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如牙单手环胸,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歪在藤椅上,颇为懒散的龙青鳞。
“难不成您还真这样好心,真是为了我这个老太婆今后的养老生涯?”
“想什么呢?”龙青鳞忍俊不禁,懒洋洋道:“大姐,你真的觉得宁王一脉能当的起这大应朝的万里江山?”
龙如牙皱眉,“反正我是挺不喜欢宁王那病秧子的,说不出来的不喜欢。”
“不过,您之前还很看好他,我们这些人能说什么?”
“再说,咱们龙卫的规矩,不得干涉皇权争斗和朝政……”
“大姐就是耿直,这数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皇权更迭,你当龙卫真的没干涉过?”
“我管那么多呢?反正龙卫历史上是没有干涉的。”
“指挥使,您可莫要……”
“大姐放心,龙卫的规矩绝不会在我手上破了。”龙青鳞含笑安抚。
龙如牙这才放下心来。
同时,她心里也很明白,自家这位年轻的指挥使算是真正放弃了宁王这一脉了。
龙卫是不干涉皇权争斗。
但有时候,明明知晓某位天潢贵胄做了什么……却选择当没看到,这其实就是一种支持了。
旁人不知,他们龙卫再清楚不过,宁王虽是个病秧子,私下里的阴私可没少。
而那些,当今圣上最锐利的爪牙,锦衣卫都没查到……
“说起来,您也真是!要去成仪公主府一趟,哪能还需要您亲自跑一趟?”
“您就让如炎那小子跑一趟不就得了?”
“成仪那傻瓜公主我瞅着我都嫌弃,您还亲自去一趟……”
龙青鳞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龙卫俸禄发不上这个大麻烦解决了,本指挥使心情好,愿意出去逛一逛。”
龙如牙心中暗笑,原来……您的私心在这里啊!
就是想帮善嘉郡主消一个灾呗?
非得这样装……
得了,不管他了,摇了摇头后便汇报她要汇报的那些。
正月二十八。
姜府十三房的涛哥儿娶亲大喜。
秦如茵帮忙坐镇在十三房。
姜家十三房的院子不大,但姜家一体,十三房的涛哥儿又是十三房的嫡长子。
他娶亲大喜,光姜家本家亲戚就挤满了十三房的屋子。
还有姜家旁支们也都派了人前来参加喜宴。
再加上白氏那边的亲戚,还有新妇那边的新客……
姜家十三房根本坐不下那么多桌。
姜家十房和十一房的院子在十三房左右,对面又是十二房。
因此,姜十三爷提前拎了礼物给三家兄弟打了招呼。
一些宾客的席面安排在十房,十一房和十二房的院子里。
这样一来,事情就多了,就杂了。
白氏本就不是个能干的人。
之前也就管着他们十三房的一亩三分地,就这还不定管的明白。
加上她平常身子骨也比较弱,这事情一多一杂,闹不明白就算了,竟又急又躁的,竟病了。
病是真病。
可有些闲话就难听了。
有些嘴碎的就暗地里说十三房的长子新妇命格硬,迎亲这日还没进门呢,就克制的婆婆病倒在床了。
白氏这一病,不但无形中损了新妇的名声,也让秦如茵劳累了许多。
原本属于白氏的事,她也得安排人去接手。
几位年轻些的婶母都不愿意接手。
说到底还是瞧不上白氏。
连带着对十三房的新妇也看不大上。
也就是看在十三房的新妇和长房的善嘉郡主有些亲戚关系,她们这些做婶母的,今后不为难十三房的新妇罢了。
几位年轻的婶母都不愿意接手,那几位年老的就更不好意思劳烦人家了。
秦如茵正在为难时,她家二嫂陈氏和弟媳郑氏站出来了。
“四弟妹,长嫂她要忙着府中中馈,既然几位婶母都觉得力所不逮,那我和五弟妹来帮十三婶母撑起来。”
郑氏过来伸手扶着秦如茵的胳膊,悄声道:“四嫂别管她们,也别失望。
外面都说咱们姜家团结,但内斗从来不少,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秦如茵笑着点头,“我才不失望呢,就算没有她们几个帮忙,我们大房的妯娌一起,什么大事都能撑得起来,怕啥?”
陈氏也冷笑道:“就是!他们老一辈的不愿意团结就算了,咱们妯娌几个团结起来就好!”
“倒要让她们几家看看,这回咱们妯娌几个合力,非得将十三房的这大喜之事办的漂漂亮亮!”
郑氏又道:“恐怕,那几位婶母心里在嫉妒十三房能娶到亲家二姨姐的夫家堂妹呢!”
陈氏点头附和。
对秦如茵说:“恐怕是这样,之前我听母亲说过一嘴。
说那几位在母亲面前面前打听亲家大姨姐和亲家二姨姐的夫家都还有哪些未定亲的小女娘……”
郑氏咂舌,“这也……”
陈氏便笑了,“五弟妹也别觉得她们做的太明显,莫说她们,我都想替我娘家侄子们找四弟妹打听呢。”
郑氏一想也笑了。
摇了摇秦如茵的胳膊,娇嗔道:“四嫂,说真的,我也想替我娘家侄儿们或者姨侄儿们打听打听了。”
秦如茵被她们俩逗笑了。
“好说好说!若是有眉目,我肯定先和咱们妯娌几个说。”
妯娌三人笑作一团。
接下来妯娌三人仔细分工了一番。
在妯娌三人的努力下,十三房的喜事办的漂漂亮亮,谁也说不出一个不来。
姜十三老爷和白氏夫妻都十分感激。
白氏经过这件事后,倒是想通了许多道理。
从此对儿媳妇们也格外的维护和尊重。
涛哥儿心里更是万分感激。
这次长房三位嫂嫂替他将他的人生大事办的这般漂亮体面,让他深深明白了团结一心的力量。
当他走上青云路后,始终矢志不渝的护着姜家,始终捍卫姜家长房利益……
而他的妻子,窦霞丹今后也成了秦如茵最好最忠诚的左膀右臂。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春去冬来,又是一年年尾到来。
大应朝和钦察汗国金帐汗国联军的战争依然在继续。
而大应朝的国库也愈发丰盈。
去年这个时候,西北边疆战场上的将士们一个月最多也就五六斤的肉铺干供应。
今年这个时候,一个月足有十五斤的肉脯干供应了。
不但如此,最受将士们欢迎的还是“香脆面”。
都说那香脆面餐餐吃会厌,可隔了几日吃不上,又格外的想。
但军中的香脆面是不缺的。
倒不是朝廷的军粮都用香脆面供应了,而是秦如茵和徐大公子合作的生意已经在西北边疆那边遍地生根了。
将士们休沐时,也可在军营附近开的吃食摊子上买些自己喜欢的吃食了。
当然,那些吃食摊子也好,杂货摊子也好,都是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申请,才能在军营附近做生意的。
这日,太子殿下神情凝重的来姜九霄的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