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292章 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抓狂了

第292章 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抓狂了

    普林斯顿,下午三点,茶歇室,

    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大家已经没了要讨论学术的兴致,如今国际形势风雨欲来,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危考虑。

    对学者们来说,一个安稳的环境才是最大的财富。

    “听说陈教授回国后创办了一个期刊?”

    数学年刊主编赫尔穆特对旁边的费弗曼说道,作为期刊主编,他对这种消息还是很敏感的。

    旁边的威腾摇摇头,“到了他这般成就,不要说办期刊,就是办个学校,华夏说不定都会陪他玩。”

    话虽如此,但言外之意还是很不看好陈辉这个期刊。

    毕竟数学年刊和数学学报这种四大顶刊都是经过无数年积累才有如今地位的,华夏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积累,尤其是在如今学术界资源几乎被西方垄断的情况下,华夏的期刊若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是很难出头的。

    并且华夏语也不是学术圈通用语言,难道还有人会为了看懂这本期刊专门去学华夏语?

    真当数学家的时间不值钱?

    “陈教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表论文了,说不定他积攒了好几篇论文准备在自己的期刊上发表呢。”

    威格德森教授有些好奇的问道。

    “积攒了论文又有什么用?”

    “除非是黎曼猜想证明这个级别的论文,否则也不会有多少人会为了看他的论文就去购买他的期刊吧?”

    14年菲尔兹奖得主巴尔加瓦满不在乎的说道,他研究的方向同样是数论与代数几何,在数论上有很深的造诣,陈辉的论文他看过,的确有过人之处,却也不值得他因此去学习一门语言。

    当然,若是陈辉真的证明了黎曼猜想,他倒是会去买一本这个期刊,因为像黎曼猜想这样复杂的证明,若是不能看原作者的原文证明,仅仅只靠翻译,会产生很多的歧义。

    不过他不相信陈辉能证明黎曼猜想,至少,不可能这么快的证明。

    费弗曼同样是摇头,别人不知道,他却是大概知道陈辉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在做什么,毕竟,陈辉离开时,可是给他们来了一场华丽的表演,那场仿佛为他量身定制的飓风,到现在还在他的眼前。

    他知道,陈辉的气象模型必定是成功了,联想到那么巧合,又那么精确的飓风,陈辉研制的模型甚至可能远超他的预期,很多神奇的妙用。

    他不相信,陈辉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构建气象预测模型上,还能顺便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

    “我可不这样认为。”

    一旁的德利涅神色严肃的摇头,“你们都忘了普林斯顿是怎么来的了吗?”

    一语惊起千层浪。

    茶歇室中顿时安静了起来。

    他们当然明白德利涅说的是什么意思,如今的普林斯顿,不过是继承了哥廷根学派的遗产,当年世界数学的中心,可是德国的哥廷根大学,不过因为战乱,许多优秀的数学家迁到了普林斯顿。

    以现在的局势,阿美丽卡可不一定是什么清净之地,说不得,世界数学中心将再次迁移。

    至于去哪儿?

    当然不会有任何疑问,以如今华夏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整个蓝星,还能有比华夏更安全的地方吗?

    如果全世界优秀的数学家全去了华夏,那么一本由天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创办的期刊,未必不能超越如今的数学年刊,数学学报等顶刊。

    甚至,他们认为陈辉是得到了某种消息,在提前布局。

    此念一出,细思极恐。

    茶歇室中这群全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不由得心思浮动,毕竟在子弹面前人人平等,数学家也是人,去华夏或许是个好的选择。

    邓乐岩坐在茶歇室的最后方,听到大佬们的讨论,不由感到一阵憋屈,凭什么华夏语数学期刊就办不起来。

    但他也明白,大家说的是对的。

    如今的华夏,的确还没有支撑一本顶级期刊的土壤,但他知道,陈辉在黎曼猜想上的研究,绝对比这些人想象得要深入得多,若不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或许陈辉早就完成了证明。

    即便有这么多事情干扰,想必陈辉距离那个终极目标也不会差太多,即便第一期期刊出不了黎曼猜想的证明,最多也会在之后的几期中出现,他对陈辉出成果的速度很有信心。

    “诶?”

    “陈教授期刊的官网出来了!”

    正讨论间,萨奈克教授惊呼一声,他在手机上看到了华夏数学期刊的官网,然后迅速将网址分享到群里。

    “季刊,纯华夏语期刊?”

    威腾眉头紧皱,一般来说,即便是华夏语期刊也会有英语副刊,数学虽依赖符号体系,但证明思路、创新思想的阐述仍需语言支撑。

    华夏语论文在Web of Science等国际数据库中被索引率低,西方学者阅读障碍大,只有出英文副刊才能提升期刊的引用率,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

    同时英文副刊也能吸引一些西方作者的投稿,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若是纯华夏语期刊,影响因子恐怕会低到地心,更加不可能会有西方的学者来投华夏语期刊,他们不明白陈辉创建这样的期刊到底有什么用。

    “编辑阵容倒是挺强大的,邱成梧、袁新毅、陶哲轩、陈辉,4位菲奖得主。”

    巴尔加瓦啧啧称奇,“可惜期刊的影响力,与学术编辑的关系并不会太大,也不知道他们第1期能够收到怎么样品质的投稿。”

    德利涅直接将手机投影到茶歇室的投影仪上,“不用猜了,第1期已经发布了。”

    “什么?这么快的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投影仪看去。

    德利涅也已经打开了期刊目录,让大家诧异的是,华夏数学这一期竟然只有一篇论文。

    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这篇论文的题目也是纯华夏语,他们大多数人根本看不懂,虽然因为跟陈辉的交流,他们或多或少会一些简单的华夏语,可要让他们认字,那就太为难他们了。

    华夏语这门语言,会说和会写,差距实在太大了。

    于是所有人都看向了邓乐岩。

    “《弥漫猜想的证明》!”

    邓乐岩早已瞪大了眼睛,根本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文字。

    “这怎么可能?”

    巴尔加瓦失声惊呼,没想到还真让他一语成谶的说中了,

    同样研究过黎曼猜想的他很清楚黎曼猜想的难度,这天底下怎么可能有人能把千禧年难题,当做课后习题一样解决掉,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这几十年数学到底学了些什么。

    大家一直叫他数学天才,那么在陈辉面前,他到底算什么呢?

    就连费弗曼都愣在了原地,他知道陈辉迟早会解决黎曼猜想,却从没想过会这么快解决,还是在那样的处境下,甚至,他怀疑陈辉早就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否则也不至于一回国就发布了论文。

    天才果然不能以常理度量!

    整个茶歇室都因为期刊的目录沉默了下来。

    “别吊大家胃口了,赶紧打开论文。”

    急性子的威腾早就等不及了。

    德利涅这也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点击目录进入论文正文。

    然而,点击论文正文之后,他们反而更加着急了,因为论文正文同样是用华夏语写的,除了那些数学符号,他们一个字都看不懂。

    “谁给翻译翻译啊?”

    巴尔加瓦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茶歇室中看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邓乐岩身上。

    “?”

    邓乐岩满头问号,他就一个大二的学生,就算他看得懂中文,他看得懂黎曼猜想的证明吗?

    “我还有点事儿我先走了。”

    费弗曼起身,他准备去找一个擅长数论的华夏数学家,看能不能让对方将这篇论文翻译成英文。

    “该死!”

    “我都已经60多岁了,陈辉那小子不会还想让我重新学一门语言吧?”

    威腾骂骂咧咧,却起身往图书馆走去,他甚至没有急着去看黎曼猜想的证明,而是决定先试试能不能学会华夏语。

    “费弗曼,等等我。”

    巴尔加瓦着急的跟在费弗曼身后,他当然知道对方要去干什么,以费弗曼的人脉,肯定比他找的人要靠谱。

    一时间,茶歇室中乱成了一锅粥,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展神通,去想办法看懂这篇论文。

    不少数学家已经开始去学习华夏语了,尤其是年轻的数学家们,他们知道,数学界可能就要变天了,以后想要研究前沿数学,华夏语恐怕会成为一门重要的工具。

    陈辉无异于在学术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只是普林斯顿的茶歇室,整个西方学术界早已沸腾。

    牛津大学,詹姆斯梅纳德看着眼前这片鬼画符,一阵心浮气躁,同样研究过黎曼猜想,并且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他,可太想知道这个证明是否是正确的,可惜,他一个字都看不懂。

    于是只好拿出翻译软件,将论文导入进去,翻译成英文,打印出来再认真研究。

    可没有研究多久,他就将手中的论文扔到了垃圾桶里,如今的翻译软件的确很智能,可对于很多学术术语的翻译就有些不尽人意了,整篇论文被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狗屁不通,让人火大。

    德国,波恩大学,舒尔茨看着面前的全华夏语论文,哭笑不得。

    他倒也没有发邮件让陈辉给他翻译一篇英文论文,而是准备发一封邮件,让陈辉开一个学术报告会,只是让他纠结的是,如果陈辉在报告会上也使用华夏语,他听不懂,那也完全没用。

    就在他停留在邮件界面时,他忽然看到了陈辉发来的邮件,在他请求之前,陈辉就向他发来了邀请,邀请参加他三个月后在燕北大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

    “既然如此,那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有一个了。”

    舒尔茨退出邮件,在网上搜到了一篇华夏语基础教学的视频,开始一板一眼的跟学起来。

    他明白了陈辉的用意,对方将报告会设定在三个月后,就是给大家去学习华夏语的时间。

    对于普通人来说,三个月想要学会华夏语当然会很难,但舒尔茨自信自己能够做到。

    陈辉的这封邀请函只发给了少数与自己交好的数学家,却依旧以极快的速度在数学界传播,所有看到这封邀请函的数学家们,都不由得迟疑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

    因为这封邀请函,太像是鸿门宴了。

    阿美莉卡去年扣留陈辉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们不确定自己去了华夏,还回不回得来。

    科学无国界的鬼话,骗骗小朋友就好了,他们可不会当真。

    陈辉当然不会在乎他们怎么想,之所以举行这场学术报告会,更多是想要扩大自己华夏数学这本期刊的知名度,完成自己一开始的设想。

    但他自己也没想到,关注在他身上的目光实在太多,华夏数学第1期只是刚发布,就已经在整个数学圈传遍了,似乎根本不需要一场学术报告会来召告这件事情。

    这个陈辉也不在乎,他现在已经开始处理电脑中几个t的数据,想要建立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难度,绝不会比气相模型的难度低,甚至会更高,除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还涉及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尔兹曼方程,这些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是理解等离子体所有行为的数学起点。

    陈辉开始有些想念自己在普林斯顿的超算,正是因为有一人独享的超算,它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气象模型的构建,以及之后撤离路线的设计。

    当然,以钱老对他的支持力度,重新申请一套超算难度应该也不会很大,陈辉已经向上提交申请了,就是不知道分配给自己的超算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希望性能至少能够比拟自己在普林斯顿的超算吧。

    很快抛出杂念,陈辉彻底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之中。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数学建立一个虚拟太阳模型,来预测大规模、低频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将这个模型与控制系统结合,通过提前调整磁场,来规避这些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