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170确认心意

170确认心意

    叱干罗引得了任务后,回府与叱干玉兰道别。

    叱干玉兰见他匆匆忙忙的模样,不解道:“父亲,走得这么急吗?”

    “军令如山,刻不容缓。”

    听了叱干罗引的话,叱干玉兰忍不住挪揄道:“堂堂大夏的丞相,前些时日还想着投奔魏国,何时又成了晋臣,对宋世子俯首听命。”

    叱干罗引面色如常:“君择臣,臣亦择君,世子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如此,女儿便恭喜父亲能在宋世子麾下收获重用。”

    “我的前途不在自己,而在玉兰你。”叱干罗引直言道。

    “父亲又在说什么胡话。”

    “自那日相见之后,玉兰可曾与世子有过来往?”

    叱干玉兰闻言一怔,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蒲柳之姿,容颜将逝,又是个新近丧夫的不祥妇人,哪敢高攀宋世子。”

    “无需多心,如今大事当前,世子自然不会耽于美色。”叱干罗引安慰道,说着说着,又提起了赫连璝:“先王若是知晓这个道理,也不会轻易败亡。”

    叱干罗引作为赫连璝的头号心腹,很清楚这个女婿的问题所在,赫连璝入主统万城,在稳住局面后,便急于享乐,并未趁机树立威望,直至魏军来袭,见拓跋嗣兵少,使他不得不出城迎战,以免被群臣轻视。

    也正因为威望不高,所以一场败仗之后,彻底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被赫连定杀死。

    听父亲提起亡夫,叱干玉兰心情格外复杂。

    别指望胡人女子能为亡夫守节,如果叱干玉兰尚在胡夏,她甚至必须嫁给自己的杀夫仇人,这就是胡人的继婚制度,赫连定抢下了天王之位,自然也能得到赫连璝的妻妾。

    其实叱干玉兰很清楚,当刘义真对自己表现出兴趣的那一刻,她的命运就已注定。

    当然,对于叱干玉兰而言,相较于侍奉赫连定,她更倾心于刘义真。

    只是还没有做好现在就投入刘义真怀抱的准备。

    叱干罗引见状,劝说道:“先王已逝,生者也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留念旧人”说着,叱干罗引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先王远逊世子,世子乃当世英雄,改嫁给他做侧室,这也不算辱没了你。”

    刘义真与谢绮定下了婚约,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谢绮已经度过了守丧的三年之期,也许朔方、中原的战事终结后,等刘义真回到建康,二人就会完婚。

    谢绮注定是刘义真的结发妻子,这一点,不可能会发生改变。

    如果叱干玉兰现在是胡夏太后,在统万城垂帘听政,自然也不可能沦为刘义真的侧室,但眼下,她只是一个落难的王后,而且这个王后还没有任何的权势可言。

    叱干玉兰俏脸通红,她低下了头:“父亲不必再说了,若是宋世子能够善待我与晟儿,女儿别无所求。”

    叱干罗引微微颔首,尽管了解女儿,但如今得了叱干玉兰的承诺,他才放下了心。

    “你且放心留在安定,世子有言在先,若得大夏余部,必由父领之,为父便是你的后盾,我们父女将来相互扶持,你也不必担心受到大妇的欺压。”

    说罢,叱干罗引转身就走。

    叱干玉兰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心下恍然,难怪父亲这么积极地为刘义真奔走,原来早就得到了对方的许诺。

    叱干罗引离开城池,直奔城外大营,王康已经在等着他了。

    “叱干公,王某恭候多时了。”王康笑道。

    当日刘义真接见叱干玉兰、赫连晟时,王康就在一旁,刘义真看向叱干玉兰的眼神,他可是瞧得清清楚楚,也知道自家主子是个什么心思。

    因此,王康对叱干罗引的态度非常亲和,乐于同他拉近关系。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刘义真将会以叱干罗引管理归附的胡夏部落,王康身为安定太守,免不了要与对方打交道。

    叱干罗引同样深知这一点,也愿意同王康结交:“有劳王府君久候,实在是老朽的罪过。”

    王康摆摆手:“军情紧急,我们现在就出发罢。”说着,王康见叱干罗引年纪大了,问道:“可需要为叱干公准备马车。”

    叱干罗引笑道:“我虽年迈,犹擅骑射,王公多虑了。”

    王康闻言颔首,随着他一声令下,五千安定将士鱼贯出营,向着六盘山进发。

    与此同时,由于刘义真在安定通往长安的道路上,每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传递消息时,能够沿途换人换马,当天黄昏时,傅弘之便接到了刘义真的军令。

    此刻,他正扎营准备休息。

    “两日?”傅弘之看罢,蹙眉道。

    很显然,刘义真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军营距离安定尚有近二百里,当日,骑兵在抛弃辎重的情况下,日行百里其实不难,但问题是岭北地区山路起伏大,骑兵注定不能全速前进。

    只是刘义真没有给他拒绝的权力,傅弘之在确认军令无误后,收起信纸,对驿卒说道:“还请回禀世子,傅弘之绝不会耽搁大事!”

    说罢,即刻传下将令,集结军中骑卒,只带两天粮食,先行北上。

    由沈敬仁领着步卒北上,张约之则带着民夫与沈敬仁同行。

    沈敬仁是沈田子的心腹,刘义真穿越之初,就是他受命斩杀王镇恶,幸得刘义真的阻止。

    如今成了傅弘之的副将,这也是当初刘义真离开关中时,采取的制衡措施。

    傅弘之麾下的骑兵不少,足有万人,当然,其中七千余骑是刘义真带回关中的,这些骑兵一人五马,相较他们,剩余的近三千骑可要寒酸许多,大部分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少部分有一人三马。

    因此,傅弘之重新分配了马匹,以求一万骑兵都能在时限内赶到安定,听候刘义真的差遣。

    尽管抛下了辎重,但安定是有粮食的。

    去年,刘义真收复安定,就让杜骥组织军士、民众垦荒,入秋后,曾经收获过一季。

    安定的粮食供应不了落在后头的步兵、民夫,但不至于让先行的骑兵饿了肚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