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快快请起,陛下也只是问问,毕竟你们都是汉人,你去逐鹿中原,也更容易被中原人接受,如果李大人没有这个想法也好,毕竟胶东和辽东两地也能够为李大人发挥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了!"
崔游也不知道是真的信了还是假的信了,李万年则试探道:“陛下乃天人下凡,一统契丹诸部,佣兵二十余万,逐鹿中原指日可待,只要陛下愿意做中原的皇帝,臣定当鼎力相助!”
李万年这不是试探,纯粹说场面话,耶律阿保机一直想做中原的皇帝,只是作为契丹民族,缺乏文化内核,难以统治文明程度更高的中原,这就是为什么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以及后面的几个皇帝陆续推动汉化的原因。
崔游心想,本来是有二十万的, 被你杀了不少,现在不到二十万了,这也是陛下一直不敢再动手的原因。
还有一个不出手的原因就是李万年比陛下还要大两岁,本以为李万年会走到陛下前面,但最近几次见面,李万年的精神头很好,而且越发的年轻,而陛下则是越发的老态龙钟!
“是啊,我有这两块地方就足够了,而且我在这里也是为了给陛下稳定大后方,好让陛下去逐鹿天下啊!崔大人你想想,陛下拥有二十万铁骑,一个骑兵顶十个步兵,相当于佣兵二百万,陛下要是去逐鹿天下, 那不摧枯拉朽啊?加上我在后方辅助,陛下登基为中原皇帝,那是稳稳当当的啊!”
李万年开始蛊惑崔游,他希望契丹皇帝先忍不住动手,因为一旦动手之后,他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崔游想了想,其实天下兵力最强的确实是契丹,但综合国力最强的不是契丹,还是中原这几个大的势力。
“李大人的想法,我会传达给陛下的,不过陛下要逐鹿天下,王守义几乎是迈不过去的坎,如今你的家人也都到了辽东,既如此,也应该和王守义干一仗了!这样陛下才能放心啊!不然朝中一些大臣经常说李大人首鼠两端,要遣兵讨伐!”
崔游这么说,也算是在李万年的预料之中,他并不是害怕契丹拉讨伐,而是他不想这么早和契丹开战。
他控制的辽东以及胶东都是以农耕为主,只有辽东部分地方有畜牧,作为农耕文明,他需要时间去积攒底气,粟米刚收一季,百姓还没过几天好日子,一旦契丹派出几万大军,老百姓的安稳日子又没了。
而且,他还要在北部建立新的州县,作为抵挡契丹的军事据点,这些也都需要时间。
“请陛下放心,臣在秋收之后,年底之前必然会对王守义开战,而且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卢龙城!”
李万年说的卢龙城其实就是卢龙塞,他虽然没有直接掌控这个地方,但这个地方的很多将领都臣服于他,只是这个地方名义上还是王守义管辖,后来秦玉当了刺史,现在秦玉和双方势力达成某种平衡,让这个地方变得十分的暧昧。
“好,陛下就希望看到这一天!”
崔游得到李万年的保证,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要是李万年还不和王守义开战,那意味着李万年不想臣服了。
而且,近期王守义派出兵马袭击契丹部落,让陛下十分恼怒,不给予王守义痛击,对不起契丹的损失。
“放心好了,这段时间我也要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准备和王守义这老东西决一死战!”
李万年的语气中透露着对王守义的憎恨。
“嗯,另外就是公主殿下何时从胶东回来,陛下是真的想公主了,想让公主殿下回家看看!”
“请放心,我马上传信给公主,先让他回到营州!”
“如此便好!”
......
打发了崔游之后,祝英台来到了李万年的跟前。
“这崔游怕是来者不善吧?”
祝英台也知道他们的实力近期膨胀得厉害,契丹不可能不警惕。
“不错,想让我和王守义开战,不同意就直接派兵攻打我辽东!”
李万年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这耶律阿保机也欺人太甚,我们现在有八九万的兵马,真要打起来,契丹不一定会赢!”
祝英台也是气不过。
“我们现在有多少甲胄?”
李万年问道。
“全部算上,也就两万五千副甲胄!现在披甲率不到三成了!”
祝英台如此说道。
“哎,军队扩张太快,导致披甲率下降也实属正常,其次就是甲胄的制作难度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的军队发展思路要更换,组建两万五千的披甲精锐,其中五千是重甲骑兵,两万是重步兵,其次,再在组建一万五千的轻骑兵,这样我们就有两万的轻重骑兵,刚好对应我们有四万匹马,这样算来,我们的精锐士兵大概有四万五千,剩下的一半作为普通兵员!”
李万年说完,祝英台没有反对,毕竟有四万五千的精锐已经是极好的了。
“还是早上讨论的官制的问题你起码要在科举之前搭好架子,科举之后,就可以按人才类型填充到这个架子中!”
祝英台催促道。
“好,我已经有所想法,我将名单画下来!”
说完,李万年开始画图,将组织结构图画下来。
祝英台听到是要画画,也凑过来,只见李万年按照自己先进的思维,画了一张组织结构图。
图上,他作为一号人物,然后副手是两位节度副使,然后下面就是三位观察使以及兵马水军使,
观察使下面就是各州刺史,兵马使往下就是马军使,步军使以及水军使。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就是祝英台作为节度副使,兼任总督兵马使,负责军务,王建作为总督观察使总督三位观察使,但是王建一旦掌握了真正的权力,哪怕是文臣的权力,怕也是按耐不住野心,故而就只能当让观察使和总督兵马水军使平级。
这样,王建兼任其中高丽道观察使,但不掌兵权,给了对方部分里子,又不至于权力的失控。
当然,要是身边还有更听话的文臣,他自然是会重新调整官制,设立总督观察使。
同时,他给给这些官员做了品级,首先是节度使是正二品,节度副使是正三品,观察使以及总督兵马水军使和军需使都是从三品,刺史、马军使、水军使以及步军使都是正四品下。
看到这些官职,祝英台好奇道:“你不设六部吗?”
“我要是设了六部,契丹人知道了不得跟我拼命,而且其他各方估计都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