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我弄错了。"
“哼!随你们怎么诋毁,只要我对百姓好,百姓心中自然有我,哪怕千年之后,也会有人为我反驳你们的说法!”
李伟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什么叫你们?跟我有什么关系!
------------
“刚刚听那些百姓说,江宁知县竟然扣下了本王拨下去的钱粮,你说这等贪官该如何处置?”
李伟听了这话,看向朱元璋,发现他脸上毫无波澜,心中疑惑,依他所知的历史……咳,电视剧,这位皇帝可是恨丞相到极点,听说丞相超过六十两就要剥皮充草!
“当然是砍头,贪官人人得杀之!”
李伟说完又小心地说:“不过,您给官员的俸禄是不是太少了些?”
他听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是出了名的清贫。
“你觉得本王给官员的俸禄不够?”
朱元璋有些恼怒,抬起手往田间劳作的农夫一指:
“看看这些耕种的百姓,他们这般辛劳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你有何资格跟我说这样的话?”
“……”
李伟哑口无言,算了,是他多嘴了。
“回宫后就让人将这贪官捉拿,到时候由你来监斩。"
“什么?”李伟吓了一跳,急忙说道:“这个,不太合适吧,我只是个平民罢了!”
“本王封你做个官不就行了。"
朱元璋语气平淡。
“这……不必了吧,我见识浅薄,做不来官。"
刚刚才脱离危险,他可不想再次陷入困境。
朱元璋眯起眼睛:“再好好想想。"
“不干!”李伟果断拒绝。
接着,一声脆响,寒光闪过,朱元璋手中的宝刀已出鞘架在李伟脖子上,刀刃上还带着刚杀人留下的血迹!
李伟全身僵硬,一动也不敢动:“陛下,您不是说不会再追究我了吗?”
“那是朱八八说的,与我朱元璋何干?”朱元璋理直气壮地说。
李伟无语,合着他改个名就有道理了?说的话就像放屁一样!
远处跟着的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也大吃一惊,赶忙快步上前:“八爷,别这样!”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去,吓得她立刻停下脚步,不敢再靠近,只能远远站着干着急!
“再问一次,你干还是不干?”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道。
这些时日的观察让他虽仍对穿越之说抱有疑虑,却也察觉这小子并非虚言。
今日的考察更是令他对李伟的品行、对待百姓的态度以及对贪官的见解深感满意,更何况他还布下了后招,定能将这人牢牢掌控,供己驱使。
眼下大明正值用人之时,朱元璋杀了不少官员,朝廷人手紧缺,他巴不得见到识字的人便安排职位,怎会放过李伟?
“臣漂泊半生,唯叹未遇明主。
若陛下不嫌弃,臣愿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李伟立刻认输,背诵出经典台词。
好歹是个差事,薪资低些总比丢命强。
朱元璋听完,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将刀收回。
三人兜转一天,接近黄昏时分才返回应天府。
朱元璋摆摆手准备回宫,李伟急忙拉住他:
“陛下,我如今身无长物,能否赏点钱?就算我把那些东西卖给您了。"
朱元璋瞪眼道:“你在宫里白吃白喝这些天,我们还没找你要钱,你还想向我们要钱?”
李伟无语,明明是你把我关起来的,坐牢难道还不给饭吃?这怎么反倒赖到我头上了?
“陛下,看我囊空如洗,难道要流落街头不成?”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卷纸:
“这是百贯宝钞,省着点花,当作你一年的俸禄,明日早些来上朝。"
“好好好。"
李伟连声答应,接下那厚厚的一卷。
打开一看,上面印着大明通行宝钞字样,中间标着一贯,周围还有许多花纹和印章以防伪。
百贯,他不知这年薪算高还是低。
实际上按大明现行制度,一年有一百贯已相当于正七品的待遇,初入仕即得此等地位,简直媲美进士出身。
朱元璋没解释,挥挥手离开,留下李伟和小姑娘孤零零地站在街边。
李伟四下打量一番,随意选了家客栈,带小姑娘进去开了两间房住下。
两间房花费不到一贯。
但这不算少,若无其他收入,单靠百贯宝钞,不到半年就会被店主赶走。
李伟叹了口气,知道眼下只能先租房子过渡。
刚想休息一下,就被忙碌的生活推着继续前行。
清晨的光洒进窗子,李伟起身梳洗完毕,想起新东家交代的任务,脚步匆忙地出了门。
按照指示,他早早来到午门外,却没想到皇帝亲自派了小德子在此等候。
“李公子,你可算来了!陛下都等得心急了。"小德子迎上前,语带责备又带着些许焦虑。
李伟摸了摸后脑勺,“这么早?”
他一头雾水地跟着小德子踏入宫内,直奔奉天殿。
殿内,朱元璋正端坐于龙椅之上,双眉紧锁,听着手下的官员絮絮叨叨地汇报。
时不时地,他的目光会飘向门口,似是在等待某个人的到来。
“朕不是让他提前到的吗?这小子迟到了这么久,实在令人不悦。
回头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
尽管心中怒火熊熊,朱元璋还是强压情绪,专注处理政务。
直到小德子领着李伟出现在门口,他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诸位爱卿,今日朕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旷世奇才,此人精通天地之道,才智非凡……”
话锋一转,朱元璋将李伟狠狠吹捧了一番,接着说道:“废止中书省的决策,正是出自他的妙计。"
他洋洋得意地看着群臣,而群臣却炸开了锅。
原本对这一决定敢怒不敢言的他们,此刻找到发泄的对象,纷纷将矛头指向李伟。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徐寿,后者立刻高呼:“传李伟上殿!”
---------------------------------
李伟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迈步走入大殿,站定。
他虽生性胆小,但面对众多目光,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叩见圣上,圣上洪福齐天!”
李伟用不太规范的作揖行礼方式施了一礼,心里还在犹豫要不要下跪,毕竟他压根就不想跪。
先这样试试,不行再说。
满朝官员看着这位穿着朴素布衣的年轻人,都皱起了眉头。
圣上确实有旨意,觐见时无需跪拜,只需行揖手礼即可。
可话虽如此,终究还是要看身份地位的呀。
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不跪也罢了,但凡职位稍低的,别说见皇帝,就连见上司也得跪啊!
你们这些平民百姓,进了朝堂连个礼都不行全,未免太失敬了吧!
大臣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朱元璋,等待着他发怒甚至咆哮。
然而,意外的是,朱元璋脸上依旧挂着慈父般的微笑:
“李爱卿不用拘礼,你为朕建言献策、解决问题,能得到你的帮助,朕很是欢喜啊!”
李伟听了微微一愣,心想自己给朱元璋提过的建议好像只有找“秘书”那件事吧?
既然这样,那就接着装下去呗,谁让自己是现代人呢,在老板面前哪有什么谦虚一说,邀功都来不及呢,还谈什么谦虚?工资要涨吗?奖金要不要领?
想到这儿,李伟便答应了下来:“多谢陛下夸奖!”
这事已经确定无疑了!废除中书省的主意肯定是这家伙出的坏点子!
群臣一个个瞪着李伟,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李伟被这群老家伙盯着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莫名其妙,自己才刚到,好像也没得罪过他们啊?
李伟四下看看,只见文臣们对自己怒目而视,武将们则是兴致勃勃地围观。
再抬头看朱元璋,发现这位今天格外和蔼,满脸笑容。
李伟也没多想,只以为朱元璋家里又添新丁了,毕竟他后宫那么多妃子,自己又那么勤奋,经常生孩子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听到李伟这般毫不谦虚的回答,也是一愣。
不过李伟这么配合,倒是省去了他的不少麻烦,后面准备好的台词都可以不用说了,李伟自己已经掉坑里了。
“陛下,臣观察此人狂妄自大,行为失礼,绝非贤臣之选,恳请陛下明察!”
吏部尚书偰斯出列上奏。
中书省被废除后,六部的地位提升,吏部负责官员的任免与考核,作为吏部尚书的偰斯对李伟是否称职最有发言权!
见有人带头指责,文官们纷纷行动起来。
“陛下,臣附议!臣认为此人行事鲁莽,完全没有我们读书人应有的风度,倒像那些不受教化的异族蛮人,陛下切勿被其迷惑!”
新登任的御史中丞安然站出来奏道,他们这些御史本就是挑刺儿的差事,辱骂他人是职责所在,有机会骂便骂,无机会创造机会也得骂!
这两位前辈说话还算温和,给皇帝留了余地。
毕竟他们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不容易,若是因皇帝一时不悦就被罢免,那损失太大了。
可随后跟上的那些言官们就不再客气了,他们正是靠指责成名的。
“陛下,此人面貌猥琐,一看就心术不正,陛下万不可轻信!”
“陛下宠信此类奸邪之人,实在有失明君风范……”
李伟满头雾水,被骂得不知所措,刚进殿说了没几句话,怎就成了奸佞之徒?
这些言官有的直接斥责,有的引用经典,文绉绉地说个不停,李伟听得稀里糊涂,仿佛掉入陷阱却不知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