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 > 第464章 抱大腿,万能贸易平台!

第464章 抱大腿,万能贸易平台!

    柯梃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你看得很清楚,亚洲战场已经打完了,天朝进入了和平发展。

    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实力!天朝对付一个岛国,不到一年就打趴下了,这是什么军力?

    他们的空军强到什么程度?你听说过他们丢过制空权吗?听说过他们被动防守吗?

    没有!他们从头到尾都在进攻!”

    柯梃越说越清晰:“这次战争,天朝动用了多少家底?

    据我所知,陆军前后大概也就三百万上下,还不是全压上去。

    最激烈的时候,同一时间也就百万人在打。

    空军?连一半实力都没使出来,后备飞行员动都没动!

    你想想,他们要是把牌全亮出来,这世界上有谁能挡得住?”

    他喝了口咖啡,对比道:“反过来看花旗国,他们参战比天朝早。

    在欧陆战场,拉上几个国家一起打日耳曼,打到现在也没占上风,谁知道这仗还要打多久!”

    .......

    其实在后面的对倭战争中,张元初压根儿就没打算动用全部家底,更别提举国之力去打这场大仗了。

    看看整场战争就明白了,远东战役,天朝名义上投入了二十八个集团军。

    可真正在前线拼杀的也就十来个,剩下的都在收复失地或者驻防。

    南洋那边打马来半岛,天朝就派了个西南集团军,五万多人,就把小鬼子收拾了。

    高丽半岛,前期调了三个集团军,后来又从远东调了三个,总共才六十多万人。

    南太平洋,就一个第三十四集团军加三个海军陆战师,十万出头。

    到了打小鬼子本土,神奈川登陆用了海军陆战一师、四师和两个摩托化集团军。

    北九州、下关一带,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十二个集团军。

    天朝常备的集团军有多少?整整四十个!

    可这场仗打完,动用的连三十五个都不到,更别说那些二线的地方守备部队和预备役了。

    天朝现在预备役超过五百万,真要到了危急关头,这些兵随时能拉起来上前线。

    可这些部队,连一个兵都没动!

    空军方面,全国八十五个空军师,现役战机两万多架。

    可真正飞上天的连一半都不到。

    至于那几万预备役飞行员,还有战争期间新训出来的两三万菜鸟,更是连飞机毛都没摸着。

    海军倒是全用上了,不过天朝海军还嫩,正好拿这场仗练兵,没啥好说的。

    关键是陆军和空军这两大头,根本没用全力,空军连一半力气都没使出来。

    就这样,小鬼子连一年都没撑住就跪了。

    这情况,难怪柯梃要琢磨天朝如今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被全世界看不起、让小鬼子按着打的国家,短短几年就脱胎换骨,成了世界级的军事强权。

    再加上天朝捣鼓出的那种秘密武器,轻轻松松就砸碎了小鬼子的抵抗意志,这就更让柯梃打定主意:换老大!

    反正都是当小弟,跟着强的混不好吗?

    这就好比找工作,两家公司要你,一家开五千,一家开一万,你选哪家?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跟着花旗国?那帮人精得很,肯定推他出去当炮灰,顶在天朝前面。

    他才不干这傻事呢,跟着天朝做做生意、搞搞贸易、赚赚钱不香吗?

    就算跟花旗国对上了也不用愁,天朝的舰队就在家门口杵着,安全有保障。

    要是跟着花旗国,万一把天朝惹毛了,给他扔几个“大爆竹”,那乐子可就大了。

    天朝弄出来的“核”,不只是花旗国怕,柯梃也怕得要死啊!

    这鬼东西威力那么大,挨上几颗,除了跪地举白旗还能干啥?

    ...................

    与此同时,小鬼子本土,最近冒出来个叫“万能贸易平台”的东西。

    这平台可不得了,算是商界划时代的革新。

    在这平台上,你能找工作、招人、买各种矿产物资……啥都能干。

    不用说,这肯定是邱世杰和郑清泉这两个大商人折腾出来的。

    他们合计了这么久,终于在小鬼子本土正式挂牌了。

    为了少点麻烦、避免意外,这平台的注册地和总部都放在了天朝本土的宁京。

    不过宁京总部就是个名头,眼下真正重要的分部在魔都和小鬼子首都。

    但光靠他们俩,动作不可能这么快。

    毕竟两人都是大商人,人脉广,而且按规定,个人持股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三。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又在国内拉了几个大老板合伙,一起搞这个平台。

    结果这摊子铺得比他们原先想的还大。

    .....

    “目前我们的分部已经开设了不少,其中福冈、名古屋等地都已经有分部存在。

    机构已经拉起来,并且也招募了很多岛国百姓,对他们所擅长的技能,文化程度,年龄等都做了统计。

    国内方面,王老板他们正在搭建,燕京、盛京这些大城市也铺开了。

    李老板那边,也从工商部和工业部拿到了营业执照以及采矿证书等,不过这里倒是有一点问题。”

    “眼下咱们国内,还有西伯利亚、远东都不让私人开矿了。

    但工商部那边指点我们,说不如去澳洲和南洋试试。我国现在已经和澳洲建立了平等的贸易往来关系....”

    郑清泉坐在一把椅子上,手里捧着一个茶盏,一边喝着茶,一边向邱世杰说着公司目前的一些动向。

    战后嘛,商机遍地,发展经济才是正题。

    他们这些大商人自然忙得脚不沾地,都想着抓紧赚钱。

    “分部和矿的事先不急!”

    邱世杰放下茶盏,精神头十足地说道:

    “这几个月,国内往倭国跑的商人越来越多。咱们这买卖想火起来,关键得吆喝出去!

    得让他们都知道咱们这平台,还得想办法拉他们来用。

    这块儿,不知道弄得怎么样了?”

    说到赚钱,他的精神头就来了。

    对他们这个贸易平台来说,眼下赚其他商人的钱是最快、最见效的。

    前期投入这么大,总得有点进项撑着才行。

    虽说大家合伙凑钱办的公司,但只出不进,谁也扛不住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