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洛珞拿到了这真正属于华国的第一枚诺贝尔奖章,尤其是在大众心中含金量最高的物理学奖,网络上是一片沸腾和赞誉。
不仅仅是普通的网友感到骄傲自豪,就连各大官方媒体包括中央台,此刻都在连夜赶稿,今晚的报道过于匆忙,明天早上务必再细致的写一篇头条的稿子才行。
虽然按理说诺贝尔奖这种东西,类别不同怎么也不可能一概而论,更不可能分出什么优劣先后出来,但事实就是如此。
也许不是那么的客观公正,但总的来说,大众心中的排名并非基于科学贡献的深浅,而是基于奖项的可理解性、戏剧性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公允程度。
毋庸置疑的殿堂级荣誉,也是第一梯队的奖项就是物理学奖了。
物理学奖通常被视为“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它代表着人类对宇宙最根本规律的探索,形象最为“高大上”。
以前,爱因斯坦是它的代名词,因此在大众心中,它几乎与“最强大脑”和“最高智慧”划等号,象征意义和崇高感是所有奖项中最强的。
其次就要数生理学奖了。
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说是最接地气、最易感知其价值的科学奖项。
它的成果直接关联到人类健康、疾病治疗和寿命延长,大众能直接体会到它带来的好处,因此尊重度和关注度极高。
两者比较:物理学奖赢在“高度”和“威望”,医学奖则胜在“温度”和“实用度”。
至于化学奖处在一个微妙的位置,它本质上是与物理和生物同等重要的基础科学。
但在大众心中,它有时会被调侃为“介于物理和生物之间”的奖项,甚至戏称其颁给了生物化学成果时是“理科综合奖”。
尽管如此,它依然享有极高的声誉,只是其具体成果对公众而言,理解门槛比医学奖高,浪漫色彩又不如物理学奖。
至于再往下的文学奖和和平奖……不说也罢,就更别提饱受质疑的后来者——经济学奖了。
总之,这次洛珞的诺贝尔奖不仅含金量很高,而且意义十分重大,怎么看都是个十分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但张云超的心情可就复杂的多了。
诺贝尔奖重要不假,但洛珞的安全问题也丝毫不轻啊,甚至于以他的级别压根没法在这个问题上独立做出决断,否则真出了事,他可负担不起责任。
想到这里,他直接掏出了手机,联系起了某个秘书。
……
西山的小院里,办公室的檀香在青铜炉中缭绕,红木办公桌后的老者刚批阅完航天发展纲要,秘书便轻叩门扉递上加密文件:
“领导,张云超同志的紧急汇报——关于洛珞同志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需要出国领奖的事宜。”
老者展开文件,指尖划过纸页,窗外长安街的灯火倒映在镜片上。
“瑞典方面确认了?”
老者声音沉静,目光却锁在“华国国籍科学家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字样上。
秘书立刻补充:
“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公告已传遍全球,现在全国都在欢庆,但张书记担心……”
显然,张云超虽知晓奖项重要,却因担忧洛珞安全问题心情复杂。
老者起身走向巨幅世界地图,莫斯科、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的坐标在脑中连成三角。
——美国情报界早已将洛珞列为最高优先级目标。
若缺席颁奖,西方必借题炒作“华国科学家不自由”;若出席,盘古堆核心参数、小梅的AI架构等绝密信息都可能引发觊觎。
只是,老者瞥向桌上一角的报纸,上面是秘书送来的当日新闻,头条赫然是洛珞获奖的消息。
他不喜欢上网看新闻,即便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发达很多,但他还是保持着以前的老习惯。
不过即便不亲眼去看,他也能猜到目前网络上以及大众口中热议的焦点是什么。
全国都在沸腾,他仿佛能穿透这静谧的西山,听见城市街头巷尾、校园宿舍、寻常百姓家里爆发的欢呼与自豪。
那是压抑了太久、积蓄了太深的力量,被一颗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惊雷彻底点燃。
洛珞,这个名字不再仅仅属于盘古堆那照亮未来的蓝色火焰,不再仅仅属于数学殿堂的皇冠,它被镌刻在人类探索宇宙根本规律的里程碑上,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身份,带着华国的印记。
第一个!华国籍的物理学奖!百年来对“格物致知”的追求,几代学人仰望星空的跋涉,终于在这一刻,被这个年轻人推开了那道厚重的门。
这扇门背后,是十四亿双眼睛骤然被点亮的星光。
不过站在对面的秘书脸色却十分凝重,他声音低沉,带着化不开的忧虑:
“领导,举国欢腾是好事,但根据我们之前的情报,大洋彼岸的那几个机构,早已将洛总列为‘最高优先级’,他踏出国门,无异于将一颗承载着国运的明珠,置于群狼环伺的险境之中,盘古堆的潜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哪一样不是西方垂涎欲滴的绝密?若是去了……”
他未尽的话语里,是刀光剑影的想象。
老者没有立刻回答。
他起身,踱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远处的京城灯火如星河倒泻,每一盏灯下,或许都有一张因洛珞获奖而激动得发红的脸庞,一个家庭正在分享这份突如其来的、沉甸甸的骄傲。
他想起盘古堆点火那晚新闻播出时,千家万户被那抹聚变蓝光映亮的、充满希望的眼神。
这份民心,这份被点燃的民族自信,比黄金更珍贵。
“怕了?”
老者缓缓转身,目光如炬,穿透了秘书眼中的忧虑:
“如果连这科学殿堂最高荣誉的颁奖台,我们都因惧怕暗箭而不敢站上去,洛珞本人如何自处?他代表的华国科学界脊梁,岂非未战先折?互联网上此刻如潮的赞誉与自豪,瞬间就会变成铺天盖地的失落与质疑——连领个奖都不敢,谈何引领未来?”
书房里静得能听到心跳,窗外的灯火映在老者深邃的眸中,跳动着不屈的火焰。
“千日防贼,古已有训。”
老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断:
“把洛珞永远锁在保险柜里不是长久之计,那不是保护!是慢性扼杀!他终究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去碰撞、去引领,因噎废食,只会自缚手脚,让对手觉得我们软弱可欺。”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斯德哥尔摩的位置,又猛地划出一条无形的弧线,仿佛在丈量一个崛起大国的力量投射边界。
“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有让贼人不敢起、不能起歪心思的实力和决心!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洛珞要去,而且要堂堂正正地去,风风光光地领!让全世界看清楚,这是我华夏顶尖的科学家,是我大国重器的执剑人!谁敢动他分毫,就是在向十四亿华国人民的尊严宣战,就是在挑衅我们捍卫人才、捍卫荣誉的钢铁意志!”
“必须去!”
这三个字如同金石坠地,铿锵有声,瞬间驱散了屋内的阴霾:
“这不是洛珞一个人的事,这是十四亿人扬眉吐气的时刻!我们光明磊落,何惧魑魅魍魉?让西方擦亮眼睛看看,今日之华国,有顶尖的人才,更有捍卫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能力!我们要让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成为展示大国自信与力量的舞台!”
最后的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那里有盘古堆点燃的星火,有洛珞追寻的宇宙奥秘,更有这个古老民族冲破一切桎梏、昂首走向复兴的磅礴曙光。
亮剑之时,锋芒所向,宵小自当退避。
……
宁波北仑港,时光智能计算中心深处芯片研发实验室的灯光好像从来没有熄灭过。
洛珞额前碎发被汗水微微浸湿,眼神却紧紧盯着屏幕上最新的AI芯片架构优化曲线。
空气中弥漫着高频电流的嗡鸣和芯片高速运算时散发的微热,就在他指尖即将敲下确认指令的刹那,手腕上的特制腕表无声地震动了一下,是小梅提示他电话的消息。
洛珞走出实验室,从储物柜里拿出了手机,自从接到诺奖电话并汇报给张云超后,他就没再把手机放回办公室,而是随身带着,即便是不允许携带手机的实验室,也都是放在了外面的储物柜,就是防止错过重要的电话。
拿出手机一看,果不其然,正是张云超的电话。
他首先转达了领导对洛珞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祝贺,其次便是对其出国领奖一事做出了批准,以及后续的细致安排。
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洛珞心湖中漾开一丝波澜。
成为“盘古”点火者、菲尔兹奖得主、乃至如今斩获诺奖物理学奖的第一位中国国籍科学家……一路走来,赞誉与光环无数,但伴随其后的,是越来越沉重的“国之重器”身份和随之而来的无形枷锁——安全。
不是他骄傲,他太清楚自己的研究价值,也太清楚大洋彼岸某些情报机构对自己的觊觎。
相信领导拍板让他“堂堂正正”去领奖,这份魄力背后,必然是滴水不漏的铁壁防御。
洛珞走到休息区,向后靠在椅背上,高强度思考带来的微眩感被这条信息冲淡了些许。
他望着实验室外冰冷的金属墙壁,眼前浮现的却是过往数次经历险境时的场景——无论是川西玄武试验场的绝密研究,还是黄泽岛盘古点火时如临大敌的安保。
“影卫……”
这个词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脑海。
那是他认知中最高级别的个人防护,如同真正的影子,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他们隐匿在人群的缝隙,潜伏于光影的交界,拥有着超越常理的敏锐、迅捷与……冷酷。
之前有几次在试验场外遭遇的“意外”窥探者,就是被潜伏在侧的影卫以雷霆手段清理,他甚至只来得及瞥见对方一闪而过的残影和空气中淡淡的硝烟味。
“这次,大概也一样吧。”
洛珞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凉的金属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想象着斯德哥尔摩古老的街道、庄严的音乐厅,在这些充满异国风情的背景下,必然会有几道如影随形、高度戒备的目光,时刻扫描着任何一丝可疑的波动。
他们可能伪装成外交随员、记者助手,甚至只是普通的路人,但那双眼睛,必然是鹰隼般的锐利,能洞穿一切伪装,随时准备着用血肉之躯或雷霆手段,将一切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
组织上同意他去了,这让他心头一块巨石落地,但这份“静候通知”的安防安排,又像一层浓雾笼罩在前路。
他深知,这次斯德哥尔摩之行,绝非一场简单的学术庆典。那闪耀的诺贝尔奖章之下,涌动的将是远超学术范畴的暗流。
他需要做的,就是在聚光灯下,在无数目光的注视和潜在的危机中,保持那份属于科学家的冷静与从容,将华夏科学家的风采,真正地、毫无畏惧地展现给世界。
至于那层浓雾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防护天网……洛珞闭上眼睛,暂时将芯片的优化曲线抛诸脑后。
他选择相信组织,如同组织选择相信他。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保卫战,已然在遥远的颁奖台之外,悄然拉开了帷幕。
而他的“影子”,或许已经出发。
洛珞已经十分相信组织上对他安全的重视了,但他仍旧是低估了自己的重要性。
此次对他出行的安排,远远不止是影卫或者专机接送、贴身保护那么简单。
就在他休息好了回到实验室继续他的研究时,另一边的西山会议室里,已经人头攒动,总装曹部长、总参情报部周部长、空军部杨部长……还有几个穿着中山装或者黑色西装的中年人。
如果洛珞此刻出现在这里,必然会大感惊奇,因为整个会议室里的人他几乎都认识,每个人都跟他有过不小的交集。
尤其是最后几个人,正是当初他在尘埃之怒项目上合作的几个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