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顽贼 > 第七百四十九章 扑击

第七百四十九章 扑击

    元帅军第一旅正兵营骑兵锋所向,马光远的汉军旗阵线随之崩碎。

    连带着令已攻入宗人营战阵,正与辽阳营鏖战的蒙古旗失去侧翼支援,兵锋随即溃退。

    马背上的岳讬紧紧攥住雁翅刀的刀柄,亲眼目睹前线被铁骑撞碎。

    在他手心,是传令兵刚送来的圣汗手谕:“红旗不进,准备撤军。”

    黄台吉快疯了。

    这仗打不了。

    他引以为傲,所有不当人的手段,对不当人的刘承宗都没用。

    八旗作战,贵在多、迅、猛、狠。

    真说起来,战术战法装备跟明军相差无几,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扛线兵力,在局部战场形成优势的披甲兵力,以汉军蒙古军形成最猛烈打击,再用八旗精锐予以最狠的攻势,一举将敌军攻破。

    这场战役对八旗军来说先天不足,缺少阿济格那支两万人的披甲军团,崇德皇帝心里头就没有在战场肆意横行的底气。

    他可以不拿汉军旗、蒙古旗当人看,由他们冲上去打消耗。

    但刘承宗更不当人!

    和硕特骑兵挺长矛去换白甲精骑,三个换一个,都算八旗亏大了。

    蒙古精骑践踏阵线,跟打了鸡血似的,多少带点国仇家恨。

    大明的皇亲国戚更是干脆当了刘贼的人肉盾牌,驾御战车往阵前一杵,端短枪长炮连甲都不带披的。

    就这种到处是蟒袍的车营战线,你给他冲崩了,军队也很难得到挫败强敌的士气鼓舞,反倒冲一阵没打破,会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黄台吉到现在都没弄明白,阵前那帮子招展各种王旗的战车上,搭载的到底是些什么玩意。

    是刘承宗真封了如此多的王?

    还是说那真是大明的陕西宗室?

    问题是你们大明的宗室,怎么心甘情愿给刘承……不,就刘承宗专门搞这么一个营,就挺神经。

    更别说前线攻破车阵的瞬间,黄台吉明显看见身边负责瞭望前线的护军骑兵,端着望远镜站在马背上人傻掉了。

    那护军结结巴巴,问他看见什么了,却吓得直接跪倒,逼问半天,才开口说:“敌军,禀圣汗,敌军在阵内驱白甲兵为其死战。”

    黄台吉不信,怒道:“那西贼亦要与明军分辨敌我,怎么不能是他们着了明甲?”

    “圣汗,都,都剃了头,在头上系红绸。”

    崇德皇帝的血压直接拉满。

    自老汗王起兵攻明以来,驱驰汉人对阵明军二十年,今天他也尝到了这苦涩滋味。

    正因为黄台吉对这样的战术太过熟悉,以至于他完全看得见继续把这场战役打下去的结果。

    他或许能赢。

    不,他最多就是与刘承宗互称胜利。

    因为刘承宗只要站在这片战场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就和他在己巳年从蓟镇破口,打进永平府一样,只需要证明我可以绕开关宁,打击你的腹地并活着离开,战争中受到什么样的损失都没关系。

    后来的迂道进攻山西也是一样,死再多八旗又能如何?

    后金最需要的做的,就是因为关宁防线太过严密,所以必须向大明证明,关宁防线没用。

    只要证明了,战略上就胜利了。

    反之现在也一样,就算把刘承宗击溃了又能如何?

    汉军旗拼刘承宗的大明宗室,蒙古军旗拼刘承宗的蒙古精骑,八旗去跟刘承宗的赤甲兵拼。

    刘承宗的架势,是摆明了他敢用赤甲兵来拼。

    黄台吉敢用八旗拼吗?

    在与刘承宗真正交手之前,黄台吉敢拼。

    但正的交手之后,转瞬之间被元帅军打崩正蓝、镶白、汉军、蒙古四旗,他不敢拼了。

    死拼到底的代价太大。

    大到崇德皇帝难以承受。

    但很多时候,仗打起来容易,只需要一个人想打就行。

    而停止战争,却要得到双方同意。

    正如此时,黄台吉顶着要命的头疼,下令将堪堪张开的两翼收回,同时对正面、右翼正与元帅军接触的军阵提供声势支援,命令他们撤下来。

    但事与愿违。

    右翼,跟元帅军唐通、左光先两营交战的镶蓝满洲与蒙古,根本不用他下令,进攻被反冲打爆,这会想撤都撤不下来,几乎被黏住了。

    他们冲进阵里,打开西番火器兵的阵线,被里面的汉军猛锤,推着炮打出来。

    导致镶蓝满洲只能上前接应。

    按说被打出来了就跑吧,偏偏跑得没枪子快。

    都不用骑兵,就抬枪那二百步打谁谁死的射程,根本不让跑,眼看袍泽被枪炮打死,只能返身回去再度冲锋。

    毕竟跟元帅军格斗,仰仗甲胄还很难被打死,但逃跑被那帮使抬枪的敌军督战队打着肯定死!

    镶蓝旗就活像张一川河南五营的辽东分营,那闯刀阵的溃兵反冲练得比嫡传弟子都好。

    还真别说,唐通的火器手也没想到八旗这么生性,被近战打崩了逃跑,被火器打烂居然会激发斗志反冲,二次冲锋差点把唐通的军阵真冲崩。

    因为镶黄旗的马队此时也已经接近战场,而己方中部的蒙古骑兵正在回师整军,一时间就给唐通的援兵营带来极大压力。

    在援兵营两翼边角的抬枪战车都来不及收整,放弃了不少,这才在交战格斗中变阵,一面靠着战车,摆出个两司汉军在外、西番火器在内的四方小营,应对冲击。

    等到崇德皇帝的传令兵抵达右翼,只能喊住正在加速进军的镶黄步炮,而马队喊不住也停不下来。

    他们一部分人正围着唐通的方营环伺射击,另一部分则加入镶蓝马队,跟左光先的骑兵以命相搏。

    传令兵跑过去没靠近就挨了三箭,不吹象征撤退的蒙古角还好。

    八旗马队虽然有些倒霉蛋会被蒙古骑兵的钩镰枪挂住,随后被和硕特骑兵追上去一矛戳死。

    但左光先的马队被追上了也一样,不是被大弰弓投射大箭射翻,就是在格斗中被打落马下。

    两边打得虽然遍地都是,可看上去终究势均力敌。

    一吹蒙古角,战场局面立刻转变,交战中的八旗马队心生退意,反倒令第一旅游兵营马队气势大涨,和硕特骑兵开始追着他们乱戳。

    甚至有骑兵一长两短三杆矛全戳断了,下马拾了八旗的雁翎刀,踩着镫子身体前倾站在马上逮人就扎。

    偏偏就连运气都没有站在黄台吉这边。

    歹青的军阵听闻向中军集结的命令,右翼就四分之一的镶黄步炮往回缩就算了,左翼诸营也缩不回去。

    左翼最尾的正黄、护军、前锋三营向中军移动,前面耿仲明所部三千天佑军刚刚开始撤退,素巴第的漠北骑兵就黏上来了。

    黄台吉向中军移兵,素巴第最兴奋了。

    他倒是没看出歹青要撤军的动向,只是觉得天佑军终于动了。

    耿仲明的人枪炮太多,素巴第的漠北骑兵拿他们没办法。

    火器兵阵遭撞易动,那也得看是遭谁撞。

    对有部分野战工事,最不济也要有几辆战车、有一些铁甲兵的部队而言,打击火器兵阵,撞上去至少收获大于代价。

    而素巴第的轻骑兵撞上耿仲明的铳炮,只能变成一地代价。

    现在天佑军一动,就暴露出其后歹青左翼第二道阵线的蒙古军。

    早在黄台吉调整阵型之时,素巴第阵中的巴布台吉就偶然间看见了那支蒙古军队的旗帜。

    车臣汗部的巴布,是此时元帅府全军对歹青最熟悉的人,他猜测那旗纛下应该是黄台吉在科尔沁封的郡王满珠习礼。

    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的弟弟,也是整个科尔沁左右两翼,最能打的贵族。

    巴布很乐于将这一情报告知素巴第。

    刘大元帅的兵马对东边是鞭长莫及,短时间在这边生活是不切实际的妄想,移民更是无稽之谈。

    而他们车臣汗部离科尔沁近啊,只隔着兴安岭。

    即使不说抢占草场,单是科尔沁兵力大减,范围收缩到沈阳附近,对车臣汗部的利益就够大了。

    更何况,巴布心里有底,只要此战得胜,他的父汗硕垒一定不会错过抢占草场的机会。

    素巴第本来还有点疑虑,毕竟劳萨那个家伙率领一群前锋骑兵冲出来,架势非常吓人。

    不过劳萨好像被他……也不是打怕了,就是不太敢出来了。

    素巴第的人打不过前锋军,人家冲出来两次,每次都是二百余骑,两次都打得他们满地跑,强弓大箭之下,死伤上百。

    按说在这种小范围战斗里,是惨败没错。

    好在那帮披三层甲的前锋骑兵在这个季节,哪怕不出力气都很快中暑,跑出来冲一阵就得回去歇着。

    这都六月了,熏风阵阵,两层铁甲套一层棉甲,打起来谁顶得住啊。

    等他第二次再出来,素巴第有了准备,部队看见他们就跑,但远远环围着不溃,让他们也不敢离本阵太远,损失就小了很多。

    甚至最后劳萨撤退的时候,还有十余骑战马被射死,人坠地后就被漠北骑兵远远围住,让劳萨又带人冲回来,确实勇不可挡,还救走了几个。

    最后死在素巴第部漠北骑兵手上的就仨。

    可是哪怕就杀了仨,劳萨一直到这会儿,军阵都收缩了,也没再冲出来杀人。

    其实素巴第这会儿,心里还隐隐有点盼望劳萨再杀出来。

    但劳萨又不傻。

    他和前锋骑兵再勇猛也是人,仰仗武艺甲马,趁人不备杀出来一阵,能鼓舞士气。

    可一旦有了防备,针对之下,哪儿有什么万夫莫敌。

    当阵被人打死的都是勇猛之士。

    一时间,耿仲明的汉军阵刚前队变后队,以右翼为首,转头向中军行去,素巴第的漠北骑兵就浩浩荡荡冲了过来。

    把耿仲明吓一跳,当即定在原地不走了,乱糟糟地整阵,将天佑军一二字阵的一字与三字前后拉开,二字分张两翼,立出一个空心方阵。

    天佑军各持长矛腰刀立于正面四隅,铳炮手装填火枪神器立于角落四维,防备敌骑突袭。

    起初耿仲明还以为这支骑兵绕阵而行,是在找寻他布阵的弱点,满心骄傲,他的阵可不怕轻骑兵冲击。

    其实歹青的汉军很怕敌骑冲阵,就那种也不往上撞,冲至近前对射那种,类似八旗骑兵常用的战法。

    八旗的汉军怕这个,因为努尔哈赤不准汉军用弓,汉军打远程只有火器,凭长矛与短兵,在应对快速的撞阵时不怕,但对射不行。

    单纯的火器,毕竟装填速度还是慢的,容错率太低。

    说白了,这个规定就是怕汉军反,给八旗平叛破阵留个后门。

    但孔耿的天佑军不在汉军之列,他们有弓箭,跟明军没区别,无非是披挂甲胄的铁甲兵少了点,却也不怕蒙古骑兵。

    结果就眼巴巴看着,漠北轻骑在他们射程之外兜出个大圈,然后三三两两呈海子阵的轻骑兵在行进中慢慢聚拢,变成数十骑一团的马队,在呼哨声中猛然提速,一股股拖着浩荡烟尘,径直冲向第二阵的科尔沁军阵。

    这种惊变,别说耿仲明,科尔沁军阵中的满珠习礼也被吓了一跳。

    他也一样刚收到收拢军队的命令,正下令变阵呢,只是看见漠北军似乎有冲击天佑军的想法,这才稍晚了些,想等耿仲明遭受冲撞之后,上去帮把手。

    谁知道紧跟着那些骑兵就卷着烟尘冲过来了。

    “妈的,冲我来的!”

    满珠习礼当即下令,命步兵结阵防御,引马队越阵而出,前去迎战。

    做梦也想不到,那漠北军像傻了一样朝他冲过来……他是第二阵,来冲击他,就不说第三阵的正黄旗和前锋、护军营已经随着御驾往东去了,侧翼耿仲明的天佑军一定会夹击他们。

    就这几千甲具不齐的轻骑兵,被夹击就是个死。

    这跟活腻了有什么区别?

    耿仲明也是这么想的,这简直是送到手上的战功,他直接下令,重新摆阵,以西、南两面为前队,西北、东南两维为次队,北、东两面为后队,大横队摆开了就朝素巴第的侧翼斜包过去。

    身处奔袭的浩荡马队之中,素巴第仓促扫视战场,看见正面的王驾伞盖引骑兵出阵迎击,侧面的天佑军摆线攻来,即将遭受两面夹击的他却一点不慌,甚至嘴角都压不下来,吃了一嘴沙子。

    因为……汉军还是留给汉军对付的好。

    战场西面不远,几名孤零零的骑兵各自间隔数百步出现在沙丘之上。

    他们携带悬三角龙旗的旗矛,长矛尾攥绳套在右脚,矛身背带挂在右肩,左手攥长管三眼铳,吹火折燃缠绕右臂的火绳,旋即依次提缰自沙丘奔下。

    在其之后,一队队风尘仆仆的赤甲骑兵扛各式三角军旗,簇拥一面白底镶红边的大旗出现在沙丘之上。

    大旗左书大元帅府漠南都督府,右书朔方镇总兵官贺,中间一个大大的帅字。

    大元帅府二十四路塘骑为先锋,两千八余骑的朔方营,在贺虎臣的率领下抵达战场毫不停歇,催马直扑,兵锋直指歹青军左翼军阵。

    耿仲明的天佑军,首当其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