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 第180章 悄悄的进村

第180章 悄悄的进村

    双龙乡地处偏远,杨锦文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天已经全黑。

    双龙乡派出所的的公安,在他们来的路上,停了一辆警车,车顶闪烁着红蓝警灯。

    杨锦文把车靠边停下,两个穿着便衣的公安立即走上前来。

    “哪位是杨队?”

    杨锦文走上前:“你好,我就是。”

    “杨队好,我叫伍金泉,辛苦了,路不好走吧?”

    “还行,对了,1.5cm宽的尼龙带是在哪家店出售的?”

    “就我们乡上的杂货铺,老板姓李,我带你们去。”

    “辛苦。”

    “没事儿,都是为了工作嘛。”

    乡镇上就一条街,两侧都是学校和店铺,以及两栋机关单位的宿舍,楼高不过五层。

    这个时候,店铺的卷叶帘都拉了下来,大多已经闭店。

    只有前边一家店里,亮着昏黄的灯泡。

    伍金泉招呼道:“就那家杂货铺。”

    杨锦文点头,跟着他迈上台阶。

    门口的长条凳上坐着几个人,其中一个人是所里的公安,在店里看守着。

    老板是个矮个子,有些木讷老实。

    见到一群人乌泱泱的过来,他搓着手,表情显得很胆怯。

    老百姓看见机关单位的人,特别是公安,天然就害怕三分。

    伍金泉安慰他:“老李,你别害怕,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市局的公安同志,杨锦文。”

    老李点头哈腰,赶紧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白红梅。

    “杨同志好,各位同志好。”

    伍金泉摆手:“大家伙都不抽烟,别搞这些。老李,杨同志问你什么话,你就答什么,就像今天下午你告诉我的。”

    “明白。”

    杨锦文看了看杂货铺里面,什么东西都在卖,农具、农药、种子、锅碗瓢盆什么的。

    “铺子里有卖尼龙带?”

    老李没说话,直接就往铺子里钻,再出来时,他手里拿着一圈白色的尼龙带。

    “伍所问过我,就是这个。”

    杨锦文拿在手上,站在他旁边的猫子立即掏出手里的电筒。

    白色的光晕照在这一圈尼龙带上。

    姚卫华围上来,眼睛立即睁大:“纹路一样的。”

    杀害和捆绑李秀梅的那条尼龙带,是人字形纹路,跟一般的平面型纹路有很大的区别。

    杨锦文喊道:“卷尺。”

    伍金泉吩咐:“老李,有卷尺吗?拿过来。”

    “有的,有的。”

    老李拿过来后,姚卫华赶紧接过去,拿出卷尺,对着杨锦文手上的尼龙带一量。

    不多不少,刚好1.5cm。

    姚卫华震惊道:“就是这种!”

    他咽下一口唾沫,不仅是他,齐斌和蔡婷都对视了一眼,他们没想到,还真能找出一模一样的尼龙带。

    猫子倒是很镇静,表现出‘我早知如此’的表情。

    杨锦文把尼龙带递给猫子,看向老板。

    “老李,你这尼龙带上哪儿进的货的?”

    “就隔壁的大雁市。”

    “除了你这里,你还知道哪里有卖的吗?”

    老李摇头:“我们乡上,就我一家卖这样的尼龙带。”

    显然,他只知道自己生活地界的事情。

    “这种尼龙带买的人多吗?”

    老李点头:“逢场的时候,能卖一些出去,像是那些编背篓的竹匠会来买一些。”

    杨锦文点头:“最近这段时间,你有没有卖给谁?”

    “有的,我刚和伍所讲过,十一村的高杭军。”

    “你卖给了他多少米?”

    “二十米,这个尼龙带很贵的,一般人都不买的。”

    “他用来干什么?”

    “他们家建房子用。”

    “你怎么知道他家建房子?”

    老李指着前方乌漆墨黑的道路:“我就是十一村的,就在黄桃园后面那个村子,过去就是十一村。”

    杨锦文点点头:“谢谢你啊,对了,这圈尼龙带,我们要买下来,猫哥,给钱。”

    猫子掏出钱包,问道:“多少钱一米?”

    老李不敢回答。

    伍金泉道:“就按照你拿货价算。”

    老李只好点头,随便报了一数。

    猫子把钱给他后,叮嘱道:“你给我开一张发票,要复印的那张。”

    杨锦文走远了几步,姚卫华和猫子几个人立即跟上。

    老李道:“伍所,这事儿行了吧?”

    伍金泉向他摆摆手:“你先等一下,别着急。”

    见他们围上来,杨锦文道:“伍所,说说这个高航军的情况。”

    伍金泉点头,拿出笔记本,因为天太黑,乡镇的街道也没有路灯,猫子打开手电筒,给他照亮。

    “这个高航军的家,住在十一村一组,户籍显示,除了高航军是户主之外,还有他老婆,大儿子、大儿媳,孙子,以及一个老幺,一家六口人。

    我在电话里和你说过,他家这个老幺叫高明亮,未婚,因为老家建房子,所以刚从外省回来。”

    杨锦文问:“多大年龄?”

    “户籍显示的是27岁。”

    “他大哥呢?叫什么名字?”

    “高明怀,比他大三岁,现年30岁。”

    “这个高明怀一直待在老家的?”

    “是,农闲的时候,就在周边打一下零工。”

    “这几天,乡镇上有没有哪个人见过高明亮?”

    “这我就没查了。”

    杨锦文琢磨着,没有吱声。

    这时候,齐斌建议道:“杨队,作案工具既然已经找到了,我们得马上通知何队,让他和章队带人来,进行抓捕。”

    杨锦文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碍于前几次的抓捕场面,他有些担心。

    姚卫华低声道:“得了吧,抓一个人而已,我们自己就行。”

    他拍了拍自己的后腰:“枪都带着呢,还怕干不过这个小子。”

    杨锦文担心的不是这个,他问道:“伍所,乡里最近有没有出现什么外来人?”

    伍金泉摇头:“这个我确实不清楚,没太留意。”

    “十一村的村长,能信得过吗?村长和高明怀这家人关系怎么样?”

    “十一村有两个大姓,村长姓田,是个老村长了,也是老干部,田村长的为人还行。”

    “所里能派出多少人?”

    见伍金泉有些犹豫,杨锦文又道:“岭蒙县的灭门案知道吗?我们抓的就是这个案子的犯案人。”

    一听到这个,伍金泉眼神一震,早上接到县局的电话,万局长根本没给他提这一茬。

    岭蒙县的灭门案,乡镇的老百姓不知道,但伍金泉是知道的。

    这个是一个大案,双龙乡要是配合杨锦文他们抓人,案子侦破了,所里那可是露脸了。

    他当即道:“我把下班的人都叫回来,再叫一些治安员,应该有十几个人吧。”

    杨锦文点头:“加上我们,差不多够了,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警棍,手电筒这些都准备好。”

    “行,我马上就去办。”

    派出所的公安在乡上都有住宿,伍金泉在楼下吼一嗓子,十几个人搂着裤子跑下了楼,就连老所长也不顾严寒,从被窝里爬起来了。

    伍金泉没敢事先和他们说抓的是县城灭门案的犯案人,只是说要提几个人回来,大家伙也见怪不怪了,当即去所里拿了家伙。

    二十几个人,挤在三辆车里,其中一辆还是伍金泉借的车,直奔十一村。

    距离确实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

    十一村没有所谓的村口,村民都住在一个大堰塘的四周。

    而且也没有直通村里的公路,车停在土路边上,然后给村长家打电话。

    为什么不直接进去,很简单,因为对这片熟悉的一个公安道:“十一村,家家户户都养了狗,贸然进去,那些土狗几乎能吵翻天。”

    村长很快就来了,打着一个手电筒,披着军大衣,跑到车子边。

    他和伍金泉很熟,经常一起开会。

    伍金泉把事情和他详细说了一遍,但没说具体的案子,只说高明亮两兄弟在城里犯了事儿,得抓这两个人。

    村长往前面一指:“老高的家就在前头,我跟你们一起去。”

    杨锦文道:“不是,他们具体是住在哪里?要是惊动了村民,把我们给围了,就不好办了。”

    “他们敢!”村长脸色一正:“放心,有我在呢,实在不行,我把老书记也叫上,老书记上过战场的。”

    伍金泉有些无奈:“老田,你就直接说,他们家住哪儿?”

    “不是给你说了吗?就前边的公路上,周围没有其他人住,他们建的房子也在那儿。”

    “没其他人住?”

    “是啊,上去抓人就行,你们怕个啥?”

    杨锦文点头:“行,您老上车,快到地方了,您就吱一声,咱们的车不要开过去,就步行过去。”

    村长深以为然:“我懂,悄悄的进村。”

    车子往前走了不到五分钟,村长就喊停了。

    “就前边,你们看见了没?房子建到二楼,快要封顶了。”

    伍金泉问:“那他们一家人住哪儿呢?”

    “这房子后面有一间棚屋,老高一家几口,暂时都住在里面。”

    此时快凌晨了,外面已经开始打霜,天气冷的刺骨。

    自建房周围一片漆黑,但是能看见棚屋的轮廓。

    “停车。”杨锦文招呼一声:“所有人下车,把人围起来,实施抓捕,老村长,你一会儿帮忙认人。”

    众人应了一声,下车后,他们分成三队人,准备包抄前面的棚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