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167理智

167理智

    美色乱人心志,刘义真深感此地不宜久留,他辞别道:“时候不早了,先告辞,改日再来拜访。”

    然而,叱干罗引起身挽留:“世子若是不嫌弃,不妨就在舍下歇息,也是对老朽的信任。”

    刘义真闻言挑眉,老小子话里的意思,自己不留宿的话,就是不信任他了?

    这般想着,刘义真瞥了一眼叱干玉兰,想要答应,可是话到嘴边,又改了口:“今日亲临,足以证明我对叱干公的信任,如今王后寡居在家,人言可畏,有辱王后的名节,今日就此别过,日后定有机会与叱干公秉烛夜谈。”

    说罢,刘义真头也不回地离开。

    在他走后,叱干玉兰让乳娘将赫连晟带走,感慨道:“常听闻刘义真轻财重义,不近女色,如今看来,此言倒是不虚。”

    叱干罗引摇摇头:“世子只是不近女色,并非不好女色。”

    说罢,盯着叱干玉兰,笑道:“玉兰,为父将来可要仰仗你了。”

    叱干玉兰俏脸通红:“父亲在说什么胡话,女儿怎么就听不懂。”

    她并非未经人事的少女,清楚刘义真对自己有意。

    对此,叱干玉兰并不反感,女为悦己者容,又何况是刘义真那样相貌俊美的少年英雄。

    刘义真回到住处,谢晦迟迟没有离开,刘义真问:“谢卿还有事情?”

    谢晦犹豫片刻,轻声提醒道:“年少而慕少艾,世子钟情夏国王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此战若取高平川,当收为己用,不可许人,还请世子以大局为重。”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不论真假,终究是流传了下来,谢晦担心刘义真为了讨得叱干玉兰的欢心,让赫连晟当个实权夏王。

    “谢卿多虑了。”刘义真摆摆手:“一妇人而已,怎能乱我心智。”

    尽管这种说法有些不尊重女性,但以刘义真如今的地位,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穿越前就没当过舔狗,没道理回到古代,反倒要小意奉承。

    “如此,臣就放心了。”谢晦说罢,拱手告退。

    独留刘义真一人,脑海中又浮现起叱干玉兰丰腴的身姿。

    他摇了摇头,大战当前,应该保持头脑冷静,怎可满脑子都想着一个妇人。

    对于叱干玉兰,刘义真势在必得,他只是爱名,并非要当完人、圣人。

    说到底,赫连璝只是刘义真出于利益相结的义兄弟,而非是因为性情相投。

    这样的义兄弟,哪有真的情谊可言,自古以来,刀兵相向的都不在少数,刘义真可不会有什么道德包袱。

    譬如二凤,杀了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李元吉,收其王妃杨氏,亦无碍他千古一帝的名声。

    如今赫连璝已经死了,人也不是刘义真杀的,他只是娶个寡妇而已,唯有实在找不到黑点,后人才会拿这种事情说事。

    对于刘义真而言,只要坚守住不碰宗族女眷、不碰臣僚妻妾这两条底线即可。

    原时空的刘宋王朝,可谓是能与北齐并肩的禽兽王朝,尽管刘邵、刘骏等人都是刘义隆的后嗣,但刘义真也不愿真的荤素不忌,影响到自己后继者的价值观。

    寿阳,原名寿春,孙权睡梦中都在渴求的一座城池,认为得之,中原可定。

    自刘裕将宋国的都城迁来此地后,寿阳已经取代彭城,成为东晋的军事中心。

    刘裕坐镇寿阳,遥控建康朝廷,有条不紊地为称帝做着准备。

    今日,中原有信使渡过淝水,将刘义真的捷报送到了刘裕的手中。

    对于河洛大捷,刘裕并不意外,尽管刘义真事先没有与他沟通过作战计划。

    但是,此前刘裕收到刘义真的密信,希望他调集水军北上,封锁黄河时,刘裕没有找到他们父子约定的暗记,又确认这封密信确实是刘义真所书后,他就已经将刘义真的计划猜了个七七八八。

    无论如何,打了胜仗都是一件喜事。

    刘裕召集群臣,笑道:“众卿家,河洛捷报,洛阳定矣!”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当初让刘义真北上督师,是担了刘义真战败,威望受损的风险,如今刘义真生擒奚斤等人,扫灭洛阳叛贼,自然而然地,也让他的声望愈隆。

    这种事情,李渊可能会寝食难安,因为天下不是他打的,他没有那份自信,所以会让李建成、李世民相互制衡,当然,最后还是玩脱了。

    刘裕可不会因此心生忌惮。

    宋国尚书令孔靖贺道:“武有世子,文有彭城公,大王何愁天下不定。”

    刘义真离开建康时,曾叮嘱刘义隆必须往尚书台观政,刘义隆尽管未满十四岁,但在观政时,还是展露了他在政治上的天分,偶有建言,都能言之有物,因此备受赞誉。

    当然,并没有人认为刘义隆能够威胁到刘义真的世子之位,一方面,在刘裕眼中,文治终究不如武功,另一方面,所有人都清楚刘裕对待刘义隆的态度。

    如今之所以对刘义隆另眼相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爱屋及乌,因为刘义真特别喜爱这个三弟罢了。

    刘义隆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故而他没有借着留守建康的机会,大肆结交朝廷重臣,称得上谨小慎微。

    听了孔靖的话,刘裕有感而发:“他们兄弟能够戮力同心,这是孤的幸事,也是拓跋嗣的不幸。”

    在南燕、谯蜀、后秦等割据政权相继灭亡后,刘裕眼中,只剩下北魏这个大敌,至于陇右三小只,一旦东晋、北魏这两大政权分出了胜负,扫灭它们,只需派遣一名大将,领偏师西征即可。

    也正因如此,刘裕特别重视对北魏的胜利。

    这一战,值得大肆宣扬。

    当然,宣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夸张,一如北魏宣扬拓跋焘重创柔然。

    该提振人心的时候,可以脱离实际情况。

    与此同时,经过连日的行军,魏军携带辎重与俘虏,终于进抵高平川。

    一场关乎胡夏社稷存亡的战斗一触即发,而拓跋嗣、赫连定尚未得知刘义真已至安定。

    事实上,当赫连定弑君夺位,等同于为刘义真解开了枷锁,在晋、魏两大势力的觊觎之下,胡夏的灭亡早已注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