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35章 可怕的推论

第235章 可怕的推论

    “开城门!快开城门!”

    “主子爷有急事出关!耽误了大事,你们担待得起吗?!”

    “识相的赶紧开门!”

    为首的朱寿更是焦躁,他仰着头,对着城楼上影影绰绰的守军身影,压着嗓子,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强硬的命令口吻:“上面的人听着!本公要出关!速速开门!误了军情,唯你们是问!”

    他甚至等不及回应,伸手用力推了推那纹丝不动的厚重城门,发出沉闷的“哐哐”声。

    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死一般的寂静瞬间被打破。

    “噗——!”不知是哪位勋贵没忍住,一口茶水喷了出来,随即死死捂住嘴,呛咳得满脸通红。

    “他……他……”太子朱标指着天幕,手指都在哆嗦,话都说不利索了,满脸的难以置信。

    燕王朱棣眉头拧成了疙瘩,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那十几个太监的身影,仿佛想从他们身上看出朵花来。

    而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更是如同被一道无形的惊雷劈中!他“腾”地一下从龙椅上弹了起来,身体前倾,眼珠子瞪得几乎要脱眶而出,指着天幕的手指因为极度的震惊和荒谬感而剧烈颤抖:

    “就……就带这十几个没卵子的阉人?!他……他要去大同打仗?!他当打仗是逛窑子吗?!他的大军呢?!他校场上那成千上万的虎狼之师呢?!都死绝了吗?!”

    老朱的声音因为激动和不可理喻而变得尖利刺耳,充满了被愚弄般的狂怒。这画面带来的冲击,甚至比看到朱祁镇被俘更让他觉得匪夷所思,荒诞绝伦!

    城下,朱寿的叫门声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焦躁。他显然没料到会被如此干脆地拒之门外。就在他即将暴跳如雷之时,城头上终于有了动静。

    然而,露面的并非顶盔贯甲、手握兵符的守关大将,甚至不是普通的校尉兵卒。一个身着深色太监服饰、身形微胖的中年太监,连滚带爬地扑到了城垛边。

    他根本没敢直起身子,就那么直接“噗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冰冷的城砖上,对着城下那个渺小的身影,扯开嗓子哭喊起来,声音凄惶尖利,穿透了清晨的薄雾,清晰地传入天幕内外:

    “主子爷!主子爷哟!我的好主子爷!”那太监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绝望般的哀求,他一边喊,一边“砰砰砰”地用力磕着头,额头撞击城砖的声音清晰可闻,“奴才张忠给您磕头了!求求您了主子爷!饶了奴才这条贱命吧!”

    他抬起磕得通红的额头,涕泪横流,对着城下声嘶力竭地哭诉:

    “主子爷!您金尊玉贵,万乘之躯!这关外是什么地方?那是虎狼窝啊!刀枪不长眼,鞑子凶残成性!奴才就是有十个胆子,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放您出去啊!”

    “您要是……您要是蹭破点油皮儿,奴才……奴才就是有九族也不够填的啊!主子爷!您行行好!体谅体谅奴才的难处,回去吧!求求您了!奴才给您磕头了!磕头了!”

    说着又是“砰砰砰”几个响头,那架势,仿佛朱寿再逼他,他就要当场磕死在这城头。

    城下的朱寿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么个局面。他看着城头上那个哭得撕心裂肺、磕头如捣蒜的太监,听着那一声声锥心刺骨的“主子爷”和“九族”,原本熊熊燃烧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噎在了喉咙里。

    他气得脸色铁青,指着城头的手指都在哆嗦,胸膛剧烈起伏,却一句话也骂不出来。对方字字句句都是为了他的“安危”,这让他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憋屈到了极点。

    最终,朱寿只能狠狠一跺脚,发出一声不甘到了极致的怒吼,猛地一甩斗篷,调转马头。

    那十几个太监如蒙大赦,连忙屁滚尿流地跟上。一行人如同斗败的公鸡,在晨曦微光中,沿着来路,悻悻然地、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座将他们拒之门外的雄关。

    只留下城头上那个名叫张忠的太监,依旧跪在那里,肩膀一耸一耸,发出压抑不住的啜泣声。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朱寿那憋屈离去的背影,又看看城头那个跪地不起、仿佛劫后余生的太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化为一声极其复杂、充满了荒谬感和更深疑虑的:“操……”

    他重重地跌坐回龙椅,只觉得眼前这一幕,比他打过的任何一场仗都要让他看不懂,也更加地……心惊肉跳。

    看到朱寿被阻,没能出关,奉天殿内,一个站在勋贵队列靠后的侯爵下意识地松了口气,抹了抹额角不存在的冷汗,低声嘀咕道:“呼……还好,还好。这守关的太监总算还知道轻重,没听这疯子胡闹。看来这什么镇国公,在下面人眼里也不是说一不二嘛,还没到人人都信服、听他号令的地步……”

    他这话带着点庆幸,也带着点对朱寿不自量力的嘲弄。然而,他话音未落,旁边那个一直紧盯着天幕、须发皆白的礼部侍郎猛地转过头,一张脸气得通红,指着那勋贵的鼻子,竟全然不顾朝堂礼仪,破口大骂:

    “蠢材!你懂个屁!”

    这声怒骂如同惊雷,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那礼部侍郎气得胡子都在抖,声音因激动而尖锐:

    “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那个太监是‘不听’他吗?他是‘不敢’放他出去!他是宁肯事后被朱寿这个主子活活打死,也不敢开城门让他去冒险!为什么?因为他是真把朱寿当成了自己的主子!是打心眼里效忠他、护着他!怕他出事!”

    礼部侍郎唾沫横飞,越说越激动,手指几乎要点到天幕上那跪地磕头的太监脸上:

    “你再想想!校场上那些喊打喊杀、恨不得为他赴死的边军呢?为什么没跟出来?为什么没护着他闯关?因为他们也怕!怕他出关有个闪失!怕他重蹈英宗的覆辙!”

    “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朝廷,从那些骄兵悍将到这些内侍阉竖,都心知肚明!他们表面上喊他‘镇国公’、‘大将军’,可骨子里,早就把他当成了‘皇帝’!当成了真正的九五至尊!他们是在护着自家的‘皇帝’,不让他去涉险!”

    “轰——!”

    礼部侍郎这番如同连珠炮般、字字诛心的分析,如同在奉天殿内引爆了一颗无形的炸弹!将整个洪武十三年的时空彻底炸得一片死寂!

    朱元璋僵立在龙椅前,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只剩下骇人的苍白。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悻悻离去的朱寿背影,又看看城头那个跪地不起的太监,再想想校场上那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

    礼部侍郎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凿开了那层看似荒诞的表象,露出了底下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朱棣瞳孔剧震,背心瞬间被冷汗浸透。徐达、蓝玉、耿炳文等一众勋贵,无不是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只有天幕幽蓝的光芒,无声地映照着洪武君臣那一片煞白、写满了惊涛骇浪的脸庞。一个“镇国公”的名号之下,隐藏的竟是如此惊天的秘密!这个朱寿……究竟是何方神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