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赵教练,鹿呦呦带着司马和李夏至去小食堂办卡吃饭。小食堂只向运动队开放,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教练和运动员免费用餐。训练消耗大量体力,营养一定要跟上,小食堂独立采购,独立结算,资金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小头是学校行政拨款,大头是校友基金会赞助。北直外国语大学的游泳队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在首都高校运动会、全国高校单项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摘金夺银,风头一时无两,小食堂最早是为他们开设的,就连队里的营养师和康复师也专注于游泳方向,田径队只是沾他们的光罢了。
校队毕竟不是专业队,没有一类灶和二类灶的区别,肉蔬蛋奶的采购挂靠北直体育大学,品质上有保证,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很少有煎炒,调料下得轻,保持食材的营养和本味,对重口味的人来说,实在谈不上好吃。根据营养师的要求,除了几个重点关注对象,一定要在小食堂用餐外,其他人随意,但“免费”一条还是吸引了大部分教练和运动员,味道不够加点“老干妈”,一下子就色香味俱全了。
捉襟见肘的日子终于到了头,司马夹了满满一大盘鸡胸肉、瘦牛肉、海参、海虾、鳕鱼补充优质蛋白,又拿了不少蔬菜和鸡蛋,倒上一杯热牛奶,埋头大嚼。他的好胃口令鹿呦呦羡慕,当年她当运动员时也很能吃,怎么吃都不胖,如今年纪慢慢上去了,逐步转向专职教练岗,虽然没有退役,训练量大不如前,饮食上要自我控制,避免体型走样。
李夏至也吭哧吭哧吃了一大盘,这个小姑娘平时沉默寡言,训练能吃苦,一点都不娇气,中文系的女生也不全是“娇滴滴的林妹妹”。鹿呦呦不知道李夏至为什么选北直外国语大学中文系,进了北外不读外国语,买椟还珠,哪怕选个对外汉语也更靠谱些!有一次训练结束,鹿呦呦问起她是怎么打算的,李夏至说她喜欢跨栏,感觉像飞起来一样,高中时忙于训练和比赛,文化课成绩很差,跑过很多高校,要么嫌她成绩差,要么不招100米栏,她父亲托了很多关系,才说动北外给了一个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招名额,专业就不能挑了,最后被塞到中文系。不过李夏至也不在乎,她的立足之本是100米栏,读什么专业都垫底,没有差别。
鹿呦呦感到李夏至单纯而清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他就有点……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堂妹跟他在一起,要么不吃亏,要吃就吃大亏!
司马连扫两盘,意犹未尽,又去拿第三盘,李夏至吃不动了,放下餐具看他吃。她发现司马不吃猪肉,不吃炸物,不吃小炒,之前在北直体育大学训练时,他们通常在学生食堂吃了晚饭再回来,司马并没有忌口,有什么吃什么,炸猪排小炒肉什么的吃得很欢,为什么到了运动队的小食堂,反倒挑剔起来?既然司马拿追求她当幌子,问点私人问题应该没关系吧!她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怎么没拿蒜泥白肉,也不吃回锅肉,小食堂这两道菜做得很地道,相当受欢迎。
司马告诉她,有选择时就选择优质蛋白,健康的烹饪,没选择时有什么吃什么,猪肉可能残留瘦肉精或激素,煎炒破坏营养成分,既然是运动员,最好避免这些风险。李夏至对此表示怀疑,她喜欢蒜泥白肉,也喜欢回锅肉,照司马的说法,都不能吃了?鹿呦呦也觉得司马太谨慎,至少谨慎得早了些,等他选拔进省队备赛时,再考虑这些问题也不迟。不过她有敏锐的嗅觉,把这个问题记了下来,打算回去咨询下总教练张重庆,或许可以写篇论文什么的。
她打量着司马,觉得他像个“抽奖机”,时不时能抽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吃完饭后鹿呦呦关照司马送一下李夏至,匆匆赶回宿舍,拨号上网查了点瘦肉精的资料。
“瘦肉精”是一类饲料添加剂的统称,通常指盐酸克仑特罗,进入牲畜体内能改变养分的代谢途径,促进动物肌肉生长,尤其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牲畜瘦肉率。实现此功能的物质主要是一类叫做β-受体激动剂(也称β-兴奋剂)的药物,其中较常见的有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马特罗和硫酸特布他林等。
1984年国外首次将盐酸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羊、肉鸡和猪的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秦国自1991年开始,也逐步将其添加于鸭、猪、肉牛的饲料中。试验证明“瘦肉精”不但能有效提高饲料报酬,并能增加9%-16%的瘦肉率,降低8%-15%的骨骼肌脂肪,显著改善胴体品质。因此一段时间以来,盐酸克伦特罗作为一种“促生长剂”和“营养重分配剂”,倍受肉类养殖行业重视。
β-受体激动剂在肉猪体内代谢缓慢,肝脏残留浓度最高,可达肌肉组织的10倍以上。食用残留“瘦肉精”的猪肉后,可能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对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鹿呦呦看到“β-兴奋剂”几个字,脑海中立刻闪过“药检”,整个人兴奋起来。早在1995年,秦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就颁布了《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暂行规定》,她可以确定,违禁药物清单里并没有β-兴奋剂。如果她能水一篇论文出来,阐述其危害,促成β-兴奋剂类药物进入清单,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有巨大帮助。
司马真是她的“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