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寒风已然带着刺骨的意味,桃源村第三窑青砖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成功出炉。
当窑温渐渐冷却,姚大看着那泛着沉稳青灰色的砖块,心里惦记的却是自己的木炭啥时候能恢复生产。
靠近谢家竹楼的那一刻,姚大仿佛闯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竹屋附近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让人心安的气息。
原来是李月兰开始启用地火龙功能取暖了,竹屋外面的两个土灶上烧着开水,她就把通往地火龙的隔热板取走,让热气直接贯穿整个地火龙的甬道,热气自然而然在竹楼底部蔓延开,烘得竹楼里暖意融融,李月兰害怕室内外温差导致感冒,还特意开了门窗,竹楼内的暖气刚好能赶走秋意寒凉。
姚大局促地站在茶室门口,有些不敢下脚,生怕自己沾满窑灰的鞋子弄脏了地板。
李月兰正好从里间出来,见到他,热情地招呼:“是姚大啊,快进来坐!外面冷得很吧?”
她引着姚大走向那张巨大的长条桌。
姚大几乎是小心翼翼地挨着椅子边缘坐下,屁股都不敢坐实。
这椅子宽大、舒适,靠背的弧度恰到好处地贴合腰背,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舒服。
虽然上回的乔迁宴他也来了,但也只是看看新鲜,没敢坐下试一试,他一个整天跟木炭窑灰打交道的粗人,坐在这光滑锃亮的桌椅上,只觉得浑身不自在,总担心自己粗糙的衣裤和手上的老茧会刮坏了这光可鉴人的桌面。
就在这时,谢广福和谢锋也从砖厂回来了,两人身上也带着寒意和一些尘土。
李月兰见状,连忙从外面灶上的陶壶里倒出两碗热气腾腾的茶:“快喝点葱姜茶驱驱寒。”
这葱姜茶是云槐县乃至整个北地秋冬最流行的农家茶,做法简单,茶汤里投几段葱白、几片老姜,再加一小撮盐巴煮开,喝下去一股热流从喉咙直通到胃里,浑身很快就暖洋洋起来,最能抵御深秋的寒气。
谢广福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桌边、显得坐立不安的姚大,一边脱下外衫挂好,一边问道:“姚大?你怎么过来了?窑区有什么事?”
姚大见到他和谢锋,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猛地站起来,动作之大,差点撞到正给他添茶的李月兰。
“哎呦,对不住对不住,月兰婶子!”
姚大连忙道歉,然后急切地对谢广福说:“广福叔,锋哥儿,我来就是想问问,今天中午第三窑青砖出来了,咱们……咱们啥时候能开始烧制木炭啊?眼看着天越来越冷,山上的好木材我都带人砍回来不少了,堆得跟小山似的,再不用,木炭仓库也堆不下了!”
谢广福走到竹楼门口的洗手盆边,一边就着清水洗手,一边用眼神示意他:“坐下说,坐下说,别着急。”
洗完手,谢广福走进来,在姚大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先端起李月兰递过来的葱姜茶喝了一大口,感受着那股暖流在体内化开,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第三窑出来了就好,这样,从明天开始,窑区那边,匀出三口馒头窑专门烧制木炭。剩下的两口窑,还是继续烧青砖。”
姚大一听,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啊?才三口?广福叔,为啥不五口窑都烧木炭啊?现在天冷了,木炭拿到县里肯定好卖,能挣不少银呢!”
谢广福放下茶碗,看着他,语气认真却温和:“姚大,挣银子是重要。但咱们自己村里人安稳过冬,更重要。现在虽说每户能分到青砖起暖房,但总有那么几户人家人口多,或者之前损耗大,两千块青砖是不够的。咱们还得再烧一些出来备用,不能让谁家的暖房起了一半,就因为没砖了,只好用泥巴糊、用草棚顶凑合吧?挣银子是为了让日子更好,可不是为了看着乡亲挨冻。”
姚大听完,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惭愧又敬佩的神色:“是是是!广福叔您考虑得周到!是我眼皮子浅了,光想着挣银子了。您说得对,自己人不能冻着!三口窑烧炭,够了够了!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装窑点火!”
心里的大事有了着落,姚大顿时轻松起来,将碗里已经温了的葱姜茶一口气喝干,站起身道:
“广福叔,月兰婶子,那你们歇着,我这就去窑区安排明天烧炭的事,先走了!”说完,风风火火地就走了。
谢锋刚才去溪边给追风和闪电喂了草料,进来时正好看到姚大匆匆离去的背影。
他走到桌边,看着坐在那里继续喝茶的谢广福,不由得笑了笑:“爹,我怎么感觉,咱家这一楼的茶室,以后怕是要变成您的‘办公室’了。”
谢广福闻言也笑了,带着点预料之中的得意:“我就知道以后来找我的人少不了。你看这长条桌,像不像个大会议桌?当初让芝芝选家具,我就是看中了这一点,特意挑长的。平时咱们自家吃饭当餐桌用,偶尔来了人商量事,就能当会议桌用,一物两用,不浪费。”
李月兰又拿了个新茶碗给谢锋也倒上热茶,接口道:“你爹就爱琢磨这些。不过这桌子确实好用,又大又平整,平时我在这里摘菜、揉面也方便得很。”
谢锋抿了一口温热的姜茶,感受着驱散寒意的温暖,环顾了一下格外安静的竹楼,问道:“今天家里怎么这么安静?芝芝和小文呢?又‘进去’了?”他指的是进入空间。
李月兰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神秘又兴奋的笑容:“不是。他们去张秋笙家了,帮我‘进货’去了。”
“进货?”谢锋疑惑地挑眉,在这个时代和地点听到这个词,感觉有些违和。
李月兰这才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分享秘密的喜悦说道:“你们俩最近忙,没注意。我不是一直在用那个……‘直播’嘛,就拍点我做菜、种菜和咱们村的日常。那些‘网友’一开始也就是看个热闹。前天,我去张林木那儿拿他给咱家做的小凳子,就多呆了一会儿,看了看秋笙和图图编的那些竹编的小玩意儿,篮子、盘子、小动物什么的,当时就顺手‘播’了一下。”
她越说越兴奋:“没想到,直播间里那些‘网友’热情得很,好多人都问在哪里可以下单,想买!我就拿了几个特别精巧的回来,试着挂在了‘小黄车’上,你猜怎么着?真卖出去了!我花十文钱从图图那儿买的一个竹编水果盘,挂了二十块钱!竟然一下就被人拍走了!这不是暴利是什么?”
谢锋和谢广福都惊讶地放下了茶碗。
李月兰继续道:“而且啊,我试着点了提现,那钱……竟然真的直接就打到我绑定的那张卡里了!虽然不多,但这说明这条路走得通啊!以后咱们家,就算暂时没有大进项,光靠这个,也不怕坐吃山空了!所以今天,我就让小文和芝芝再去秋笙家,多挑一些好看的、实用的竹编制品回来,咱们的‘电商’事业,这就算起步了!”
这下,不仅是谢锋,连谢广福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有了李月兰的这个小黄车,以后他们不仅可以卖竹编制品,也许还能卖点别的,增加家里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