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将领们就都到了,但是杜光庭并未直接出现在将领们的议事现场,而是在屏风后面,毕竟他不算文官,也不算武官,参与这种会议不太好。
“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了!国号大唐,建元同光!”
李万年说完,众人有的不意外,有的还是很意外的。
“这李存勖又不是真的李唐皇室,他建立大唐有些说不过去啊!”
孙威第一时间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毕竟是淄青的节度副使,他很明白其中的关键,一些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李存勖是李唐皇室后裔呢。
“不错,他建立大唐估计也是想避免被大凉指责为叛逆之徒,从名义上,他起码比大凉要正统一些,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估计会对我们用兵了!”
李万年说完,大家也开始严肃了,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的淄青军将领,他们很清楚现在淄青节度使和李存勖关系要好,一旦李存勖称帝,那么下一步就肯定是要对李万年动手的,不然后续攻伐大凉,淄青节度使不会出兵的!
“大人放心,我等有五千玄甲骑兵,还有上万精锐步兵,共同驻守莱州城,另外有莱州港的退路,完全不用担心!”
孙威还是有信心的,他们的退路是有的!
“嗯,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和朝廷联系一下,让他们要给魏博方向一些压力,李存勖的自己的兵马加上投靠的魏博军,总数还是不少的,需要朝廷那边帮忙牵制一部分!另外,诸位大人在淄青军内还有其他的好友以及下属吧,全部给其去信,让他们弃暗投明!不管有没有效果,信一定要送出去!”
李万年最后一个决定就是要从内部瓦解淄青军高层之间的信任。
“得令!”
随后,大家开始行动了。
斥候也不停的监视附近。
也就是在李存勖称帝的七天之后,大凉朝廷终于发布了讨贼檄文,李茂贞是绝对接受不了李存勖光复大唐的,而且在圣旨中说了李存勖的真实身份。
一时间,天下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
李万年得到消息,大凉朝廷派出十万大军,实际才五万,陈兵在相州、濮州一带,准备围攻魏州。
相州就是前世安阳市、而濮州就是前世的濮阳市,而他们的攻击重点就是魏州,也就是前世的大名县一带!
听到这个消息,他松了一口气,既然朝廷派出大军,那么李存勖大概不会亲自来莱州作战,肯定要在魏州对抗朝廷的大军,所以派来的大军数量也不会太多,顶多不会超过一万,而且大概不会有骑兵。
因为李存勖也很清楚,他并不想真的帮大凉朝廷,所以派来的绝对不会是精兵,更不会有骑兵。
在五代混乱时期,一万士兵已经是很大的规模了。
李万年每天都能收到情报,包括魏博军一万人离开魏州前往青州,接下来前往莱州,但是魏州到莱州相距千里,日行五十里,也需要二十天,日行百里不是没有可能,但坚持不了几天。
所以大概小一个月,对方才会抵达莱州附近,他还有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在那日会议之后,陈南亲率两千五百骑前往登州。
登州有五千守军,不出意外,这五千守军会两面夹击莱州,李万年前几日就想动手,但马匹状态不好,现在不用担心了,两地相距不过两百五十里,骑兵急行军两日便可抵达。
陈南一人两骑,在第二日正午,来到了登州城外二十里。
此时,陈南没有着急动手,因为孙威的信还没送到登州,如果登州的守军不打算投降,他再考虑攻城。
当天下午,莱州刺史就接到了孙威的亲笔信。
莱州刺史名为许昌,也是一位将领,在节度使的地界上,很难有纯粹的武官。
当收到信的许昌顿时觉得头疼无比,他在登州,被莱州隔开,他知道李万年定然不会放心他在后方的。
可是没想到,孙威这么快就替李万年送信来了。
信件的内容就是想让他归顺,但他不一样,他的一个儿子在青州做官,其实就是质子,其他家人倒是都在登州。
所以,他心中很犹豫,如果不同意,李万年部必然来攻,到时候丢城失地,自己的性命怕也是难保。
可要是投降了,自己的那个在青州的儿子性命定然是不保的,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儿子数量够多,莱州城内就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只因他有六房妻妾!
“送信之人在哪?”
许昌问官吏。
“送信之人是一个商人!还在城内!”
小吏如此回复,他也只好作罢,他没有着急回复,而是再等一等。
“嗯,下去吧!”
许昌将信件放在蜡烛上点燃,付之一炬,这种东西看完就行了,放在身边就是灾祸。
城外隐藏的陈南在等待结果,但没有回信,他便知道许刺史还是在犹豫之中。
随着夜幕降临,陈南带着人靠近了城墙,他们是骑兵,一旦靠近莱州城,根本无法隐藏自己的行迹,最终,城墙上的士兵发现了骑兵靠近,迅速检查城门,确保已经关闭。
陈南一点都不慌,他围困了城墙的三面,只有靠海的北面城墙没有任何的围困。
大军是骑兵前来,并未携带多少攻城器械,只能佯装进攻。
莱州刺史许昌得到消息,来到城墙,看到就不到三千骑兵,这让他很奇怪,要知道,攻城战之中,骑兵是没有作用的,必须要下马步战!
而下马步战就需要足够的人手,两千多兵马攻打有五千驻军的登州,而且几乎没有像样的攻城器械,显然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双方就在城内外对峙,陈南也并未下令进攻。
就这么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有传令兵前来汇报。
“大人,另外五千人靠岸了,现在正朝着莱州城而来,路程应该不足半个时辰!”
“好!”
陈南本就是用骑兵来吸引目光的,靠海的那一面之所以不围困,不是为了围三缺一,而是留给后方的援军,他们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