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兼程1995 > 第78章 公司成立

第78章 公司成立

    至于早拆模板和铝模,这个年代还不流行。

    相比木质胶合板,钢模板价格昂贵,可以多次使用,绝大部分工地都不太可能购买这个东西,而是会选择租赁。

    一吨钢模板的价格大概是2000-3000元,一个工地动辄要用上百吨钢模板,所以大部分工地都会选择按月交租金租赁。

    其实只需要稍微一算,就知道这个租赁的回报率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一行入门成本太高,没有百万以上的资金是完全玩不动的。除此之外,这一行业的风险也大,一旦涉及到工地违约就非常麻烦,这可不是吊车那种有证件的东西。

    所以,这个行业不仅是需要供应商有实力,还要求使用者有实力,这样的市场一般人也不容易打进去。

    双方的租赁合同里面,除了明确租金、押金、租赁期限之外,还有规定维修责任、丢失和故意损坏责任等。

    颜辉这边作为租赁方,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要提供技术指导,还要定期进行巡检,因此他还需要招聘专业的人士。

    随着加工厂产品的售出,颜辉这边资金逐渐回笼,到了4月份,颜辉手里的资金也超过了150万,公司也注册好了,第一批大概50万的钢模板刚刚搬到公司来,就成功地被租赁了出去,按天计算租金,这200吨货,每天的租金大概是500元。

    这些就算是前期的准备了,颜辉打算今年陆陆续续地往公司里注资200-500万,本来他打算找人合资,但是现在客户并没有饱和,他还是打算自己干。什么时候所有资金购买的钢模板全部被租赁出去,他才考虑找投资,到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举着钱要过来投资,姐夫、堂哥、表哥这些人都不会吝啬。

    四月份,父母带着奶奶,坐飞机往泉城赶,颜辉没有亲自回去,他怕父母和奶奶不懂坐飞机,专门派了个业务员回去帮忙。

    现在,颜辉的公司员工一共有13个人,王拥军、周平等人的工作关系都挪到了公司里,也开始正式按照公司章程缴纳社保。除此之外,戴仲伟负责的加工厂,还有差不多15个工人。

    也就是说,现在颜辉已经养着30个人了,团队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他发现管理起来并不困难。

    周平这里不用多说,本身认识的时间最久,现在在颜辉的租赁公司里算是二把手的存在,日常的所有事情他都知道。钢模板租赁的财务问题不难,但是一定要细心,涉及到仓储、运输和折损,这些都需要计算好、统计好。

    王拥军现在是颜辉的销售部门负责人,他一直勤勤恳恳,也培养了好几个骨干,最早跟着颜辉的王伟现在也成长起来了,说话办事有了些谱,这都是王拥军的功劳。

    戴仲伟这边也同样让人省心,这个加工厂颜辉是不怎么赚钱的,因为戴仲伟特殊的身份,在这个加工厂里占着干股,也要参与分红。如果从绝对的数额上来看,戴仲伟拿的钱远远超过王拥军,但是这个钱也不是他自己拿,对此颜辉和戴仲伟都很清楚。

    有了这个加工厂,颜辉和韩总之间的分红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按照股份分成就行,戴仲伟作为大股东,也自然是尽心尽力,生怕哪台机器出什么毛病。

    这样的商业体系,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彻底成型了,颜辉每天都到处找合适的钢模板扣件。他的钢模板本身,基本上都是通过王宗博的渠道,从唐山的钢厂直接定制的,运到这边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可以走铁路运输,而扣件,颜辉则是亲历亲为,到处去买二手货。

    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含锡量的不同,很多老款的钢模板扣件,比新款的反而质量要好,所以颜辉只能到处去找,遇到合适的就都买下来。

    颜辉忙得脚不沾地,听到父母带着奶奶到了机场,立刻就安排人开车去接几人,然后在附近的饭店定了一个好房间。

    父母带了不少东西,陪着去的业务员当成了苦力工,搬了不知道多少东西。业务员告诉颜辉,这些行李已经超重了,为此还多支付了费用,颜辉表示他明白,不要和家里人说。

    无论怎么说,终于把家人都接到了泉城,颜辉心里的成就感是很深的。

    只是,颜辉没想到的是,一家人都不着急去吃饭,也都不想去看新房,而是想去看看颜辉的产业。

    “啊?吃完饭再去吧,这有啥着急的?”颜辉也是觉得好笑,还是拉着几人去了饭馆,做了一大桌精美的素菜,招待奶奶,奶奶高兴地不得了。

    吃完饭,颜辉带着一家人去了木材加工厂。

    “这么大啊?这个厂房也是你的啊?”父亲跟在后面看着,有些不敢相信。

    “嗯,这个厂房很简单,就是个钢结构,还比较老,不过搞木材加工是足够的了。”颜辉说着话,看到了戴仲伟正在检查机器,就把戴仲伟喊了过来,给家里人介绍这个加工厂。

    颜辉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不觉得这个加工厂算什么大的产业,实际上加工厂现在还有50万的贷款没有还。他也见过很多大型的设备、大型的企业,包括有些企业年产值数十亿,他这种什么也算不上。

    “这全自动的啊!”父亲对带锯机械有些好奇,看向妻子,“这里有点吵,你们先出去,我和小辉慢慢看。”

    加工厂大大小小的机械一共才十几台,颜辉的父亲却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最终把颜辉拉到一旁:“这个真的都是咱们家的吗?”

    “严格地说也不是,戴厂长的背后是韩总,我跟您提过,是我的贵人,他也在里面占干股。但是实际上,你也可以理解成咱们家的产业之一。”颜辉觉得这么说也没问题。

    “你这么一说,我反而踏实一些.不过,你刚刚说的‘之一’是什么意思?”

    “我还成立了一个公司,负责钢模板租赁的,有十几个人,不过那边没什么好看的,什么都没有。”颜辉解释道。

    公司确实什么也没有,业务员长期在外,钢模板都租出去了,公司里日常不到三个人。

    “快快,带我们去看看。”父亲觉得什么都新奇。

    (征集一下书里公司的名字,大家留个言,点赞最多的那个,只要不特别离谱,我就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