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仕途巅峰:从乡镇开始 > 第二十九章 陈老师的出世入世观

第二十九章 陈老师的出世入世观

    车子很快,到了陈家屯村支部书记陈立成家,因原副乡长何路交代过,所以陈书记早早地烧开水备好茶等着了。

    陈立成说,陈志坚是他堂叔,也就是说,陈志坚的爷爷与陈立成的老爷爷是一个人,关系不远。陈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要来,从吃完早饭就在家等着,老不见你们来,就说先去田里干点活。我这就去田里喊他回来。

    王旭说,我们一起去吧。于是让陈立成上车。

    田间的生产路还没有硬化,平时是尘土飞扬的,好在刚稍稍下了一场小雨,尘土起不来,却又开始粘轮胎。司机小柳心疼车,撅着嘴不愿再往前走了。陈立成说,再有不远就到了,不如我们下车走过去吧。

    陈立成与王旭并肩而行,边走边聊,陈立成说:“我这个叔叔是文革前的高中生,没有考上大学,就在你们飞龙乡中学任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待遇很低,但也还能抵点工分维持生计。分田到户之后,叔和婶子加上两个孩子一共分了十几亩责任田,两个孩子要上学,叔要教书,只有等放学后赶回家再下地劳动,从我们村到你们乡中学要十几里路,那时交通不便,每天来回奔波,非常辛苦。家里十几亩地的农活基本全都压在我婶子身上,可是婶子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堂叔,因为她知道叔热爱她的教学事业,从没让他因农活耽误过一堂课,叔叔也因此获得了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多项荣誉。好人自有好报,1990年左右,国家对民办教师落实民转非政策,堂叔一下子转成了人人羡慕的公办教师。乡里每年开教育工作大会,乡领导都要把叔叔的典型事迹搬出来,表扬他这种对教育事业热爱、对自己岗位坚守的执着精神,和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王旭问:“陈老师的退休金应该也不低了,不干农活也够两个人生活了。”

    “领导您说得对。但堂叔说两个人干了一辈子农活,现在却停不下来。说什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再说,自己多干点,多点收入,就能给社会多做点贡献,给俩儿子多减轻点负担。”陈立成说。

    这时已经走到一片玉米地前。陈立成在地头喊了两三声,不一会儿,一个全身黝黑干瘦的老头满头大汗地从玉米地里钻出来,腋窝下还夹着一大把青草。

    虽然时间已过去20年了,但恩师的样子还是认得的,王旭忙接过老师手中的青草:“老师,您要保重身体啊!这么大热天还要下地劳动,中暑了咋办?”

    陈志坚上下仔细打量了王旭一番:“王旭呀,你变化也不大。当年我就说,凭你的学习成绩和优良品质,今后一定有出息!看来我没猜错!”

    王旭让陈老师上车,他却不肯,提议边走边聊。“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种坚持,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不能一时遇到点困难,就耐不住性子,甚至放弃自己的目标。”

    陈老师接着说:“不怕学生笑话,我儿子陈志民曾经是龙虎乡中学的公办教师,前几年,嫌乡里拖欠工资,就带头到乡里去闹,到县委上访。后来耐不住性子,就辞职去了南方民办中学当老师。这两年,乡中学的困难日子过去了,又想回来,可是天下哪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道理,这不,现在还在外面漂着。所以说,人不能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的欲望越多,就越痛苦。”

    陈志坚见到自己的优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

    这边刘晓和周浩心里着急,便接过话题,把陈志坚请到一边,开始自己的工作。

    这时王旭才得空,环顾了一下四周。院子不大,但很整洁,正房四间,红砖基础,土坯墙,尖顶挂瓦。院子东边是厨房和角门,靠西墙是茅房和低矮的鸡窝,几只芦花鸡在悠闲地啄着食,旁边枣树上拴着两只山羊,正眯着眼吃草。屋里青砖漫地,迎冲门北墙上是高山流水的堂画,配一幅林则徐的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一张黑红油漆的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八仙桌后方靠墙是长条几,摆着茶盘茶壶茶碗茶叶盒,还有一方黑色砚台,一支毛笔,两把大蒲扇。八仙桌上方悬着一方纸板,用来接住来家筑巢的燕子排下的粪便。右边墙上挂一幅字,是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时,村支部书记陈立成凑过来,低声对王旭说:“王局长,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堂叔的另一个儿子就是向阳乡党委书记陈立军。”

    王旭一惊,忙说:“陈书记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们?”

    陈立成说:“老爷子脾气犟,不让我们说。他怕别人说他当官的儿子不孝顺,这么大年纪还让父母下地劳动。其实俩儿子对父母孝顺的都没得说。”

    从陈家屯回到办公室,王旭打通了李亚的手机,将陈志坚老师的情况讲述的了一遍,“我觉得你的正面和负面强刺激理论,对应的就是入世和出世的两种生活态度。更严格地讲,正面强刺激是让人们更加积极入世,负面强刺激让人们更加消极出世。在陈志坚老师身上,两者兼备,他应该作为你强刺激理论论文中的典型案例,值得很好地剖析研究”。

    李亚哈哈大笑说:“老弟你理论水平见涨啊!其实,这老爷子才叫明白人,是大智慧。能掰扯清楚人生在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拿得起,放得下。不象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一旦退休,手中失去了权力,整天就象丢了魂,人也没了精神,到处刷存在感,得不到满意的回应,就不舒服,甚至郁郁寡欢,心病难医,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早早地去见了马克思,不值得啊!”

    停顿了一下,李亚话锋一转,问王旭道:“老爷子能够始终保持这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你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吗?”

    “什么?”

    “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体验过权力带来的快乐。”

    这时,王旭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接通后,那边传来是一个女人急切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