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 > 第461章 喷射式舰载机,导弹试验!

第461章 喷射式舰载机,导弹试验!

    陈绍宽的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难啊……这事儿我琢磨过。

    想用咱们的陆基航空师顶替空军师,问题太大。

    眼下海航清一色装备地狱猫舰载机,新机型还在图纸上呢。

    我在宁京这几个月可听说了,空军的喷射式战机都快服役了!人家进步神速,咱们呢?”

    他越说越感慨:“当年空军换装P47,咱们用地狱猫。人家上了H-3,咱们还是地狱猫。

    现在人家要上喷气机了,咱们手里攥着的还是地狱猫!

    从本心上来讲,地狱猫舰载机的确是一款不错的舰载机,但你也知道,它的设计重心全在对付零式上!

    如今我们要调往南太平洋应对花旗国,地狱猫舰载机显然不够用。

    这件事我希望再拖一下,得等溧水研究所那边研制出新式的舰载机才行,我们的地狱猫舰载机也必须要换装。”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空军那边,张元初要求的“服役一代、研制一代、构想一代”搞得风生水起。

    海航呢?新舰载机迟迟不见影。

    不是设计师不努力,实在是空军那边的研发速度太快,队伍太强。

    本来H-3出来那会儿,海军的新舰载机都快定型了,结果性能一比,差太远。

    设计师脸上挂不住,直接推倒重来。

    刚有点眉目,空军的喷射式战机又横空出世,还得了总司令的首肯。

    得,海军这边又得从头开始研究喷射式舰载机。

    所以海军苦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款新式舰载机研制出来。

    “换装?谈何容易!”沈鸿烈接话道,语气也带着忧虑,“说实话,空军那喷射式战机空重就快十吨了!

    加上油弹、飞行员,稳稳超过十吨!咱们的蒸汽弹射器,能伺候得了这么重的铁鸟?

    地狱猫空重才四吨出头,最大起飞不到七吨……”

    喷射式战机可不是一般的蒸汽弹射器能够使用的。

    原本时空战后,米字国搞出了喷射式舰载机,弄到航母上,结果发现不太实用。

    最后又不得不搞一个无敌级航空母舰出来,只是搞出来发现,还是不太实用。

    那咋办?又给搞出一个扯淡的海鹞式舰载机,这才将喷射式战机给用到了常规动力航母上。

    但这为了适应航母搞出来的喷射机舰载机,一句话,辣眼睛。

    最高时速一千五百公里,作战半径才七百多公里,高空截击只能撑三分钟!

    所以,想把喷气机大规模搬上航母,除非有核动力提供充沛的蒸汽。

    或者研发出更强力的弹射器,造出更大吨位的航母才行。

    ...........

    天朝本土,西北某戈壁滩上

    这里终年荒无人烟,再往北便是浩瀚沙海。

    但就在这片寂静之地,却是有一群人聚集在一座光秃秃的小山丘上。

    军装、白大褂、灰色短袖,他们穿着各异,但都戴着护目镜,目光投向远方。

    他们就是“天马计划”和“云计划”的核心科研团队,以及负责保障他们安全的部队官兵。

    “距离发射还剩不到三分钟,三分钟后,D-1号实验导弹准时点火!”

    朱云卿站在程广义身边,抬手看了眼腕表。

    “唉,也不知道能不能成。”黎青宏在一旁锁着眉头,“这爆炸威力到底多大?落点离我们定的目标又差多少?

    费了这么大劲儿搞出来,可别让人太失望啊。”

    之前在西南云山天马研究室里,算出来的数据看着还行。

    可真到了发射关头,现场这些老家伙们心里都没底。

    这玩意儿在世界上来说,天朝不是第一列。

    但把计算机用在导弹制导上,天朝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计算机能否像他们之前想象当中的那样,对导弹的命中率有着很大提升,他们尚不清楚。

    三分钟转眼即逝,在西南云山深处一座高耸山峰的顶端。

    一块巨大的地面缓缓移开,露出了下方厚重的圆形钢板。

    紧接着,钢板也向两侧滑开,一个黑洞洞的发射井口显露出来。

    “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一枚导弹拖着长长的炽热尾焰,如利剑般刺向苍穹!

    升空至千米高度时,它自动调整姿态,猛然转向,朝着正北方向疾驰而去。

    发射井口迅速关闭复原,地面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开启过。

    从发射井到预定落点的直线距离足有六百五十多公里。

    比起日耳曼国那些短腿导弹,天朝这枚导弹的理论航程达到了八百多公里,明显更胜一筹。

    当然,理论归理论,实际能飞多远,还得看这次试验结果。

    D-1号导弹依靠火箭助推,速度极快,远超天朝刚服役的新式喷气式战机,时速接近1.0马赫。

    六百五十公里的距离,大约半个钟头就能飞抵。

    …………

    程广义等科学家们紧握着望远镜,屏息凝神地望向遥远的天际。

    当视野中终于出现那道拖着尾焰、急速逼近的轨迹时,所有人脸上都绽开了笑容,导弹飞来了!

    “轰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大的爆炸威力以落点为中心,瞬间将半径一公里内的一切撕碎、摧毁!

    狂暴的冲击波掀起漫天黄沙,在半空中形成一层久久不散的黄褐色尘幕。

    爆炸的余威尚未完全平息,程广义等科学家们就按捺不住了。

    不顾军队人员的阻拦,急切地冲进了那片刚被蹂躏过的爆炸区域。

    一进入现场,人员立刻散开,各司其职:

    记录精确落点坐标,计算与原定目标的偏差距离,评估爆炸威力、杀伤半径和破坏效果……

    程广义和朱云卿脚步最快,径直走向爆炸中心,那里还散落着导弹爆炸后的残骸碎片。

    程广义站在巨大的弹坑边缘,抬头环视了一圈惨烈的景象,又低头仔细核对着坐标数据,眉头不由得皱紧了。

    “云卿,”他抬头问道,“日耳曼国的导弹,落点偏差一般是多少?”

    朱云卿略一思索,答道:“普遍在一两公里到三公里之间吧。

    我们搞到的数据显示,他们偏差最大的一次有十一点二公里,据说那次是出了意外,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

    最小的一次倒是只偏了六百米,原因也不详。”

    在这个计算机尚未普及、更没有军事卫星的时代,导弹的精度普遍惨不忍睹,飞得越远,偏差越大。

    发射时角度差之毫厘,几百公里外就谬以千里。

    当然,日耳曼国的导弹普遍也就飞个两百五十多公里,可能动力上也有局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