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601章 开始研发热武器

第601章 开始研发热武器

    乾元十年新年伊始,李承乾下旨,调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科学人才,比如原本就会做火药的。

    火药是早就存在的,这个时代已经应用于爆竹了。

    只不过因为没有琢磨到最佳配比,也或者即便琢磨到了,也没有想到武器身上,所以才没有大肆发展。

    李承乾专门划拨了一片区域,这片区域派上鬼神军团严密把守,甚至就连运输物资的,都是鬼神军团。

    正所谓幻想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使用一代。

    现在不说真做成这样,最起码先做成两代,然后放出来一代。

    李承乾又不傻,不会把最新的放出来。

    最起码也要酝酿个十年八年,先看看有没有些人,因为武器的革新,在被他压了这么久之后,想要试一试。

    同时,为了能把枪给弄出来,李承乾带着另一组人,开始了手搓基础机床的过程。

    其他都可以学,唯有手稳跟眼力要好,这一点只有李承乾跟一些老工匠做得到,所以他不得不直接上阵。

    原始的工具,使用水力来驱动,因为现在的电力,要是使用到这方面的话,根本就不够用。

    同时,要用的一些什么基础的配套措施,李承乾也赶紧从民用商城兑换来学习。

    贞观十年这一整年的时间,李承乾基本都泡在所谓的实验室。

    除了上大朝会的时间,基本上见不到人。

    日常的朝政处理,李承乾直接丢给了李象,然后把房玄龄等人再次提起来,帮助一起处理。

    最后,重要的或者有不同意见的,他再稍微看一看。

    关于改革的事情,他也没有放下。

    上层改革之后,轮到下层就好办多了,依着样子画葫芦就好。

    总之,大唐稳步而有序的发展,太平稻的多地试验,也在同步进行。

    等这一年的试验期结束,收集起来的种子,种植半个大唐也差不了多远。

    本身水稻这种东西,至少现在的水稻,不适合北方或者干旱地区种植。

    因此,能种半个大唐已经足够。

    下一步,除非吞并更西南那边,比如天竺那片地方,还有占城稻所在的那片地方。

    不过,那些地方不着急。

    现在,戒日王朝那边,正在进行政权更迭,等他们先打着。

    就算重新统一了,对于大唐来说,也无所谓。

    到时候,正好试验一下热武器。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在干什么,有些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有些认为他是在酝酿着大招,反正都在观望。

    只是知道,那片区域偶尔会传来一阵阵震动,或者好像什么爆炸的声音,就像天雷在滚动,就连长安城里都听到了。

    可惜,没有人能知道其中的秘密,鬼神军团是不可能泄密的,活人也不能从其中走出来。

    唯一知道的是,李承乾在想尽各种办法,提升金银铜铁的产量。

    原本大唐的铁矿,只要是已经发现的,多数都在长孙家的掌控之中。

    现在,自然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铜矿更不用说,那可是原本的钱。

    金矿和银矿,从来都是作为大笔交易而存在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放在手里的,天生就归国家掌控。

    原本只是作为中药材的硝石矿,还有硫磺矿,被大量的开采。

    铁矿更不用说,简直是有多少要多少,导致民间渐渐普及的铁器都涨价了。

    有足够学习的资料,有足够的物质支撑,有老工匠的手艺。

    李承乾直接跳过其他步骤,直接做的就是后世的枪,而不是什么遂发枪,更加不是那种需要引线点火的。

    也正因为如此,前期还要做机床,还要试验各种钢材的合格程度。

    如此一搞,整整一年过来,都还没有搞出来。

    不过,火药倒是搞出了好几种,甚至搞出了土法炸药。

    因为早就有数据,甚至连子弹都做出来了,偏偏没有做出来枪。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做出来,只是炸膛的风险还太高。

    毕竟是通过学习实验,还没有经验。

    但是想来,要真正做出来合格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正因为没有完全做出来,因此,乾元十年的总结朝会,李承乾什么都没说,只是听取目前的汇报,并准备安排接下来的民生方向。

    太平稻经过这一年的种植,已经可以肯定,虽然亩产或多或少,但总体能达到最低三百五十公斤,最高差点六百公斤的程度。

    按照正常情况而言,全国平均四百公斤,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种产量,已经足够现在的大唐使用了。

    对于接下来的五年计划,李承乾强调的是百姓两餐改为三餐。

    有了杂交水稻做支撑,这一点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由于完全没有打仗,人口在这一年增加到了一点四亿,增长可谓是比较缓慢。

    因为按理来说,乾元元年左右的新一代,已经长成了。

    但实际上,人口不是这么去算的。

    因为经过这十年的缓冲,也有一大部分老年人口,进入了集中逝世的阶段。

    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新老交替的时间段。

    乾元元年左右,活下来的年纪比较大的人。

    活到这个时候,差不多也到了极限。

    所以,死的人变多了。

    如此多的人口,新生代的人口又在渐渐长大。

    因此,大唐真正繁荣起来。

    国库里本来花不出去的钱,也在渐渐的花出去。

    肉眼可见,一切都欣欣向荣。

    生活渐渐变好之后,对于传宗接代,自然就会没那么着急,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人人都会想自己过得更好,这是生存本能。

    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家变得更好。

    有些年轻人,已经不自觉的开始抗拒婚姻。

    觉得婚姻是一种约束,耽误了自己赚钱。

    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自然就会让晚婚晚育,变成一种流行趋势,根本就不需要去管。

    甚至很多年轻人,已经拿李承乾来说事。

    说他的妃子皇后,都是十八岁以上。

    而且李承乾也说过,最好把结婚年龄,提升到十六岁以上,以保母子平安。

    本身也是事实,只是以前的人,根本顾不上而已。

    无形之中,这项不是政策的政策,被年轻人奉为救命稻草。

    无形之中,又让大唐增加人口的速度开始变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