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后,又连着下了几天的雪。
院子里的积雪已被清扫过了,然而砖缝里、墙角的雪扫不掉。
府邸内反倒变得颜色班驳,灰褐色的地砖本色、与残雪糅杂在一起,再配上院子里的一株红梅。
陈绍看着眼前的景色,伸了个懒腰。
有时候他也会觉得有些倦怠,心中不禁想着,要是能犁庭扫穴,快点平息战乱,驱逐异族,然后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就好了。
这种天气,躲在房中和妻妾们做游戏,不知道多舒服。
可惜,事情积压的很多,来到书房内,首先就看到堆在桌上厚厚的一摞奏报。
上来第一个,就是韩世忠写来的,说是在蔚州清除了当地豪强。
其实那些豪强的身份,现在蛮尴尬的,他们理论上应该是辽人。
可是大辽已经被灭,你说他们是金人,金国铁骑时不时就要去劫掠他们。
以前吴璘对他们采取的是拉拢政策,希望能起到孟暖一样的作用。
可惜,终究不是每个人都是孟暖,而蔚州也并不是应州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治所。
陈绍想了想,只是让韩世忠不要轻敌冒进,要注意控制战斗规模。
在蔚州决战,与他的战略不符,自己前期做的准备,重点也不在这里。
然后就是西北的日常奏报,说实话西北定难军的地盘上,唯一比河东强的可能就是兵源和战马。
其他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粮食产量、盐铁产量、桑麻产量.
许进建议将河东多余的物资,运往西北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万一在这里争霸失败,退回西北,也能据地自雄。
但是陈绍没同意,如今正是开拓进取的时候,怎么能先准备后路呢。
而且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因为许进在河东的时候,一直是激进地让自己把西北的兵马调出来,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争中。
但是回去西北,又劝自己把河东物资运回去.
人的脑袋,很多时候,还真是被屁股决定的。
坐在什么位置,就要考虑什么问题。
就在他阅览奏报的时候,张孝纯走了进来。
陈绍笑道:“永锡公怎么来了?”
张孝纯拱手道:“节帅,春耕在即,河东各府都有‘出郊劝农’的节目,节帅身为河东之主,是不是也该去参与一番。”
所谓的出郊劝农,原本是大宋国策,但是自从朝廷法度败坏,奸佞盈朝之后,就荒废很久了。
大家从梁师成、王黼那里买官,本就是为了捞回来,谁还会有心真去做政绩。
但是陈绍因为养着庞大的军队,对于劝课农桑,一直十分上心,于是在河东这股风气又回来了。
地方士绅是非常欢迎这种活动的,因为它不是说简单地派出一群官员去视察,吃吃喝喝。
每年春耕时,劝农官员须深入乡间考察农情,召集各地的宗族长老宴饮座谈,让他们提出农耕时候的生产困难,如耕牛短缺、水利失修、农具不足.
并发布《劝农文》指导农耕,提供一些种子,租赁给村民耕牛和农具。
陈绍想了想,点头道:“农为政本,食乃民天,这是大事。我就去一次,也是应该的。”
张孝纯大喜,说道:“如今太原府的已经开始,河东最重要的,当属汾州,节帅不妨和我们一道前往汾州。”
陈绍马上就同意了,巡视领地,本就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件事。
除非你跟杨广一样,一路上劳民伤财,光顾着自己享受。
陈绍要出去一趟,府中都已经习惯了,他常年就是不着家的。
尤其这次要去的是汾州,离太原很近,不过是一天的马程。
当天夜里,陈绍特意来到环环房中,发现折氏也在。
他嘘寒问暖了一番,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不能动了胎气。
种灵溪乖乖听着,怀孕之后,比以前倒是稳重了很多。
折氏也打趣道:“环环要当娘了,今后便不能再小孩子脾气。”
种灵溪和她坐在一起,挽着她的胳膊,一脸忧色地说道:“继母,我就怕到时候太疼。”
她心里有感而发,把以前的称呼都叫了出来,折凝香脸一红,但见她确实不是故意的,便安慰道:“不疼不疼,忍一忍就好了。”
陈绍静静地听着她们说话,倍觉温馨,本打算离开的,此时却舍不得走了。
“今晚都别走了,咱们一起睡在这里吧。”
环环娇憨地点了点头。
深夜,月明。
朗月清辉映照下,节帅府内宅,各个小院的烛光次第熄灭,沉寂在一片晦暗之中。
临窗大床上,折凝香和种灵溪并头躺在一处,睡觉不老实的环环,探出锦被的一截臂膀在夜色中显得分外白嫩。
曲折的碧纱橱后,可以听到外室丫鬟传来的轻微鼾声。
陈绍根本没睡着,轻轻给她盖好被子,心中想着眼前的局势。
靖康二年,可能会是最重要的一年,以前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驱逐鞑子。
如今,女真鞑子崛起的势头,被自己横腰拦住。
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行动呢?——
陈绍来到河东之后,极少离开太原。
此番出发去往汾州,一来这里和太原紧邻,不到一天就能到。
二来,汾州也着实太过重要了。
汾州位于汾河谷地,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麻织业也特别发达,以前每年都向大宋进贡麻织品15万多匹,居全国首位。
此地勾连河东,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采煤、冶炼也是中心。
陈绍此来,主要是为了劝农,其次是工院在此,也看一看如今的冶炼技术到了什么段位。
河东官员的替换,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走的基本都是愿意留下的。
要是以前,根本不可想象,因为在赵佶之前,大宋的官场是很规矩的。
这种破坏规矩的事,在赵佶一朝,频繁发生,大家都产生了一定的抗敏力。
自从他即位以来,各种荒唐举措层出不穷,先是元佑党人碑,然后让蔡京权倾天下,为他敛财。
宰相不能连任的规矩也被他打破,再然后王黼、童贯、李彦等幸进之辈权倾朝野。
可以说,从他真正掌握了皇权,大宋就没按照规则运转过。
如今报应来了,让陈绍实打实掌握了河东。
今日天气晴朗,是难得的艳阳天,汾州的士绅官员,全都在城外迎接。
这算得上近几年最大的出郊劝农活动了,来的人也足够有分量,不由得他们不激动。
士绅尤其是乡绅,最看重的是读书,第二就是种地。
大宋这些年,因为赵佶花费无度,蔡京为了给他弄钱,变着花样弄税。
这就导致,地方上的乡绅,没有像其他王朝末年那样,无限地圈地扩张。
百姓们手里,依然还有活命的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宋末没有频繁爆发大规模的、席卷天下的流民暴乱。
没藏庞哥跟着陈绍身边,即使是他,也明白劝农的重要性。
如今陈绍还能扩张军队么?
要是强行招募,肯定是有足够兵源的,但是供给就真跟不上了。
目前这些兵马就足够用了,打仗有时候真不是人越多越好。
众人将陈绍他们,迎接到汾州衙署。
一群乡党父老,和太原府来的官员们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刚开始大家还有一些拘谨,但是看到年轻的节帅十分温和,便慢慢放松下来。
他们开始讲各自的困难,陈绍发现大部分都是水源的问题。
陈绍让幕僚们一一记下来,准备回去工院,让营造局开始兴修水利。
讲完之后,陈绍和他们一起,出了衙署翻身上马,要去城外的乡间耕地上看看。
转了一圈,发现还是有不少荒地的。
陈绍又口头承诺,开垦荒田者,新垦荒田免税五年,后续仅按十分之二征税。
张孝纯心中大喜,把节帅带出来,就是有好处。
这些事,他们谁能做主?
而陈绍来了之后,只是一句话的事。
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就是没法下手。
要顾及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陈绍颁布的这些政令,张孝纯为官一任,岂能不知道好处?
只是以前没法弄,即使是这么要求了,也落实不下去。
比如陈绍要工院兴修水利,可以预想,明年肯定到处都是修水渠、河坝的人。
而张孝纯当年做河东宣抚使的时候,说兴修水利,下面各级衙门就要互相推诿扯皮。
最后只能是一摊子烂账,根本无法实行下去。
“有节帅在,是河东万民之福。”张孝纯说完,周围的人也不觉得他是在拍马屁,而是纷纷附和同意。
陈绍笑道:“凭我一人能济得什么事,说不得要咱们一起使劲,如今这天下局势纷乱,你我要同心戮力,形同一体,才能走的更远。”
张孝纯心里咯噔一声,暗暗琢磨节帅是不是在暗示自己什么。
他这人生的五官端正、眼窝较深,嘴皮子上面的胡须一撇一捺。他的眼神也比较特别,一看就好像在琢磨着什么计谋;虽然是正统进士出身,反而少了几分儒雅淡泊之气。
陈绍看他沉默,也没有过多在意,身居高位之后,下面有无数人揣摩你的心思。
你要是个个都在意,个个都有反馈,累也累死了。
只需要做好自己,其他的任他们猜去,真做出什么事来,自己再奖功惩过就是。
按理说,像张孝纯这种读书人,是轻易不会搞劝进啊什么的。
但是唯有一点会出现意外,那就是他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感受到了某种大势。
张孝纯在汴梁做过官,见过大宋的那一朝君臣。
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
如今的陈绍,给他的感觉十分独特,他亲眼瞧见陈绍走到那些泥巴地中。
还伸手抓了一把土,手指捻动在鼻端嗅了嗅。
他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见地,也能够安静下来聆听老农们的声音。
漫说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节帅,就是一般的州县小官,也未必能做到。
史书上描绘那些贤德之君,常有杜撰,但这个是真的,是他亲眼见到的。
张孝纯此时,有些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这一回可能真选对了!
史书是会唾弃那些贰臣,但唾弃的都是失败者。
有拥立从龙之功的,就另当别论了。
——
府州古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黄河边上,东濒黄河,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
而且正好位于宋、辽与西夏的边界交界处,三面受敌。
府州城东面有黄河天堑阻隔,常孤悬于西北,为大宋阻挡“西北二虏“东进南下的军事要冲。
如今好了,四面都是定难军地盘,再也不用以一敌二,甚至以一敌三了。
唐末时候,折氏先祖折宗本迁居府谷,其孙折从阮于后唐时期正式建府州城,并任首任刺史,开启折氏世袭统治。
府谷,百花坞,永安军节度使白虎节堂内。
折可求一身戎装,正襟危坐。
他刚刚送走了前来答谢的刘光烈使者。
鄜延军这次重新得到了增强,而且后面有了更大的势力站台。
折可存面带愧色,说道:“大哥,是我莽撞了。”
折可求摇了摇头,说道:“这事怪不得你,当时的情形,要我也会这么干!”
他们这一动作,彻底暴露了野心,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暴露出野心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折家隐忍这么多年,一直给大宋营造的那种忠心耿耿的形象,几近崩塌。
“如今咱们被陈绍四面围住,想要有所作为,我看是难了。”折可求说道:“当今之际,最紧要的是保住府谷如今的地位。”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乐于见到自己地盘内,有一个国中之国。
以前大宋能容下折家,是因为折家位于宋辽夏交汇处,折家在这里可以帮自己打仗。
“想要取消陈绍的疑心,我们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了。”折可求扭头对折可存说道:“二哥,我们主动请缨,去前线助战!”
折家军轻易不会离开驻地,因为他们以前要面对的敌人很多。
折可存点了点头,好像真的只有这么一个表达忠心的方式了。
“大哥,你说这天下会是陈绍的么?”
“不好说,不过目下他的希望很大。”折可求心中叹了口气,当初定难军说是要自己策应,他们从暖泉峰出击的时候,自己还怀疑过。
他疑心定难军不是要去云内诸州和女真人拼命,而是要趁机拿下府谷。
所以折可求尽管表面答应的很痛快,但也偷偷在暖泉峰附近,布置了兵马,防备他们
后来事实证明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定难军还真上了,关键是还真打赢了!
关键时候,自己这种手里有兵的,得比其他人更积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