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306章 良药苦口利于民

第306章 良药苦口利于民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激烈。

    谢长河担心扩建砖厂的人手问题,王老五琢磨着这么多项目启动牛车要先紧着谁。

    族老们对祠堂的规制和共祖牌位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建议,谢三河则认真记录下水渠疏通需要注意的细节。

    有时为了一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谢广福沉稳地主持着局面,引导讨论,吸收各方意见,并在关键处拍板定调。

    最终,各项提议都得到了通过,并明确了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会议结束后,整个桃源村如同上紧了发条,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人员调配、材料筹备、车辆调度等具体工作,被分摊到每一位理事会成员肩上。

    而谢广福呢?

    除了偶尔带着谢三河在村里实地勘察,规划砖厂扩建、学堂、祠堂和村委楼的具体位置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自己的新庭院里,不是对着图纸修修改改,就是惬意地泡茶赏景。

    用他的话说:“动脑子的人,就得省着点力气,只用脑子……”

    这下可忙坏了谢长河、谢里正、谢三河、王老五和姚大姚二他们,整日里脚不沾地,落实着会议的各项决议。

    与此同时,李月兰、谢锋和谢秋芝则全心投入到新房乔迁宴的准备中。

    这次宴席,铁定是要办得风风光光,要比竹楼那次还要隆重。

    就在这一片忙碌中,二月底悄然临近。

    书院休沐日,谢文和谢吉利回到村里,

    当谢文踏进那新家的院门时,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青砖黛瓦,庭院错落,水景潺潺,花木扶疏……谢秋芝画稿上的理想家园,竟以超高的还原度呈现在眼前。

    “这……这真是我们家?”谢文站在门口,恍如梦中。

    “当然是我们家!傻站着干嘛?快进来!”谢秋芝笑着迎上来,拉住他的手臂,兴奋地带他参观,“你看,这是前院的水池,锦鲤漂亮吧?这是活动区,秋千结实的很!这是通往后院的小径,安静吧?你的书房在这边,窗户正对竹楼,光线最好……”

    谢文像个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路“哇哇”叫个不停:

    “哇!这青砖铺地看起来也太有意境了!哇!这锦鲤有好几种颜色!哇塞!这书房……这书桌……姐,我以后是不是得焚香沐浴才敢进来读书啊?感觉在这里写字,不点根什么檀香都对不住这环境!”

    谢文的话逗得谢秋芝直笑。

    晚间吃饭时,得知乔迁宴一切准备就绪,谢文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放下碗筷说道:

    “对了,爹,娘,哥,姐,有件事差点忘了说,沈大人和他妹妹沈萱,明日会亲自来参加咱们的乔迁宴。”

    “沈大人要来?”李月兰有些惊讶:“他怎么知道咱们要办乔迁宴?”

    谢文解释道:“娘,是我告诉他的。”

    接着,他便将在崇实书院的见闻娓娓道来。

    原来,《浮世录》在二月翰林院的纂书比试中,碾压了所有对手,成为佼佼者。

    承景帝李稷在朝堂上更是明确表态,称此书具有“醒世”意义,要求所有地方官员熟读,切不可让书中所载之不公成为常态。

    皇帝这番话,无疑是为《浮世录》的正统性和重要性定了性。

    谢文感慨道:“以往的王朝,君王大多不喜欢言官史官记录阴暗面,但咱们这位皇帝不同。他十四岁登基,刀口舔血十年才打下这江山,如今天灾人祸,贪官又那么多,表弟们……呃,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他也明白讳疾忌医的道理,如今沈大人就是名医,《浮世录》就是那剂苦药,他是不得不吃,也是真心想治这大宁朝的顽疾。不管后世如何评说,先救江山于水火才是他最想要的。”

    谢秋芝调侃:“小文,你去学院念书,懂得越来越多了,连皇帝的事情你都清楚啊。”

    谢文叹气:“哎,你是不知道,我们崇实学院的学生私底下什么话都说,八卦消息听多了,自己也变得有点八卦了。”

    谢锋却点头:“小文说的对,皇帝敢直面自己掌管皇朝不利,确实是个拎得清的,这样的话,我到时候“训练”表弟们的时候也不用束手束脚了。”

    谢文继续陈述自己知道的八卦。

    原来《浮世录》的爆火和皇帝的肯定,使得沈砚成为了各大学院争相邀请的讲学对象。

    他的启蒙恩师石坚近水楼台,月底便请沈砚到崇实学院讲学,深入解读《浮世录》背后的深意。

    谢文听完自己的必修课,一有空就跑去听沈砚讲课。

    沈砚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聪慧沉稳的少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考进了崇文学院,课后特意找到他,询问桃源村近况。

    谢文便提起了桃源村的变化和家中即将举办的乔迁宴。

    沈砚知道时机成熟了——沈萱磨蹭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结交谢秋芝,不如就此推她一把。

    他便对谢文提出,承蒙谢兄多次相助,加之《浮世录》的成功离不开秋芝姑娘的插画,此次乔迁宴,他必携妹亲自登门道贺,顺便也将那五位“表弟”下乡的具体日子定下来。

    谢文对沈砚本就怀有强烈的“偶像滤镜”,觉得他不仅风姿卓绝,能力超群,更有一颗忧国忧民、惩奸除恶的赤子之心。

    在他心中,沈砚与在战场上杀敌的将军无异,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对于那五位皇子的到来,谢文也知道这是“改造”而非享福,况且有哥哥谢锋这个“魔鬼教官”的安排,他并不太担心。

    听完谢文的叙述,谢广福沉吟片刻,开口道:“沈大人能来,是给我们家面子,也是看重锋哥儿和芝丫头。月兰,宴席照常准备,不必过于刻意,真诚就好。锋儿,明日你负责接待沈大人,你自己和他聊五个“表弟的事情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