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章 立嗣

第1章 立嗣

    斜阳漫天,木叶萧萧。

    大名府外,人马驱驰,张天尘嚣。

    胜捷军大营之中的望楼上,杨可世看着远处那些赖着不走的人,眼中带着一丝忿恨。

    在他们胜捷军眼中,陈绍的功绩完全是从童宣帅这里偷走的。

    灭夏之战,童宣帅已经完成了九成,最后因为急于伐辽,被陈绍趁虚而入。

    按照宣帅的意思,让陈绍守在那里,等伐辽成功后,大家再一起来取这个富贵。

    就是让他在西夏修修堡寨,继续耗干西夏国力,放空他们的血。

    没想到陈绍直接把西夏灭了。

    诚然,陈绍的能力超过了他们的预计,但你也不该如此忘恩负义吧。

    如今连宣帅留下的这些家产,也要来和胜捷军抢。

    其实他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西夏确实撑不住了。

    造成后来局面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伐辽之战,和他们设想的不一样。

    所有人都觉得伐辽,那就是走个过场,契丹帝国就像是一个破房子,上去踢一脚就房倒屋塌了。

    要是伐辽真如他们预计那般顺利,根本就不会有后续的事了。

    大宋有很大的概率,真能在童贯手中,完成收回幽云十六州和定难五州、灵武诸州的壮举。

    至于能不能追亡逐北,把西夏余孽剿灭在贺兰山,就不一定了。

    因为大宋大概率,无法像陈绍一样,团结西北诸羌杂胡、各个部落。

    但是开了天眼的陈绍很清楚,自己要是不出手,下场只会是更惨。

    他们伐辽失败后,彻底被拖住,给了西夏喘息的机会。

    让他们从濒死之境地,顺利完成了李乾顺的改革,又蹦跶了百十年。

    以前定难军的势力,只在西夏故土上,随着金国撕毁盟约,悍然南下,他们趁机扩张渗透河东。

    如今河东全部被他们拿下,那些根须般的触手,又开始伸向京畿、河北。

    汴梁城中有他们的人马,大名府也有了,杨可世很是担心,用不了多久,河北也会如同河东一样,被这些人给渗透乃至完全占领。

    他和陈绍关系不好,而且就算是从童宣帅这里来算,胜捷军中很多兄弟,也对陈绍心存芥蒂。

    “这些鸟人,结寨怎么恁的快!”

    饶是对这些人有敌意,杨可世也不得不惊叹,他们安营结寨的速度。

    旁边的副将赵竑说道:“那群兵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听话得很,哪像我们.”

    杨可世皱了皱眉头。

    世上的大道理,有时候就摆在那里,但是你未必会去干。

    带兵的谁不知道军法要严,武官要带头,但都是跟随你十几年的老弟兄,他喝个酒打个架,你能真打他军棍?

    退一万步说,你打了他军棍,那改天将门子弟也犯了军法,你打么?

    带兵的谁不知道爱兵如子战斗力就高。

    可你能忍住不喝兵血么?在这个所有将官都压榨士卒的时代,你真能出淤泥而不染么?

    带兵的都知道,有功必赏,能让士卒拼命,可你真的能保住手下士卒的功劳么?

    这和后世的很多道理一样,通天的大路、万法之法-——数学,就摆在那里,想学随时能学,学精通了保准走向巅峰。

    但也没几个人能学精通。

    杨可世收拾兵器,对周围的人说道:“告诉弟兄们,这几日不要惹事,小心被这群鸟人寻到由头。”

    “他们在这里结寨,莫非要赖着不走?”

    胜捷军已经把大名府以北,这片还没被女真攻占的土地,视作自己的地盘,轻易不想让别的兵马来染指。

    北方很多张觉的平州溃兵逃过河北的,都被他们给剿灭了。

    远处定难军兵营中,李彦琪看着远处正在窥视他们几路人马,心中也有些不安。

    孤军深入,离大本营太远了,唯一能驰援自己的,就是郭浩。

    可他手里的兵马,还没自己多.

    李彦琪是个精壮的汉子,年纪才三十多岁。但是他入行伍很早,早早就跟着泾源军讨伐吐蕃、西夏,勇猛非常,屡立战功。

    尤其擅长骑射,统领骑兵。

    大名府是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为都门汴京的北方屏障,也是连接中原与河北、山东的交通枢纽。

    他驻扎的这个地方,周围有也是一马平川,没有山体甚至连丘陵都没,典型的易攻难守,但是位置实在太重要,所以城墙又高又厚。

    自己必须守住此地

    至少不能被赶出去。

    李彦琪看着周围的武官,沉声道:“多派哨骑暗探,盯着胜捷军的动静,还有那个杜充,也要小心提防。”

    “都统放心,广源堂在他府上有眼线。”

    李彦琪点了点头,“虽然如此,依然要小心谨慎,咱们这叫孤军深入,不得不防啊。”

    ——

    “节帅,曲端的大军已经迫近河南府。”

    坐在太原节帅府书房内,正在看奏报的陈绍点了点头,眼睛从奏报上离开,思绪转到汴梁朝堂。

    魏礼和耿南仲还没有到达汴梁,自己的人,暂时还没开始接手蔡京的班底。

    前不久奏报里说蔡京和李纲等人,在朝中分权,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陈绍下令曲端继续行军,给蔡京一些声援。

    并且暗示蔡京,可以放弃一些职位,只要抓稳财计即可。

    和陈绍做队友,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不贪心,你做起事来就容易的很。

    自己活的同时,陈绍也让别人能活,他并不要求蔡京把物资集中发给自己,只要按需发放即可。

    这就让蔡京十分轻松,别看大宋皇室权威尽失,但是骨架还在,巨大的政治惯性让他们的财计收入十分可观。

    河北义军的宗泽、西军的姚折种、环庆军的王禀,都是想要练兵的。

    你们尽管练,能分担一点是一点.

    能挡住一些女真鞑子,也算是给前线减少压力了。

    至于以后如何,陈绍更是完全不担心,如今他们都还依靠大宋来养活,而自己已经拿下大宋半壁江山。

    除了西军,其余势力都是没有根基的,而西军又很分散,并且紧挨着自己的大本营。

    他们挡不住定难军的。

    并且最重要的是,陈绍如今的局势,根本无需搅得天下陷入战火,百姓生灵涂炭。

    成功攻略河东给了他灵感,自己完全可以慢慢渗透,潜移默化地拿下大宋。

    其实和用堡寨战术,慢慢割肉西夏,导致西夏灭亡的道理一样。

    就是你大宋已经失却了威望,而我每赢一次,威望就加深一重。

    当然,这都是陈绍目下给定难军制定的战略,至于将来会不会变,还要看局势的发展。

    陈绍看了一眼书房内的幕僚,问道:“大名府那边情况如何?”

    “曲端派出的部将李彦琪,已经在城中站稳脚跟。”

    陈绍点了点头,燕山、河北局势糜烂,导致溃兵很多。

    胜捷军原本也不是大名府驻军,杨可世跟了童贯,当初混了好大的官职。

    燕山府路刚成立的时候,他是大宋燕山府路第一将。

    只是发挥了童贯的精神,打硬仗就让友军上,稍有危险就跑路。

    燕山府路陷落,他能跑到大名府,横跨整个河北,也是个人才。

    陈绍书房内一个幕僚魏云,乃是魏礼的侄子,笑道:“节帅,曲都尉前些日子来信了,说杨可世乃是一个庸才,根本不知兵,他手下那两千骑,足够横扫胜捷军。”

    陈绍撇了撇嘴,曲大喷子的口头禅就是别人不知兵。

    整个定难军,除了自己和老朱,全被他喷了一遍。

    此人不适合去前线,因为在前线作战,需要和其他友军配合。

    就他这个性格,早晚误事,但你说他没有才能,那也是睁眼说瞎话。

    曲端带兵练兵、严肃军纪、构筑防线,都很有一套的。

    所以陈绍让他在后方运作,也算是人尽其才。

    前线战事其实挺缺会打仗的武将,陈绍硬是没让他上。

    就在他继续查看奏报的时候,外面传来消息,说是大队人马护送着魏礼等人来到了太原。

    陈绍吃了一惊,讶异于他们来的竟然如此之快。

    陈绍虽然自己在城中等候,但是也派出了亲卫前去迎接。

    不一会,亲卫们带着一大群定难文臣,来到了太原。

    陈绍一看就明白了,这两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么快就能重回汴梁,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得偿夙愿。

    尤其是魏礼,一度认为这辈子都回不去了,在西北的时候和陈绍闲聊,也时常透露出对汴梁的缅怀。

    至于耿南仲,投靠陈绍就是政治投机,如今目的达到,自然也是十分欢喜。

    今日他们两个上京,把亲信手下都带上,也是情理之中。因为许进回去接班,肯定是要扶持自己的一些人。

    他们两个的手下不走,就有了位置的冲突。

    会客厅内,两人和陈绍互相行礼之后,各自落座。

    还没等陈绍开口,魏礼就率先说道:“节帅创业艰难,若不立嗣,人心难安。”

    陈绍闻言一愣,但是没有反驳。

    “节帅族中多英烈,人丁不旺,总也该有个堂亲、远亲,可从中择聪慧者过继,亦或是收养义子。”

    陈绍真没什么族人,这是他最大的短板,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点。

    朱元璋那么惨,还有个外甥和侄子可以用,还都是大才。

    陈绍就一个表兄,还是个纨绔风流子弟,刘光烈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但他又不想收义子,免得以后麻烦多,他觉得自己还能再坚持很多年。

    这些年,足够生上十个八个的了。

    但是人的寿命这种东西,确实是说不准的,如今自己已经不是孑然一身。

    虽然年轻,也要为身边人考虑,真的不小心一命呜呼了,他们怎么办?

    想到这里,陈绍又记起前段时间,河东官员要自己把家眷迁来之事。

    “我非断嗣之人,已有爱女,今日可把家眷接来太原。”

    李唐臣等河东官员,闻言大喜,但是隐忍不发,只是暗暗激动。

    同时也有点可惜,自己女儿不知道怀上没有。

    魏礼心中暗暗点头,他本来就是要劝陈绍把家眷接来,若是正妻能生下嫡子,那就是老种的外甥。

    老种是什么人?他是西军名义上的领袖,是西军的魂。只要有这层关系在,西军和定难军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所以种灵溪真的给陈绍生下儿子之后,西军中会有更多的人和势力,明里暗里地投奔陈绍。

    但是他怕自己直接劝,陈绍会推脱,干脆来了个更炸裂的主意。

    果然,用收义子和过继这一招来吓唬他,陈绍马上就同意把家眷接来,努力生嫡子了。

    大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收养义子,在自己还没有子嗣的时候,以养子立嗣,十分常见。

    你要是没个接班人,手下是真不放心,选择投靠你还是背叛你的时候,往往会因此做出决断。

    “王寅,叫人去传信吴阶,护送我家眷来太原。”

    王寅马上起身,出去办事。

    陈绍做出这个决断,厅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很快,有人端来酒菜,众人在厅内饮宴。

    喝到一半,陈绍亲自起身,给魏礼和耿南仲各倒了一杯酒。

    两人慌得起身弯腰扶着酒杯。

    陈绍小声说道:“我知两位,素来与蔡京有些嫌隙,此番入京,希望两位以定难军事业为重,对蔡京多些敬重,我代他敬你们一杯,莫要将前尘往事放在心头,咱们还得向前看!”

    两人闻言,悚然一惊,他们确实有这个想法。

    但是被陈绍一点,那些心中的志得意满,顿时就消散了。

    如今真不是争意气长短的时候,未来的大业.那才是真的重于泰山。

    “我们进京之后,必然先去蔡府拜访,不会有丝毫的傲慢。”魏礼转身说道:“希道,你我可要互相监察着些。”

    “正该如此。”

    两人互相敬了一杯,陈绍满意地点了点头。

    蔡京如今有三个孙子,也在太原,是随着蔡攸他们一起来的。

    陈绍直接提拔了他的孙子蔡友谅、蔡友直为自己的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负责抄写、整理文件。

    虽然看着官职不大,但是在自己身边,是很吃香的一个位置。

    蔡京自己也干过这个职位。

    蔡京自己多子多福,但是他儿子辈给他生的孙子不多,大多是蔡攸一个生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爷俩,把蔡家的福气和运道全都耗尽了.

    陈绍看得出来,这群人虽然人在太原,但是心早就飞到汴梁去了。

    唯有在大宋官场浸淫过的人,才知道汴梁对士大夫的吸引力有多大。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百十年东京风华,是士大夫们的一场狂欢,当这场繁华不再,高城望断,灯火黄昏,由不得他们不殷勤盼归。

    陈绍也没有留他们,他向来不扫别人的兴,当天就把人放走了。

    ——

    回到宅邸之后,陈绍回到内院。

    李玉梅在窗边,瞧着他走来走去,穿梭在各个院子里,不禁有些好奇。

    她拽着刘采薇就要去找陈绍,后者怯生生地问道:“老爷要是有正事,我们去惊扰了他,说不定要受罚。”

    “受罚怕什么?”

    “怕疼”刘采薇弱弱地说道。

    李玉梅撇了撇嘴,心道这小姐妹是个没用的,将来也帮不上自己什么忙。

    她随手披上一个紫色的对襟,挽起裤脚,露出白冷冷的小腿,就往陈绍那里跑去。

    “老爷在这儿转悠什么呢?”

    陈绍说道:“我的家眷要整个儿搬来了,我瞧瞧这地方住不住得下。”

    李玉梅一听,心中咯噔一声,大妇要来了!

    陈绍妻妾不多,还有金家三个形影不离,是一直住在一起的,只需要一间院子。

    他伸手揽过李玉梅来,点头道:“我看空闲的院子都拾掇出来,也差不多了。”

    这地方还是萧氏置办的,和宥州与西平府时候,能俯瞰全城,视野开阔不同。

    这地方幽深僻静,院墙极高,在陈绍的书房小楼,都看不到外面的街道。

    周围的房舍,除了用来看管蔡府的一间小院外,其他都是住的侍卫。

    要是几年前,陈绍肯定不会住在这里,而是要选一个视野开阔的。

    但是如今,陈绍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在需要那种视野带来的安全感。

    在宥州的时候,他还是会忧心有人突然造反,来攻打他住处的。

    但是如今,他已经没有了这个顾虑。

    在深宅大院中,依然能掌控全局。

    “要来多少人呀?”李玉梅小心翼翼地问道。

    她其实早就打听清楚了,但还是故意问一句,陈绍说道:“再收拾出七个院子即可。”

    “院子倒是够,只是会不会显得拥挤了些。”

    陈绍笑道:“拥挤什么,就是要住在一起,才有滋味。”

    李玉梅暗暗提醒自己,自家老爷看起来是个喜欢和睦的,自己绝对不能告状,哪怕是有理的时候。

    不能搬弄是非,哪怕是证据确凿的时候。

    陈绍哪里知道她的小心思,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

    其实只要男人不干什么宠妾灭妻的蠢心思,后院是不会乱到哪去的。

    尤其是自己这种有权势的人。

    你不给她们暗示和帮助,打死她们也不会去挑衅正妻,而一般真这样做了的男人,大多是有政治目的。

    当然,也有很多就是单纯的蠢。

    本来陈绍就懒得处理,见她主动跑来,便笑道:“你来的正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李玉梅也不偷奸耍滑,笑道:“有什么奖励?”

    陈绍在自己身上摸了摸,没有什么玉佩玉牌之类的,便笑道:“给你记上一功,以后想要什么都能来报销。”

    李玉梅喜滋滋地点了点头,马上开始盘算着收拾空闲的院子。

    ——

    汴梁城,皇城内。

    赵桓前所未有的安心,只觉得如今这日子,才叫一个舒心。

    蔡太师重新执掌帝国财计,简直是得心应手。

    不用给赵佶这个大漏斗凑钱,不用再给西夏、契丹送岁币、因为女真撕毁盟约,答应给金国的钱也顺理成章省了下来。

    对蔡京来说,简直就等于是解开了身上十八层束缚。

    而朝廷诛杀李彦、朱勔父子、抄没梁师成的财产,所得五千多万贯。

    各地百姓纷纷上街庆祝,尤其是江南两广,更是因为朱勔父子的伏法,而普天同庆。

    而各路勤王人马,也在李纲的奔走中,开始从京畿附近撤回各自原本的位置。

    朝廷拨款给定难军挡住女真鞑子,宗泽任河北宣抚使,开始收拾河北烂摊子,整饬军队。

    完颜宗望想要卷土重来,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自己只需要死死守住内府,时不时再添点进去,万一鞑子真的打过来了,再想办法赔款了事。

    实在不行,就跟前几朝一样,给金国贡献一些岁币。

    赵桓脸上,难得有了些欢快的模样,大宋仿佛是步入了正轨。

    除了吴敏、李纲几人,经常来找他说什么定难军的隐患之外,已经没有什么事,是让他忧心到无法入眠的了。

    至于定难军的事,这位官家直接懒得去想,反正自己也解决不了,操这个心作甚。

    定难军的陈绍又没兵临城下,也没有公开胁迫勒索自己,难不成自己还要主动去招惹他?

    这时候邵成章进来,神色复杂,低声说道:“官家。”

    “何事?”

    赵桓正伏案计算自己小府库内,有多少钱财,心情难得的好。

    邵成章都不忍心来破坏他的好心情。

    “耿南仲回来了”

    “哦?”赵桓笑道:“朕的帝师回来了?”

    看着他没心没肺的样子,邵成章呆住了,那可是舍弃了您,投奔军头陈绍的帝师啊。

    官家好像没有一点怨恨。

    “耿先生虽然严格了一些,但是处处为朕考虑,当初朕被上皇和三弟欺压,胸中苦闷,无人倾诉,唯有耿师听我、劝我、谋我、慰我.至今想来,那段时光仍叫人惊悸苦闷。”

    邵成章也彻底懂了,这官家就如一根木头也似,浑然没有半点心智城府。

    关键他不是装的。

    史书上,这类人大多是装的,藏器于身,待机而发。

    但官家是真的这更叫人绝望不已。

    自己这些人,身处乱世,跟着如此君王,能有什么下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