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39章 新机

第39章 新机

    深秋的晨光,透过抄手游廊的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偌大的荣国府,却静得异乎寻常。

    往昔这个时候,早已是仆役们穿梭往来、洒扫庭除、互相嚼舌打趣的热闹景象,可今日,但见人影绰绰,却几乎不闻人语。

    每个行走在廊下、庭院中的仆役,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连呼吸都收敛了几分。

    他们低眉顺眼,眼神不敢四处乱瞟,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活计,生怕发出一点多余的声响。

    偶尔有需要交接对话,也是压低了嗓子,三言两语便匆匆分开,绝无半句闲谈。

    那场发生在祠堂、结局惨烈(对外宣称是“静养”和“清修”,但府中核心仆役多少嗅到了不同寻常的血腥气)的家族剧变,如同一声惊天霹雳,余威至今震荡着每个人的心神。

    往日里那些仗着主子得势便有些体面、甚至敢暗中克扣、嚼舌根子的“副小姐”、“二主子”们,此刻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噤若寒蝉。

    尤其是曾经与赖大、王善保等被清算的管事沾亲带故,或自身手脚不那么干净的,更是提心吊胆,夜里都睡不安稳。

    他们清晰地认识到,那位平日里看似慈眉善目、只管享福的老太君,一旦动起真格来,手段是何等的雷霆万钧,不留情面!

    连袭爵的大老爷、担着族长的珍大爷都能说废就废,说“清修”就“清修”,他们这些奴才的性命前程,在老太太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一股无形却无比沉重的肃杀之气,混合着深深的敬畏,弥漫在府邸的每一个角落。

    风气,是真的彻底肃清了。

    如今在贾府当差,第一条规矩不再是讨好哪个主子,而是谨言慎行,恪尽职守,绝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从荣禧堂后面的议事厅出来,沿着回廊往自己院里走。

    她今日处理了几桩往日颇为棘手的家务——涉及到各房份例调整后的一些抱怨,以及几个田庄年终对账的纠纷。

    若在以往,少不得要听些阳奉阴违的推诿,看些倚老卖老的脸色,甚至要拿出琏二奶奶的威风来弹压一番,费心劳神。

    可今日,她只是将规矩一条条摆出来,将账目一处处点清楚,底下那些管事的婆子媳妇,竟无一人敢辩驳,无不恭恭敬敬地应“是”,利利索索地去办差。

    就连素来难缠的、管库房的吴新登家的,今日也乖觉得像只鹌鹑,问一句答一句,半句多话都没有。

    这种前所未有的顺畅,让习惯了在泥泞中挣扎前行的王熙凤,竟一时有些不适,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

    她停下脚步,望着庭院中那几株在秋风中依旧挺立的青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奶奶,今日这事办得可真顺当。”平儿在一旁也感慨道,声音里带着一丝轻快。

    王熙凤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摇了摇头,低声道:“顺当?这都是老太太拿……拿那般手段换来的。”

    她没说出“血”字,但主仆二人都心知肚明。

    “往日里我只觉得自己有几分聪明手段,能在这府里周旋,如今才知,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手段,是这般……犁庭扫穴,从根本上震慑住所有魑魅魍魉。”

    她对贾母,此刻是真正的心悦诚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不仅仅是智谋,更是魄力,是敢于直面家族最不堪的脓疮并将其彻底剜除的勇气和决断。

    相比之下,自己往日那些争强好胜、揽权贪利的心思,显得何等浅薄。

    ……

    贾母坐在荣禧堂的暖阁里,窗外难得的秋阳透过窗纸,带来些许暖意。

    她手里拿着刚刚由林之孝亲自送来的、北静王府的回信。

    信是北静王妃亲笔所书,用的是上好的薛涛笺,字迹秀雅,语气却比上一封亲切了许多。

    信中先是惯例的问候与客套,感谢贾母的问候与礼物,随后话锋便转到了贾府近况上。

    “……闻府上近日肃清家务,砥砺门风,妾身闻之,亦感钦佩。老太君持家严谨,法度森然,实乃闺阁楷模。如今京城勋贵之中,谁不赞一声贾府‘门风清正’,子弟勤勉?此实乃家族长久之基也。”

    看到“门风清正”四个字,贾母眸光微动。

    这是极高的评价,也代表了北静王府,乃至其背后皇权的某种认可。

    信的最后,笔锋更为含蓄,却透出至关重要的信息:“……前日偶闻宫中言及勋贵旧事,圣上曾言,治家如治国,赏罚分明,方能长久。似那等勇于自清门户、壮士断腕者,方显忠贞体国之诚心。圣心甚慰。”

    “圣心甚慰”!

    贾母轻轻放下信纸,指尖在那四个字上摩挲了片刻,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真正松弛了几分。

    皇帝通过北静王妃的口,传递了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他认可了贾府“自清门户”的举动,并将其视为“忠贞体国”的表现!

    这意味着,来自最高层的政治压力,已经大大减轻。

    贾府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是黑暗隧道尽头的光。

    虽然前路依旧漫长,贾府内部百废待兴,外部或许仍有觊觎,但至少,他们赢得了一个喘息和重建的宝贵时机。

    当王熙凤按例来给贾母请安,并回禀家务时,敏锐地察觉到老太太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沉郁似乎淡去了些许,眼神也比往日更显清亮。

    贾母并未多言,只将北静王妃的信递给她看了关键部分。

    王熙凤看完,心头巨震,狂喜之下,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比谁都清楚,这道“圣心甚慰”的护身符,对如今的贾府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她日后管家,不仅内部阻力大减,外部那些原本可能因贾府失势而蠢蠢欲动的势力,也要重新掂量掂量!

    “老太太!”她声音有些哽咽,“这……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贾母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看着她:“凤丫头,外面的风雨暂时小了,但咱们家里的担子,却一点也没轻。日后,更要用心。”

    “是!孙媳明白!”王熙凤重重应道,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有老太太这棵参天大树指引方向,有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外部环境,她王熙凤,定要辅佐老太太,将这艘重新启航的贾府大船,驶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笼罩在贾府上空的阴霾,似乎正在这秋日的阳光与这封至关重要的回信中,一点点消散,透出久违的、充满希望的蔚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