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 第248章 终究是外人

第248章 终究是外人

    太上老君只抚着长须,含笑不语。

    元始天尊则是放下了茶盏,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淡淡道:“陛下但说无妨。”

    玉帝便笑了,这才慢悠悠地开了口:“朕只是在想,今日南天门外这一出大戏,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出人意表,实则环环相扣,竟好似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背后缓缓推动。”

    他说到此处,略停了一停,观察着二位圣人的神色,见他们皆是面色如常,这才将那话锋陡然一转,直指核心。

    “朕斗胆猜测,这一切,莫非......莫非早就落在了二位师兄的算计之中?”

    是不是你们早就料到了佛门会如此行事,也早就料到了陆凡的根脚会引出这般大的动静,甚至连通天师弟的反应,都在你们的掌控之内?

    这问题,若是换了旁人,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断然不敢问出口。

    可他是玉帝,是道祖亲点的三界之主。他有这个资格问,也有这个必要问。

    面对玉帝这般锐利的目光,元始天尊的脸上,却不见半分被冒犯的恼怒。

    他伸出手,重新为自己斟满了茶。

    那清澈的茶汤注入杯中,漾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一如他此刻的心境,波澜不惊。

    反倒是那一直不曾言语的太上老君,此刻却缓缓地睁开了那双蕴含了整个宇宙生灭的眼眸。

    那神情,竟好似一个恶作剧得逞的顽童。

    元始天尊感受到了师兄的目光,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脸上那万年不变的威严,竟也难得地破了功,透出几分忍俊不禁的意味来。

    他二人并未直接回答玉帝的问题,却用这般神态,给了玉帝一个心照不宣的答案。

    玉帝何等人物?

    见此情状,心中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他那颗提着的心,在这一刻,是彻彻底底地放回了肚子里,紧接着涌上来的,却是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是了,这才是玄门圣人,这才是自家师兄该有的手腕与气魄。

    这等手段,当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想来,佛门那两位,此刻怕是还被蒙在鼓里,只当自己是棋差一招,却不知从他们动念算计陆凡的那一刻起,便已然落入了两位师兄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他端起茶杯,遥遥对着二人,脸上重新挂上了那份恰到好处的,身为三界之主的雍容与微笑。

    “是朕着相了。”

    他自嘲般地摇了摇头,言语之间,已是将方才那份试探,轻轻地揭了过去。

    元始天尊这才抬起眼帘,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之中,带着几分赞许。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如如不动,寂然无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是万物顺应其时节,自行演化罢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又有哪一桩,是刻意为之的?”

    他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端起茶盏,与太上老君对视一眼,二人相视一笑,各自饮茶。

    那笑容之中,藏着千百元会的默契,也藏着洞悉一切的从容。

    这,才是真正的圣人手段。

    这,才是真正的,执棋人的境界。

    ......

    灵山。

    大雷音寺之内,并非寻常仙佛所能见得的金碧辉煌,反是另有一番景象。

    此处无有形质,亦无定相,唯有无量佛光,自生自灭,普照大千。

    两尊佛祖,盘坐于十二品功德金莲之上,宝相庄严,低眉垂目,自亘古以来,便未曾动过分毫。

    左首那位,面带疾苦,周身佛光沉静如水,正是西方教主,接引佛祖。

    右首那位,佛光之中隐现金刚怒目之相,则是如今名义上的西方之主,如来世尊。

    南天门外那一道搅乱三界天机的混沌光华,即便隔着无穷虚空,于他们这等存在而言,亦不过是掌上观花。

    许久,那面带疾苦的接引佛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东方玄门,还是这般热闹。”

    如来世尊并未睁眼,微微叹了口气。

    “热闹些,也好。”

    “我等本意,也不过是想看看,那陆凡的身后,究竟牵扯着几位故人,又藏着多深的因果。如今看来,这热闹的阵仗,倒比你我当初预想的,还要再大上几分。”

    他言语之间,听不出半点懊恼。

    “只是未曾料到,那位圣人的性子,还是如当年一般,说来便来。”

    “更未曾料到,那两位,竟也由着他胡闹。”

    “燃灯师弟道心失守,南天门外已成了一锅煮沸的粥。这......终究是落了下乘。”

    他虽贵为现在佛,统御西方教,可在这位师兄面前,却始终差了一个辈分。

    说是师兄,也只是因他如今的佛祖果位,占个便宜罢了。

    接引佛祖闻言,那捻动念珠的手指,并未有片刻的停顿。

    他甚至未曾抬眼,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师弟,你着相了。何为上乘?何为下乘?”

    “于你我而言,只有佛门之基,才是根本。”

    “为了完成当年许下的大宏愿,便是沾染再大的因果,背负再多的骂名,又有何妨?”

    “今日之事,看似是我等失了算计,可细想来,却也未必是坏事。”

    如来听着师兄这番话,心中那一点烦躁,便也渐渐地平复了下去。

    是了,师兄说得对。

    只是......

    那镜中走出的多宝道人,身上佛光闪烁,已然是他如今的果,映照在了过去的因上。

    可他自己瞧着,却仍觉恍如隔世。

    当年万仙阵中,他何等意气风发,自认恩师之下第一人,便是那阐教十二金仙,也未曾放在眼中。

    可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个被太清圣人一道符印贴了,用风火蒲团卷走的下场?

    若非如此,又怎会有今日的如来?

    这一饮一啄,当真是天数。

    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师兄说的是。只是瞧着那镜中旧景,终究是有些感慨。”

    接引佛祖闻言,那张愁苦的面容上,竟露出了一抹极淡的笑意。

    “过去之事,如今何必过多介怀?”

    “尘归尘,土归土。”

    “你我二人,终究是外人。”

    他这一番话,说得是云淡风轻,可那话语背后所藏的,却是无尽元会以来,难以与外人道的辛酸与不甘。

    如来世尊默然。

    良久,他才缓缓说道:“师兄说的是。我等,终究是外人。”

    “这其中的取舍,贫僧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接引佛祖微微颔首,那双悲悯的眼眸之中,倒映出当年紫霄宫中的景象。

    那时的他,还是个穿着破旧道袍,风尘仆仆,满面愁容的道人。

    在那些气息渊深,神光湛然的洪荒大能之中,他们是那般格格不入,那般微不足道。

    可也正是这两个最不起眼的道人,最终却成了这盘棋局之上,笑到最后的寥寥数人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