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 第八十三章 全家的骄傲!

第八十三章 全家的骄傲!

    安阳县老旧的火车站,清晨薄雾弥漫。

    昨晚震耳欲聋的喧嚣与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早已不见。

    此刻,只有一小群最亲近的人默默送行,没有太多泪水,离别的气氛里,更多的是郑重的嘱托,饱含着骄傲与期待。

    “呜!!”

    汽笛声响起,向西行驶的绿皮火车缓缓驶入站台。

    王铁山坐在略显拥挤却充满烟火气的车厢里,望着窗外。

    一张张熟悉的脸上写着不舍与期盼,那座承载了他两世记忆的小城,在视线中飞速倒退、远去。

    他的心彻底平静下来。

    缓缓闭上眼,他的心神再次沉入那座浩瀚无垠的精神军械库。

    他这次没有留恋武器,而是径直走向如同国家图书馆般的资料库区。

    他开始疯狂地吸收一切知识!

    脑海中,无数页写满复杂公式与精密图纸的虚拟书页飞速翻动。

    无数关于地层结构、材料应力、炸药威力的三维模型在意识深处建立、推演,然后被果断推翻,再重来!

    他知道,以前依靠“灵光一闪”取巧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技术难题时,早已不够看!

    他必须在抵达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目的地之前,让理论知识储备同样跃升到一个足以俯瞰所有专家的“国家级”高度!

    就在这时,车厢内传来乘务员清脆的声音:

    “各位旅客请注意,列车前方到站是本次终点站:红岩省省会,锦城站。请下车的旅客提前做好准备,带好行李,在列车停稳后依次下车。”

    王铁山缓缓睁开双眼。

    那双深邃如星空的眼睛里,闪过一道近乎实质的精芒!

    ……

    天刚蒙蒙亮,县机械厂锈迹斑斑的大门前,空气早已凝固。拂晓的微风也仿佛屏住了呼吸。

    早早上工的工人们像被施了定身法,一个个伸长脖子,死死盯着厂区主干道尽头,眼中是难以置信的震撼。

    没有卡车,也没有常见的吉普。

    只有一辆漆黑锃亮、车头挂特殊通行证的“领航牌”高级轿车,在两辆草绿色军用吉普的前后护卫下,如同沉默的黑色闪电,悄无声息地滑入视野。

    这阵仗,别说安阳县,就是省城,也足够让任何一个单位领导心惊肉跳!

    “我的老天爷……那……那是啥车?”一个年轻工人声音发颤,用力揉眼睛,怀疑自己没睡醒。

    “领航牌!地委书记级别的专车!”旁边见多识广的老师傅猛抽一口冷气,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灵魂深处的敬畏。“再看前后那两辆军车……这是国家级的待遇啊!”

    这支象征着无上荣光与权力的车队,稳稳停在王铁山家那栋普通的家属楼下。

    车门打开,一名军装笔挺的警卫员迅速下车,拉开后座车门,朝着楼门方向,恭敬、笔直地肃立。

    整个县机械厂,瞬间炸了锅!

    工人们从各个车间涌出,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道路两旁。没人敢大声喧哗,无数双眼睛,带着近乎朝圣的狂热,聚焦在那栋不起眼的红砖小楼。

    他们要用自己的眼睛,见证那个从身边走出的传奇,以何等惊天动地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

    楼门前,无声的告别正上演。

    母亲马凤眼眶早已红肿,攥紧儿子的手一遍遍摩挲,好像要把一生的牵挂都揉进他掌心。

    “山子,到了那边,千万吃饱饭,别冻着……”翻来覆去,还是最朴实的叮嘱。

    妹妹王银贵踮着脚尖,像只骄傲的小孔雀,把一个鼓鼓囊囊、快撑破的布包硬塞进哥哥怀里——里面是她跑遍县城搜罗的家乡特产。

    “哥!你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必须的啊!”她仰着明亮的小脸,眼里有星辰般璀璨的光芒。“到了国家队,也要当最厉害的那个!”

    父亲王崇军依旧沉默。他背着手,一搭一搭抽着老旱烟,辛辣的烟雾模糊了他饱经风霜的脸。

    直到王铁山即将上车,他才猛地掐灭烟头,上前一步,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重重地、狠狠地,在儿子肩上拍了三下!

    没有一句话。

    但那三下的千钧之力,那双微红虎目中蕴含的无尽骄傲与期许,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滚烫人心。

    王铁山深吸一口气,对着家人,深深鞠了一躬。

    随即挺直脊梁,在警卫员恭敬的目光中,坐进了那辆象征荣耀的黑色轿车。

    车队缓缓启动,驶向厂门。

    道路两旁,黑压压的人群再也抑制不住,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冲天而起!

    “王顾问!一路顺风!”

    “王老师!您是咱厂的骄傲!”

    “给咱安阳县争光啊!”

    声浪激荡,几乎要掀翻这座老工厂的屋顶!

    车队驶上县城主干道,沉睡的安阳县城仿佛被惊动。无数市民驻足,惊愕得交头接耳。

    “快看!那谁的车?派头这么大!”

    “这都不知道?咱县机械厂的王铁山!被国家煤炭部请去当特邀专家的!听说,是要解决国家级的技术难关!”

    “我的老天!就是那个‘稻壳炼钢’的王神仙?太给咱这儿长脸了!”

    “可不是嘛!以后出去,咱也能挺着胸脯说,这国家级的专家,是咱安阳县出去的!”

    赞叹、羡慕、敬畏汇成巨大的声浪,追随着威严的车队,传遍县城每个角落。

    厂门口,高副县长与张副厂长并肩而立,目送车队在晨光中远去,脸上是难掩的自豪与激动。

    “老张,”高副县长声音发飘,感慨万千,“我总觉得,咱安阳县的天,要因为这年轻人,彻底变了。”

    张副厂长重重一点头,望着远处几乎消失的黑色车影,仿佛自言自语,道出了一句仿佛要刻进安阳县史册的话:

    “何止是变天。”

    “这小子,是咱安阳几十年……不,上百年才出一条的……真龙!”

    ……

    就在王铁山承载着全县荣光与期盼,奔赴新战场之时。

    千里之外的省城,省工业厅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微妙。

    头发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孙副主任,刚得知王铁山被国家部委特调的消息。

    他慢悠悠放下电话,端起桌上那杯热腾腾的龙井,轻轻吹开浮叶,嘴角挂上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