹲在向日葵苗前,小心翼翼地拨掉杂草,“我希望它们能像我们一样,在老师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实现梦想。”

    卓玛则拉着念菲,来到自己的 “绘画角”,展示了自己最新的作品 —— 一幅名为《爱的桥梁》的油画,画里,北京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手拉手,站在一座由书本和彩虹搭建的桥上,桥下是连绵的群山和清澈的河流。“念菲老师,这是我想象中的‘爱的桥梁’,” 卓玛认真地说,“我想让更多山区的孩子,通过这座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当天下午,学校举办了 “元宵节联欢会”。孩子们穿着自己做的民族服装,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妞妞和卓玛一起唱了一首英语版的《茉莉花》,清澈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张强则带着同学们表演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了 “火山爆发” 模型,引得台下阵阵欢呼;陈默的外交部同事们也赶来助兴,教孩子们用不同国家的语言说 “元宵节快乐”,还和孩子们一起包汤圆。

    联欢会的高潮,是 “梦想分享环节”。孩子们依次走上台,分享自己的新年梦想。“我的梦想是今年能去上海参加国际青少年论坛,把《大山里的外交官》讲给更多人听,” 妞妞的声音坚定而响亮,“还要带着卓玛、张强一起,让他们也能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们山区孩子的风采。”

    “我的梦想是种更多向日葵,” 张强说,“还要研究新的种植方法,让向日葵不仅能榨油,还能做成饲料,帮助村里的养殖户,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的梦想是继续画画,” 卓玛说,“把山区的美景、孩子们的笑脸都画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多美,我们的梦想有多亮。”

    叶菲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样子,听着他们充满希望的话语,心里满是感慨。她走上台,拿起话筒,温柔地说:“孩子们,你们的梦想都很棒!老师向你们保证,会一直支持你们,帮助你们实现梦想。记住,无论你们来自哪里,只要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挥舞着手里的灯笼,大声喊着 “谢谢老师”。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园里,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

    三月的上海,春风拂面。国际青少年论坛的会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汇聚一堂,脸上满是朝气与活力。妞妞、张强、卓玛穿着整齐的服装,站在 “山区青少年专场” 的展台前,认真地向过往的嘉宾介绍自己的作品。

    妞妞手里拿着《大山里的外交官》英语故事书,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嘉宾讲述书中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妞妞,她来自中国云南的一个山区。以前,她以为大山就是世界的全部,直到‘启智班’的老师来到她的家乡,带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外国嘉宾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称赞,还拿出手机拍下故事书的内容:“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要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知道,无论身处何地,梦想都能发光。”

    张强则在展台前演示了自己设计的 “向日葵种植方案”,用简单的图表展示了如何提高向日葵的产量,如何将向日葵籽加工成多种产品。“我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帮助更多山区的农民增收,” 张强认真地说,“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山区的农业发展,为山区的孩子创造更多机会。”

    卓玛的绘画作品《爱的桥梁》被挂在展台最显眼的位置,吸引了很多嘉宾驻足。“这幅画充满了爱和希望,” 一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说,“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山区孩子的纯真和梦想,我希望能把这幅画带回法国展出,让更多人看到这份美好。”

    论坛闭幕式上,妞妞作为山区青少年代表上台发言。她穿着一身红色的连衣裙,站在聚光灯下,眼神坚定而明亮:“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云南宁蒗县希望小学的妞妞。今天,我想代表所有山区的孩子,向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叔叔阿姨们说一声‘谢谢’!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大山以外的世界;是你们,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梦想也能被世界看见。”

    “我曾经以为,外交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妞妞继续说,“但现在我知道,梦想从来不怕遥远,只要你愿意为之努力。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帮助更多山区孩子实现梦想;我也希望,所有山区的孩子都能勇敢地追逐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多嘉宾都站起来,向妞妞投去赞赏的目光。叶菲、王剑、念菲和陈默坐在台下,眼里满是骄傲的泪水。他们知道,这一刻,妞妞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山区孩子的风采和力量。

    四月的北京,春暖花开。叶菲的公益基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启智班” 申请,还有很多企业和个人主动捐赠物资、申请成为志愿者。办公室的墙上,新挂起了一张 “启智公益地图”,上面用小红旗标注着已经设立 “启智班” 的学校,从云南、贵州到甘肃、青海,从新疆、西藏到内蒙古、四川,小红旗越来越多,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念菲正在整理 “手拉手” 活动的反馈表,上面写满了北京孩子和山区孩子的互动记录:“我和卓玛约定,每天互相分享一个英语单词”“我把自己的科学实验器材寄给了张强,他说要教我做‘火山爆发’模型”“我和妞妞一起写了一篇英语故事,题目叫《我们的梦想》”。

    陈默则在忙着筹备 “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计划邀请国外的孩子来中国,走进山区,和中国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山区的魅力。“我希望通过这个交流营,让中外孩子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陈默说,“也让国外的孩子看到,中国的山区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一群心怀梦想、努力拼搏的孩子。”

    王剑的在线教育产品 “中外文化共建课程” 正式上线,首节 “草原上的春节” 课程就吸引了数十万用户观看。视频里,新疆阿勒泰的孩子教北京的孩子制作奶疙瘩,北京的孩子教新疆的孩子剪窗花,不同地区的孩子用双语交流,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这个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王剑笑着说,“未来,我们还会开发更多这样的课程,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五月的一天,叶菲、王剑、念菲和陈默坐在家里的客厅里,看着窗外盛开的月季花,聊着最近的工作和生活。“咱们的‘启智班’已经覆盖了十五个省份,帮助了超过五万名山区孩子,” 叶菲感慨道,“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想为贵州的一个村寨设立‘图书角’,没想到现在能走到这么远。”

    王剑握住叶菲的手,温柔地说:“这都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有对孩子们的期待。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启智班’走进更多山区,让更多孩子受益。”

    念菲笑着说:“我计划明年考取教育硕士,专门研究山区教育,希望能为山区孩子设计更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陈默也认真地说:“我申请了外交部的‘教育外交专项’,未来会更多地参与中外教育公益合作,把中国的教育公益模式分享给更多国家,也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让更多孩子受益。”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四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他们知道,教育公益的道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用爱和坚持守护孩子们的梦想,就一定能看到更多孩子展翅高飞,在更广阔的天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就像这春天的花朵,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绽放出最绚烂的笑容;那些心怀梦想的孩子,也会在爱与教育的陪伴下,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照亮更多人的路,传承这份温暖与希望,让希望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他们的梦想,永远闪耀光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