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皖东人家 > 第一百八十章 试点

第一百八十章 试点

    几天后,王红兵组织召开了全大队社员大会,在会上对玉强的问题进行了澄清,并传达了陈书记对开展联产计酬责任制工作的指示精神,要求各生产队抓好落实。

    王红兵在落实陈书记的要求上,还是有些顾虑,他始终认为陈玉强后来搞的就是包产到户,是严重违反中央政策的。因此,他不能冒这个风险。

    所以,在王家峪生产队,他只要求王富贵恢复玉强一开始推行的包产到组责任制,没敢将土地分到各家各户,社员们虽然有些不满意,但也没办法。

    玉兰见王红兵和王富贵没有启用哥哥的那个《方案》,便找杨队长说明了陈书记的想法。杨队长这次倒是很干脆:“既然是县里安排的试点,我当然同意,不知陈书记有什么具体要求?”

    “他就欣赏我哥的那个《方案》,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队的情况进行一些修改。”

    “其实,王家峪已经搞过,在那里搞试点不是更好吗?”

    “陈书记原先也是这么考虑的,是我给争取过来的。”玉兰既给自己脸上贴了金,又打消了杨队长的顾虑。

    “你给杨家岗办了一件好事,大家肯定高兴,我们队委会也不用担风险,皆大欢喜。”

    “我麻个去我妈那里,把那个《方案》拿来。”

    玉兰来到娘家,玉军已回部队,桌子上放了一些枣子,便问母亲:“妈,哪来的枣子?

    彩云道:“就是你们村老光棍三杨送来的。”

    “嫂子也真是的,我哥不在家,她现在老跟他来往,您应该管一管。”

    “他每次来放一点枣就走了,我也不好说什么。”

    玉兰把这次来的目的告诉了母亲,彩云听说陈书记要在杨家岗搞试点,便把她抄写的那个《方案》拿出来,让玉兰也抄写了一份。

    回来后,玉兰就拿着那个《方案》找杨队长商量:“这就是我哥他们搞的《方案》,您先看看。”

    杨队长道:“你不知道啊?我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还是你念给我听吧。”

    玉兰将《方案》原原本本念了一遍。杨队长听后,觉得很详细,表示同意,俩人又结合杨家岗的具体情况,对《方案》做了一些修改,队委会上顺利通过了这个《方案》。

    陈书记见到唐岭公社报上来的请示和《责任制方案》,觉得可行,经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在杨家岗村开展“包产到组,责任到户”试点工作。

    接着,陈书记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以及农业局的领导一起来到唐岭,召集公社周书记和王红兵,在杨家岗召开了“包产到组,责任到户”试点部署会。

    秋收结束后,杨家岗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玉兰家分到七亩八分地,旱地三亩六,水田四亩二。

    其他生产队一看就明白,这实际上就是包产到户,一些胆大的生产队也跟着效仿。王红兵觉得,这是县里的意思,不会连累自己,所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自己所在的王家峪生产队不能分田到户。

    玉兰分到田地后,犁田又成了问题。有运从来没犁过田,公公身体虽然恢复了许多,但犁田这种体力活根本干不了。

    有运觉得自己在平日里,哪个方面都没法跟玉兰比,这次倒是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机会,显示一个男人的优势,彰显一下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有运扛起犁具牵着牛,玉兰扛着锄头,东平也跟着一起,来到村后分到的旱地犁田。

    一路上,东平和有运交代犁田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到达目的地,有运在父亲的指导下,给牛架上了牛轭,穿好绳索,装好犁,便右手握紧犁把,左手攥着绳索,“驾”地一声,可这牛居然一动不动,无论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

    一气之下,他用鞭子使劲抽了它一下,只见这牛“哞”了一声使劲飞奔起来,犁也翻了,玉兰急忙上前,抓住牛绳“吁”地一声,这牛才停了下来。

    玉兰用手摸了摸牛的头部,轻轻地拍了拍它,然后握住犁把,调整好角度,抖动了一下绳索,“嗨”的一声,这牛便稳稳地前行,脚下随即翻起一卷卷黑黝黝的泥浪。

    玉兰曾经和二叔学过犁田,但当时只是觉得有趣,并没想着将来要干这活,所以,也只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术。

    她觉得这活还是应该让有运干比较合适,于是,便交给了有运,让他慢慢练习,自己用锄头碎土。

    有运在父亲的指导下,犁田的活渐渐入了门,但心里还是感到很恼火,本想在玉兰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让她占了上风。

    一天下午,玉兰和有运正在犁田破土,突然听到有人喊她,回头一看,原来是玉强,她感到很惊讶:“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玉强道:“刚回来,听说县里在你们这里搞试点,我回来看看。”

    “你怎么知道的?”

    “我妈写信告诉我的。”

    “你回来的正好,我这心里没底,你帮我出出主意。”

    “没问题,这个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事随时给我写信。”

    “走,回家看看我们的《方案》。”

    “好的,我给你带来一些小麦种子,你公公一看,就说是好种子,你先种两亩试验一下,看看是否适合我们这里。”

    “什么品种?”

    “扬麦3号,这是一个新品种,在扬州那边亩产能达到800斤。”

    “这么高?在我们这能达到600斤就了不起了。”

    “我要了一份该种子的资料,在播种、管理、施肥、浇灌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资料的要求去做。”

    “你想得真细。”

    “种田是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知道。”

    玉强看了《方案》后,觉得可行,对个别地方提了修改意见,并给玉兰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预防措施等。

    玉兰知道,杨队长种麦子是把好手,为了确保种子试验成功,她专门请杨队长来播种。

    玉兰家的小麦刚种下不久,大队就安排全体壮劳力外出打水库。工地就在唐岭东边,离这里二十多里地,玉兰和有运都要去,彩云也要去,她主要是到工地食堂做饭,有翠在家带孩子。

    小鱼宝刚上小学一年级,小红也快要上学了,她见哥哥背着书包去上学,便问有翠:“妈妈,我也想和哥哥一起去上学。”

    有翠道:“你还小,明年才能去上学。”

    “那您给我做个书包好吗?”

    “跟你奶奶要。”

    “奶奶能给做吗?”

    “不给做,就等你爸回来,你跟他要钱,我给你做,行不行?”

    “行,我爸什么时候回来?”

    “过年的时候可能要回来,想你爸爸了吗?”

    “想!”

    “你觉得爸爸、妈妈和奶奶谁最好?”

    “妈妈最好!”

    “应该说,爸爸、妈妈都好,你爸在外面干活挣钱很辛苦,等他挣了钱,我们就有大米饭吃了,你说爸爸好不好?”

    “爸爸好,我想每天都能吃到大米饭,不想吃猪食。”

    有翠知道小红说的猪食就是野菜,因为每年在青黄不接之际,都要靠野菜充饥,人吃个大半饱,剩下一点野菜放些水,再拌点糠就给猪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