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 > 第446章 战友相聚,一刻不停!

第446章 战友相聚,一刻不停!

    天朝,宁京

    王亦秋回到阔别已久的城市,眼前的变化让他差点没认出来。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两旁路灯成排,路面干净得发亮。

    洒水车慢悠悠地开过,穿着黄马甲的环卫工人仔细地清扫。

    购物中心门口,老百姓提着大包小包,脸上透着股满足劲儿。

    “哎!”王亦秋忍不住感叹,“这几年不是在北边戍边,就是在北边打仗,才多久没回来?

    宁京这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了!”

    如今的宁京,早就不是当年的老样子了。

    当年,它虽然是天朝数得着的大城市,可搁在世界地图上,真排不上号。

    可这几年大建设搞下来,宁京有一半地方已经脱胎换骨,透出国际大都市的气息。

    高楼大厦林立,新修的马路宽敞笔直,现代化的味道扑面而来。

    不仅城市面貌变了,人们的穿着也跟着时代往前走。

    过去几十年里,旗袍是天朝女性的宠儿,被认为是最美的服饰。

    虽然它起源于满清宫廷服饰,带着浓厚的满清文化元素,但在许多人心里,它就是优雅和美丽的代名词。

    可如今,政府大力提倡汉服复兴,汉裙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在宁京、魔都这些南方大城市,街上穿汉服的姑娘越来越多。

    不少店铺门口迎宾的姑娘也换上了漂亮的汉裙,成了一道新风景。

    ......

    王亦秋站在一辆军用吉普旁,一身笔挺的军装,肩上三颗将星闪闪发光!

    当别的集团军司令还扛着中将衔的时候,他王亦秋,还有周成义、孙明礼、吴德水几个老伙计,已经率先跨进了上将的行列。

    “将军,”身后一个年轻卫兵好奇地问,“以前的宁京……啥样啊?”

    不是谁都来过宁京,就像不是谁都去过首都。

    “以前啊?”王亦秋望着眼前繁华的街景,语气里带着点沧桑,“以前就是个又老又破的老城……

    唉,当年还在宁京保卫战里被打得稀烂。太久了,好些模样,真想不起来了。”

    六年前,他还是个小小的上尉副营长,谁能想到,六年后的今天,他竟成了上将!

    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最年轻的那一拨了。

    话音刚落,一行车队开了过来,一队士兵迅速下车。

    王亦秋的卫队立刻警惕起来,几乎是本能地将他护在中间。

    “放松点!这是宁京,咱们的地盘,哪来的敌人?”王亦秋抬手,示意卫兵放松戒备。

    因为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军车上跳了下来。

    周成义,第二集团军的上将司令,勘察加半岛收复战的总指挥,更是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

    “老周!”看到那张蓄起了短须、更显沉稳的脸,王亦秋咧开嘴,欣喜地喊了一声。

    “哈哈,老王!我打老远就瞅见你杵在这儿,还以为自个儿眼花了,没想到真是你小子!”

    话音未落,周成义已经一个大步跨过来,两条铁打的胳膊张开,结结实实地给了王亦秋一个熊抱。

    两人跟较劲似的,互相在对方后背上“咚咚咚”擂了好几拳,直到都咧着嘴“嘶嘶”抽气才算罢休。

    “啥时候溜达到宁京来的?嘴够严实的啊,连个屁都不放一声!”

    周成义松开手,又笑骂着照王亦秋肩膀不轻不重地来了一拳,这才问起正事。

    王亦秋揉着肩膀,脸上也笑开了花:“三个钟头前刚在城外空港落地!

    进城一看,嚯!这变化翻天覆地啊!瞅哪儿都新鲜,走着走着就在这儿杵着了。你呢?啥时候滚回来的?”

    “我?”周成义一挑眉,说道:“四天前就到了!

    你是不知道,上礼拜统帅部那电报拍得急,让我把手里的活儿给副手,麻溜回宁京述职,这不就颠儿回来了。

    你这趟回来啥事儿?是不是统帅部要给你派新差事了?”

    他边说边拉着王亦秋往路边挪了挪,省得挡道。

    “统帅部就给我发了个电报,让回宁京述职,别的啥也没提。”王亦秋摇了摇头,一脸懵逼。

    他当时正搁西西伯利亚搞人口数据调查呢,电报一来,立马就动身了。

    周成义摸着下巴,眼珠子转了转:“嘿,这就奇了怪了,统帅部把咱俩一块儿薅回来,你说……是不是有啥大活儿?”

    “我哪儿知道啊!”王亦秋双手一摊,“统帅部那几位爷的心思,九曲十八弯的,我这点道行哪够揣摩?”

    “啧,装!接着装!”周成义一脸促狭地用胳膊肘怼了他一下,

    “你不一直自诩半仙儿吗?老爱瞎琢磨推演,这次也推一个试试?”

    “滚犊子,你才半仙儿呢!”王亦秋笑着把话怼了回去,“我那是数据分析,跟瞎猜不是一码事儿。”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逗着贫,话语间都是久别重逢的热络。

    ...........

    五行大楼,统帅部,张元初办公室。

    门被推开,杨杰夹着个文件夹,乐呵呵地走了进来:“老张,周成义那小子,四天前就回宁京了。

    刚空军部那边也递了消息,王亦秋几个钟头前在空港总基地落了地,空军挺周到,还派人送了他们进城。

    估摸着这会儿啊,正在城里头当刘姥姥进大观园呢!这帮小子,可别被咱们这新宁京给迷花了眼,找不着北喽!”

    张元初正翻着一份文件,闻言笑道:“这几年,宁京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嫌慢,他们不得好好瞅瞅?

    而且这些老伙计东奔西跑,南征北战,这些年不是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哪有过几天安生日子?

    难得逮着点空儿,就让他们撒开欢儿多瞅瞅,多歇歇脚,挺好。”

    “嘿,你倒是对他们够惯着的。”杨杰笑着打趣,语气里倒没多少调侃。

    他心里非常清楚,张元初起家的那五千多号人,现在还剩下几个?

    这些活下来的老兄弟,这些年是真没捞着几天安生日子。

    抗战那场硬仗刚啃完,骨头还没歇利索呢,全国范围内整编国府军队的大活儿又压下来了。

    他们立刻又成了救火队员,天南海北地扑腾。

    好不容易整编有点眉目了,军队改革的大旗又竖起来了,集团军成了基础作战单位,得,又是一通脚不沾地的忙活。

    刚以为能喘口气,二战又打到了节骨眼上了。

    斯拉夫被卷了进去,小鬼子又在远东蠢蠢欲动,他们又得披挂上阵,调动布防,威慑四方。

    可威慑的劲儿还没松呢,天朝也正式下场参战,北上揍小鬼子!

    等到远东收拾利索,又马不停蹄去收复失地……

    这一圈忙下来,张元初不计较他们多逛会儿街,杨杰完全能理解。

    看看其他集团军司令,像明新路他们,好歹在盛京还歇了两年。

    王亦秋、周成义这帮人,怕是半年安生觉都没睡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